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肺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呼吸力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洪流 朱红 方强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567-569,共3页
目的观察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前后输送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均压的变化,探讨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后影响气道压力、吸气流速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模拟肺在不同的顺应性、阻力下,采用不同吸气流速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前后... 目的观察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前后输送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均压的变化,探讨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后影响气道压力、吸气流速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模拟肺在不同的顺应性、阻力下,采用不同吸气流速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前后输送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均压的变化。并探讨辅用自动变流后气道峰压、平均压、吸气峰值流速和平均流速分别与系统阻力、顺应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流速、阻力、顺应性辅用自动变流后输送潮气量不变(均P>0.05),而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下降(均P<0.05),气道峰压、平均压及吸气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均与系统阻力、顺应性相关(均P<0.05)。结论在需要保证潮气量,又希望尽可能控制气道压力、吸气流速以适合患者顺应性和阻力变化时,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容量 自动变流 呼吸力学 容量控制通气 潮气量 气道压力 吸气流速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模拟肺研究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的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红 蔡洪流 方强 《浙江预防医学》 2005年第9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前后输送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均压的变化。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比较模拟肺在不同顺应性、阻力设定下,采用不同吸气流速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前后输送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均压的变化。结果不... 目的观察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前后输送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均压的变化。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比较模拟肺在不同顺应性、阻力设定下,采用不同吸气流速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前后输送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均压的变化。结果不同流速、阻力、顺应性设定下,辅用自动变流后输送潮气量不变(P均>0.05),而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下降(P均<0.05)。结论在需要保证输送潮气量,又尽可能控制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时,容量控制通气辅用自动变流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控制通气 自动变流 气道压力 潮气量
下载PDF
容积控制机械通气辅用自动变流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
3
作者 赵枫 徐志云 +1 位作者 邹良建 梅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4-575,共2页
目的客观评价容积控制通气(VCV)辅用自动变流(AutoFlow)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18例,术后早期予以机械通气,在清醒恢复自主呼吸后,给予VCV中的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压力支持(PS)模式,1h后测定血气、... 目的客观评价容积控制通气(VCV)辅用自动变流(AutoFlow)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18例,术后早期予以机械通气,在清醒恢复自主呼吸后,给予VCV中的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压力支持(PS)模式,1h后测定血气、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然后改为SIMV+PS+AutoFlow模式,1h后重复测定血气、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上述两种模式下各参数的差异。结果在SIMV+PS模式基础上加用AutoFlow后,能显著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均压(P<0.01,P<0.05),同时使气道阻力显著降低(P<0.05),肺顺应性显著增加(P<0.05);对分钟通气量无影响,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也无显著影响。结论AutoFlow与VCV联合使用后,在保证通气量的前提下不但能显著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均压,还可以改善呼吸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控制 机械通气 自动变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容积控制机械通气的新型附加功能——自动变流的临床应用研究
4
作者 詹庆元 杨媛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自动变流(AutoFlow)模式是一种与容积控制通气(VCV)模式相结合的辅助通气技术,其设计目标是在继续保持VCV模式供气量稳定的优点的同时,尽量降低气道压,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呼吸的作用。本研究拟观察其临床效应。方法:选... 目的:自动变流(AutoFlow)模式是一种与容积控制通气(VCV)模式相结合的辅助通气技术,其设计目标是在继续保持VCV模式供气量稳定的优点的同时,尽量降低气道压,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呼吸的作用。本研究拟观察其临床效应。方法:选择10例因呼吸衰竭而行气管插管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通气方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或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W+PSV),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观察上述通气方式加用AutoFlow对气体交换、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在原有通气方式的基础上加用AutoFlow后对分钟通气量影响不大,能显著降低气道吸气峰压和气道平均压(P<0.01和P<0.05),气道阻力有减小趋势,顺应性有增加趋势,但未构成显著性差异(P=0.137和0.062),对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无显著性影响。结论:AutoFlow技术与VCV合用能在保证通气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气道压,并发挥自主呼吸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善呼吸力学状况,在减少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和改善人机协调性方面可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变流 机械通气 容积控制通气 自主呼吸 气道压
下载PDF
自动变流功能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清喜 姜爱国 王妙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自动变流功能 机械通气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机械通气中自动变流功能对重症肺挫伤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和脱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清喜 《浙江创伤外科》 2005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自动变流功能 重症肺挫伤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
下载PDF
机械通气病人附加自动变流对镇静剂的影响
7
作者 卢火 陈飞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11期851-852,共2页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自动变流 镇静剂 容量控制模式
下载PDF
容积控制机械通气辅用自动变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詹庆元 杨媛华 王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5-206,共2页
关键词 容积控制通气 机械通气 自动变流 呼吸力学 血气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自动变流在神经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中应用16例
9
作者 谢民民 伊越春 +1 位作者 钟小东 王辉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肺水肿 机械通气 自动变流 气道压力 治疗手段 通气方式 水肿患者 颅内压 气压伤
原文传递
AutoFlow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新国 黄捷晖 张艳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2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AUTOFLOW 呼吸衰竭患者 机械通气 SIMV 通气模式 自动变流 肺损伤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韩 方光光 黄绍农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72例择期进行腹部手术全麻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分为6组,每组12例。A组:VCV(Vt 6 m L/kg)+PEEP 8 mm Hg+auto-flow模式;B组:VCV(Vt 6 m L/kg)+PEEP 8 mm...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72例择期进行腹部手术全麻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分为6组,每组12例。A组:VCV(Vt 6 m L/kg)+PEEP 8 mm Hg+auto-flow模式;B组:VCV(Vt 6 m L/kg)+PEEP 8 mm Hg+const-flow模式;C组:VCV(Vt 6 m L/kg)+PEEP 12 mm Hg+auto-flow模式;D组:VCV(Vt 6 m L/kg)+PEEP 12mm Hg+const-flow模式;E组:VCV(Vt 10 m L/kg)+auto-flow模式;F组:VCV(Vt 10 m L/kg)+const-flow模式。6组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均予以VCV(Vt 6 m L/kg)+const-flow模式通气60 min,再按分组的通气模式进行通气,总通气时间大于5 h。在通气1 h及5 h两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IL-8、IL-10、MMP-9、SP-A以及SF浓度。结果大潮气量组(E、F两组)较小潮气量四组(A、B、C、D四组)通气5 h后,血与BALF中测定的IL-8、MMP-9浓度以及血中测定的SP-A、SF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与BALF中测定的IL-10浓度以及BALF中测定的SP-A浓度明显降低(P<0.05)。通气5 h后F组较E组,血及BALF中IL-8以及MMP-9、血SF、血SP-A更高(P<0.05),而BALF中SP-A则更低(P<0.05)。结论 (1)大潮气量机械通气较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而言,更有利于促进IL-8、MMP-9、SF的分泌,抑制IL-10的释放,BALF中SP-A下降,血中SP-A升高,进一步加剧了VILI的程度。(2)就老年(年龄>65岁)腹部手术患者而言,围手术期以VCV(Vt6 m L/kg)+PEEP 12 mm Hg+auto-flow模式机械通气较其他五种通气模式,更有利于减轻肺组织急性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激活,减轻机械通气所致生物伤,从而减轻VILI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模式 自动变流 老年腹部手术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韩 项明方 +3 位作者 黄绍农 史嘉华 赵昭 刘志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8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全麻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48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例,A0组:容量控制通气(VC... 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全麻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48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例,A0组:容量控制通气(VCV)+自动变流(auto flow)模式;C0组:VCV+恒定送气流速(const flow)模式;A8组:VCV+呼气末正压(PEEP)8 mm Hg+auto flow模式;C8组:VCV+PEEP 8 mm Hg+const flow模式.监测每分钟通气量(MV)、气道吸气峰压(APIP)、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①各组患者在应用VCV+const flow模式通气60 min时,APIP、Raw、C、MAP、HR及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患者在应用各自通气模式4h后,A0组与C0组比较或A8组与C8组比较,APIP和Raw显著降低,C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8组Raw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P、HR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8组与A0、C0组比较,或C8组与A0、C0组比较,PaO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应用VCV+const flow+ PEEP 8 mm Hg通气模式,可以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阻力,改善胸肺顺应性,同时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利于组织供氧,可能有助于预防机械通气所致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恒定送气流速模式 自动变流模式
下载PDF
SIMV+AutoFlow在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序贯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建锋 张军英 +3 位作者 李维国 张玉清 朱桂军 胡振杰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8期2537-2538,共2页
目的观察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辅用自动变流(AutoFlow)后,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评价AutoFlow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机械通气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9例... 目的观察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辅用自动变流(AutoFlow)后,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评价AutoFlow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机械通气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用SIMV+AutoFlow模式(29例),对照组用SIMV模式(30例)。结果试验组住ICU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有缩短趋势。结论 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辅用AutoFlow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自动变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SIMV+AutoFlow对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建锋 李维国 +4 位作者 张军英 张玉清 王敏 朱桂军 胡振杰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7期2315-2317,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用自动变流(SIMV+AutoFlow)模式时气道峰压(PIP)、平均压(Pmean)、阻力(R)、顺应性(C)和镇静剂使用量,评价SIMV+AutoFlow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机械通气的...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用自动变流(SIMV+AutoFlow)模式时气道峰压(PIP)、平均压(Pmean)、阻力(R)、顺应性(C)和镇静剂使用量,评价SIMV+AutoFlow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机械通气的COPDⅡ型呼衰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29例选用SIMV+AutoFlow模式,Ⅱ组30例选用SIMV模式,观察2种模式下患者PIP、Pmean、R、C和镇静剂使用量。结果Ⅰ组在上机后2、24、48h的PIP、Pmean、R及上机72h镇静剂的使用量显著低于Ⅱ组(P<0.05);C显著高于Ⅱ组(P<0.05);2组患者一般情况、上机前后的血气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SIMV+AutoFlow通气模式,能显著降低PIP、Pmean、R,改善呼吸力学,在需要保证输送潮气量,又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时,采用SIMV+AutoFlow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自动变流 呼吸力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动脉血气
下载PDF
用交流调压调速法实现锅炉补水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洋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6,共3页
采用单片机为核心的闭环控制系统和交流调压调速控制器 ,设计了全自动恒压变流锅炉补水系统。经投入运行证明 ,该系统不仅节能 ,而且控制可靠 ,使用方便 ,为北方地区集中供热提供了新的有效设备。节能效果达 30 %以上。
关键词 自动恒压变流 锅炉补水系统 单片机 闭环控制系统 交流调压调速控制器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nucleation parameter for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被引量:9
16
作者 金朝阳 刘娟 +1 位作者 崔振山 韦东来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58-464,共7页
The accuracy of nucleation parameter is a critical factor in the simulation o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during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Based on the flow stress curve under hot deformation conditions,a new appr... The accuracy of nucleation parameter is a critical factor in the simulation o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during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Based on the flow stress curve under hot deformation conditions,a new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nucleation parameter during DRX.In this approach,a cellular automaton(CA) model is applied to quantitatively simulate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flow stress during hot deformation;and adap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ARSM) is applied as optimization model to provide input parameters to CA model and evaluate the outputs of the latter.By taking an oxygen-free high-conductivity(OFHC) copper as an example,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s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cellular automaton metho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nucleation rat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