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应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治疗综合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1
作者 赵楠 陆江涛 +4 位作者 贺玲 陈晓玲 张文杰 张大发 唐宗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32-337,共6页
目的 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应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125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自体血小板分离(APP)与回输,将患者分为APP组59例和non... 目的 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应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125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自体血小板分离(APP)与回输,将患者分为APP组59例和non-APP组66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24 h(T1)、术后48 h(T2)及术后72 h(T3)凝血指标及肝肾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血小板(PLT)水平、异体血输注量、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纵隔引流量、ICU住院时长、住院总花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T1-T3时,APP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短于non-APP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non-APP组(P<0.05);观察术后肝功能参数,与non-APP组相比,APP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在T1、T2时相对较低(P<0.05),乳酸脱氢酶(LDH)在T1、T2、T3时均维持在较低水平(P<0.05),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在T1时较non-APP组低(P<0.05);观察术后肾功能参数,APP组血清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在T1、T2、T3时均显著低于non-APP组(P<0.05);从血液保护角度考虑,相比于non-APP组,T1时APP组PLT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且APP组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输注量相对较少(P<0.05);观察术后转归情况,与non-APP组相比,APP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长缩短,住院总费用更低,术后24 h纵隔引流量更少(P<0.05);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APP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non-APP组(P<0.05)。结论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能有效改善ATAAD患者凝血功能,对术后肝肾功能保护、血液保护作用明显,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和转归。另外,此项技术的开展有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凝血功能 肝肾功能保护 血液保护
下载PDF
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不同时程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2
作者 邓毅权 成祥军 +1 位作者 李民 陈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3635-3637,共3页
目的:探究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不同时程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心脏大血管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是与否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使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 目的:探究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不同时程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心脏大血管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是与否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使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照组(40例)未使用。基于体外循环时间将研究组和对照组再分亚组:对照1组(19例)、研究1组(17例)体外循环流转时间≤200min,对照2组(21例)、研究2组(23例)体外循环流转时间>200min。分别对比各组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输注量、纤维蛋白原输注量,不同时程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水平以及血栓弹力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更低,术后红细胞输注量以及纤维蛋白原输注量更少(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2组(P<0.05);研究2组红细胞输注量少于对照2组(P<0.05)。四组不同时间点血红蛋白指标以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外循环时间短于对照组,ICU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四组血栓弹力图指标(R、K、α角、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2组R值明显低于对照2组,MA值高于对照2组(P<0.05)。结论:利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的方式能够实现患者体外循环改善,对于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有积极作用,能够满足操作时间长且复杂的心脏大血管手术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 分离 心脏大血管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与异体血小板输注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有效性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乃红 蔡培飞 +2 位作者 刘夏 李健 费忠化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6期738-743,共6页
目的比较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与异体血小板输注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和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78例,其中自体血小板分离(APP)组40例,术中接受自体血小... 目的比较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与异体血小板输注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和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78例,其中自体血小板分离(APP)组40例,术中接受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照组38例,术中接受1治疗量异体单采血小板输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导管引流量、术中、围术期及住院期间异体血输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并分析两组之间差异。结果APP组术前等待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Z=–2.48,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Z=–2.20,P<0.05),术后肺部感染率为17.5%,显著低于对照组39.5%(χ^(2)=4.65,P<0.05),术中和围术期红细胞、血浆和冷沉淀输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期间输血量、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异体血小板输注相比,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有效减少术前等待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和围术期异体血输注量,有更好的血液保护效果,但对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分离 主动脉夹层 血液保护 短期预后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韩顺宇 杨薇 刘永峰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4期182-186,共5页
患者血液管理(PBM)的提出开起了血液管理时代,PBM的关键之一是在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实施血液保护措施,临床应寻求最优化的血液保护措施。自体血小板分离(APP)回输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IAT)应用于术中预计出血量大的手术中,既能升高患... 患者血液管理(PBM)的提出开起了血液管理时代,PBM的关键之一是在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实施血液保护措施,临床应寻求最优化的血液保护措施。自体血小板分离(APP)回输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IAT)应用于术中预计出血量大的手术中,既能升高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又可改善术后凝血功能,还可减少术后失血和异体血的输入,减少围手术期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对APP回输联合AP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管理 自体血小板分离 术中自体 血小板血浆
下载PDF
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体外循环下成人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常明明 孟金金 +1 位作者 刘戈 施超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6期301-304,共4页
目的:分析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体外循环下成人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调阅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病例,选出在2020年3月—2023年1月进行瓣膜置换术的成年患者共104例。均采取择期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治疗,以输血方... 目的:分析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体外循环下成人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调阅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病例,选出在2020年3月—2023年1月进行瓣膜置换术的成年患者共104例。均采取择期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治疗,以输血方式不同分组,其中52例实施异体输血,另外52例采取自体血回输。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凝血功能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RBC、血浆用量及总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输血费用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4 h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技术能够有效维持体外循环下成人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耗时短,可避免大量输血,能够降低输血费用,促使患者术后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 自体技术
下载PDF
改良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惠 梁碧霞 +2 位作者 于坤 吉冰洋 黑飞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5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血小板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全身肝素化后体外循环建立之初经静脉引流管快速放血采集... 目的探讨改良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血小板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全身肝素化后体外循环建立之初经静脉引流管快速放血采集肝素抗凝全血,使用血液回收机的血小板分离程序分离富血小板血浆,鱼精蛋白中和后回输。对照组:未行自体血小板分离。于麻醉诱导后5 min(T1)、给予鱼精蛋白后5 min(T2)、术后返回ICU(T3)、术后24 h(T4)时点记录血小板计数。记录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转中总入量、超滤使用、手术时间、胸液量、异体血制品使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自体血小板分离过程安全可行,无围术期并发症。T1和T2时点,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T3和T4时点,试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手术时间、胸液量、术后输注红细胞的病例数、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心脏手术中应用改良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安全可行,不延长手术时间,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 血小板血浆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大血管手术凝血指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樊珍 赵丽云 +3 位作者 赵嘉美 侯宇希 马骏 卿恩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9期770-773,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大血管手术围术期凝血指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择期行主动脉替换手术的患者44例,男性36例,女性8例,年龄36~65岁,ASAⅡ-Ⅲ级。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 目的:研究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大血管手术围术期凝血指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择期行主动脉替换手术的患者44例,男性36例,女性8例,年龄36~65岁,ASAⅡ-Ⅲ级。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各22例,实验组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照组仅应用血液回收等常规血液保护措施。于麻醉诱导后(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T2),术后24h(T3)采集血液标本,监测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含量(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比率(INR)、D-二聚体(D-Dimer,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图(TEG)的反应时间(R)、凝集时间(K)、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最大振幅(MA)、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溶解的百分比(EPL)。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lt、MA值在T2、T3时明显升高(P<0.05)。T2时,实验组较对照组APTT明显缩短(P<0.05),R值、K值减小(P<0.05),同时FIB明显增高(P<0.05)。T3时,实验组K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及出血量减少,且止血时间缩短。术后实验组24h引流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APP技术可改善大血管手术术后凝血功能,减少围术期出血量及异体血输注量,具有血液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 大血管手术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心血管手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惠 黑飞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心血管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多数需要肝素抗凝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支持,因此心血管手术往往伴随着围手术期失血和异体输血的高风险。在美国每年外科手术大约需要1 500万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其中心脏手术的用血量占... 心血管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多数需要肝素抗凝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支持,因此心血管手术往往伴随着围手术期失血和异体输血的高风险。在美国每年外科手术大约需要1 500万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其中心脏手术的用血量占全国总用血量的10%15%[1]。随着心血管外科手术量和复杂程度的增加,心血管手术的用血需求逐年增加,临床用血日益紧张。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 血小板血浆 心血管手术 血液保护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回输对减少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出血的作用
9
作者 徐建忠 何巧红 林岳兴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2年第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 体外循环 术后出血 心脏直视术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嘉美 赵丽云 卿恩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489-491,共3页
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间,多种因素导致的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功能损伤、纤维蛋白溶解以及凝血因子的消耗等是术后出血量大,用血量多大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CPB运转,甚至需要经历深低温停... 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间,多种因素导致的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功能损伤、纤维蛋白溶解以及凝血因子的消耗等是术后出血量大,用血量多大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CPB运转,甚至需要经历深低温停循环(profound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PHCA)的大血管手术,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是其非常常见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患者血液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松杰 张莉 +1 位作者 曾冰 黄志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7月,收集APP... 目的系统评价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7月,收集APP应用于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共计4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PP组术中异体红细胞(RBC)(MD=-1.02,95%CI-2.69~0.64,P=0.23)、血小板(PLT)(MD=-3.74,95%CI-7.77-0.29,P=0.07)输注量减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新鲜冰冻血浆(FFP)(MD=-320.53,95%CI-588.74^-52.31,P=0.02)、冷沉淀(CP)(MD=-3.50,95%CI-4.33^-2.67,P<0.00001)输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异体RBC(MD=-1.74,95%CI-2.50^-0.99,P<0.00001)、FFP(MD=-182.51,95%CI-204.91^-160.11,P<0.00001)、CP(MD=-1.92,95%CI-2.57^-1.27,P<0.00001)、PLT(MD=-3.06,95%CI-5.81^-0.32,P=0.03)输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术后24h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术后急性肺损伤、术后急性肾损伤和术后血液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P可以显著减少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围术期异体输血量,是一项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但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 自体血小板血浆 血管外科手术 主动脉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血液保护 META分析
下载PDF
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少真 杨敏 +2 位作者 吕晓静 杨亚红 晋翔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自体血流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对颈椎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阙彬 饶春晖 +3 位作者 万政佐 梁志鹏 陈欣 周蓉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7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择期行颈椎手术估计术中出血量在400 mL以上的患者5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 目的分析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择期行颈椎手术估计术中出血量在400 mL以上的患者5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直接机器处理,试验组采纳先简易回收再机器处理,对比两组自体血洗涤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Hct)、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自体血红细胞畸形率、回收率、免疫功能指标、携氧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第4天血红蛋白、红细胞、Hct、2,3-D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组间对比(P<0.05),术后第4天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第4天IL-1β、IL-8、IFN-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与第4天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自体血红细胞畸形率、回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第4天的IgM、IgA、Ig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与第4天组间对比(P<0.05);试验组术后第1天与第4天PaO2、SaO2、pH值、R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组间对比(P<0.05),术后第4天组间对比(P>0.05)。结论简易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对颈椎手术患者血红细胞的形态、携氧功能影响较小,不影响自体血红细胞畸形率、回收率,术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较轻,免疫功能较高,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技术 颈椎手术 免疫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回输在迷宫Ⅲ型手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肖雄 刘涛 +2 位作者 韩劲松 尹宗涛 刘宇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回输技术对迷宫Ⅲ型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本科接受迷宫Ⅲ型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2例。根据是否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回输技术分为试验组(n=52)和对照组(n=70)。...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回输技术对迷宫Ⅲ型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本科接受迷宫Ⅲ型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2例。根据是否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回输技术分为试验组(n=52)和对照组(n=70)。试验组体外循环开始前保存富血小板血浆,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再回输给患者。记录患者围术期资料及输血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469±214)ml vs.(547±192)ml(P=0.037),试验组患者围术期输血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30.8%vs.48.6%,P=0.049);两组患者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回输可以减少迷宫Ⅲ型手术患者术后引流量,降低对同种异体血的输注需求,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血浆 迷宫手术 体外循环 血液技术 出血 血液保护
下载PDF
不同自体血小板分离量对中低温停循环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裴馨 何琛 +3 位作者 谢思远 蔡成惠 马骏 赵丽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940-944,950,共6页
目的:分析自体血小板分离(APP)技术中不同自体血小板分离量对中低温停循环(MHCA)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对经历MHCA下实施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加全主动脉弓替换及支架象鼻植入术(孙氏手术)的急性主动脉A... 目的:分析自体血小板分离(APP)技术中不同自体血小板分离量对中低温停循环(MHCA)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对经历MHCA下实施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加全主动脉弓替换及支架象鼻植入术(孙氏手术)的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选/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并依据自体血采血量分为A组(<15 mL/kg)、B组(15~20 mL/kg)、C组(>20 mL/kg)。收集患者入手术室前(T1)、回监护室1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各时间点的动脉血气结果,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对比分析三组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围术期异体血输注情况、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及停循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最终入选61例符合条件的病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9例,年龄26~70岁。三组患者术后(T2、T3时间点)OI均较术前(T1)明显降低,B、C组于T4恢复接近术前(T1)水平。术后(T2、T3)RI较术前(T1)升高,B、C组RI于T4恢复至接近术前(T1)水平,A组RI较术前明显升高,但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术中输RBC例数及洗涤红细胞量明显减少;B、C两组术中输注血浆量、输血浆例数及出血量显著减少。B、C两组较A组术后RBC及血浆输注例数明显减少,血小板输注量及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引流量B、C组均有减少趋势,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术后带管时间及监护室停留时间较A组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组(15~20 mL/kg)的自体血分离量在大血管手术中异体血输注量明显减少,术后48 h氧合指数、呼吸指数恢复更优,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 主动脉手术 中低温停循环 肺功能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凯 龙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94-197,共4页
体外循环(CPB)期间,由于血小板激活和α-颗粒释放,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功能下降。CPB前,利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可将部分血小板从患者全血中分离出来制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PRP可在术后回输,以达到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 体外循环(CPB)期间,由于血小板激活和α-颗粒释放,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功能下降。CPB前,利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可将部分血小板从患者全血中分离出来制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PRP可在术后回输,以达到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双重保护,另一方面可将PRP制备成自体血小板胶(autologousplateletgel,APG),APG中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并且具有足够的抗张强度和粘性,因此可起到术中止血、封闭伤口、促进胸骨及伤口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分离 手术中 心血管 自体血小板 血小板血浆 血小板激活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数量 体外循环 α-颗粒 分离技术 术后 生长因子 抗张强度 术中止血 伤口愈合 PRP CPB gel APG
下载PDF
自体血回输对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军 朱文超 蒋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125-127,140,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血回输对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试验组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 目的研究自体血回输对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试验组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对照组术中输注异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总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术后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等康复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指标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在T4-T7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总失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均较术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显著缩短(P<0.05),但是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技术能够安全地应用于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同时显著缩短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此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技术 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 凝血功能
下载PDF
3种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脊柱侧弯矫正术病人中运用的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千桃 杨斌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12期3930-3931,共2页
自体血回输技术主要包括贮血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回收式自身输血。脊柱侧弯矫正术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出血多,是脊柱外科手术中最复杂的手术之一。由于手术中出血量很难达到满意的控制,术中往往需要输入大量的异体血来保... 自体血回输技术主要包括贮血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回收式自身输血。脊柱侧弯矫正术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出血多,是脊柱外科手术中最复杂的手术之一。由于手术中出血量很难达到满意的控制,术中往往需要输入大量的异体血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容易给病人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保证病人的用血安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也响应卫生部提出的节约用血要求,我院2012年在3例脊柱侧弯矫正术中成功运用自体血回输技术,避免了给病人输入大量的异体血,减少了病人输血反应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矫正术 自体技术 护理
下载PDF
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体外循环下成人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飞 冼明海 +2 位作者 彭华剑 何有宽 何海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4期46-47,共2页
目的评价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体外循环下成人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单个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患者均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观察其自体血回输情况、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携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平均回输浓缩红细胞(488&... 目的评价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体外循环下成人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单个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患者均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观察其自体血回输情况、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携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平均回输浓缩红细胞(488±36)ml;在自体血回输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如溶血、发热等)及并发症(如脂肪栓塞)发生;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痊愈出院。①凝血指标:患者术前、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低于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术前, D-二聚体(D-D)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携氧功能指标:患者术前、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氧分压(PaO_2)高于术前,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与Hct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成人瓣膜置换术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对患者凝血功能、携氧能力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可保证良好的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技术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浅谈自体血回输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红宇 周刚 +1 位作者 张福亭 孙兆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1年第6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自体技术 血液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