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为个体的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3
1
作者 江畅 李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6,共10页
自为个体是谋求生活得更好的有意识、有目的、具有独立自主性的主体。自为个体的价值即自为价值,包括实现自我和贡献他者两个方面,但其实现自我是根本性的。自为个体具有绝对价值,而从人性潜质是否得到充分开发、人格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自为个体是谋求生活得更好的有意识、有目的、具有独立自主性的主体。自为个体的价值即自为价值,包括实现自我和贡献他者两个方面,但其实现自我是根本性的。自为个体具有绝对价值,而从人性潜质是否得到充分开发、人格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贡献大小等方面看,其价值存在着相对性。自为个体的价值是自为个体的作为与环境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其作为是决定性的因素。影响自为个体作为的因素很多,从主观方面看主要涉及作为的意识、能力、意志三个层次和健康、实力、德性三个维度的问题。自为个体在价值得到实现时会产生价值感,人们特别关注的是人格魅力感、职业成功感、家庭和美感、社会荣誉感、人际和谐感、个性丰富感、欲望满足感和生活幸福感,生活幸福感是最重要、最宝贵的价值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为个体 自为个体的价值 人格价值 人生价值 价值
下载PDF
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和全新价值哲学理论的建立——基于信息哲学的新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邬天启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4-60,共7页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在西方生态伦理学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罗尔斯顿提出的那些自然价值的形式绝大多数都是基于人类价值评价维度基础之上的,因而,罗尔斯顿的价值哲学并没有把他所坚持的自然价值的观念贯彻到底。当代信息哲学提...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在西方生态伦理学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罗尔斯顿提出的那些自然价值的形式绝大多数都是基于人类价值评价维度基础之上的,因而,罗尔斯顿的价值哲学并没有把他所坚持的自然价值的观念贯彻到底。当代信息哲学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包容自然价值和信息价值的价值定义:"价值乃是事物(物质、信息,包括信息的主观形态——精神)通过内部或外部相互作用所实现的效应。"我们应当遵循自然价值(天道价值)高于人道价值的价值理念,从自然本体出发把自在价值、自为价值和再生价值确定为价值的三种基本形式,并确立自在价值在价值现象中的本原性和基础性地位。立足于自然价值和物质-信息双重价值维度的全新价值哲学能够成为生态伦理学和人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切近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价值 信息价值 自在价值 自为价值 再生价值
下载PDF
人的价值实现的基本路向与人的发展
3
作者 谢丽娟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1-36,共6页
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认识价值、创造价值,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价值,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人的价值实现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进程,它有基本的实现路向,即发掘自在价值、创造自为价值、实现最终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目标、实现方式、实现效果... 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认识价值、创造价值,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价值,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人的价值实现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进程,它有基本的实现路向,即发掘自在价值、创造自为价值、实现最终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目标、实现方式、实现效果影响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决定了人的价值实现的范围和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实现 自在价值 自为价值 人的发展
下载PDF
主体利益——连接事实与价值的桥梁
4
作者 张广宁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自休谟以来,事实与价值问题一直困挠着人们。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具有通约性?换言之,从事实陈述能推出价值判断吗?对此,西方哲学家们看法不一,各抒已见,至今仍有争论。本文旨在回顾先哲们对此问题的看法,进而澄清事实与... 自休谟以来,事实与价值问题一直困挠着人们。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具有通约性?换言之,从事实陈述能推出价值判断吗?对此,西方哲学家们看法不一,各抒已见,至今仍有争论。本文旨在回顾先哲们对此问题的看法,进而澄清事实与价值的意义和概念,并探寻一座连接事实与价值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事实 主体利益 自在事实 自为事实 自在价值 自为价值
下载PDF
动物伦理的几个理论焦点与道德难题 被引量:7
5
作者 曹永福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30,33,共4页
人类道德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人类道德关怀对象逐渐扩展的历史。动物伦理是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逻辑必然。但动物伦理存在着几个焦点问题和道德难题:人类确立道德是为了什么?即人类道德的目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 人类道德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人类道德关怀对象逐渐扩展的历史。动物伦理是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逻辑必然。但动物伦理存在着几个焦点问题和道德难题:人类确立道德是为了什么?即人类道德的目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即动物是否具有自为的内在价值?动物是否拥有权利?这是当代最新颖、最富有挑战性的伦理学问题。动物是否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并受到道德对待?即动物是否应当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道德顾客或道德承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自为的内在价值 道德关怀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Mountain Regions Using Contingent Valuation 被引量:6
6
作者 Stella GIANNAKOPOULOU Dimitris DAMIGOS Dimitris KALIAMPAKOS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5期629-640,共12页
Human pressure on mountain resources poses certain threats to their natural and man-made environment.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parameters involved,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is situation is the emphasis given ... Human pressure on mountain resources poses certain threats to their natural and man-made environment.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parameters involved,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is situation is the emphasis given so far only to the market value of mountain goods and services, ignoring the tru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of using mountain resources. Towards this direction, the use of non-market valuation techniques could prove to be beneficial. Bearing in mind the above remarks, the paper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which aims at estimating the monetary value of a mountain settlement’s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namely Metsovo. For this purpose, the survey focuses on Metsovo visitors’ willingness to pay a single annual voluntary contribution to an institution that would be founded in order to undertake all necessary actions required to preserve the town’s traditional character. The results are very promising and indicate tha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holds a significant economic value that could justify the 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 policies towards the protection of vernacular settlements in mountai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market valuatio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Contingent valuation
下载PDF
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差异性和教师的角色选择
7
作者 王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7年第3期77-79,共3页
从相互作用论的思想方法而不是从决定论的思想方法来看 ,对教育活动主体的讨论似不应围绕谁是主体、谁不是主体的问题进行 ,而是应该着重分析研究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的基本特点或差异性 ,以便为促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形成良好的师生... 从相互作用论的思想方法而不是从决定论的思想方法来看 ,对教育活动主体的讨论似不应围绕谁是主体、谁不是主体的问题进行 ,而是应该着重分析研究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的基本特点或差异性 ,以便为促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明确教师的主体特征和职责 ,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性主体与适应性主体 完全型主体与不完全型主体 自为价值主体与自然的价值主体 实证性主体与观念性主体
下载PDF
Nature of Valu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Good Life
8
作者 Kumar Neeraj Sachdev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10期767-771,共5页
I make an attempt in the paper to argue in favor of the person-centered view of good life, where becoming a good person involves seeking to qualitatively transform oneself into a worthy human being. I maintain that be... I make an attempt in the paper to argue in favor of the person-centered view of good life, where becoming a good person involves seeking to qualitatively transform oneself into a worthy human being. I maintain that becoming fully a person and respecting others as persons are achievements that are not assured for all of us. Thus, for the purpose I prepare the ground for an account of good life that rests on valuational consciousness. I propose that one may ascribe valuational consciousness to a person who is a value-sensitive rational being striving to attain a kind of inner transparency. Evidently, to say that a person has valuational consciousness is to stress the values, which are built into personal consciousness. The life of a person, whether that of truth, courage, nobility, justice, kindness, is a life marked by ego transcending personal consciousness that reaches out to humanity at large. And such a repository of values enables a human being to attain the ideal of good life. The ideal of good life, I contend, consists of attaining the higher order posture of selflessness--a posture of inner transparency. It is to shake off the egocentric partiality that characterizes our usual attitudinal stance towards one an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d life CONSCIOUSNESS valuational consciousness strong evaluation SELFLESSNESS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演进历史与新时代发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崔家新 池忠军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9年第11期59-64,共6页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集体主义价值观以功能性价值和自为性价值彰显着它的存在地位。在功能性方面,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是个人发展的政治性标准和道德性要求,并作为一种精神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集体主义价值观以功能性价值和自为性价值彰显着它的存在地位。在功能性方面,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是个人发展的政治性标准和道德性要求,并作为一种精神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自为性方面,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面向未来,迎接新问题、应对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拓展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引导性价值,着力协调好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集体精神与个性自我的关系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引导网络社群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主义 功能性价值 自为价值 新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