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时期的华夷观念及其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志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110,共8页
五帝、夏、商、西周时期的早期华夷观,在族群观念层面概就地理方位而言,并不含有文化歧视与种族歧视的成分,这与五帝系统、夏、商、西周自身的族群属性及其兼容华夷的政治结构、不断向周边四夷族群扩张的历史存在根本性的因果关联。诚然... 五帝、夏、商、西周时期的早期华夷观,在族群观念层面概就地理方位而言,并不含有文化歧视与种族歧视的成分,这与五帝系统、夏、商、西周自身的族群属性及其兼容华夷的政治结构、不断向周边四夷族群扩张的历史存在根本性的因果关联。诚然,西周时期基于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选择模式的华夷观开始凸显、强化,但与此同时泛臣民观念也绝对性地贯穿于整个先秦时期。东周时期特别是战国中期以后,华夷观念随着周边四夷诸族群对华夏族群联盟的频繁进攻开始渐趋强硬,但长期囿于诸国争霸的特定情势,无法落地生根。至秦汉以后,长城一线的烽燧防御系统始进一步固化了中原华夏族群与周边四夷族群的地缘军事格局,华夷观中的地域隔阂、族群与种族矛盾也开始随着华夷族群在地缘军事对峙的分和消长不断趋于螺旋式的强化,这也是历次王朝一统之后华夷族群融合过程大多缓慢、曲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观 族群记忆 族群意识 王朝决策 臣民观念
下载PDF
论中国农村法治进程中的矛盾
2
作者 肖洪泳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30-33,共4页
中国农村法治进程关系中国能否实现法治的总体大局。在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社会进程中,中国农村的法治进程充满三大矛盾:一是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二是乡土社会与市民社会的矛盾,三是臣民观念与公民观念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当... 中国农村法治进程关系中国能否实现法治的总体大局。在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社会进程中,中国农村的法治进程充满三大矛盾:一是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二是乡土社会与市民社会的矛盾,三是臣民观念与公民观念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当是中国法治进程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经济 市场经济 乡土社会 市民社会 臣民观念 公民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