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胫骨骨隧道演变过程的MRI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向芳友 杨柳 +4 位作者 郭林 陈光兴 陈伟 文亚名 唐康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82-785,共4页
目的 利用MRI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 髌腱 骨(bone patellartendon bone ,B PT B)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 ,ACL)术后胫骨骨隧道的变化过程。方法 将5 0例B PT B重建ACL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自体组2 0例,B组为同种... 目的 利用MRI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 髌腱 骨(bone patellartendon bone ,B PT B)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 ,ACL)术后胫骨骨隧道的变化过程。方法 将5 0例B PT B重建ACL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自体组2 0例,B组为同种异体组3 0例。分别于术后1、6周、3~4、5~6、7~8、9~10、12~13、15~16、18~19、2 1~2 2个月进行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e ,MRI)检查,采用胫骨骨隧道斜轴状位扫描技术,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GE T1WI、GE STIR。动态观察骨隧道内的MRI信号变化,并比较术后6周、3~4、5~6个月骨隧道扩大情况。结果 术后6周骨隧道扩大增幅最为显著(P <0 0 5 )。术后3个时间段上比较两组骨隧道扩大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MRI动态观察发现,A组术后5~8个月,移植物与骨隧道之间已发生骨性愈合;而B组将延迟到术后7~13个月。结论 MRI是准确评价骨隧道的一种无创手段;同种异体B PT B在胫骨骨隧道内的愈合相对延迟;自体组与同种异体组术后胫骨骨隧道扩大的程度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义韧带 磁共振成像 -髌腱- 隧道扩大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小飞 黄华扬 +2 位作者 张余 李凭跃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903-3906,共4页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的选择存在很多争论。目前两个以上移植物之间的比较研究还比较少见。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分析,对比观察,于199...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的选择存在很多争论。目前两个以上移植物之间的比较研究还比较少见。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分析,对比观察,于1998-06/2005-06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同期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42例,其中异体髌腱移植87例,自体髌腱移植34例,自体双股半腱肌21例。方法:回顾分析34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1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和87例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情况,随访31~84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和KT2000评价疗效,并检测术后住院期间体温。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分级。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3组间患者满意度、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膝前痛发生率较异体骨-髌腱-骨、半腱肌腱组高。异体骨-髌腱-骨术后发热时间平均10.1d,自体骨-髌腱-骨和自体半腱肌组分别为4.9d和5.1d,与异体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1例异体骨-髌腱-骨出现排斥反应,表现为胫骨隧道外口持续果酱样液体流出。经换药、激素或消炎痛治疗后痊愈。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同,但各组间供区并发症、排斥反应等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将影响人们对移植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髌腱- 关节镜 移植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后交叉韧带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小飞 黄华扬 +2 位作者 张余 李凭跃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5510-5514,共5页
背景:目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很多,常涉及到不同的移植材料,但不同移植材料之间比较的研究较少见。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0-01/2005... 背景:目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很多,常涉及到不同的移植材料,但不同移植材料之间比较的研究较少见。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0-01/2005-09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2000-01/2005-09收治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76例,其中异体骨-髌腱-骨移植27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1例,自体四股半腱肌28例。方法:回顾分析21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8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和27例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和KT-1000评价疗效。检测术后住院期间患者体温。主要观察指标:①关节活动范围。②后抽屉试验及KT-1000检查关节稳定性。③Lysholm和IKDC评分检测膝关节整体功能。④不良反应。结果:随访26~79个月。3组患者终末随访的IKDC分级、Lysholm评分、KT-1000结果和后抽屈试验阳性率之间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3例膝关节10°屈曲受限;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组1例5°屈曲受限;半腱肌腱重建组2例屈曲受限。3组间膝关节屈曲受限比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患者均无关节粘连、伤口感染、植入物断裂、螺丝钉松脱、髌骨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12例有不同程度的膝前痛。半腱肌腱重建组5例有不同程度的膝后痛。3组膝周痛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自体骨-髌腱-骨组最高,半腱肌组次之,异体骨-髌腱-骨最低。3组术后发热时间组间比较发现,异体骨髌腱骨高于自体骨髌腱骨和自体半腱肌组(P=0)。自体骨髌腱骨与自体半腱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44)。4例异体骨-髌腱-骨出现排斥反应,表现为胫骨隧道外口持续果酱样液体流出,经换药、激素或消炎痛治疗后痊愈。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均取得满意的结果,并且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髌腱- 关节镜 移植 自体 异体
下载PDF
股四头肌与骨-髌腱-骨自体移植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飞 顾晓东 卫小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7期677-683,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股四头肌与骨-髌腱-骨自体移植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9年5月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发表的比较股四头肌、骨-髌腱-骨自体移植物的病例对照研...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股四头肌与骨-髌腱-骨自体移植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9年5月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发表的比较股四头肌、骨-髌腱-骨自体移植物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学软件对患膝与健膝前向移位差值、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IKDC(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客观等级、膝前疼痛和移植失败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915例患者,其中股四头肌自体移植495例,骨-髌腱-骨自体移植4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股四头肌自体移植与骨-髌腱-骨自体移植在胫骨向前移位差值>3 mm[OR=1.53,95%CI(0.68,3.44),P=0.31],3~5 mm[OR=0.64,95%CI(0.31,1.35),P=0.24],>5 mm[OR=1.18,95%CI(0.33,4.22),P=0.80],Lachman试验阴性率[OR=0.88,95%CI(0.38,2.02),P=0.76],轴移试验阴性率[OR=0.63,95%CI(0.24,1.68),P=0.36]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Lyshlom评分[MD=-0.56,95%CI(-2.00,0.89),P=0.45],IKDC客观等级A或B级[OR=0.87,95%CI(0.47,1.60),P=0.66]及移植失败率[OR=0.76,95%CI(0.28,2.02),P=0.58]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减少膝前疼痛方面,股四头肌自体移植优于骨-髌腱-骨自体移植[OR=0.16,95%CI(0.09,0.29),P<0.00001]。结论:股四头肌自体移植的临床和功能结果以及移植物存活率与骨-髌腱-骨自体移植相当,且股四头肌自体移植可以明显减少膝前疼痛。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股四头肌自体移植可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合适的移植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头肌 -髌腱-移植物 前交叉韧带重建 META分析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平 张寅权 +5 位作者 李国东 王慧慧 方大标 孙洪体 艾艳 康一凡 《东南国防医药》 2009年第5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骨-髌腱-骨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静力重建。结果随访2~38个月,24例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伸屈度0°~107°,平均(96.8±2.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骨-髌腱-骨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静力重建。结果随访2~38个月,24例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伸屈度0°~107°,平均(96.8±2.11)°。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髌前疼痛,1例术后半年关节反复肿痛,关节镜下证实重建肌腱股骨端断裂,1例并发膝关节伸直型僵直,经关节镜下松解后有效改善。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患膝评分由术前(45.45±1.18)分提高到术后(80.77±1.42)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取材方便,肌腱强度符合重建材料要求,患膝不稳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前交叉韧带损伤 -髌腱- 韧带重建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夏远军 章莹 +2 位作者 吴文 谢会斌 黄华扬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髌腱-骨(BPTB)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移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256例ACL断裂患者行自体BPTB重建,对获得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和IKDC评分法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髌腱-骨(BPTB)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移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256例ACL断裂患者行自体BPTB重建,对获得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和IKDC评分法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3例获得随访,时间632(17±3)个月,患者膝不稳症状均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Lysholm膝评分平均积分由术前的(66.3±6.1)分提高到术后的(88.3±5.9)分,IKDC评分由术前的79%降低为术后的4%,P〈0.01。16例术后合并膝前疼痛,51例长期感觉伸膝乏力,2例膝关节松弛。结论BPTB重建ACL临床疗效满意,但仍有膝前疼痛和伸膝乏力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髌腱- 前交叉韧带/损伤 韧带重建
下载PDF
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MRI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宇泽 纪斌平 +2 位作者 于红伟 范涛 解国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963-967,共5页
目的比校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移植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按病例入选标准选出重建ACL患者50例,其中A组20例采用自体B-PT-B移植,B组30例采用同种异体B-PT-B移植,术后1周与术后1.5,3,6,9,12,15,18个月进行膝关节斜矢状位与斜... 目的比校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移植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按病例入选标准选出重建ACL患者50例,其中A组20例采用自体B-PT-B移植,B组30例采用同种异体B-PT-B移植,术后1周与术后1.5,3,6,9,12,15,18个月进行膝关节斜矢状位与斜冠状位及胫骨骨隧道斜轴状MRI扫描检查,观测移植物和胫骨骨隧道的演变过程。结果MRI动态观察,自体B-PT-B在体内重塑形的过程需12个月,而同种异体B-PT-B需15-18个月。移植骨瓣与骨隧道之间产生骨性愈合的时间自体组在术后3-6个月,同种异体组在术后6-12个月。术后两组各时限均有胫骨骨隧道扩大现象出现,其主要发生部位在胫骨骨隧道内口附近;其骨隧道扩大程度两组各时限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术后3,6,9个月比较,两组胫骨骨隧道扩大程度均以术后6周最为显著(均P<0.05)。结论同种异体B-PT-B在人体内重塑的速率较自体B-PT-B慢,自体与同种异体B-PT-B移植重建ACL术后胫骨骨隧道扩大的程度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髌腱- 隧道扩大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国栋 唐新元 王俊勤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用自体中1/3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和效果。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12月共65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36例伴半月板撕裂,22例伴内侧副韧带损伤,7例伴后交叉韧带断裂。男45例,女20例;年龄...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用自体中1/3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和效果。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12月共65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36例伴半月板撕裂,22例伴内侧副韧带损伤,7例伴后交叉韧带断裂。男45例,女20例;年龄20-45岁,平均29.13岁。左膝38例,右膝27例。急性损伤30例,陈旧性损伤35例。均于关节镜下行自体中1/3骨-髌腱-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采用Biofix生物可吸收界面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同时,在关节镜下处理合并损伤。术后早期行CPM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5年,平均3,8年。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前平均58.36分(45-80分),术后平均92.77分(70~100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1)。65例患者中,61例恢复伤前运动水平,4例运动水平较伤前减低。结论该手术创伤小、关节内环境影响小,可同时进行关节内其他手术,术后功能恢复快,是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髌腱- 关节镜检查 界面螺钉 膝关节
下载PDF
自体骨-髌腱-骨和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愈合形态学和前向稳定性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渝平 敖英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和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HT)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重建后的移植物愈合形态和前向稳定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1996年7月~200...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和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HT)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重建后的移植物愈合形态和前向稳定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1996年7月~2005年5月,我所对134例急性ACL断裂施行膝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移植物分别为自体B-PT-B和HT,其中51例为去除金属内固定而二次入院手术(术后6~46个月,平均13.8月),根据移植物种类将51例分为2组:B-PT-B组(n=14)和HT组(n=37),比较关节镜下移植物愈合形态,采用膝关节韧带位移测量仪(KT-2000)分别在屈膝30°和90°时测量前向松弛度。结果 B-PT-B组和HT组重建韧带形态学表现如下:韧带完整分别占85.7%(12/14)和86.5%(32/37),断裂〈1/2分别占14.3%(2/14)和13.5%(5/37),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滑膜完整分别占57.1%(8/14)和64.9%(24/37),部分滑膜覆盖分别占28.6%(4/14)和27.0%(10/37),无滑膜覆盖分别占14.3%(2/14)和8.1%(3/37),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501,P=0.779);滑膜内有血管形成分别占57.1%(8/14)和64.9%(24/37),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259,P=0.611);有"独眼征"(cyclops)形成分别占14.3%(2/14)和10.8%(4/37),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2组前向松弛度在屈膝30°时分别为(2.2±0.5)、(1.8±1.4)mm(t=1.039,P=0.304),90°时分别为(1.2±0.6)、(1.1±0.7)mm(t=0.472,P=0.639)。结论急性期采用自体B-PT-B和HT单束重建ACL,在韧带愈合形态学表现和重建的前向稳定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 自体-髌腱- 自体腘绳肌腱 韧带形态学
下载PDF
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宇泽 纪斌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749-752,共4页
目的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移植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按病例入选标准选出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患者50例,其中A组20例采用自体B-PT-B移植,B组30例采用同种异体B-PT-B移植。分别于术前、术后按膝关节IKDC2000主观评分标准和... 目的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移植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按病例入选标准选出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患者50例,其中A组20例采用自体B-PT-B移植,B组30例采用同种异体B-PT-B移植。分别于术前、术后按膝关节IKDC2000主观评分标准和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主观问卷调查;术后按膝关节IKDC2000客观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①术前和术后3,6,12,18个月A组和B组在IKDC2000主观评分和Lysholm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IKDC2000亚项主观评分术前和术后12、18个月IKDC2000主观评分亚项中膝关节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的主观评分,A组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术后3,6个月其A组膝关节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的主观评分分值均低于B组(均P<0.05)。②IKDC2000客观评定术后12,18个月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X线评价及IKDC2000膝关节检查综合评定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A组有关节间室弹响者多于B组(均P<0.05)。A组术后12个月有供区体征者3例,术后18个月有供区体征者2例。结论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术后早期可获得与自体B-PT-B重建ACL术后相近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髌腱- 自体 同种异体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先跃 李宏宇 +3 位作者 梁剑敏 尹东 梁斌 孙可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术前MRI检查有前交叉韧带断裂且术中关节镜检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者25例,按病人要求,分别选择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自体组)和同种异体(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术前MRI检查有前交叉韧带断裂且术中关节镜检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者25例,按病人要求,分别选择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自体组)和同种异体(同种异体组)骨-髌腱-骨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及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7个月。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关节失稳明显改善,客观指标正常。手术时间自体组为(80±10)min,同种异体组为(60±10)min。术后发热时间自体组为(2±1)d,同种异体组为(3±1)d。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标准,自体组为(86.7±4.3)min,同种异体组为(85.8±4.4)min。按Lukiano评分标准,自体组优良率为92.5%,同种异体组为90.09%。两组病例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正常。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自体B-PT-B移植手术时间较同种异体B-PT-B移植时间长,而术后吸收热时间较短(P<0.01),但自体与异体B-PT-B移植住院时间、Lysholm评分和重建ACL临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异体移植重建无明显排斥反应,避免了自体B-PT-B重建时的自体组织损伤。同种异体B-PT-B是ACL重建的良好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自体 同种异体 -髌腱-
下载PDF
自体腘绳肌腱和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其亮 王峻 +1 位作者 戴世友 滕学仁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骨科、莱阳市中心医院骨科确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 目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骨科、莱阳市中心医院骨科确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自体腘骨-髌腱-骨移植,B组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随访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及应用KNEELEX 3测试膝关节屈曲30°和90°时胫骨端前移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11例患者获得超过2年完整随访。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及应用KNEELEX3测试膝关节屈曲30°和90°时胫骨端前移的距离未见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于A组(P<0.05)。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可以达到应用自体腘骨-髌腱-骨重建的临床疗效,但其髌前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显著低于自体腘骨-髌腱-骨,故此,从早期疗效来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自体腘骨-髌腱-骨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自体-髌腱- 腘绳肌腱
下载PDF
小横切口取自体骨-髌腱-骨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潘永谦 李健 +3 位作者 杨波 张平 王簕 钟志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小横切口取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与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HT)在膝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 目的:比较分析小横切口取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与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HT)在膝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至2011年3月间采用小横切口取B-PT-B在膝关节镜下重建ACL30例和HT移植32例的情况,随访平均54.3个月(18~108个月)和48.6个月(12~9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2000)评价。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患者Lysholm评分、IKDC2000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横切口取B-PT-B和HT移植在膝关节镜下重建ACL疗效相近,操作简便,骨愈合较好,疗效确切,手术技术的改进能有效地避免术后跪地时直接压迫皮肤瘢痕引起膝前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 重建 前交叉韧带 -髌腱- 腘绳肌腱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建 郑小飞 +1 位作者 丁焕文 涂强 《现代医院》 2011年第12期36-39,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8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PCL的情况,随访36~89个月,平均58.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 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8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PCL的情况,随访36~89个月,平均58.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和KT-1000评价疗效。结果两组间术后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后抽屉试验2例半腱肌、1例自体骨-髌腱-骨阳性。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3例(14.3%)膝关节10°屈曲受限;半腱肌腱重建组2例(7.1%)屈曲受限。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膝前痛发生率较半腱肌腱组高。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PCL的疗效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髌腱- 半腱肌腱 关节镜 自体移植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双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江东 敖英芳 +5 位作者 谢兴 龚熹 陈连旭 罗浩 王永健 余家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2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移植物双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7月~2007年7月,61例ACL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BPTB重建ACL手术,按...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移植物双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7月~2007年7月,61例ACL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BPTB重建ACL手术,按术式和移植物分为3组:异体BPTB双束组(20例),异体BPTB单束组(21例),自体BPTB单束组(20例)。3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41.6±3.0)、(42.3±3.9)、(42.5±2.7)月。通过膝关节查体、IKDC2000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膝前痛、常规KT-2000、后推KT-2000及Biod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3组间的IKDC2000、Lysholm、Tegner评分、大腿围度差值、肌力和常规KT-2000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体双束组的Pivotshift阳性发生率(5%,1/20)是异体单束组的1/6(29%,6/21),自体单束组的1/4(20%,4/20)。异体双束组的后推KT-200030°位前移度(中位数15磅0.5 mm,20磅0.5 mm,30磅0.9 mm)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异体双束组(15%,3/20)和异体单束组(10%,2/21)的膝前痛发生率明显低于自体单束组(75%,15/20)(χ2=24.201,P=0.000)。结论同种异体BPTB双束重建ACL能够更好地恢复膝关节整体前向及旋转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可以作为髁间窝较宽的患者ACL初次解剖重建的理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双束重建 同种异体-髌腱- 自体-髌腱-
下载PDF
肌腱-骨块自体复合移植物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密 刘玉杰 +3 位作者 陈桂明 田月 赵斌 贾金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研究肌腱-骨块自体移植物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组织形态学转归。[方法]以8只山羊膝关节为实验模型,用阶梯状联合钻1次成形建立股骨隧道呈倒置瓶颈状,以髌腱-胫骨结节骨块为移植物,在股骨隧道内行嵌压固定;在胫骨端骨桥打结... [目的]研究肌腱-骨块自体移植物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组织形态学转归。[方法]以8只山羊膝关节为实验模型,用阶梯状联合钻1次成形建立股骨隧道呈倒置瓶颈状,以髌腱-胫骨结节骨块为移植物,在股骨隧道内行嵌压固定;在胫骨端骨桥打结固定。术后4、8、12和16周取材,分别进行放射学、大体形态和组织切片检查,观察隧道宽度变化及移植物的组织学转归。[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放射检查未见隧道扩大;HE染色检查显示12周后有明显的腱-骨连接形成,移植骨块与隧道形成骨性愈合。[结论]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利于移植物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嵌压固定 肌腱-自体移植物 组织学 复合移植物 自体移植物 固定法 嵌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辉 王雪松 +3 位作者 冯华 洪雷 耿向苏 王满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并评估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36例ACL损伤病例进行了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8岁(15~56岁);急性损... 目的:回顾性研究并评估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36例ACL损伤病例进行了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8岁(15~56岁);急性损伤11例,慢性损伤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了主观评估(包括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症状改善情况)和客观评估(包括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测量,以及关节活动范围),并对比了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MR影像和关节镜手术探查影像,还对术后发热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了记录。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23.6个月(12~32个月)。主观评估:术前Lyshrolm评分为63.61±13.4分(46~90分),术后最终评分为98.03±3.6分(85~100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1.7%。客观评估:KT-1000测量结果:术前两侧胫骨前移的差别为7.05±2.15mm(2-11mm),术后最终测量值为1.15±1.43mm(0-6mm),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以及病毒和细菌感染。1例患者移植物松弛度增加,给予固缩治疗后好转。另1例部分韧带磨损,但主观评估良好,给予清创和髁间窝成形术处理。结论:短期观察显示,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ACL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组织移植 -髌腱- 前交叉韧带重建
下载PDF
兔髌骨-髌腱结合部新骨形成与大小预测其愈合程度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琳 吕红斌 +3 位作者 霍碧君 张颖凯 梁国穗 秦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目的探讨髌骨-髌腱结合部愈合中新骨形成量和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5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1/3处横行截骨,切除远端1/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分别于术后第8和16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组织学和新骨形成情况(X线摄... 目的探讨髌骨-髌腱结合部愈合中新骨形成量和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5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1/3处横行截骨,切除远端1/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分别于术后第8和16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组织学和新骨形成情况(X线摄片测量和骨密度测定)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髌骨-髌腱结合部新骨面积、新骨长度及骨矿密度在第8和16周之间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在第16周时的拉断载荷、极限拉应力和拉断能量均明显大于第8周;新骨面积与拉断载荷及极限拉应力呈显著性相关。结论新骨面积与拉断载荷及极限拉应力间显著相关,通过临床无创X线影像学对新骨面积的定量,可有效评估髌骨部分切除后髌骨-髌腱结合部愈合状况,为术后主动康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复合体 腱结合部 力学测试 组织学 面积 矿密度
下载PDF
兔髌骨-髌腱复合体中骨-骨愈合和骨-腱愈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岭 陈俊伟 +1 位作者 符立勤 梁国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5-70,共6页
目的 比较髌骨 -髌腱复合体中骨 -骨连接和骨 -腱连接愈合。方法  6 0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 1/ 3处横行截骨 ,在骨 -骨连接组中 ,将两髌骨骨折块重新连接 ;在骨-腱连接组中 ,切除远端 1/ 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 目的 比较髌骨 -髌腱复合体中骨 -骨连接和骨 -腱连接愈合。方法  6 0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 1/ 3处横行截骨 ,在骨 -骨连接组中 ,将两髌骨骨折块重新连接 ;在骨-腱连接组中 ,切除远端 1/ 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分别于术后 8、12和 2 4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和组织学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的拉断载荷没有显着性差异。但骨 -骨连接组第 8周和第2 4周的极限拉应力明显大于骨 -腱连接组 (P <0 .0 5 )。组织学研究表明骨 -骨愈合可通过愈合界面的软骨内化骨 ;在骨 -腱连接组中 ,大量瘢痕组织形成桥接愈合界面 ,并逐渐塑型重建 ,但没有形成典型的骨腱接点中的纤维软骨层。结论 髌骨 -髌腱复合体手术修复时 ,解剖学重建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应尽可能采用骨折 (骨 -骨 )固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复合体 -愈合 -腱愈合 折愈合 生物力学试验
下载PDF
自体骨-髌腱-骨移植早期重建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德强 马德年 傅春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自体-髌腱- 移植 重建 前交叉韧带/外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