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自交对爆×普玉米选系膨爆特性的选择效果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玉玲 吴锁讳 +1 位作者 贾建修 孔凡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1年第4期6-9,共4页
对11个爆×普玉米组合连续进行6代自交选择,测定分析了 17个入选系51个单稳的膨爆特性。结果表明:自交选择对膨爆特性改良的效果不佳;不同爆×普组合间及同一组合不同选系间、同一选系不同单穗间的膨爆特性均存在显... 对11个爆×普玉米组合连续进行6代自交选择,测定分析了 17个入选系51个单稳的膨爆特性。结果表明:自交选择对膨爆特性改良的效果不佳;不同爆×普组合间及同一组合不同选系间、同一选系不同单穗间的膨爆特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爆X曾遍宗测交后代产量优势明显,膨爆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还对爆×普后代选育方法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玉米 膨爆特性 自交选择 连续自交 爆×普杂交组合
下载PDF
玉米杂种优势育种——自交系群体循环相向选择的原理及途径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立军 关义新 +1 位作者 林凤 崔震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3-648,共6页
杂种优势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由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共同决定。在群体水平上,作物产量取决于作物与环境、个体与群体、个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杂交育种追求群体优势。在个体水平上追求在特定群体条件下有利于单株产量形成的性状集... 杂种优势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由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共同决定。在群体水平上,作物产量取决于作物与环境、个体与群体、个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杂交育种追求群体优势。在个体水平上追求在特定群体条件下有利于单株产量形成的性状集合,该集合由优势性状、零优势性状和负优势性状组成。杂交导致后代发生遗传变化的机制可分3类:亲本等位基因一致、亲本等位基因不同、亲本含有不同的非等位基因。杂种优势是上述3类基因协调组合和表达的结果,可称为"协调基因表达谱"。该基因表达谱的创建涉及3个阶段的基因重组,即创造自交系选育群体的杂交、自交系选择时的自交和亲本自交系选配的杂交。根据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具有高配合力的亲本自交系之间,不仅在基因组成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还应有一定的一致性,通过亲本自交系群体的循环相向选择,可以实现这一育种目标。同时,还需要进行协调基因表达谱的特点、形成规律及其与表现型关系的基础研究。注意研究自交系性状优势与基因群组成的一致性和互补性的关系,筛选出能够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分子标记,提出新的杂种优势形成理论和利用途径,为更长远的杂种优势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种优势 亲本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亲本遗传组成的互补性 协调基因表达谱 自交群体的相向选择
下载PDF
春大棚黄瓜新品种春绿7号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慧杰 张建 +2 位作者 姜奇峰 纪淑娟 陈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6,I0005,共2页
春绿7号是由自交系FT0002—2—5—3—1—1—1与S9925—3—1—7—2—1-m杂交配制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母本FT0002—2—5—3—1—1—1是2000年引进津春4号后,利用单株选择,经过4a(年)6代自交选择育成的高代自交系。
关键词 大棚黄瓜 新品种 一代杂种 单株选择 自交选择 自交 母本 育成
下载PDF
早熟春甘蓝新品种春魁的选育 被引量:2
4
作者 丁万霞 李建斌 +1 位作者 王红 万雁玲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早熟春甘蓝 选育 新品种 经济性状鉴定 自交不亲和系 种质资源 自交选择 露地越冬
下载PDF
优质早熟丰产黄瓜新品种“中农16号” 被引量:1
5
作者 顾兴芳 张圣平 +2 位作者 方秀娟 李竹梅 徐彩青 《当代蔬菜》 2006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早熟丰产 优质 新品种 黄瓜 自交选择 杂交种 自交 母本
下载PDF
南瓜新品种江艺蜜本的选育
6
作者 赵辉 戴祖云 +1 位作者 施文政 方宏建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2-63,共2页
1 选育过程 1.1 母本系和父本系的选育 母本MB~14是从中国型南瓜自交系中发现的变异株,经过2年6代定向自交选择,性状稳定。植株生长势中等,中熟,平均单果质量4kg,抗病。
关键词 选育过程 南瓜 新品种 植株生长势 自交选择 单果质量 变异株 自交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吉糯3号
7
作者 蔚荣海 王玉兰 +1 位作者 赵仁贵 祁新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1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玉米杂交种 轮回选择 白糯玉米 自交选择 自交 吉林省
下载PDF
番茄新品种沈粉101选育
8
作者 杨哲 李会远 李之璞 《辽宁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88-88,共1页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母本P028是从荷兰引进材料07—25中经过6代自交选择而成的优良自交系,植株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叶色深绿,座果性好,幼果绿果肩,成熟果实粉红色,平均单果200g左右,圆形,耐低温、弱光,抗叶霉病。父本P10...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母本P028是从荷兰引进材料07—25中经过6代自交选择而成的优良自交系,植株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叶色深绿,座果性好,幼果绿果肩,成熟果实粉红色,平均单果200g左右,圆形,耐低温、弱光,抗叶霉病。父本P109从日本引进材料06-57中经过7代自交选择而成的优良自交系,植株为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叶量中等,叶色绿,叶脉为暗脉,幼果深绿果肩,成熟果实粉红色,平均单果250g左右,扁圆形,色泽好,耐低温、弱光,高抗叶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育 新品种 优良自交 番茄 自交选择 生长类型 成熟果实 品种来源
下载PDF
并杂圆茄4号品种选育
9
作者 殷立平 杜秀兰 +1 位作者 贾磊 李锦峰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2期191-192,共2页
1选育过程 并杂圆茄4号的母本H01—03是一杂交种经多代自交选择而形成的一个稳定的自交系,中早熟,植株长势较矮分枝多,结果多,茎秆粗壮直立,叶片小,呈紫红色,果实圆球形,横径10cm,纵径8cm,果皮深紫黑色,果面光滑。属中早熟。
关键词 品种选育 选育过程 自交选择 植株长势 中早熟 自交 杂交种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靖单12号选育及生产力分析
10
作者 韩学瑞 许世金 +3 位作者 敖毅 汤华成 法庆元 李佳莉 《云南农业科技》 2005年第5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杂交选育 生产力分析 玉米新品种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自交 曲靖市 轮回选择 农技推广 自交选择 单交种
下载PDF
新铁炮百合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焱 周厚高 +1 位作者 宁云芬 王凤兰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对新铁炮百合F2 代 17个株系和F3代 6个株系的 13个主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 :可以将所有信息归纳为 5个主成分 ,它们能解释总遗传变异的 70 %以上 .经过自交和选择 ,同一性状在不同世代主成分中的作用...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对新铁炮百合F2 代 17个株系和F3代 6个株系的 13个主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 :可以将所有信息归纳为 5个主成分 ,它们能解释总遗传变异的 70 %以上 .经过自交和选择 ,同一性状在不同世代主成分中的作用不同 ,不同世代 5个特征向量的组成有变化 ,花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铁炮百合 主要成分分析 自交选择 植株性状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鲁宁202
12
作者 孙本喆 孙雷明 +2 位作者 周均湖 曾苏明 蒋飞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山东省农科院 优良自交 父本杂交 玉米自交 杂交育成 齐319 自交选择
下载PDF
《中国蔬菜》2016·11“品种选育”彩版介绍
13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96,共1页
红玉红玉是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从紫晶中经过6代连续自交选择培育而成的黄秋葵新品种。茎秆、叶脉和嫩果均为红色,植株生长势强,抗逆性强,平均株高150cm,开展度68.5cm,始花节位为第5~6节。嫩果长14.5cm,横径2.0cm,平均单果质量22.5g;口... 红玉红玉是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从紫晶中经过6代连续自交选择培育而成的黄秋葵新品种。茎秆、叶脉和嫩果均为红色,植株生长势强,抗逆性强,平均株高150cm,开展度68.5cm,始花节位为第5~6节。嫩果长14.5cm,横径2.0cm,平均单果质量22.5g;口感脆嫩,纤维少,商品性好。丰产性好,每667m2产量2000kg以上。田间抗病毒病、疫病能力强于对照红娇1号,适合山东、河北、河南等地露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选育 蔬菜 中国 植株生长势 自交选择 系统选育 抗逆性强 单果质量
下载PDF
鲜食型超甜玉米新品种甘甜2号
14
作者 张立荣 黄有成 +4 位作者 郝铠 周积兵 吴国菁 陈晓军 陈建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38,共2页
甘甜2号(原代号为金凯甜35)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J甜13为母本,J甜02为父本选育出的鲜食型超甜玉米杂交种。母本J甜13是1998年从超甜玉米自交系1366中选育出来的变异株系,经过5代自交选择而成的稳定株系。
关键词 鲜食型 玉米新品种 玉米杂交种 玉米自交 变异株系 稳定株系 自交选择 甘肃省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Heterosis——taking the contribution of fitness to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random mating population as an example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大林 陈奇 +1 位作者 林建国 蔡润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2期1-5,36,共6页
Upon the analogy of definition of heterosis and inbreeding depresstion in terms of population genetics, the heterosis is thought to be evaluated overall with fitness. By establish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the equilibr... Upon the analogy of definition of heterosis and inbreeding depresstion in terms of population genetics, the heterosis is thought to be evaluated overall with fitness. By establish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the equilibrium status of three genotypes of random mating population (i. e. RR, Rr and rr) under different fitness, which exposes that heterosis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multiallele to exist in the population. The heterosis protects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makes the population owning a stronger self-control and evolution potential by improving the hetemzygote's fithess so as not to wash out different types of genes. It deepens Darwin's thoughts of individual section by making the individual fitness consonant with population fit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mating population FITNESS HETEROSIS Equilibrium status Evolution
下载PDF
出口型黄瓜—绿园20
16
《农村科学实验》 2007年第12期14-14,共1页
绿园20黄瓜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是适宜保护地栽培的出口型黄瓜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多种优点。其母本是从韩国引进的,是经过8代自交选择而成的稳定自交系:父本30是从日本引进的南极黄瓜与国内地方品种... 绿园20黄瓜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是适宜保护地栽培的出口型黄瓜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多种优点。其母本是从韩国引进的,是经过8代自交选择而成的稳定自交系:父本30是从日本引进的南极黄瓜与国内地方品种杨行黄瓜杂交后,经过6代自交选择而成的稳定自交系。2004年参加辽宁省保护地黄瓜品种区域试验表现出众,同年通过专家鉴定,并在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备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品种 出口型 保护地栽培 自交选择 园艺研究所 农业科学院 辽宁省 地方品种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鲁单981
17
《农民科技培训》 2010年第10期30-30,共1页
品种来源:组合为齐319/lx9801,母本齐319选自美国玉米杂交种78599,父本lx9801是以502/H21为选系基础材料,经连续自交选择而成。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2]001号、冀审玉2002001、国审玉2003011、豫审玉2003005。
关键词 鲁单981 玉米新品种 玉米杂交种 品种来源 齐319 基础材料 自交选择 母本
原文传递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鲁单98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8
作者 郭玉荣 赵淑贞 +2 位作者 郑淑英 吴秀梅 王新明 《现代种业》 2003年第2期32-32,共1页
正 该品种原代号LD981,是由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齐319/lx9801母本齐319选自美国玉米杂交种78599父本lx9801为以502/H21为选系基础材料,经连续自交选择而成。于2002年经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特征特性 高产优质 玉米新品种 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 基础材料 一代杂交种 玉米研究 自交选择 品种审定
原文传递
The evolution of female sex pheromones 被引量:5
19
作者 Ally R. HARARI Hadass STEINITZ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69-578,共10页
The role of female sex pheromones in natural selection, particularly as a means for species recognition to avoid the generation of hybrid offspring with low fitness, has been widely explored and is generally accepted ... The role of female sex pheromones in natural selection, particularly as a means for species recognition to avoid the generation of hybrid offspring with low fitness, has been widely explored and is generally accepted by scholars. However, the significance of sex pheromones in shaping mate choice (sexual selection) and in competition over breeding resources (social se- lection) has been largely ignored. The effect of sexual selection on sex pheromones as a sexually dimorphic signaling trait has been discounted because the amount of pheromone released by females is typically minute, while the role of sex pheromones in competition over breeding resources (other than mates) has not yet been considered. As a result of natural selection, variation in sex pheromones among females is expected to be low, and males are not expected to choose their mates among phero- mone-releasing conspecific females. Sexual selection, on the other hand, should drive the increase in pheromone variance among females, and males are expected to choose females based on this variation. Moreover, social selection resulting from more general social interactions, for example competition among females for breeding sites and food, should also promote variance among female sex pheromones. Here, we review the cttrrent evidence for each of the three selection processes acting on sex pheromones of female moths as an advertising trait. We suggest that the three selection types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 but rather act together to promote different fimess components in diverse ecological si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x pheromone Natural selection Sexual selection Social selection COMPETITION Mate choi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