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肺复苏患者临床特点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丽 郭红 李丽丽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4期4953-4956,共4页
目的 分析心肺复苏(CPR)患者临床特点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沈阳二四二医院行现场抢救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复苏方式、救治时间、开始复苏时间、复苏持续时间等,采用急性生理... 目的 分析心肺复苏(CPR)患者临床特点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沈阳二四二医院行现场抢救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复苏方式、救治时间、开始复苏时间、复苏持续时间等,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对复苏成功患者进行预后评价,记录住院时间并随访复苏成功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复苏方式:气管插管通气复苏32例,面罩-气囊通气复苏38例,口对口人工呼吸复苏21例。面罩-气囊通气组自主循环成功复苏高于插管通气组[50.0%(19/38)比15.6%(5/32)],面罩-气囊通气组复苏成功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气管插管通气组、住院时间短于气管插管通气组[(21±7)分比(32±9)分,(23±7)d比(3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搏骤停〈6 min组实施CPR者的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高于呼吸心搏骤停6~10 min组[54.4%(25/46)比12.5%(3/24)],呼吸心搏骤停6~10 min组和呼吸心搏骤停〉10 min组复苏成功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呼吸心搏骤停〈6 min组、住院时间长于呼吸心搏骤停〈6 min组[(29±6)分、(37±8)分比(20±5)分,(31±7)d、(35±9)d比(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持续20~30 min组CPR最终成功率高于CPR持续〈10 min组[51.4%(19/37)比25.8%(8/31)],CPR持续20~30 min复苏成功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CPR持续〈10 min组、住院时间短于CPR持续〈10 min组[(23±8)分比(28±9)分,(22±5)d比(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面罩-气囊通气、在6 min内实施CPR、持续CPR 20~30 min时可提高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和患者预后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应积极预防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临床特点 自主循环复苏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家兔自主循环复苏后心肌肌钙蛋白T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文元 张英俭 +7 位作者 何明丰 徐文冲 刘绍辉 魏华 陶江 梁章荣 徐劲松 黎练达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肺复苏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和心肌组织内 cTnT 脱失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家兔缺氧型模型,随机分两组,心肺复苏前后分时间点分别注射参麦注射液、生理盐水,抽取动脉血,测血清 c...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肺复苏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和心肌组织内 cTnT 脱失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家兔缺氧型模型,随机分两组,心肺复苏前后分时间点分别注射参麦注射液、生理盐水,抽取动脉血,测血清 cTnT 值;自主循环恢复后4 h 取心肌组织,应用免疫组化 LSAB 法显色观察 cTnT 表达的脱失情况。结果两组自主循环恢复后血清 cTnT 均升高,但对应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参麦组自主循环恢复后4 h 心肌组织内 cTnT 表达部分脱失,对照组明显脱失,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兔心肺复苏后血清 cTnT 明显升高,参麦注射液对血清 cTnT 升高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心肌组织内 cTnT 的脱失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参麦注射液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循环复苏 心肌肌钙蛋白T 免疫组化技术 参麦注射液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自主循环复苏大鼠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赵妍 秦俭 +3 位作者 路毅 曾翔俊 芦灵巧 孙异临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70-274,共5页
目的研究心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早期应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自主循环恢复后2 h 心肌氧自由基、血清CKMB、TNFα及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窒息导致大鼠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将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 目的研究心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早期应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自主循环恢复后2 h 心肌氧自由基、血清CKMB、TNFα及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窒息导致大鼠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将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复苏组、UTI 治疗组,每组8只。于自主循环恢复2 h 取动脉血,测定血清中 CK-MB、TNFα的含量;取心肌组织,制备心肌匀浆测 NO、MDA 含量及 SOD 的活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常规复苏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明显升高(P<0.01),血清 CKMB、心肌 MDA,NO 有升高趋势,SOD 活性降低.电镜下对照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正常,常规复苏组心肌细胞部分线粒体外膜不完整,线粒体嵴模糊不清,有肿胀;乌司他丁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较常规复苏组好,电镜下可见细胞线粒体增生,线粒体嵴结构正常。结论心肺复苏大鼠存在心肌损伤,乌司他丁组 CK-MB、TNFα、自由基以及心肌超微结构均较常规复苏组有改善,对复苏后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 自主循环复苏 乌司他丁
原文传递
APACHEⅡ评分在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早期死亡预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海 张建成 曹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 探索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在评价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24h内死亡的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46例连续观察24h,分别计算各自APACHEⅡ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结果46例患者... 目的 探索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在评价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24h内死亡的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46例连续观察24h,分别计算各自APACHEⅡ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结果46例患者APACHEⅡ评分平均(37.47±7.50)分(20~53分)。9例复苏后24h内暂时存活者评分为(27.88±4.81)分,显著低于37例死亡者的评分[(39.8±6.05)分,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死亡风险模型:Ln[P/(1-P)]=-11.762+0.397×APACHEⅡ评分。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可以应用于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评估,为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 APACHEⅡ评分 预后因素
下载PDF
AV PAED CRRT在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亚低温脑保护策略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清红 刘向红 +1 位作者 曾维兰 周宇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1期1766-1768,共3页
目的:探讨低通量套管(AV PAED)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在心肺复苏(CPR)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的亚低温脑保护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CPR成功ROSC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 目的:探讨低通量套管(AV PAED)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在心肺复苏(CPR)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的亚低温脑保护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CPR成功ROSC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冰毯亚低温治疗,观察组行AV PAED CRRT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目标体温的达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意识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目标体温的达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7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3d、7d 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 PAEDCRRT可有效缩短CPR成功ROSC患者目标体温的达标时间、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缺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 亚低温 脑保护 AV PAED CRRT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6
作者 李春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4期60-61,63,共3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帮助我们探讨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1-60号的编号,然后抽取,奇数者为对照... 目的分析并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帮助我们探讨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1-60号的编号,然后抽取,奇数者为对照组,偶数者即为观察组,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我们要研究的人性化护理。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存活率、死亡率者两个方面对效果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存活者2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6.7%,相应的对照组则为12例、18例,死亡率达到了60.0%,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做到以患者为主,明显提高了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死亡率,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对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玉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9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7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观...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7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观察组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同时间段血清S-100B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昏迷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自主循环后2 h、12 h、24 h观察组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P<0.05);恢复自主循环后12 h、24 h、48 h、72 h观察组昏迷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水平,减轻患者昏迷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复苏自主循环恢复 阶梯式亚低温 参附注射液 昏迷状态
下载PDF
影响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早期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江朋 胡海 +1 位作者 何亚荣 曹钰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探究影响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早期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2015年2月,在急诊科实施心肺复苏后ROSC的51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心肺复苏时间及心肺复苏ROSC后首次血压、心率、呼吸、... 目的探究影响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早期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2015年2月,在急诊科实施心肺复苏后ROSC的51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心肺复苏时间及心肺复苏ROSC后首次血压、心率、呼吸、乳酸、肌酐、凝血酶原时间、胆红素、p 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钾、血钠、血葡萄糖、心房尿钠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及其ROSC后7 d内生存时间,并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对ROSC患者早期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Cox回归分析发现心肺复苏持续时间[RR=1.053,95%CI(1.020,1.088),P=0.002]和ROSC后首次收缩压[RR=0.991,95%CI(0.982,0.999),P=0.038]可影响心肺复苏后ROSC患者的早期生存时间。结论心肺复苏持续时间、ROSC后首次收缩压对评估心肺复苏后ROSC患者早期生存时间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 COX回归分析 早期生存时间 预后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死亡风险预测及回归模型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海 杜鑫淼 +1 位作者 张建成 许树云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2275-227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循环恢复患者早期评估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6例心肺复苏循环恢复患者进行病例回顾分析,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心肺复苏循环恢复1小时内的瞳孔直径、格拉斯高昏迷评分、血WBC计数、血清肌酐Cr、血清丙氨酸氨...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循环恢复患者早期评估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6例心肺复苏循环恢复患者进行病例回顾分析,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心肺复苏循环恢复1小时内的瞳孔直径、格拉斯高昏迷评分、血WBC计数、血清肌酐C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磷酸激酶、D-二聚体定性、血钙、血钾、血清淀粉酶、复苏后1小时内是否使用亚低温治疗、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葡萄糖、复苏时间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肺复苏循环恢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回顾56例心肺复苏循环恢复患者病例,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淀粉酶、血糖和复苏时间对早期评估心肺复苏循环恢复患者的预后有意义。结论:复苏后1小时内血清淀粉酶、血糖和复苏时间对早期评估心肺复苏循环恢复患者的预后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 LOGISTIC回归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的起搏部位对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合金 潘莹 谢江霞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6-800,共5页
目的 比较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经心电监护或心电图证实院内心搏呼吸骤停,接受心肺复苏联合经静脉临时心脏... 目的 比较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经心电监护或心电图证实院内心搏呼吸骤停,接受心肺复苏联合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术、成功建立有效循环、年龄≥18岁.入选病例排除因各种疾病终末期、晚期肿瘤、自然死亡因素所致心搏呼吸停止者.随机对76例在急诊抢救单元的X线透视确定其起搏位置,根据起搏位置的不同分为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57.31±16.65)岁]和心尖部起搏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0.43 ±15.48)岁].所有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测量起搏后QRS波群时限,并在早期至中间阶段通过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泵功能指数心排量(CO)和心脏指数(CI).并在自主循环恢复后早期至中间阶段记录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构成比、心脏骤停到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肾上腺素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循环恢复的早期至中间阶段,与心尖部起搏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组在LVEF、FS、CO、CI均升高(0.46±0.04)%vs.(0.44±0.05)%、(0.34±0.05) vs.(0.32±0.04)、(3.73±0.46) L/min vs.(3.47±0.46) L/min、(2.67±0.29)L/ (min·m2)v s.(2.46±0.26)L/(min·m2),P<0.05;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组QRS时限较心尖起搏组显著缩短(128.25 ±6.06) ms vs.(151.93 ±8.99) ms,P<0.05;房颤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心衰和新血栓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早期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房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心肺复苏 复苏自主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