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自主恢复的高可靠存储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党辉 何花 +1 位作者 辛明瑞 安建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9-434,共6页
单粒子效应是星载计算机工作异常和故障的重要诱因之一,国内外多颗卫星遭受到单粒子效应的危害,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提出了一种片上自主恢复存储控制器结构,将EDAC技术集成在片内存储器控制器中,通过EDAC电路检测片外存储器中的数据... 单粒子效应是星载计算机工作异常和故障的重要诱因之一,国内外多颗卫星遭受到单粒子效应的危害,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提出了一种片上自主恢复存储控制器结构,将EDAC技术集成在片内存储器控制器中,通过EDAC电路检测片外存储器中的数据错误,再通过自动回写机制更新片外存储器,便能保持存储器中数据的正确性。与传统的星载计算机存储器系统设计方案相比,使处理器干预主存储器纠错的频度大幅减少。集成的片上存储控制器也减少了星载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存储控制器 EDAC 自主恢复
下载PDF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性自主恢复算法
2
作者 马桂真 于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5期123-126,共4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中关键节点故障会将网络分割成多个不连通的分区,给网络性能带来严重影响。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往往布置在人工难以干预的偏僻恶劣环境中,网络连通性的自主恢复尤其重要。提出一种自主网络分区检测和连通性恢复(APDCR...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中关键节点故障会将网络分割成多个不连通的分区,给网络性能带来严重影响。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往往布置在人工难以干预的偏僻恶劣环境中,网络连通性的自主恢复尤其重要。提出一种自主网络分区检测和连通性恢复(APDCR)策略,容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关键节点的故障。APDCR首先基于1跳邻居和部分2跳邻居信息提出一种新的关键节点识别算法,然后给出关键节点的备用节点的选取算法和网络连通性恢复算法,最后扩展算法处理两个节点同时故障时网络不连通问题(2-APDCR)。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APDCR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 关键节点 连通性自主恢复
下载PDF
基于1553B总线的卫星星时高精度自主恢复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鲁超 杨丽君 +2 位作者 陈伯翰 张睿 李林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随着现代航天器功能日趋复杂,在轨任务不断变化,星上各个系统对于时间的依赖性也随之不断提高,为此也对星上时间管理的可靠性、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实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深空探测卫星等无法携带GPS接收机的航天器在异常情况... 随着现代航天器功能日趋复杂,在轨任务不断变化,星上各个系统对于时间的依赖性也随之不断提高,为此也对星上时间管理的可靠性、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实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深空探测卫星等无法携带GPS接收机的航天器在异常情况下的星时自主恢复,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1553B总线的星时高精度自主恢复方案,利用制定的软件协议,在不额外增加硬件开销的前提下,实现了星时自主恢复;经过实验验证方案可行,实现了高精度的星时自主恢复;此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对地面人工干预的依赖,并能够有效地保证在意外情况下星载数据管理计算机工作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卫星时间管理系统在星载数据管理计算机出现复位或切机等异常情况下的可用性,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星上时间 自主恢复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和XGBoost算法构建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桑珍珍 崔杰 +2 位作者 闫寒 王维峰 庞秀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7期577-585,共9页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心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探索结局相关因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A行心肺复苏(CPR)后ROSC的患者48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心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探索结局相关因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A行心肺复苏(CPR)后ROSC的患者48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时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分级(CPC)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GNO,n=158)和预后不良组(PNO,n=323)。481例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338)和测试集(n=143),训练集用于构建模型,测试集用评价模型效能。利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随机森林(RF)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分别得出影响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变量,应用SHAP进行XGBoost模型可解释性分析。将XGBoost和RF算法得出的变量取交集,再将交集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而构建决策树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通过XGBoost模型得到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相关的变量15个,RF模型得到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相关的变量14个,两种模型取交集得到11个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相关的交集变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变化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入ICU第3天ONSD(ONSD day3)、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CA-CPR)时间、ROSC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血肌酐、白蛋白、住ICU时间、血乳酸及年龄]。将这11个交集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NO组与GNO组ONSD变化率、NSE、ONSD day3、ROSC时间及年龄这5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这5个重要变量构建决策树模型,得出3个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最相关的变量(NSE、ROSC时间及ONSD变化率),在训练集上的决策树模型预测CA行CPR后ROSC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AUC为0.857(95%CI 0.809~0.903,P<0.001),在测试集上的AUC为0.834 (95%CI 0.761~0.906,P<0.001)。结论 基于XGBoost和RF这2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决策树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CA患者ROSC后神经功能的不良预后,且评价指标可能简化为NSE、ROSC时间及ONSD变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自主循环恢复 神经功能 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 极端梯度提升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和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欢 郑家伟 彭登高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调查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生存的影响因素,探讨CPR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非创伤性CA患者CPR后的临床资料,并对全部ROSC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根据结局分为R... 目的:调查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生存的影响因素,探讨CPR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非创伤性CA患者CPR后的临床资料,并对全部ROSC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根据结局分为ROSC组与非ROSC组,组与死亡组。结果:共131例CPR的CA患者,其中57例ROSC,15例无严重后遗症长期生存。CA后5分钟内给予CPR、院前开放静脉通道并使用肾上腺素分别可以提高ROSC比例3.2(95%CI,1.5-7.0)和2.5(95%CI,1.2-5.6)倍,而随着年龄的增大,ROSC比例降低。开始CPR到ROSC时间在15分钟内的可以提高CA患者长期生存比例7.3(95%CI,1.6-32.6)倍。结论:快速识别CA,尽早开始CPR以及静脉使用肾上腺素可能可以提高ROSC率。提高CPR质量仍可能是改善CA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自主循环恢复 心肺复苏
下载PDF
早期气管插管对成人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及存活出院率的影响
6
作者 丁智颖 朱甜甜 +6 位作者 赵勇 张阿芳 包华瑞 潘琳琳 何媛媛 方芳 张泓 《安徽医学》 2024年第7期836-841,共6页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插管对成人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及存活出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院内心搏骤停的423例患者,根据抢救期间是否行气管插管分为气管插管组(263例...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插管对成人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及存活出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院内心搏骤停的423例患者,根据抢救期间是否行气管插管分为气管插管组(263例)和非气管插管组(160例),其中气管插管组又分为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118例)和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145例)。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与非气管插管组患者ROSC和存活出院率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118例患者中ROSC的患者为36例,恢复率为30.51%;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145例患者中ROSC的患者为43例,恢复率为29.65%;而非气管插管组160例患者中ROSC的患者为30例,恢复率为18.75%,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与非气管插管组患者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118例患者中存活出院为55例,存活出院率为46.61%;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145例患者中存活出院为48例,存活出院率为33.10%;而非气管插管组160例患者中存活出院为49例,存活出院率为30.63%,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与非气管插管组患者存活出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初始心率、是否有旁观者、15分钟内气管插管、长期居住地、有无入住ICU、是否存在低血压/休克、是否存在严重创伤,均是影响患者存活出院率的因素。结论气管插管时机影响成人IHCA患者ROSC及存活出院率,其中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的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均高于非气管插管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搏骤停 气管插管 自主循环恢复 预后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的增龄性变化研究
7
作者 王雨生 贾子善 +3 位作者 张攻孜 左秀芹 高岩 吴瑞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5-680,686,共7页
目的:观察人体在失稳后的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间与运动时间的增龄趋势与年龄敏感性变化区。方法:使用DE-A体感平衡检测系统对20—79岁的健康成年受试者97例进行姿势调控时间测试,包括在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支撑面... 目的:观察人体在失稳后的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间与运动时间的增龄趋势与年龄敏感性变化区。方法:使用DE-A体感平衡检测系统对20—79岁的健康成年受试者97例进行姿势调控时间测试,包括在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支撑面前倾、后倾、左倾和右倾失稳应激时的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测试,并记录所有测试的各姿势调控时间指标。按照10岁为一年龄分段将受试者依次分为6个年龄组,其中组1(20—29岁)为16例、组2(30—39岁)为10例、组3(40—49岁)为17例、组4(50—59岁)为18例、组5(60—69岁)为31例、组6(70—79岁)为5例,观察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的增龄变化,并分析其年龄敏感变化区。结果: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随年龄增长呈现延长趋势。静态平衡状态下,组6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5长,与组1—4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组5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5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4长,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4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3长,支撑面右倾时的反应时与组1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3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2长,支撑面左倾时的运动时与组1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2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与组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平衡状态下,组6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5长,与组1—4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组5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5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4长,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4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3长,支撑面左倾时的反应时与组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支撑面后倾和左倾的运动时与组2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3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2长,各运动时与组1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反应时与组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2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与组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体在失稳后的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延长。静态平衡恢复的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可能在60岁左右开始出现明显恶化,而动态平衡恢复的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可能分别在50岁左右和40岁左右便开始出现明显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面倾斜应激 自主平衡恢复 姿势调控 反应时 运动时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自主循环恢复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王晓蕾 王秋艳 +4 位作者 于美军 陈静 曾君 李力平 吴双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成人CA患者107例的数据。分析CA患者P_(ET)CO_(2)...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成人CA患者107例的数据。分析CA患者P_(ET)CO_(2)水平与ROSC的关系。结果107例CA患者经心肺复苏术(CPR)抢救治疗后,73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设为ROSC组,34例患者复苏失败设为无ROSC组。ROSC组在10、20和30 min时P_(ET)CO_(2)均高于无RO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7、56.934、51.801,P<0.05)。107例CA患者中共有67例患者存活(存活组),40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两组0 min时P_(ET)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4,P=0.615);存活组在10、20和30 min时P_(ET)CO_(2)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55、14.757、17.071,P<0.05);P_(ET)CO_(2)、CA对ROSC造成影响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82、0.187、0.353,路径呈现出的0.05水平的显著性(Z=2.283、2.340、5.798,P<0.05)。结论CA患者P_(ET)CO_(2)水平与ROSC的关系为正向影响关系,可以监测并预估患者CPR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模型
9
作者 周芳鸣 朱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29-34,共6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用于预测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OHCA)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心肺复苏(CPR)后ROSC的OHCA患者。随访1个月,根据预后结果分为... 目的构建并验证用于预测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OHCA)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心肺复苏(CPR)后ROSC的OHCA患者。随访1个月,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22例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组18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CPR后ROSC的OHCA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校准曲线进行验证。结果两组患者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WIC)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急救反应时间、CPR时间、肾上腺素用量、救护车到达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救护车到达时长久[OR=16.608(95%CI:1.417,194.589)]、WIC评分高[OR=8.319(95%CI:1.791,38.634)]、APACHEⅡ评分高[OR=1.466(95%CI:1.064,2.020)]、急救反应时间长[OR=1.756(95%CI:1.256,2.456)]、CPR时间长[OR=2.555(95%CI:1.408,4.635)]、肾上腺素用量多[OR=9.677(95%CI:2.216,42.268)]均是CPR后ROSC的OHCA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CPR后ROSC的OHCA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校准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WIC评分和APACHEⅡ评分高、急救反应时间和CPR时间长、救护车到达时长久、肾上腺素用量多是CPR后ROSC的OHCA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有助于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脏骤停 自主循环恢复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院内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与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段文慧 杨晶 +3 位作者 王爱文 王玮玮 成亚东 王杨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长治市人民医院...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HCA后ROSC的126例患者,根据7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42)和死亡组(n=84)。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相关研究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IHCA患者7 d预后的相关因素,最后构建IHCA患者7 d死亡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126例患者中7 d死亡患者84例,病死率为66.67%。两组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Lac 6 h显著升高、CPR持续时间更长(均P<0.05),同时,死亡组留置有创动脉导管、可除颤心律及肾上腺素用量<5 mg的人数显著减少(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6 h Lac、CPR持续时间及有创动脉、可除颤心律、肾上腺素用量是IHCA患者7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6 h Lac(OR=1.243,95%CI 1.085~1.425)、有创动脉(OR=5.839,95%CI 1.820~18.734)、CPR持续时间(OR=1.084,95%CI 1.023~1.148)、可除颤心律(OR=9.418,95%CI 2.596~34.172)和肾上腺素用量(OR=4.366,95%CI 1.178~16.182)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最后,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931,区分度好,H-L拟合优度检验P>0.05,且校正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校准度高。DCA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该预测模型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6 h Lac、有创动脉、CPR持续时间、可除颤心律和肾上腺素用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IHCA后ROSC患者7 d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乳酸 有创动脉 可除颤心律 肾上腺素用量 列线图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彭通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1期1588-1590,159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Ultrasound-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USG-PVB)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TLE)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Ultrasound-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USG-PVB)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TLE)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诊断食管癌拟行TLE术患者128例,按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患者采用USG-PVB联合全麻。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中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恢复情况;术后2、12、24 h VAS评分变化;术前和术后24 h Cor、IL-6及CRP变化。结果两组食管癌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恢复、睁眼、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食管癌患者出术后2、12和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Cor、IL-6和CRP水平较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食管癌患者术后24 h血清Cor、IL-6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E术患者采用USG-PVB可降低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加快患者麻醉恢复,镇痛效果明显,且可明显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连续椎旁神经阻滞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自主呼吸恢复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预测
12
作者 陈莹 张佳琪 +5 位作者 田江涛 聂樱洁 李瑞月 郝美林 李文涛 张瑛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9期60-64,共5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进行预测,为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CPR成功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河北省急诊急救技术创新中心的急诊数智化平台(EPD)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1201例心脏骤停和CPR患者...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进行预测,为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CPR成功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河北省急诊急救技术创新中心的急诊数智化平台(EPD)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1201例心脏骤停和CPR患者的病历中,筛选出463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用Python语言的pandas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临床特点,确定了精度最高的14个变量。将75%的样本划分为训练集建立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参数解释、梯度提升、随机森林4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了训练和测试。25%的样本划分为测试集进行验证,根据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受试者特征工作特征曲线(ROC)等评估模型性能,选出合适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自主循环恢复(ROSC)组(57例)与失败组(406例)在年龄、CPR开始时间,电解质紊乱既往病史、目击心脏骤停、CPR、除颤、采用简易呼吸器进行气道管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参数解释、梯度提升4种学习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3、0.87、0.90、0.86;选取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为0.89、精确率为0.90、召回率为0.89、AUC值为0.87)计算各特征值的重要性。结果显示,影响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CPR开始时间、既往史、目击心脏骤停、给予胸外按压、电除颤。结论机器学习具有预测院外心脏骤停和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潜力,随机森林模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预测 院外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人体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的个体影响因素
13
作者 王雨生 贾子善 +3 位作者 张攻孜 左秀芹 孙彤 赵艺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的个体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3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招募18~80岁健康成年人126例,采用DE-A体感平衡检测系统检测受试者在站立(静态)和步行(动态)状态下应对支撑面前倾... 目的探讨人体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的个体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3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招募18~80岁健康成年人126例,采用DE-A体感平衡检测系统检测受试者在站立(静态)和步行(动态)状态下应对支撑面前倾、后倾、左倾和右倾失稳应激时的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调查受试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体力活动水平等个体因素。结果各方向动态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仅与年龄独立相关(β>0.632,P<0.05)。静态姿势调控运动时,前倾时与体力活动水平(β=-0.143,P<0.05)、BMI(β=0.154,P<0.05)和年龄(β=0.663,P<0.05)独立相关,左倾时与性别(β=-0.173,P<0.05)和年龄(β=0.647,P<0.05)独立相关,其他方向仅与年龄独立相关(β>0.571,P<0.05);各方向静态姿势调控反应时仅与年龄独立相关(β>0.615,P<0.05)。结论年龄是人体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的最主要独立影响因素,增龄导致人体失稳后姿势调控反应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平衡恢复 姿势调控 反应时 运动时
下载PDF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14
作者 吴淑虹 徐梅玲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248-1255,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相关预测模型。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Elsevier、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Ovid、中国知网、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ROSC的预测模... 目的系统评价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相关预测模型。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Elsevier、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Ovid、中国知网、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ROSC的预测模型,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8月30日。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数据提取,并采用PROBAST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7个相关预测模型,5项研究采用内部验证,2项研究采用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6个模型报告了在建模人群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2~0.830,适用性较好,但偏倚风险较高,主要原因为不当的缺失值处理和变量筛选、缺乏模型外部验证、模型性能评估及过度拟合等方面信息不足。结论当前ROSC预测模型性能差异性较大,偏倚风险高,应谨慎选择使用。未来研究可对现有模型进一步优化和外部验证,并建议规范化构建适用于我国OHCA患者的ROSC相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脏骤停 自主循环恢复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下载PDF
急诊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
15
作者 安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78-80,共3页
关于急诊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1月时段到我院的200例急诊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首发症状、来诊方式、就诊时间和临... 关于急诊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1月时段到我院的200例急诊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首发症状、来诊方式、就诊时间和临 床诊断等。结果 ①在对200名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抢救后,有25名患者在出院后仍然存活。这25名患者中,有16名完全康复,占比为8.00%(16/25),而另外9名患者仍然存在神经功能缺损问题。②本组意外情况造成的心脏停搏,有11例患者经过复苏后恢复了自主循环,其中有5例最终出院存活,存活率为45.45%。这个存活率高于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14.58%)、神经系统疾病(6.82%)、消化系统疾病(6.67%)、创伤(7.69%)以及消耗性疾病晚期(0%)的患者。这些差异都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16.67%)相比,存活率稍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四位患者患有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并且在出院后全部康复,没有留下任何神经功能问题。这四例患者的康复率显著高于神经系统疾病组、呼吸系统疾病组和创伤组,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与意外事故组相比,康复率也较高,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病人康复率相对较低。不过,那些因心血管问题、意外事件或创伤导致心脏停搏的人,通常有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在院外心肺复苏中自主恢复循环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舒嫣 黄振华 +5 位作者 梁艳冰 吴敬国 唐皓 曾丽金 王皓翔 马中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56-560,共5页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及非气管插管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自主恢复循环(ROSC)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纳入已发表关于气管插管及非气管插管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ROSC影响的国内外相关文...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及非气管插管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自主恢复循环(ROSC)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纳入已发表关于气管插管及非气管插管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ROSC影响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比较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对心脏骤停患者ROSC影响。结果 12篇文献纳入分析,气管插管40 090例,非气管插管166 777例,气管插管患者ROSC高于非气管插管(OR=1.35,95%CI:1.101.64,P=0.003)。结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接受气管插管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气管插管术 自主恢复循环 气道管理
原文传递
愤怒表达方式及特质对情绪恢复期自主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詹向红 乔明琦 +3 位作者 张惠云 刘胜利 杨雪 徐玮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愤怒表达方式和特质对情绪恢复期自主神经的影响。方法以48名在校健康大学生作为被试,分为高特质发怒、高特质郁怒、低特质发怒、低特质郁怒4组,每组12名。采用情绪诱发(观看电影片段)和情绪调节(按语词提示调节对愤怒刺激的反... 目的探讨愤怒表达方式和特质对情绪恢复期自主神经的影响。方法以48名在校健康大学生作为被试,分为高特质发怒、高特质郁怒、低特质发怒、低特质郁怒4组,每组12名。采用情绪诱发(观看电影片段)和情绪调节(按语词提示调节对愤怒刺激的反应)动态加工的试验范式,研究情绪恢复期自主神经的变化,主要包括心率(heart rate,HR)、手指脉搏血容(finger pulse volume,FPV)、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皮肤电反应(galvanic skin response,GSR)。结果在情绪恢复期,4组被试升高的自主神经反应数值均下降,郁怒组的HR、FPV、GSR降幅显著小于发怒组(P<0.05),HRV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特质怒组的HR降幅显著小于高特质怒组(P<0.05)。结论愤怒表达方式及特质对情绪恢复期自主神经均有影响,前者影响更为广泛;郁怒对自主神经的影响更为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 表达方式 特质 自主神经恢复
下载PDF
117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及出院存活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李明华 许臻晔 +5 位作者 蒋婕 陆峰 许萍 叶继 叶静 陆一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CPR成功的117例CA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回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例院外C...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CPR成功的117例CA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回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例院外CA数据分析:出院组11例,ROSC后死亡组106例,存活出院率9.4%。②与死亡组比较,出院组心源性疾病,有进行目击者CPR、急救反应时间〈4rain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前心律[室颤/室速(VF/VT)],出院组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时间、肾上腺素剂量与出院成功率呈明显负相关;复苏后心律变化与除颤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球囊面罩通气较气管插管通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组患者插管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结论VF/VT、急救反应时间和复苏时间长短可能是影响院前CPR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低剂量肾上腺素与球囊通气可能有利于提高院前CPR出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院前急救 影响因素 出院率 自主循环恢复(ROSC) 心脏骤停(CA)
下载PDF
亚低温对恢复自主循环后患者预后和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保学明 卢建华 +1 位作者 余涛 林俊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的心肺复苏患者预后和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对66例心肺复苏后获得ROSC的患者进行分组,根据是否用亚低温治疗以及ROSC后不同时间予低温治疗分为常温组和低温A、B组。比较低温两组...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的心肺复苏患者预后和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对66例心肺复苏后获得ROSC的患者进行分组,根据是否用亚低温治疗以及ROSC后不同时间予低温治疗分为常温组和低温A、B组。比较低温两组和常温组中第1、3、7、28天的GCS评分、SOFA评分和28 d的生存率和CPC评分。结果:各组ROSC率、28 d生存率和第1、3、7天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第7天GCS评分和第28天的CPC评分常温组与低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低温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ROSC的28 d生存率影响不大,但对ROSC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有明显益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在ROSC后1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患者开始时机对生存率和CPC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自主循环恢复 脑复苏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预后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孟新科 石少权 +4 位作者 赵志刚 魏刚 刘德红 苏顺庭 郑晓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5种不同预后的区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住院患者的资料,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计算其对两种严重不良(死亡或植物状态)预后与其他类型预后...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5种不同预后的区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住院患者的资料,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计算其对两种严重不良(死亡或植物状态)预后与其他类型预后区别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5种不同预后(正常、神经功能轻度障碍、神经功能重度障碍、植物状态和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4,P=0.000)。各组之间相互比较,正常组与神经功能轻度障碍组、神经功能轻度障碍组与神经功能重度障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89±5.52)分vs(12.50±6.00)分,P=0.109;(12.50±6.00)分vs(13.80±4.98)分,P=0.623];其他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vs重度神经功能异常组P=0.019;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均为P=0.000)。13分是区分预后良好的最佳截断点;23分是区分预后严重不良的最佳截断点。APACHEⅡ评分区分严重不良预后与其他类型预后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结论APACHEⅡ评分可以作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不良预后的一个预测、评价工具,若引入其他相关因素,可望进一步提高该类患者不同预后的区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昏迷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