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臧窑"瓷样设计者——刘源散论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淦源 《景德镇陶瓷》 1992年第2期31-33,13,共4页
明末清初,战争频仍,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处于停滞、衰退状态。到清康熙初期,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使社会经济开始复苏,康熙十年景德镇已奉造祭器,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臧应选驻景德镇奉旨督烧官窑,文献上称之为“臧窑”。《景德镇陶录... 明末清初,战争频仍,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处于停滞、衰退状态。到清康熙初期,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使社会经济开始复苏,康熙十年景德镇已奉造祭器,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臧应选驻景德镇奉旨督烧官窑,文献上称之为“臧窑”。《景德镇陶录》“臧窑”条云:“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其浇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者,亦美。”蓝浦记述臧窑“尤佳”、“亦美”的产品,当为此时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但是,这些产品均为“单色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臧窑 瓷器 陶瓷艺术
下载PDF
康雍之际御瓷活动考——以“曹家”及“安窑”为代表
2
作者 王依农 《景德镇陶瓷》 2023年第4期158-179,共22页
清廷入京后,建制多效前明遗法。康熙十九年(1680),景德镇御厂奉旨制瓷,烧造式样由内廷颁出,工部、内务府各派员到镇,驻厂督造,地方道府级官员协同办理,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烧毕,因以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为主官,故史称“臧窑”。臧窑... 清廷入京后,建制多效前明遗法。康熙十九年(1680),景德镇御厂奉旨制瓷,烧造式样由内廷颁出,工部、内务府各派员到镇,驻厂督造,地方道府级官员协同办理,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烧毕,因以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为主官,故史称“臧窑”。臧窑一般被视作清代御窑厂第一次大规模烧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雍 臧窑 内务府 内廷 景德镇 康熙
下载PDF
康熙朝瓷质笔筒的分期断代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伟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康熙朝瓷器的烧制,以笔筒最有特点。笔筒不仅是康熙朝文房用瓷中的重要一项,而且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充分反映出康熙帝对汉文化的推崇。本文以故宫藏品为例,试图对康熙朝所制笔筒加以简要分期断代。
关键词 清朝 康熙年间 瓷质笔筒 臧窑 釉彩 笔筒色彩 年代考证
原文传递
珠山月圆 屏谊存真——云南典藏“川滇聚珍”拍卖之王琦粉彩人物瓷板
4
作者 杨瑾 李楠 《文物天地》 2015年第7期124-125,共2页
元至清六百余年间,景德镇制瓷业一直有官、民窑之分。官窑拥有制瓷最好的原料、工匠、设备、技艺,不计工本的生产及严格的筛选以供皇宫贵族专用及外销。官窑的制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最终以国家形式的制度得以确... 元至清六百余年间,景德镇制瓷业一直有官、民窑之分。官窑拥有制瓷最好的原料、工匠、设备、技艺,不计工本的生产及严格的筛选以供皇宫贵族专用及外销。官窑的制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最终以国家形式的制度得以确定。官窑的制作生产一直以来都有严格的把关,清代"臧窑""郎窑""年窑""唐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珍 川滇 瓷板 皇宫贵族 臧窑 制瓷业 珠山八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