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自分泌运动因子/溶血磷脂酸信号损伤对糖稳态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朱政全 梁斌 +5 位作者 石明连 谷云艳 周先丽 梁成钦 刘永明 苏何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17-25,共9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溶血磷脂酸(LPA)信号对糖稳态的损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分析HBV对ATX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BV细胞株HepG2215、稳定表达HBV反式调节蛋白HBx和PreS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溶血磷脂酸(LPA)信号对糖稳态的损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分析HBV对ATX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BV细胞株HepG2215、稳定表达HBV反式调节蛋白HBx和PreS2的HBx-HepG2和PreS2-HepG2细胞、对照组HepG2细胞的ATX蛋白表达水平。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Bx和PreS2对ATX启动子作用。构建稳定表达HBx和Pre-S2的小鼠分泌胰岛素细胞HBx-NIT、PreS2-NIT,检测两者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利用rAAV8-1.3HBV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复制HBV小鼠模型,NC为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的C57BL/6小鼠。小鼠按2 g/kg腹腔注射葡萄糖进行糖耐量试验(GTT)。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血糖分析仪分别检测小鼠血清LPA、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浓度。结果HepG2215细胞AT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HepG2(P<0.05)。PreS2与ATX启动子共转染组萤光素酶活性高于ATX启动子转染组(P<0.05),HBX与ATX启动子共转染组的萤光素酶活性高于ATX启动子转染组(P<0.05)。HBx-HepG2细胞AT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HepG2细胞(P<0.05),PreS2-HepG2细胞高于HepG2细胞(P<0.05)。添加不同浓度LPA后NIT细胞胰岛素分泌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μmol/L LPA相对表达量与胰岛素分泌呈负相关(r=-0.990,P<0.05)。HBx-NIT细胞添加Ki16425前的胰岛素水平低于NIT细胞(P<0.05),PreS2-NIT细胞低于NIT细胞(P<0.05)。NIT、HBx-NIT和PreS2-NIT细胞添加Ki16425后的胰岛素水平较添加前高(P<0.05)。实验组血清LPA相对表达量、平均空腹血糖浓度、注射葡萄糖后的60、120 min平均血糖浓度和血糖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注射葡萄糖后15 min血清胰岛素浓度、血清胰岛素水平的AUC值较对照组低(P<0.05)。用HBV小鼠GTT血糖AUC绘制的ROC曲线显示,曲线面积为0.770(95%CI:0.556,0.984),特异性为60.00%(95%CI:0.122,0.738),敏感性为90.00%(95%CI:0.555,0.998)。用HBV小鼠空腹血糖浓度绘制的ROC曲线显示,曲线面积为0.865(95%CI:0.703,1.027),特异性为80.00%(95%CI:0.444,0.975),敏感性为60.00%(95%CI:0.262,0.878)。实验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小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HBV反式调节蛋白HBx和Pre-S2上调ATX的表达,增强ATX/LPA信号,导致胰岛素分泌抑制,糖耐量异常,糖稳态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反式调节蛋白 自分泌运动因子/溶血磷脂酸信号 糖稳态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抑制剂的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
2
作者 沈燕 潘亮 +3 位作者 刘燕 李雪梅 秦菊梅 赵学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2-280,共9页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在心血管疾病、炎症和肿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具有抑制ATX活性的吲哚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采用CoMFA和CoMSIA模型对40个ATX抑制剂构建3D-QSAR模型,阐明了抑制剂结构...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在心血管疾病、炎症和肿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具有抑制ATX活性的吲哚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采用CoMFA和CoMSIA模型对40个ATX抑制剂构建3D-QSAR模型,阐明了抑制剂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Surflex-Dock进行分子对接,研究该类化合物与ATX蛋白的结合模式。CoMFA模型(q^(2)=0.668,r^(2)=0.992)和CoMSIA模型(q^(2)=0.727,r^(2)=0.988)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机制可解释能力,分子对接表明上述化合物与ATX均能很好地结合,Ser306、Glu232和His121是影响上述化合物与ATX结合的主要氨基酸残基。本研究为进一步设计合成ATX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对开发高效ATX抑制剂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抑制剂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构效关系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在踝关节运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董子萱 马占科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文章主要阐述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AMF)及其受体(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 receptor,AMFR)在踝关节的运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了系统了解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在踝关节运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资料法,... 文章主要阐述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AMF)及其受体(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 receptor,AMFR)在踝关节的运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了系统了解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在踝关节运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资料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自分泌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结果与研究现状。根据踝关节的易损伤机制,研究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在踝关节运动损伤中的踝关节扭伤、踝关节韧带损伤以及足踝关节的骨性损伤这几方面的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应用。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在踝关节运动损伤中具有加速恢复的作用,为踝关节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提供新思路,为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踝关节 运动损伤
下载PDF
大鼠下颌下腺内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的定位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学平 贾雪梅 +2 位作者 贾友苏 王盛花 齐威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在大鼠下颌下腺中的表达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对下颌下腺是否有功能意义提供依据。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结果:大鼠下颌下腺颗粒曲管、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 目的: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在大鼠下颌下腺中的表达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对下颌下腺是否有功能意义提供依据。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结果:大鼠下颌下腺颗粒曲管、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胞质,胞核为免疫反应阴性。下颌下腺的腺泡上皮细胞均呈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阴性。结论:正常大鼠下颌下腺仅导管上皮有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的分布,提示下颌下腺产生的自分泌运动因子对下颌下腺及机体可能有重要调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颌下腺 大鼠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颖超 刘满菊 +3 位作者 冯磊 马丽娜 王春美 殷楚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MFR)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AML化疗缓解率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试验组(63例AML患儿)与对照组(50例非AM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AM... 目的:通过检测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MFR)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AML化疗缓解率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试验组(63例AML患儿)与对照组(50例非AM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AM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试验组包括AML初治患儿35例、完全缓解患儿18例、复发患儿10例,分析AMFR mRNA表达与缓解率的关系。结果:1AMF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对照组、缓解组、初治组及复发组中逐渐升高(F=13.105、10.010,P均<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AMFR mRNA高表达患儿的缓解率为15%,低于AMFR mRNA低表达患儿的缓解率84%(χ2=21.254,P<0.001)。结论:AMFR在儿童AML中存在高表达,AMFR可作为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正梅 贾友苏 +1 位作者 王惠珠 吴强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了解自分泌运动因子 (autocrinemotilityfactor,AMF)及其受体 (autocrinemotilityfactorreceptor,AMF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研究 2 5例正常乳腺组织、2 3例乳腺... 目的 了解自分泌运动因子 (autocrinemotilityfactor,AMF)及其受体 (autocrinemotilityfactorreceptor,AMF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研究 2 5例正常乳腺组织、2 3例乳腺上皮增生组织、71例乳腺癌组织中AMF、AMFR的表达。结果 AMF与AMFR阳性结果完全一致。正常乳腺组织、乳腺上皮增生组织AMF、AMFR阳性率均低于癌组织 (P <0 .0 5 )。 71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有 4 5例 (6 3% )阳性。浸润性导管癌AMF、AMFR水平明显高于导管内癌 (P =0 .0 0 1)。AMF、AMFR高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有关 (P <0 .0 5 ) ,与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AMF、AMFR表达水平高与乳腺癌的进展有关 ,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乳腺癌 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 预后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对EC9706、Eca109及EC-1细胞丝切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陆玉成 闫红霞 +1 位作者 王莉莉 薛乐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AMF)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中丝切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AMF和pcDNA3.1(+)-AMF,脂质体法转染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9706、Eca109及EC-1,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AMF融合蛋白在细胞中... 目的: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AMF)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中丝切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AMF和pcDNA3.1(+)-AMF,脂质体法转染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9706、Eca109及EC-1,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AMF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中AMF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磷酸化丝切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EGFP-AMF融合蛋白均定位于3种细胞的胞质中;转染pcDNA3.1(+)-AMF、未转染及转染pcDNA3.1(+)的EC9706、Eca109及EC-1细胞中AMF mRNA表达(F分别为411.516、475.759和144.857,P均<0.001)及磷酸化丝切蛋白的表达(F分别为40.482、67.125和498.219,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转染pcDNA3.1(+)-AMF的细胞中AMF mRNA及磷酸化丝切蛋白的表达均较未转染和转染pcDNA3.1(+)的细胞显著增高(P<0.05)。结论:AMF能够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丝切蛋白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丝切蛋白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在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欣 吴泰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8-430,共3页
肿瘤细胞分泌的自分泌运动因子和受体,一种跨膜糖蛋白,结合后,经胞吞或者囊泡作用进入细胞内,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方面发挥作用。主要作用:(1)上调肿瘤细胞整合素的表达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分泌,改变细胞-基质之间的黏附性以利于肿瘤细... 肿瘤细胞分泌的自分泌运动因子和受体,一种跨膜糖蛋白,结合后,经胞吞或者囊泡作用进入细胞内,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方面发挥作用。主要作用:(1)上调肿瘤细胞整合素的表达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分泌,改变细胞-基质之间的黏附性以利于肿瘤细胞迁移。(2)下调E-钙黏蛋白的表达,使纤连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增加,促进上皮组织向间叶组织转化。(3)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表达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 恶性肿瘤 侵袭和转移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受体mRNA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蒲癸宏 郭丽华 +1 位作者 张国元 樊瞿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8期2219-2220,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AMF)、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MFR)mRNA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对96例肝癌患者进行分期,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患者肝癌组织中AMF、AMFR mR-NA表达。结果Ⅱ、Ⅲ期肝癌患者AMF、AMFR mRNA水平显著... 目的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AMF)、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MFR)mRNA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对96例肝癌患者进行分期,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患者肝癌组织中AMF、AMFR mR-NA表达。结果Ⅱ、Ⅲ期肝癌患者AMF、AMFR mRNA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Ⅲ期肝癌患者AMF/AMFR mRNA水平显著高于Ⅱ期。肝癌转移组中AMF、AMFRmRNA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结论 AMF、AMFR mRNA水平与肝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临床判断肝癌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细胞表面 肝肿瘤 肿瘤分期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自分泌运动因子
下载PDF
自主跑轮运动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神经内分泌因子近日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燕 付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51-1758,共8页
目的:探讨8周自主跑轮运动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外周神经内分泌因子生物节律表达的影响,从时间生物学方面探讨运动抗抑郁、促进脑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 目的:探讨8周自主跑轮运动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外周神经内分泌因子生物节律表达的影响,从时间生物学方面探讨运动抗抑郁、促进脑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及模型运动(model+exercise)组。采用CUMS方式建立抑郁模型,模型运动组前5周自愿跑轮,从第6周开始,附加21 d慢性复合应激,模型组于同一时点造模21 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行为及高架十字迷宫系统观测大鼠焦虑情绪的行为学变化。行为学检测结束后第2天,连续24 h分6个时点(ZT1、ZT5、ZT9、ZT13、ZT17、ZT21)处死动物取血,每个时点处死5只大鼠,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6个时点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ELISA检测6个相同时点血清皮质酮(CORT)、褪黑素(MT)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采用单一余弦法拟合曲线比较慢性应激大鼠各指标的节律周期、振幅、峰相位、中值的变化特点以及运动对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1 d的CUMS使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量明显减少(P<0.01),糖水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旷场实验中爬格数、直立次数及中央格停留时间均显著下降,而粪粒数明显增多(P<0.01);高架十字迷宫中开放臂停留时间的百分比和开放臂进入次数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运动对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血浆近日节律输出肽及相关激素方面,慢性应激至抑郁样行为充分表达后,模型组大鼠血浆ACTH、CORT的相位与对照组完全相反,表现为时相的大幅度提前、含量波动幅度减小、昼夜分泌节律紊乱;MT的24 h分泌节律完全丧失且整体水平下降,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VIP虽仍存在24 h节律,但振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峰相位也延迟6 h,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8周跑轮运动能显著改善应激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激素分泌量的异常,使血浆ACTH、MT、CORT和VIP的近日节律恢复正常。结论:运动可拮抗CUMS致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整外周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昼夜节律性和改变激素的分泌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跑轮运动 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 抑郁样行为 神经内分泌因子 生物节律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军 赵志泉 徐顺福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73-75,共3页
肿瘤细胞在从原位转变为侵袭性癌肿的过程中穿透基底膜和基质间隙需要有活力的细胞运动.细胞运动是肿瘤细胞转移的先决条件,多种因子包括自分泌的和旁分泌的,对这种运动都有影响,其中自分泌运动因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 肿瘤细胞在从原位转变为侵袭性癌肿的过程中穿透基底膜和基质间隙需要有活力的细胞运动.细胞运动是肿瘤细胞转移的先决条件,多种因子包括自分泌的和旁分泌的,对这种运动都有影响,其中自分泌运动因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现将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 自分泌运动因子的来源、结构、特性与肿瘤转移1986年Liotta等从人黑色素瘤细胞株A2058血清培养基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由肿瘤细胞产生和分泌的细胞因子,该因子能刺激肿瘤细胞的迁移和运动,被命名为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AMF),分子量在非还原状态为55KDa,还原状态为60KDa.AMF是一个家族.Sil-letti、Watanabe、Klominek等分别从人HT-1080纤维肉瘤、鼠GC—4PF纤维肉瘤、人WART肺腺癌细胞的培养基中分离纯化出AMF,分子量与前述的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受体 肿瘤转移 肿瘤细胞 AMF
下载PDF
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军波 牙祖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0期3663-3666,共4页
背景: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量增高,并可增强肿瘤细胞的生长、侵犯和转移能力,而瘢痕疙瘩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目的:了解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在人体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生理性瘢痕组织中的... 背景: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量增高,并可增强肿瘤细胞的生长、侵犯和转移能力,而瘢痕疙瘩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目的:了解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在人体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生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生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患者各20例,切取3种瘢痕组织;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测3种瘢痕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的分布及相对表达量;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瘢痕组织中的自分泌运动因子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在组织水平、蛋白水平、基因水平上,生理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的表达较低,且二者分布及相对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瘢痕疙瘩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在3个水平上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与前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自分泌运动因子与瘢痕疙瘩的肿瘤生物学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侵犯相关蛋白 瘢痕疙瘩 自分泌运动因子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胎儿海马内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观察
13
作者 王盛花 贾雪梅 +2 位作者 贾友苏 吴学平 沈韶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8-520,共3页
为了观察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在胎儿海马内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本研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显示胎儿海马内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显示:17周时胎儿海马锥体细胞层内有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随着胎龄的... 为了观察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在胎儿海马内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本研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显示胎儿海马内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显示:17周时胎儿海马锥体细胞层内有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随着胎龄的增长免疫反应阳性强度逐渐增强。提示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可能参与海马锥体细胞层内细胞的迁移、发育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免疫细胞化学 海马 胎儿
下载PDF
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对真皮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倪智敏 周璐珩 +2 位作者 田怡 张军波 牙祖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8-741,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AMF)对体外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生物学特性(增殖、抗凋亡和迁移运动)的影响。方法:HDF体外培养后分为AMF组和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目的:观察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AMF)对体外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生物学特性(增殖、抗凋亡和迁移运动)的影响。方法:HDF体外培养后分为AMF组和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抗凋亡能力,Transwell小室迁移运动模型检测细胞迁移运动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MF组体外培养的HDF的增殖能力(t=9.13,P<0.001)、抗凋亡能力(t=30.94,P<0.001)及运动迁移能力(t=5.35,P=0.003)均显著增强。结论:AMF具有提高HDF增殖、运动迁移和抗凋亡能力,提示该因子与瘢痕疙瘩的肿瘤学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成纤维细胞 增殖 抗凋亡 细胞运动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抑制剂结合位点的预测及其与rPAI-1的分子对接
15
作者 詹冬玲 郑明珠 +1 位作者 韩葳葳 刘景圣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0-1104,共5页
利用复合物指纹的虚拟筛选预测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抑制剂的结合位点,并通过与24个抑制剂(10个脂质和脂基抑制剂,14个小分子抑制剂)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表明,Thr209,Asp172,Tyr306,Phe210,Leu243,Leu213和Phe274是抑制剂结合位点的重... 利用复合物指纹的虚拟筛选预测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抑制剂的结合位点,并通过与24个抑制剂(10个脂质和脂基抑制剂,14个小分子抑制剂)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表明,Thr209,Asp172,Tyr306,Phe210,Leu243,Leu213和Phe274是抑制剂结合位点的重要残基,且这些残基均通过侧链与抑制剂作用.利用3D-partner预测出与ATX结合的蛋白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rPAI-1),并通过同源模拟,得到rPAI-1的分子结构.利用软件GRAMM将ATX与rPAI-1分子结构相结合,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确定与大分子抑制剂rPAI-1作用的ATX重要残基Glu155和Ala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筛选 蛋白和蛋白对接 自分泌运动因子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在大鼠胃肠的定位
16
作者 王盛花 贾雪梅 +1 位作者 吴学平 贾友苏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研究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在大鼠胃肠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在大鼠胃壁内有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的表达,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胃底腺,阳性细胞胞体大,胞核呈阴性,小肠和大肠组织均呈阴性反应。结论正... 目的研究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在大鼠胃肠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在大鼠胃壁内有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的表达,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胃底腺,阳性细胞胞体大,胞核呈阴性,小肠和大肠组织均呈阴性反应。结论正常大鼠胃底腺有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的表达,提示可能参与胃腺的多种生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肠 大鼠
下载PDF
运动调节骨源性因子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帅 季泰 +1 位作者 余锋 谌晓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05-2313,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引起中枢神经病变。骨骼和大脑的紧密联系揭示出骨骼和AD之间的内在关联。骨骼作为骨内分泌器官逐渐受到重视。骨骼可分泌骨源性因子(SOST、OCN、OPN)、生成小胶质样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引起中枢神经病变。骨骼和大脑的紧密联系揭示出骨骼和AD之间的内在关联。骨骼作为骨内分泌器官逐渐受到重视。骨骼可分泌骨源性因子(SOST、OCN、OPN)、生成小胶质样细胞以及骨髓干细胞,这些骨源性因子和来源于骨骼的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调节大脑的生理特性,改善AD的代谢过程。运动刺激骨骼内分泌功能,调节骨源性因子分泌和表达水平,最终延缓AD病理变化并改善AD认知功能水平。本文侧重于阐述骨源性因子对AD的改善作用,以及运动刺激骨骼内分泌改善AD过程的新方法和新视角,为脑骨交互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预 骨源性因子 分泌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转移
18
作者 张军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1-344,共4页
肿瘤细胞转移首先需要具备细胞运动能力。自分泌运动因子系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介导肿瘤细胞的运动和迁移。本文综述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的来源、结构、特性。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受体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与神经系统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邵璇 迟晓丽 +1 位作者 周文霞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41-1545,共5页
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AMF)能刺激细胞的迁移和运动,与肿瘤发生、转移、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近年来人们发现有3种AMF:ATX-t、ATX-m和PD-Ialpha,其中PD-Ialpha在脑中特异表达,在神经发育、生长和神经分化、神经外伤... 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AMF)能刺激细胞的迁移和运动,与肿瘤发生、转移、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近年来人们发现有3种AMF:ATX-t、ATX-m和PD-Ialpha,其中PD-Ialpha在脑中特异表达,在神经发育、生长和神经分化、神经外伤修复与神经性疼痛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提示AMF及其受体与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该文就AMF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 磷酸二酯酶-Ialpha 神经退行性疾病 MORFO结构域 阿尔采末病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迟雨萌 谢卫斌 +2 位作者 郑毅 陈建超 孙铁民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9期897-904,共8页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是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家族(EPPs)中重要成员之一,负责将溶血磷脂胆碱(LPC)水解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溶血磷脂酸(LPA),LPA与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作用调控细胞的转移、增殖等生命活动。近些年,研究者聚焦于肿瘤中AT...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是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家族(EPPs)中重要成员之一,负责将溶血磷脂胆碱(LPC)水解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溶血磷脂酸(LPA),LPA与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作用调控细胞的转移、增殖等生命活动。近些年,研究者聚焦于肿瘤中ATX的过度表达,进而开发出一系列ATX抑制剂。本文对ATX抑制剂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自分泌运动因子抑制剂 抗肿瘤 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家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