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细胞移植治疗乳腺癌
1
作者 王天峰 《中国肿瘤》 CAS 1999年第5期215-217,共3页
关键词 乳腺癌 自体造血细胞 治疗 造血细胞移植
下载PDF
转染mFasL-cDNA基因造血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徐之良 石清照 +2 位作者 罗劲松 夏利平 邹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FasL基因转移后造血细胞活性是否受到影响,骨髓移植(bone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后受者造血重建是否受影响。方法常规收集Balb/C小鼠和BAC小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marrowmonomuclearcells,BMMNC),采用脂质体转... 目的探讨FasL基因转移后造血细胞活性是否受到影响,骨髓移植(bone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后受者造血重建是否受影响。方法常规收集Balb/C小鼠和BAC小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marrowmonomuclearcells,BMMNC),采用脂质体转移法将FasL基因转入Balb/C小鼠BMMNC,然后按1∶0.625体外与BAC鼠BMMNC混合培养,6d后进行实验。取8周龄Balb/C小鼠经致死量照射后随机分为4组。第1组10只(空白对照组:未移植细胞);第2组10只(未转染基因Balb/C鼠BMMNC+BAC鼠BMMNC);第3组10只(转基因Balb/C鼠BMMNC+BAC鼠BMMNC);第4组10只(同基因BMT组)。观察移植后受者鼠造血重建及细胞来源,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及生存率。结果BMT+10d(移植后为“+”),+20d,第4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第2、3组(P<0.01);第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d,第2、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小鼠相继于1周内死亡,死亡后取脾观察未见脾结节形成。第2、3组存活的11只雌性Balb/C小鼠BMMNC中,Y染色体分析表明,各组均有供者来源的造血干细胞植入。第2、3、4组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0%、80%、100%。第3组生存率明显高于第2组(P<0.01),与第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中2只及第2组中9只鼠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基因 造血细胞移植 mFasL 实验研究 造血功能 Balb/C小鼠 BALB/C鼠 BMMNC 骨髓单个核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disease 造血细胞植入 病理组织学改变 GVHD 造血重建 自体造血细胞 混合培养 病理变化 cells 血小板计数
原文传递
自体CD34^+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肿瘤 被引量:1
3
作者 董陆佳 陈虎 +9 位作者 江岷 胡亮钉 秦茂权 张伟京 俞志勇 吴世凯 陈喜林 鲍云华 宋三泰 刘端奇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 采用CD34+ 细胞体外分选技术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自体CD34+ 细胞移植 ,以降低自体移植后肿瘤复发率。方法 对 15例Ⅲ~Ⅵ期肿瘤患者 (多发性骨髓瘤 11例 ,乳癌 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髓母细胞瘤各 1例 )采用CliniMACS临床型细胞... 目的 采用CD34+ 细胞体外分选技术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自体CD34+ 细胞移植 ,以降低自体移植后肿瘤复发率。方法 对 15例Ⅲ~Ⅵ期肿瘤患者 (多发性骨髓瘤 11例 ,乳癌 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髓母细胞瘤各 1例 )采用CliniMACS临床型细胞富集仪 ,利用磁性分选技术收集CD34+和CD34-细胞组分 ,患者于预处理后 ,输注分选后的CD34+ 细胞。结果 CD34+ 细胞体外纯化富集可使CD34-细胞获得 2 .0~ 5 .0个对数的去除 ;回输CD34+ 细胞中位数为 2 .4× 10 6/kg,CD34+ 细胞回收率为 6 4 % ,纯度为 98.2 % ;移植后白细胞恢复至 >1.0× 10 9/L和血小板 >2 0× 10 9/L的天数 (中位数 )分别为 14d和 13d。患者总体生存率 6 6 .7% (10 / 15 ) ,无疾病生存率 5 3.3% (8/ 15 )。结论 CD34+ 细胞移植后获得迅速、稳定的造血重建。体外CD34+ 细胞纯化富集后移植可望提高晚期肿瘤患者自体移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肿瘤 自体造血细胞移植 CD34^+细胞 纯化富集 疗效 治疗
原文传递
普乐沙福联合G-CSF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的预测因素分析
4
作者 杨巧 熊雅琴 +3 位作者 韩晓雁 何冬花 郑高锋 蔡真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3年第7期495-502,共8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普乐沙福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2018年8月—2021年10月接受普乐沙福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普乐沙福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2018年8月—2021年10月接受普乐沙福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86例MM患者数据,分析年龄、体重、BMI、既往化疗、既往放疗、基础疾病、动员前疾病状态、动员前基线外周血细胞水平、普乐沙福应用前后(即采集第-1天和采集第1天)外周血各类细胞水平等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普乐沙福首次动员效率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7(38~67)岁,中位采集天数2(1~4)d。首次采集成功率为70.9%,动员成功率为88.4%。单因素分析中ISS分期、糖尿病、第-1天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PBCD34)、第1天WBC、第1天/第-1天WBC比(WBC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1中,第-1天PBCD34(OR=1.299,95%CI 1.12~1.51,P=0.001)和ISS分期(OR=0.159,95%CI 0.03~0.90,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2中第1天WBC(OR=1.037,95%CI 1.00~1.07,P=0.043),WBC比值(OR=7.553,95%CI 1.06~53.76,P=0.043)和ISS分期(OR=0.112,95%CI 0.03~0.49,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因素分析中ISSⅢ期、合并糖尿病、第-1天PBCD34<3.5/μL、第1天WBC<38×10^(9)/L、WBC比值<1.4是首次采集的不良影响因素。在多因素分析预测模型中,第-1天PBCD34仍是动员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细胞动员 自体造血细胞移植 普乐沙福 外周血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