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陶伟伟 朱建非 +4 位作者 翟腊梅 张穹 丁杰 石朋文 吴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自体骨打压植骨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 目的分析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自体骨打压植骨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对照组(未使用打压植骨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6~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统计术后髋关节早期及末次随访时Hariis评分及VAS评分,复查X片观察髋臼下沉及松动情况并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在早期的Harris评分及Ⅵ峪评分无明显差别,而随访末期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中有明确的效果,远期随访中的假体的稳定性明显增大,下沉溶解率明显降低,临床疗效满意,其高保留骨量将逐渐成为今后关节置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打压植骨 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 疗效
下载PDF
自体骨打压植骨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肖龙华 张祖炜 +2 位作者 康清华 邓兴武 刘常智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7期92-94,106,共4页
目的 评价自体骨打压植骨术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就诊采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联合自体骨打压植骨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时期... 目的 评价自体骨打压植骨术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就诊采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联合自体骨打压植骨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时期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0例单纯采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同时复查X线片以了解假体松动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的Harris、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rris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Harris及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未出现假体松动,而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假体松动,发生率为6.7%,两组患者的假体松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4,P=0.0387)。结论 自体骨打压植骨术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中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疼痛及髋关节功能,且假体松动发生率低,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打压植骨 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 假体松动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单纯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兴旺 孙红 +1 位作者 汪健 杨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3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单纯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均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单纯自体颗粒骨椎间打...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单纯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均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单纯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治疗,观察围术期指标,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功能(JOA评分)、腰痛情况(VAS评分)、椎间隙高度.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钉过程中未损伤神经根及周围小动脉;融合一个节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32.100±14.366)min、(185.950±58.601)mL、(249.240±66.731)mL,融合两个节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15.370±16.770)min、(308.420±81.871)mL、(350.580±80.364)mL;末次随访时VAS评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P<0.001).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单纯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隙高度恢复可、腰椎功能恢复好,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椎弓根钉棒系统 自体颗粒椎间打压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丁辉海 马晓峰 王刚 《大医生》 2019年第20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将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的治疗方法应用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进行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42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S组和D组... 目的分析将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的治疗方法应用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进行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42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S组和D组,每组21例.D组实施单纯椎板减压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法进行治疗,S组在D组的基础上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相关指标、术后的腰椎功能评分、腰痛评分以及椎间隙距离.结果S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术后的腰椎功能评分、腰痛评分以及椎间隙距离均优于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单纯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的治疗方法应用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显著,不仅可以恢复患者的椎间隙距离,提升患者的腰椎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腰痛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棒系统 单纯自体颗粒椎间打压 联合治疗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植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何新 丁洪忠 +2 位作者 由宏博 王立民 杨鹏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23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植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腰椎结核患者共36例,对本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植入、自体颗粒...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植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腰椎结核患者共36例,对本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植入、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观察并分析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改善以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8-22个月,所有患者均平安渡过手术期,无出现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情况,无死亡.随访期间无1例出现结核病复发情况,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脱出现象.根据Macnab法判定疗效,优良率为91.67%;36例患者中33例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为91.67%,3例患者植骨融合欠佳,表现为植骨块吸收.结论: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植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 椎弓根钉 自体颗粒骨打 下腰椎结核
下载PDF
两种改进的自体骨融合方式在后路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钟志宏 周葳 +4 位作者 余灏涛 张亮 张志 张平 李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1-675,共5页
目的回顾研究两种改进的自体骨融合方案(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自体骨cage植骨)与PEEK cage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旨在证实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因退行性腰椎疾患在我科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根据... 目的回顾研究两种改进的自体骨融合方案(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自体骨cage植骨)与PEEK cage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旨在证实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因退行性腰椎疾患在我科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根据腰椎融合的采用情况将患者分为自体骨打压组36例、自体骨cage组35例、PEEK cage组39例。观察手术前后的VAS、ODI评分,并在影像学资料上计算术后24h、术后6月、术后12月的椎间隙高度丢失度及椎体融合率。术前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资料可比性良好。结果三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影像学结果示术后6月、12月的椎体高度丢失度分别为:打压植骨组(6.1±2.5、6.5±3.8)%;自体骨cage组(5.6±2.9、5.8±3.7)%;PEEK cage组(5.4±3.3、5.9±4.1)%。术后6月、12月的椎间相对融合率为:打压植骨组(27.5±10.5、26.5±9.1)%;自体骨cage组(31.2±8.7、28.1±8.7)%;PEEK cage组(28.4±7.1、29.3±8.2)%。各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三组的ODI、VAS评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组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融合率无明显差异,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自体骨cage植骨融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颗粒骨打 自体cage 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