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梁霄 仙木斯亚·买买提热夏提 +2 位作者 郑晓燕 王晓宁 闻淑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共计85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共计85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疾病分型、Ann Arbor分期、移植前状态、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动员前化疗次数及动员方案对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疾病分型、分期、动员前状态与动员采集CD34^(+)细胞数、动员采集成功率无相关性(P>0.05);男性患者CD34^(+)细胞数多于女性(P=0.01);动员前化疗周期≤4次是采集的有利因素(P<0.05);CHOP-E及CHOP-MTX联合G-CSF动员方案均可作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效的动员方案。多因素结果显示采集前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的独立因素,动员前化疗周期>4次是造血干细胞能否采集成功的不良因素。结论:CHOP-MTX+G-CSF动员方案比较CHOP-E+G-CSF采集CD34^(+)细胞数更多。男性患者、动员采集前化疗周期数较少时更有利于NHL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动员采集
下载PDF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鲍文 刘苒 +5 位作者 王飞 张静 顾岩 夏国华 高冲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3-668,共6页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患者年龄、性别、动员方案、疾病状态、采集机器等因素进行分...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患者年龄、性别、动员方案、疾病状态、采集机器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以上因素对干细胞动员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采集前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量与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动员方案对CD34^+细胞采集数及CD34^+细胞采集成功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影响,而性别、年龄、确诊到动员间隔时间、既往化疗方案、骨髓受累与否等对干细胞采集数量影响并不显著。采集前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数量与采集的CD34^+细胞数呈正相关。采集前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计数与采集成功密切相关。结论:化疗联合细胞因子的动员方案采集造血干细胞优于单用细胞因子的动员方案。通过采集前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计数确定合适的采集时机,可以提高采集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动员
下载PDF
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苏永锋 王艺志 +1 位作者 宁红梅 胡亮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45-1949,共5页
目的:分析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影响因素,为优化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33例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瘤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 目的:分析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影响因素,为优化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33例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瘤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动员前化疗疗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量、疾病类型及化疗方案与动员失败率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类型和动员前化疗疗程可影响造血干细胞动员的失败率(P<0.05);淋巴瘤患者动员失败率为42.1%,显著高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1%)(P=0.026);采集前化疗疗程≥5个组失败率显著增高(P=0.016)。年龄、性别、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量及化疗方案与干细胞动员失败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采集前多疗程化疗及淋巴瘤患者是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下载PDF
10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云 傅琤琤 +14 位作者 汪娟 周进 姚颖 姚卫芹 颜灵芝 商京晶 金松 龚斐然 周佳子 朱子玲 常惠荣 朱明清 朱霞明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研究对比采用环磷酰胺(CTX)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单用G-CSF两组动员方案的采集效率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5年6月109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采用CTX联合G-CSF或单用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目的 研究对比采用环磷酰胺(CTX)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单用G-CSF两组动员方案的采集效率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5年6月109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采用CTX联合G-CSF或单用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资料.对比两组动员方案的采集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109例患者共进行118例次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109例患者干细胞采集成功率、优良率分别为85.3%、27.5%,获得CD34+细胞中位数为3.44(1.14~14.23)×10^6/kg.CTX+G-CSF组和G-CSF组的干细胞采集成功率分别为87.0%和81.2%(P=0.633).CTX+G-CSF组和G-CSF组的采集优良率分别为35.1%和9.4%(P=0.006).CTX+G-CSF组和G-CSF组获得的CD3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3.69(1.14~14.23)×10^6/kg和2.79(1.34~6.49)×10^6/kg(P=0.332).不良反应方面,CTX+G-CSF组和G-CSF组白细胞减少3级及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57.1%和21.9%(P=0.001).CTX+G-CSF组和G-CSF组粒细胞减少3级及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51.9%和25.0%(P=0.010).结论 CTX联合G-CSF和单用G-CSF两组动员方案的采集成功率相当,而前者采集优良率优于后者.在安全性上,两组动员方案相当.因此对于MM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CTX+G-CSF的动员方案优于单用G-C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移植 造血干细胞动员
下载PDF
61例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超雨 夏冰 +8 位作者 许雯 田晨 赵海丰 杨洪亮 赵智刚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77-383,共7页
目的:比较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重建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1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 目的:比较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重建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1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淋巴瘤患者,分别采用化疗+G-CSF或化疗+G-CSF+GM-CSF方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资料。分析动员采集效果及移植后造血重建、发热、抗生素应用等情况。结果:动员期间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均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计数降至40×109/L以下。化疗+G-CSF组患者采集CD34+细胞数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化疗+G-CSF+GM-CSF组(52.5%vs.90.5%,P=0.003)。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化疗+G-CSF组和化疗+G-CSF+GM-CSF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时间及回输后发热、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G-CSF+GM-CSF组动员CD34+细胞产率虽然明显高于化疗+G-CSF组,然而移植成功率、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认为化疗+G-CSF+GM-CSF动员方案并未优于化疗+G-CSF动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 G-CSF GM-CSF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时机的探讨(附12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潞 李家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8年第3期21-23,共3页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能克服大剂量化疗所致的骨髓衰竭,重建病人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并逐渐有取代骨髓移植的趋势。然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在体内动员扩增及采集时机的正确...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能克服大剂量化疗所致的骨髓衰竭,重建病人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并逐渐有取代骨髓移植的趋势。然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在体内动员扩增及采集时机的正确选择,目前仍有争议。我们院于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自体外周血 采集时机 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依托泊苷联合环磷酰胺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涂松涛 周玉兰 李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联合环磷酰胺(EC)方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48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统...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联合环磷酰胺(EC)方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48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EC方案的动员成功率、优质动员率以及对MM患者移植疗效、不良反应、移植后造血重建和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患者EC方案结束后14(10-19)d开始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采集中位数为6.82(1.27-22.57)×10~6/kg,中位采集数2(1-4)次,动员成功率为98%(47/48),优质动员率为71%(34/48)。患者移植后缓解深度提高,完全缓解率从移植前的45.8%提升至移植后的87.5%(P<0.01)。无移植相关死亡,动员期间无需输血治疗,未发生黏膜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生率为75.0%(36/48)。患者移植后均顺利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0(9-26)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0(8-33)d。截止末次随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均未达到,5年估算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3.8%和82.4%。结论:EC方案采集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可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MM患者干细胞动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依托泊苷 环磷酰胺 干细胞动员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病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一鸣 钱伟 +4 位作者 江磊 金凤波 陈莹莹 张睿 杨明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动员方案以及年龄、化疗疗程、疾病缓解状态等因素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动员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病人病历资料。分别行直接G-CSF动员方案(G-CSF组)及大剂量VP-16+G-CSF... 目的:探讨不同动员方案以及年龄、化疗疗程、疾病缓解状态等因素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动员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病人病历资料。分别行直接G-CSF动员方案(G-CSF组)及大剂量VP-16+G-CSF动员方案(VP-16组)、CTX+G-CSF动员方案(CTX组),对比不同动员方案中采集细胞数量、血液学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分析年龄、性别、疾病状态、化疗疗程、治疗至动员时间等因素分析对干细胞采集影响。结果:31人共采集59次,获得单个核细胞(5.7±1.6)×10^8/kg,CD34+细胞(2.1±0.7)×10^6/kg。G-CSF组动员至采集中位时间4 d,但CD34+细胞产量低于其他2组(P<0.05),VP-16组与CTX组采集CD34+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16组与CTX组动员至采集中位时间均为12 d。CTX组采集时血小板水平低于VP-16组(P<0.05)。VP-16组出现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热(>38℃)5例,CTX组出现3例。采集的CD34+细胞数男性病人高于女性,≤55岁病人高于>55岁,≤8个化疗疗程病人高于>8个化疗疗程病人,优于部分缓解病人高于部分缓解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G-CSF方案可以动员出更多CD34+细胞数,大剂量VP-16+G-CSF动员方案采集时血小板水平更高,采集安全性更有保障。男性、年龄≤55岁、化疗疗程≤8个疗程时采集成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晓 郭智 +7 位作者 陈丽娜 刘玄勇 张弋慧智 李旭绵 王月乔 韦丽娅 谢晶 蔺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958-2962,共5页
背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患者年龄范围宽、移植后并发症少、费用低,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主要取决于输入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文章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各种因素,并计算出适宜... 背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患者年龄范围宽、移植后并发症少、费用低,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主要取决于输入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文章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各种因素,并计算出适宜采集的血常规标准,对提高临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率进而提高自体移植成功率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过程中相关因素对CD34^+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共36例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所采集的CD34^+细胞数的影响,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体表面积、疾病种类、采集当天各类细胞水平、采集前化疗次数、采集前疾病状态、初诊时有无骨髓受累等因素。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数与采集当天白细胞数、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有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对上述4个指标进一步分析,发现采集当天单核细胞绝对值对CD34^+细胞数的预测价值最高,其次为淋巴细胞比例、白细胞数、单核细胞比例;②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疾病种类、动员方案、采集前化疗次数、发病时有无骨髓侵犯对最终采集成功率无影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性别、动员前疾病状态、体表面积与最终采集成功率有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③结果表明,动员后通过监测血常规来决定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时间,其中主要监测白细胞数、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预测价值最高的为单核细胞绝对值,其界值为1.345×109 L-1。男性、采集前疾病状态为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体表面积偏大时,最终采集的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动员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肿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冰 王超雨 +7 位作者 许雯 田晨 赵海丰 赵智刚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57-561,共5页
目的:旨在比较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emotherapy plus granulocyte 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与化疗联合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方案对多发性... 目的:旨在比较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emotherapy plus granulocyte 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与化疗联合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动员、采集及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2008年5月至2016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化疗联合G-CSF或化疗联合G-CSF和GM-CSF动员采集PBSC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MM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临床分期(DS、ISS、R-ISS分期系统)、既往治疗方案和周期数等因素对动员效果及移植后造血重建、发热和抗生素应用等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ISS分期Ⅲ期、R-ISS分期Ⅱ/Ⅲ期及化疗+G-CSF动员方案的患者采集效果较差(P<0.05)。年龄≤60岁或年龄>60岁、疾病类型、DS分期(Ⅰ+Ⅱ/Ⅲ)、动员前化疗次数(≤6次或>6次)、有无烷化剂治疗史、动员前疾病缓解状态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或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及确诊到动员间隔时间(≤18个月或>18个月)与采集获得的CD34+细胞数及采集成功率无相关性(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联合G-CSF和GM-CSF患者较化疗联和GCSF患者采集成功率较高(OR=12.009,95%CI:1.961~73.537),不同动员方案是影响干细胞采集结果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顺利获得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性死亡。两项动员方案组的造血重建时间及回输后发热、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G-CSF和GM-CSF动员方案采集的成功率较高,而不良反应未见增加,该动员方案可作为MM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一项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 G-CSF GM-CSF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黄燕 周正宇 +2 位作者 彭志强 余萍萍 钟幸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74-77,82,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分析相关因素对CD34+细胞采集数的影响。结果干细胞采集成功患者63例,采集失败患者17例。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缓解状态与CD34+细胞采集数无关(P>0.05)。病程时间、化疗疗程、动员方案、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重要影响因素。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采集到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P<0.05),普乐沙福动员的患者CD34+细胞数量显著高于rhG-CSF动员和化疗+rhG-CSF动员的患者(P<0.05),采集成功患者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采集失败者(P<0.05)。结论病程时间和化疗疗程会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需要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争取在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时动员,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具有预测价值,必要时可采用普乐沙福动员以提高采集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采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报告
12
作者 王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6期108-110,共3页
总结1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过程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根据其临床治疗经过,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移植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 总结1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过程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根据其临床治疗经过,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移植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理以及预处理,移植过程中的针对性护理,移植后一般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延续护理。该患者成功获得造血重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生活质量改善。在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实施专业且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移植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整体护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重建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谢妍 颜灵芝 +9 位作者 尤涛 施晓兰 颜霜 翟英颖 商京晶 严治 尤红英 王晴晴 吴德沛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1,共7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TPO分为rh TPO组80例和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LT植入时间、血制品输注需求量、移植后+14和+100 d PLT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患者比例以及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M蛋白类型、初诊时PLT数、APBSCT前诱导治疗中位疗程数、回输的CD34^(+)细胞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rh TPO组患者PLT植入中位时间为10(6-14)d,较对照组11(8-23)d显著缩短(P<0.001)。rh TPO组患者在APBSCT期间的中位PLT输注需求量为15(0-50)U,较对照组20(0-80)U更少(P=0.001)。移植后+14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3%和52.2%,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8%和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00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6.3%和89.6%(P>0.05),但rh TPO组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 55.2%,P=0.012)。两组患者在PLT水平低下期间不同部位出血事件的总体发生率无差异,且rh TPO组治疗耐受性良好,肝肾功能异常和感染的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类似。结论:MM患者在一线行APBSCT时,皮下注射rh TPO药物可以缩短PLT植入时间,减少血制品的需求量,耐受性良好,且在移植后有更多患者达到了PLT高水平的恢复,这对保证APBSCT和MM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重建
下载PDF
普乐沙福在自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应用策略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方颖 叶佩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2-326,共5页
普乐沙福(plerixafor)是一种小分子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类似物,通过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CXCR4的相互作用,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用于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由于plerixafor在国内获批上市时间较短且价格昂贵,... 普乐沙福(plerixafor)是一种小分子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类似物,通过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CXCR4的相互作用,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用于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由于plerixafor在国内获批上市时间较短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经验较少。临床研究人员正积极探索plerixafor的最佳使用策略,提高动员采集成功率并且降低成本。本文对近几年来plerixafor应用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总结plerixafor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中的最佳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乐沙福 动员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14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国蓉 陈文明 +5 位作者 李燕郴 高文 杨光忠 李欣 刘晋伟 杨变红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14年3月149例MM患者采用环磷酰胺(CTX)或E-CHOP(依托泊苷+CTX+表阿霉素+长春地辛+泼尼松)化疗联合G-CSF动员采集外...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14年3月149例MM患者采用环磷酰胺(CTX)或E-CHOP(依托泊苷+CTX+表阿霉素+长春地辛+泼尼松)化疗联合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资料[采集获得CD34^+细胞数、成功(获得的CD34^+细胞数≥2×10^6/kg)率、优良(获得的CD34^+细胞数≥5×10^6/kg)率].分析性别、年龄、疾病类型、DS分期、ISS分期、动员前治疗情况、动员时疾病状态、动员方案等因素与采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149例患者共进行了177例次动员采集,采集CD34^+细胞中位数为3.20(0.13~22.34)×10^6/kg,采集成功率、优良率分别为74.5%、27.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60岁/≤60岁)、疾病类型、DS分期(Ⅲ/Ⅰ+Ⅱ)、ISS分期(Ⅲ/Ⅰ+Ⅱ)及动员方案(E-CHOP+G-CSF/CTX+G-CSF)与采集获得CD34^+细胞数、采集成功率无相关性(P>0.05),但>60岁的患者单次采集成功率较低(P<0.05),DSⅢ期的患者采集优良率较低(P.<0.05);动员前疗程数≤6、动员时疾病状态为部分缓解及以上的患者采集效果较好.动员前治疗情况影响干细胞采集成功率(P=0.006),疗程数>6的患者干细胞采集失败风险高(OR值为3.57,95% CI 1.45~8.78).结论 性别、年龄、诊断类型、DS分期、ISS分期、动员采用的化疗方案对MM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率无影响,但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两次动员.动员前疗程数较少、动员时相对稳定的疾病状态有利于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动员 移植 自体
原文传递
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海燕 达万明 +9 位作者 高春记 汪菲菲 韩晓蘋 李红华 黄文荣 张翼鷟 王书红 薄剑 靖彧 靳海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45-34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16例预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rhIL-11联合r...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16例预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及对照组(rhG-CSF动员),两组均在动员性化疗后血象下降至最低值有回升迹象时应用rhIL-11及rhG-CSF;rhG-CSF5μg/(kg·d)动员中位时间5.5天,rhIL-1150μg/(kg·d)动员中位时间4天;动员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CFU-GM集落数的变化;按常规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观察粒细胞及血小板植活时间及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动员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及CFU-GM集落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5天,对照组中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2.5天(p<0.05)。实验组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1.5天,对照组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5天(p<0.05)。实验组输注单采血小板中位数为3.5单位,对照组为5单位,实验组比对照组减少1.5单位(p<0.05)。实验组使用动员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热、乏力、感冒样症状、食欲不振、头晕、肌肉酸痛等,对照组仅出现低热,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以耐受,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安全有效,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较快,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1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环磷酰胺或足叶乙甙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石远凯 何小慧 +6 位作者 韩晓红 刘鹏 杨建良 周生余 周爱萍 张长弓 艾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11-1316,共6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动员采集获得高质量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APBS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edhumangranulocytecolony-st... 背景与目的:通过动员采集获得高质量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APBS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ed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是APBSC经典的动员方案,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联合rhG-CSF是近年来应用的另一个动员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上述两种动员方案对恶性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患者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共有52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其中CTX方案组26例,剂量为CTX3.5g/m2加rhG-CSF5μg·kg-1·d-1;VP-16方案组26例,VP-16的剂量随机采用1000mg/m2或1500mg/m2加rhG-CSF5μg·kg-1·d-1。两组均在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直至采集结束前一天。当CTX组WBC恢复到2.5×109/L、VP-16组WBC恢复到5.0×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cell,MNC)≥5×108/kg或CD34+细胞≥2×106/kg时停止采集。患者经预处理后回输采集到的APBSC。比较两组动员采集过程中的血液学指标变化、采集细胞数量、造血重建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CTX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中WBC和血小板(platelet,PLT)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明显早于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足叶乙甙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对照研究 肿瘤
下载PDF
单次大剂量足叶乙甙联合G—CSF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文怡 李建勇 +7 位作者 洪鸣 张闰 陆化 刘澎 钱思轩 徐卫 仇红霞 吴汉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单次大剂量足叶乙甙(Vpl6)静脉注射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动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包括急性白血病(AL)20例、多发性骨髓瘤(MM)23... 目的探讨单次大剂量足叶乙甙(Vpl6)静脉注射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动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包括急性白血病(AL)20例、多发性骨髓瘤(MM)2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5例、霍奇金淋巴瘤(HL)2例,均采用Vpl61.6g/m。匀速持续静脉注射10h,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降至1×109/L时开始给予G—CSF10μg·kg-1·d-1皮下注射,至采集结束。WBC〉5.0X109/L时开始APBSC采集,目标值:单个核细胞(MNC)/〉6.0×10。/kg且CD34’细胞〉/2.0×106/kg。患者经预处理后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观察动员采集过程中血液学指标变化、采集细胞数量、造血重建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足叶乙甙应用后11(7—25)d开始干细胞采集,中位采集次数为2(1—5)次。80例患者中,APBSC动员失败3例,均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既往其他方案动员自体干细胞失败的6例患者中5例动员成功,1例既往阿糖胞苷动员失败的ANLL—M,患者足叶乙甙动员仍失败;77例患者CD34+细胞中位数为4(1.59—24.68)×10。/kg,其中3例患者CD34+细胞未达2×106/kg,但移植后造血顺利重建。对20例AL和23例MM患者采集物行微量残留病检测,未发现采集物残留肿瘤细胞污染。所有患者均良好耐受动员、采集过程。80例患者在干细胞动员过程中,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6.25%(29/80),感染发生率为23.75%(19/80)。结论单次大剂量足叶乙甙联合G—CSF动员APBSC总体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可控,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采集APBSC安全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叶乙甙 动员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原文传递
DA-EPOCH化疗联合G-CSF有效动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丽昇 魏天南 +4 位作者 郑志海 曲双 谢颖 王志红 陈碧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探讨CTX+G-CSF和DA-EPOCH+G-CSF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0例NHL患者分别采用CTX+G-CSF及DA-EPOCH+GCSF方案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并予BEA... 目的:探讨CTX+G-CSF和DA-EPOCH+G-CSF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0例NHL患者分别采用CTX+G-CSF及DA-EPOCH+GCSF方案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并予BEAM方案预处理后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析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自体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结果:CTX+G-CSF组动员期间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降至0.8×10~9/L,其余WBC数最低值均>2.0×10~9/L,3例血小板数降至80×10~9/L左右,其余患者血小板数均正常,单次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0.99(0.35-1.30)%,共采集单个核(MNC)数(3.80±2.05)×10~10~,累计MNC(5.84±2.48)×10~8/kg,CD34^+细胞数中位数3.84(3.91-6.5)×10~6/kg。DA-EPOCH+G-CSF组动员期间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最低降至(0.2-1.4)×10~9/L,1例血小板(Plt)数最低为8×10~9/L,其余均在40×10~9/L以上,单次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0.85(0.34-1.2)%,共采集MNC中位数(3.68±1.56)×10^(10),累计MNC数(6.01±2.26)×10~8/kg,CD34^+细胞数中位数4.44(2.7-7.10)×10~6/kg。2组患者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总MNC中位数,累计每公斤体重MNC数及CD34^+细胞数中位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TX+G-CSF组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0.00(9.00-11.00)d,血小板植活平均时间为12.00(11.00-13.50)d;DA-EPOCH组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0.00(9.00-11.00)d,血小板植活平均时间为12.50(11.00-17.25)d,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移植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DA-EPOCH联合G-CSF方案可有效动员NHL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安全性高,且经济实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DA-EPOCH方案 DA-EPOCH+G-CS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下载PDF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鸣 李建勇 +6 位作者 吴汉新 陆化 钱思轩 张闰 张晓艳 吴雨洁 盛瑞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6-287,共2页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和采集,因其对供体伤害小、费用少及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早,在自体移植中已逐步替代骨髓造血干细胞[1].老年患者是否可行自...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和采集,因其对供体伤害小、费用少及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早,在自体移植中已逐步替代骨髓造血干细胞[1].老年患者是否可行自体移植,取决于是否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自体PBSC.为此,我们对老年患者自体PBSC动员进行了临床观察,以探讨老年患者自体PBSC动员效果及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 老年患者 造血干细胞动员 恶性血液病患者 临床研究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髓造血干细胞 外周血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