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非洲裔自传诗学探微
1
作者 习传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6-61,共6页
探讨了八九十年代美国非洲裔自传诗学的合法性,语境化及其自传叙事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认为美国非洲裔自传诗学注重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的结合,揭示了美国非洲裔自传与美国非洲裔历史文化、生存境遇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美国非洲裔自传... 探讨了八九十年代美国非洲裔自传诗学的合法性,语境化及其自传叙事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认为美国非洲裔自传诗学注重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的结合,揭示了美国非洲裔自传与美国非洲裔历史文化、生存境遇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美国非洲裔自传的内省或经验化特征和叙述特征,并指出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非洲裔自传诗学由先前的社会历史批评转向了多元的自传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诗学 合法性 语境化 叙事策略
下载PDF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与伊凡·布宁的自传诗学
2
作者 孙影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2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反映了布宁独特的"自传"诗学,其中,自传性写作以情感真实为中心,将文学变成可以指代任何主体的生活的"我的生活之书",书写现实的过程是重新发现现实的过程;自传体叙事借助对内容真... 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反映了布宁独特的"自传"诗学,其中,自传性写作以情感真实为中心,将文学变成可以指代任何主体的生活的"我的生活之书",书写现实的过程是重新发现现实的过程;自传体叙事借助对内容真实的强化,将文学变成建构历史与自我叙述者形象的"档案",叙述的过程同时是体验叙述的过程。两者被有机整合在文本中,共同走向"诗意地栖居"的古典命题。自传诗学反映出布宁作品的形式要素具有重要的修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伊凡·布宁 自传诗学 诗意地栖居
原文传递
斯蒂芬·茨威格自传话语模式论
3
作者 王成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133,共8页
20世纪西方自传话语可分为三大模式:1.古典模式;2.现代模式;3.后现代模式。茨威格的自传话语模式,既以古典话语模式为基调,却又具有了现代话语模式的某些特征。他强调自传的真实性,肯定自传存在的自我本体论特征,但是他又客观指出了自... 20世纪西方自传话语可分为三大模式:1.古典模式;2.现代模式;3.后现代模式。茨威格的自传话语模式,既以古典话语模式为基调,却又具有了现代话语模式的某些特征。他强调自传的真实性,肯定自传存在的自我本体论特征,但是他又客观指出了自传难以达到绝对真实性的两大主因:一是人类根本就不具有可以信赖的真理器官;二是羞耻是每一种真实自传永久的对手。茨威格把自传分为了三个垒叠层次:以卡萨诺瓦为代表的原始阶段自传;以司汤达为代表的心理自传;以托尔斯泰为代表的灵魂自传。茨威格不但认定了自传所具有的艺术美学价值,而且大胆提出了20世纪艺术美学的转向自传的预言。茨威格对隶属非虚构文学的自传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是20世纪西方自传话语模式的一次美学革命。总的来看,茨威格自传话语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优秀的自传要准确地描绘自己的生活,精确地展示自己的心理,但艺术家在表达自我时,不仅要寻求叙事方式和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显现自我在尘世之中的生命意义和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茨威格 自传话语模式 转向自传 自传诗学与伦理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