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仿:心理学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武英 刘连启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33-1843,共11页
模仿就是复制,是观察者与示范者在行为上的匹配。模仿的概念早已有之,但近10年来模仿研究仍然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的热点之一。模仿与仿真和无意识模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模仿有多种不同类型以及相应的理论假说。多... 模仿就是复制,是观察者与示范者在行为上的匹配。模仿的概念早已有之,但近10年来模仿研究仍然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的热点之一。模仿与仿真和无意识模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模仿有多种不同类型以及相应的理论假说。多数研究认为镜像神经系统是模仿的脑机制,但这一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检验。模仿受到了包括社会情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在改进和拓展现有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模仿的内在结构、多种模仿之间的关系以及模仿与其他认知能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 自动模仿 过度模仿 仿真 镜像神经系统
下载PDF
孤独症碎镜理论述评 被引量:8
2
作者 汪寅 陈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7-305,共9页
孤独症是泛指一大类在社会交往、沟通方面存在功能缺陷的疾病,至今病因尚未阐明。"碎镜理论"作为孤独症研究领域的新兴理论,在神经—认知层面较先前理论更为全面地解释了孤独症的各种临床行为表现,并为这些异常行为间的相互... 孤独症是泛指一大类在社会交往、沟通方面存在功能缺陷的疾病,至今病因尚未阐明。"碎镜理论"作为孤独症研究领域的新兴理论,在神经—认知层面较先前理论更为全面地解释了孤独症的各种临床行为表现,并为这些异常行为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种统一性的研究视角。文章首先对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进行了简介,在此基础上对碎镜理论的由来及其与孤独症相关功能(包括动作识别与模仿、心理理论、共情以及语言理解)缺陷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最后通过区分主动模仿和自动模仿,就镜像神经元系统及其调控系统与孤独症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碎镜理论 镜像神经元系统 主动模仿 自动模仿
下载PDF
脸和心:我们能否通过模拟表情通达他心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8,205,共15页
脸是心的镜子。自达尔文时代以来,面部表情作为读心重要窗口的观念得到了哲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系统检视。问题聚焦于面部表情产生与识别的机制是什么,我们究竟可以从面部表情中获得多少关于他人心理状态的知识,通过自动模拟他人面... 脸是心的镜子。自达尔文时代以来,面部表情作为读心重要窗口的观念得到了哲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系统检视。问题聚焦于面部表情产生与识别的机制是什么,我们究竟可以从面部表情中获得多少关于他人心理状态的知识,通过自动模拟他人面部表情能否真的通达他心。同感概念史与镜像神经元领域的前沿进展孕育出具身模拟假说,揭示了运动系统中的面部模仿和共享神经基础。有效的面部表情识别不能仅靠视觉分析来实现,还需要一种运动模拟机制———对观察到的面部表情和运动进行无意识的、隐蔽的模仿。虽然,面部模拟能否作为识别表情的充分必要条件仍然存在争议,但针对具身模拟效应不稳定性的反思、情绪的构成性议题和文化差异都将为推进该领域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 镜像神经元 读心 自动模仿 具身模拟
下载PDF
开会前不妨先开开玩笑
4
作者 陈晨 《秘书之友》 2016年第8期21-21,共1页
一位企业老总觉得自己很关心员工,努力做到公正开明,企业也有很好的激励机制和晋升通道,可团队总是缺乏活力,尤其开会时气氛沉闷,很少有主动的、建设性发言。后来,专家提出一个简便易行的建议:正式开会前,跟与会人员开开玩笑。
关键词 缺乏活力 自动模仿 情绪传染 “蝴蝶效应” 原一平 一人向隅 夏威夷大学 焦虑情绪 心理健康 成功之门
下载PDF
泥塑写生中的雕塑语言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蒙 《大艺术》 2007年第2期15-15,共1页
在面对模特的泥塑写生中,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泥塑语言。在对形体的认识过程中,以我们对"形体"的感受充满热情为前提,以对形体所具有的含义充满了视觉想象的体验为过程,我们的思考得以继续延伸。将能深刻地体... 在面对模特的泥塑写生中,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泥塑语言。在对形体的认识过程中,以我们对"形体"的感受充满热情为前提,以对形体所具有的含义充满了视觉想象的体验为过程,我们的思考得以继续延伸。将能深刻地体会出"形"的意味与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体结构 认识过程 人类总体 艺术构成 观察对象 自动模仿 调合 中国书画艺术 内容关系 形体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在国际传播中如何提升共情力
6
作者 吴飞 王舒婷 陈海华 《新华文摘》 2023年第17期173-173,共1页
吴飞、王舒婷、陈海华在《对外传播》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共情源于对他人情感状况的认知和理解,并产生替代性的情感反应,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自动模仿机制或自上而下的观点采择机制产生作用。在国际传播中,唤醒受众共情为讲好中国故事... 吴飞、王舒婷、陈海华在《对外传播》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共情源于对他人情感状况的认知和理解,并产生替代性的情感反应,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自动模仿机制或自上而下的观点采择机制产生作用。在国际传播中,唤醒受众共情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有效路径。中国在国际传播中提升共情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1.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传播 观点采择 情感反应 共情 自动模仿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讲好中国故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