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2篇文章
< 1 2 1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臂丛阻滞镇痛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研究
1
作者 徐杨 江伟 董蕙莹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 评价连续臂丛阻滞(continuous brachial plexus blocks, CBPB)的抗交感、扩血管效应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作用。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12月行断指再植术的病人60例,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40指,静脉自控镇痛)和研... 目的 评价连续臂丛阻滞(continuous brachial plexus blocks, CBPB)的抗交感、扩血管效应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作用。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12月行断指再植术的病人60例,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40指,静脉自控镇痛)和研究组(30例,44指,连续臂丛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断指再植术后即刻、24小时及48小时再植手指皮温及患肢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危象的发病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皮温分别为(31.29±2.14)℃和(32.16±2.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93±1.98)℃和(30.03±2.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研究组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收缩期峰速度分别为(91.45±.32.13)cm/s、(90.34±.30.86)cm/s,舒张末期速度分别为(20.87±9.95)cm/s、(21.35±9.74)cm/s,平均速度分别为(38.63±12.53)cm/s、(40.53±13.30)cm/s,血流量分别为(8.95±2.57)ml/s、(8.10±2.18)ml/s,动脉面积分别为(0.23±0.08)cm^(2)、(0.21±0.06)cm^(2),阻力指数分别为0.73±0.23、0.75±0.34,对照组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收缩期峰速度分别为(53.50±.19.24)cm/s、(52.64±.17.89)cm/s,舒张末期速度分别为(13.62±3.16)cm/s、(15.38±4.33)cm/s,平均速度分别为(20.26±8.64)cm/s、(21.36±8.36)cm/s,血流量分别为(3.95±1.49)ml/s、(4.23±1.35)ml/s,动脉面积分别为(0.18±0.05)cm^(2)、(0.17±0.05)cm^(2),阻力指数分别为0.89±0.21、0.90±0.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小时内血管危象的发病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B的抗交感效应可增加再植手指血流灌注,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臂丛阻滞 断指再植 皮温 血管危象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高血压患者臂丛阻滞麻醉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王振水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3期0026-0028,共3页
分析研究在高血压患者臂丛阻滞麻醉镇痛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02月~2023年02月住院的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麻醉镇痛,对照组给予普通生理盐水注射,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比较两... 分析研究在高血压患者臂丛阻滞麻醉镇痛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02月~2023年02月住院的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麻醉镇痛,对照组给予普通生理盐水注射,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为9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0%;手术后,两组OAA/S和VA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前,两组的SBP、DBP以及HR比较,无明显差异;术中以及术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完成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后,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更优,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紧张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高血压 臂丛阻滞麻醉 镇痛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儿童多指截指术臂丛阻滞中应用甲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党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76-177,180,共3页
目的:探究儿童多指截指术臂丛阻滞(BPB)中应用甲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仁济医院行多指截指术的8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分别予以甲哌... 目的:探究儿童多指截指术臂丛阻滞(BPB)中应用甲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仁济医院行多指截指术的8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分别予以甲哌卡因复合0.5μg/kg Dex和甲哌卡因复合1.0μg/kg Dex行BPB。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_(0))、麻醉10min(T_(1))、麻醉30min(T_(2))、术毕(T_(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神经阻滞情况(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T_(1)、T_(2)时的HR、MAP均低于T_(0)时,T_(3)时HR、MAP均高于T_(2)时(P<0.05),且研究组T_(1)、T_(2)、T_(3)时的HR、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觉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哌卡因复合Dex用于多指截指术患儿BPB麻醉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其中1.0μg/kg剂量Dex的效果更好,应用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多指截指术 神经阻滞 甲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臂丛阻滞对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中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裴学坤 刘琳 +2 位作者 徐军 王维林 王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48-50,共3页
分析右美托咪啶臂丛阻滞对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中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实施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右美托咪啶泵注,观察... 分析右美托咪啶臂丛阻滞对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中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实施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右美托咪啶泵注,观察组的麻醉方法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后全身麻醉,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麻醉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术中应激指标波动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镇静评分和术后MMSE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臂丛阻滞可有效降低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中应激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臂丛阻滞 全麻 肩关节镜 应激反应 预后
下载PDF
超声下肋锁间隙连续臂丛阻滞对手外伤术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逯家宇 金星 何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787-791,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下肋锁间隙(costo-clavicular space,CCS)连续臂丛阻滞对手外伤术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手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超声下喙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和观察组(... 目的 探讨超声下肋锁间隙(costo-clavicular space,CCS)连续臂丛阻滞对手外伤术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手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超声下喙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和观察组(超声下肋锁间隙入路连续臂丛阻滞),每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神经深度、麻醉操作时间、术后第1次追加药物时间、VAS评分、Cor、NE、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深度、麻醉操作时间及术后第1次追加药物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VAS评分、Cor、NE、CD3^(+)、CD4^(+)、CD8^(+)、CD4^(+)/CD8^(+)水平存在时点、组间及时点与组间交互作用(P<0.05);术后6、12、24、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毕、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Cor、NE、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而CD3^(+)、CD4^(+)、CD8^(+)水平更高(P<0.05).结论 超声下肋锁间隙连续臂丛阻滞在手外伤术中具有较为理想的镇痛效果,利于减轻术后生理疼痛和机体应激反应,并对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下肋锁间隙连续臂丛阻滞 手外伤术 疼痛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喉罩全身麻醉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肱骨干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丁田阳 仇晓霜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1期74-76,80,共4页
目的:观察臂丛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肱骨干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佳木斯大学宏大医院收治的9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臂丛阻... 目的:观察臂丛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肱骨干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佳木斯大学宏大医院收治的9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_(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即刻(T_(2))、术中15 min(T_(3))、手术结束即刻(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SaO_(2))、气道峰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水平、麻醉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0时,两组心率、SaO_(2)、气道峰压及PETCO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时,观察组心率、PETCO_(2)水平均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O_(2)、气道峰压水平与T_(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4)时,观察组心率、SaO_(2)、气道峰压及PETCO_(2)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对照组心率、气道峰压及PETCO_(2)水平均高于T0时,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aO_(2)水平低于T_(0)时,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应用于肱骨干骨折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以及提高麻醉优良率的效果优于单纯臂丛阻滞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臂丛阻滞 喉罩全身麻醉 麻醉优良率 血流动力学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黄小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4期17-19,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0月期间在宁都县中医院接受肩部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手术麻醉均采用局部麻醉,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阻滞方...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0月期间在宁都县中医院接受肩部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手术麻醉均采用局部麻醉,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阻滞方案,试验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比较2组麻醉操作及起效时间、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麻醉操作用时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运动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应用价值高,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手术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罗哌卡因颈丛+臂丛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8
作者 肖逸 黄勇飞 饶军 《当代医学》 2023年第5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颈丛神经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臂丛...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颈丛神经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臂丛阻滞麻醉,联合组实施罗哌卡因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临床麻醉效果、麻醉作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麻醉优良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镇痛维持时间与运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颈丛联合臂丛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效果理想,麻醉作用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神经 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手术 麻醉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俊 银燕 +4 位作者 肖红 宋莉 叶菱 杨邦祥 刘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0-73,共4页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俗称冻结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盂肱关节的主动及被动活动范围受限伴疼痛,在所有肩关节疼痛病人中,约占2%~5%[1],最早由Codman和Neviaser提出本病的概念[2]。自然病程大约1~3年,病人因疼痛及功能受限...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俗称冻结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盂肱关节的主动及被动活动范围受限伴疼痛,在所有肩关节疼痛病人中,约占2%~5%[1],最早由Codman和Neviaser提出本病的概念[2]。自然病程大约1~3年,病人因疼痛及功能受限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时治疗。治疗主要以功能锻炼、物理治疗、药物、局部注射为主^([3]),若粘连严重影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囊 肩关节松解术 臂丛阻滞 超声探头 冻结肩 肩关节疼痛 盂肱关节 功能锻炼 肩关节功能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立成 罗富荣 +3 位作者 廖荣宗 龚琴 冯舒韵 范伟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对上肢多发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分级上肢多发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40)采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对上肢多发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分级上肢多发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40)采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作术后镇痛,对照组(n=40)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记录麻醉前(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术后48h(T5)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于T1~T5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记录T2~T5的静息和主动运动视频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例数。结果两组HR和MAP比较,在T3和T4时间点,对照组较治疗组升高(P〈0.05);治疗组T3、T4静息VAS评分和T3、T4、T5主动运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IL-6和IL-10组内比较,T2~T5时间点较T1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两组IL-6比较,在T3、T4时间点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IL-10比较,在T3、T4时间点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发生恶心、呕吐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安全、可靠、简便,有利于术后细胞因子平衡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 术后镇痛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臂丛阻滞中增强运动与感觉分离效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元信 侯书健 +3 位作者 王菊荣 张海灵 李素梅 高忠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28-30,37,共4页
目的 :用布比卡因配伍使用地塞米松和罂粟碱以施行臂丛阻滞麻醉 ,观察研究是否能产生感觉阻滞增强 ,运动阻滞相应减弱的分离效应。方法 :对 1 36例无上肢神经、肌腱和掌指关节损伤的住院病人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A、B、C和D 4组 (n =34)... 目的 :用布比卡因配伍使用地塞米松和罂粟碱以施行臂丛阻滞麻醉 ,观察研究是否能产生感觉阻滞增强 ,运动阻滞相应减弱的分离效应。方法 :对 1 36例无上肢神经、肌腱和掌指关节损伤的住院病人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A、B、C和D 4组 (n =34)。A组为对照组 ,用质量分数为 0 .5浓度的布比卡因 1 .5mg/kg ;B、C、D组为观察组 ,在同量布比卡因中 ,分别加入 0 .2 5mg/ml的地塞米松 (B组 )、0 .0 62 5mg/ml的罂粟碱 (C组 )、0 .2 5ng/ml的地塞米松和 0 .0 62 5mg/ml的罂粟碱 (D组 )。均选腋路臂丛一针法穿刺麻醉给药 (39.9± 3 .1 )ml(x±s,下同 )。比较 4组药物对运动阻滞与感觉阻滞分离效应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感觉阻滞B、D两组起效时间短于A组 ,作用维持和术后镇痛时间长于A组 (P >0 .0 1 ) ,C组与A组基本持平 ;运动阻滞深度以其明确的程度依序减弱 (B >A >D >C) ,A、B两组肌肉收缩、肌腱张力关节活动消失 ,D、C两组部分存在。结论 :布比卡因、地塞米松和罂严粟碱三药配伍联用 ,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协同与拮抗并存的敏感化作用 ,可产生感觉神经纤维阻滞效应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阻滞 增强运动 感觉分离效应 布比卡因 地塞米松 罂粟碱 神经根麻醉
下载PDF
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附120例报告) 被引量:10
12
作者 钟焕晖 王白云 谢松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748-2751,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静脉全身麻醉对比。方法 120例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A组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下应用神经刺激仪行0.25%罗哌卡因2 mg/kg臂...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静脉全身麻醉对比。方法 120例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A组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下应用神经刺激仪行0.25%罗哌卡因2 mg/kg臂丛阻滞,并予咪达唑仑0.05 mg/(kg.h)维持镇静;B组予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诱导,0.1%氯胺酮静脉滴注维持,复合羟丁酸钠维持麻醉。记录2组麻醉前(T0)、手术开始5 min(T1)、30 min(T2)、60 min(T3)和术毕(T4)时的收缩压(SP)、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A组的术中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麻醉前的基础值,且术中波动较小,生命体征平稳,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的血压、心率和呼吸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随麻醉深浅而有显著波动。A组的生命体征较B组稳定,能维持较长时间,苏醒快(P<0.05);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较B组少(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更适合成为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臂丛阻滞 静脉全身麻醉 小儿 上肢手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阻滞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艳超 蒋晨霞 +3 位作者 崔淑珍 陈晶 怀乔 孟香果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95-97,101,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阻滞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6月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50例,按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麻醉成功后10 min,观察组静脉泵注右...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阻滞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6月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50例,按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麻醉成功后10 min,观察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应用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辅助镇静、镇痛。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和手术开始后45 min时(T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变化。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1时点MAP、心率、E、NE水平均高于T0,T2时点均低于T0和T1时点,且观察组T2时点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阻滞麻醉可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臂丛阻滞 麻醉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0.75%罗哌卡因20mL与0.50%罗哌卡因30mL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的药效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圆 江伟 +1 位作者 王爱忠 张晓丽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20mL与0.50%罗哌卡因30mL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44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按随机双盲方法分成两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A组予0.50%罗哌卡因30mL,...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20mL与0.50%罗哌卡因30mL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44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按随机双盲方法分成两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A组予0.50%罗哌卡因30mL,B组予0.75%罗哌卡因20mL。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30min内生命体征、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均未发生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两组间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0min内各神经完全阻滞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A组的平均镇痛持续时间为(567.9±196.5)min,长于B组的(451.7±139.5)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使用0.75%罗哌卡因20mL与0.50%罗哌卡因30mL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上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但使用0.50%罗哌卡因30mL可以延长镇痛时间,并可能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更适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阻滞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阻滞的CT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华强 袁新平 +3 位作者 何绍明 周宁 邵艳波 曹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56-959,共4页
目的臂丛麻醉时将麻醉药注入臂丛鞘内有时不能得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与臂丛鞘的关系。文中应用CT观察局麻药在臂丛鞘内的分布与扩散,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 目的臂丛麻醉时将麻醉药注入臂丛鞘内有时不能得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与臂丛鞘的关系。文中应用CT观察局麻药在臂丛鞘内的分布与扩散,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非异感(non-paresthesia,NPAR)组和神经刺激器定位(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PNS)2组,每组30例,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每组随机选择8例行CT检查,扫描范围自C3至T3平面,并行注药侧的冠、矢状面CT重组成像,测量臂丛上、中、下干周围局麻药物的扩散范围。结果局麻药局限性分布于臂丛鞘内,肌间沟水平为完整的鞘样结构,其下方有明显的分隔,局麻药的分布范围在臂丛上干、中干2组间无明显差异,下干PNS组麻醉药分布高于NPAR组(P<0.05)。2组患者中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评分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NPAR组明显高于PNS组(P<0.05)。结论臂丛鞘是多腔结构,局麻药物注射的位置和深度直接影响阻滞效果,偏向尺侧的手术采用PNS定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 臂丛阻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经腋路单点法选择性臂丛阻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车薛华 徐建光 +1 位作者 梁伟民 刘志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6-558,共3页
目的 评价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的单点法选择性腋路臂丛阻滞在手部和前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拟行手部或前臂手术的病人施行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腋路臂丛阻滞。根据手术范围选择相应的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或尺神经)利... 目的 评价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的单点法选择性腋路臂丛阻滞在手部和前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拟行手部或前臂手术的病人施行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腋路臂丛阻滞。根据手术范围选择相应的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或尺神经)利用PNS定位进行单点法阻滞,所有病人根据PNS定位的具体神经被分为正中神经组(n=14)、尺神经组(n=16)和桡神经组(n=9),分别于阻滞后5、10、20、30 min评价上肢7支感觉神经的阻滞情况并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 PNS引导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达94.9%,该入路对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阻滞效果较好。3组病人的资料显示:桡神经组的疗效明显差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单点法选择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适用于手部和前臂手术的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定位正中神经、尺神经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路 单点法 选择性臂丛阻滞 外周神经刺激器 手部手术
下载PDF
小儿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与静脉合用咪唑安定的观察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杨小霖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氯胺酮 基础麻醉 臂丛阻滞 上肢手术 咪唑安定
下载PDF
罗哌卡因锁骨下入路单点法臂丛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乐天 车薛华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研究并确定罗哌卡因在锁骨下入路臂丛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mini mum local anestheticconcentration,MLAC),该浓度可达到感觉与运动分离,有利于减少臂丛阻滞的局麻药毒性反应,亦有利于外科医师及时发现术中神经损伤、判断术后效果... 目的研究并确定罗哌卡因在锁骨下入路臂丛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mini mum local anestheticconcentration,MLAC),该浓度可达到感觉与运动分离,有利于减少臂丛阻滞的局麻药毒性反应,亦有利于外科医师及时发现术中神经损伤、判断术后效果。方法选取40名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上肢肘关节以下部位手术的患者,均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锁骨下入路臂丛阻滞。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以60 mL为总量,第1例患者的起始浓度为0.25%,浓度分级为0.01%。设定注药后45 min内患者感觉阻滞2级,运动阻滞3级或3级以上,术中无牵拉痛,不需要静脉辅助用药为有效。若上一例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若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满足手术的半数有效浓度(half-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interval,95%CI)。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罗哌卡因的EC50及其95%CI分别为0.176%和0.116%-0.212%。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锁骨下入路臂丛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176%,此浓度可在临床上使患者产生感觉与运动分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阻滞 锁骨下入路 神经刺激器 罗哌卡因 最低浓度
下载PDF
连续臂丛阻滞在断指(肢)再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兆辉 冯强 +3 位作者 罗勇 李大勇 朴东春 戚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041-1042,共2页
关键词 连续臂丛阻滞麻醉 断指(肢)再植 手术时间 术后镇痛 血管痉挛 静脉留置 再植指 肌间沟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颈臂丛阻滞麻醉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镇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蒲爱民 马朋羽 +5 位作者 马琨 宋铁鹰 谷昆峰 刘卫敬 杨艳超 王春平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4期2181-2182,共2页
锁骨骨折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临床上常采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以弥补单纯臂丛或颈丛阻滞效果差的缺点,但临床上即使采取了颈臂丛联合阻滞,也不能实现完全的阻滞,常需静脉注射镇痛、镇静药物辅助,临床上多采用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臂丛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