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底漆自动沉积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龙沁 谢克难 +1 位作者 廖立 康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53,共2页
自动沉积涂料中的活性物质是影响漆液活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加入量对溶液的稳定性和漆膜具有很大的影响。采用自行研制的丙烯酸乳胶,将乳胶、碳黑浆及活性剂配制成稳定的自泳漆浴液,研究了氢氟酸等物质对浴液活性的影响,找到了一... 自动沉积涂料中的活性物质是影响漆液活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加入量对溶液的稳定性和漆膜具有很大的影响。采用自行研制的丙烯酸乳胶,将乳胶、碳黑浆及活性剂配制成稳定的自泳漆浴液,研究了氢氟酸等物质对浴液活性的影响,找到了一种简便的涂料稳定性的判断方法,为实际应用中确保涂料涂装质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沉积涂料 汽车底漆 活性
下载PDF
汽车涂装用自动沉积防腐底漆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小妹 李瑞兵 郭燕鹏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12,16,共3页
以偏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含偏氯乙烯的丙烯酸酯乳液,将自制的乳液、炭黑浆、pH调节剂和活化剂等配制成稳定的并具备反应活性的自动沉积涂料,对... 以偏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含偏氯乙烯的丙烯酸酯乳液,将自制的乳液、炭黑浆、pH调节剂和活化剂等配制成稳定的并具备反应活性的自动沉积涂料,对汽车用钢板进行了自动沉积涂装,其漆膜附着力可达1级,耐盐水性可达360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沉积 防腐底漆 汽车涂装
下载PDF
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自动沉积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星和 谢克难 +3 位作者 廖立 龙沁 汪玉洁 王茵 《四川化工》 CAS 2009年第6期8-11,共4页
以改性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分子量调节剂等单体为主要原料,聚合生成了环氧-丙烯酸酯乳液。将所得的乳液与炭浆、氢氟酸和抗氧化剂等以一定的比例配成稳定的且具有反应活性的汽车底漆,并对钢板进行了涂装,得到附着力达1级,铅... 以改性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分子量调节剂等单体为主要原料,聚合生成了环氧-丙烯酸酯乳液。将所得的乳液与炭浆、氢氟酸和抗氧化剂等以一定的比例配成稳定的且具有反应活性的汽车底漆,并对钢板进行了涂装,得到附着力达1级,铅笔硬度为3H,抗苯乙烯时间达24h以上甚至108h,耐盐雾时间达350h的漆膜,并就环氧树脂含量对新型乳液综合性能、新底漆漆膜的厚度、抗有机溶剂时间和耐盐雾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自动沉积 防腐 汽车涂装
下载PDF
自动沉积涂层防护性能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枢 《化工腐蚀与防护》 1997年第4期 10-12,共3页
本文通过自动沉积层的附着力,吸水率,耐酸碱盐实验,对涂层的防护性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自动沉积 涂层防护 防腐 金属
下载PDF
汽车用复合底漆的配制、影响主因素及其自动沉积复合层漆膜的性能
5
作者 刘华玉 谢克难 +3 位作者 廖立 龙沁 包锐 邢利利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7,72-73,共3页
为了开发性能更优的汽车底漆自动沉积涂料,配制了热塑型和热固型自动沉积涂料,设计了一种复合自动沉积涂料涂装工艺并制备了自动沉积复合涂层漆膜,研究了自动沉积涂料主要成分乳胶的合成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浸漆时间及沉积方式对漆膜... 为了开发性能更优的汽车底漆自动沉积涂料,配制了热塑型和热固型自动沉积涂料,设计了一种复合自动沉积涂料涂装工艺并制备了自动沉积复合涂层漆膜,研究了自动沉积涂料主要成分乳胶的合成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浸漆时间及沉积方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最佳合成条件为0.25%引发剂APS,不同反应阶段应选择不同的搅拌速度(200~350 r/min),乳液聚合温度79~84℃,所制备的乳胶稳定、呈乳白色略带蓝光、无味;复合涂层集热塑型和热固型涂料的优点于一身,抗有机溶剂能力强、与面漆或中涂漆结合能力强、抗腐蚀能力和附着力好,符合汽车用底漆标准;采用先在热塑型自动沉积涂料中浸渍2 min,再在热固型自动沉积涂料中浸渍3 min的复合自动沉积工艺所制备的复合涂层漆膜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底漆 自动沉积 复合涂层漆膜 性能
下载PDF
在单壁碳纳米管上自动沉积金纳米粒子时所用润湿剂的研究
6
作者 赵红梅 黄少铭 《辽宁化工》 CAS 2010年第3期229-231,251,共4页
在用单壁碳纳米管直接自动沉积Au纳米粒子的时候,可以使用不同的溶剂与水混合配制氯金酸溶液,此时这些溶剂所起的作用是润湿碳管表面,从而使Au纳米粒子可以更好地沉积在碳管上。通过将Au沉积在单壁碳纳米管一系列的实验比较,最后发现,... 在用单壁碳纳米管直接自动沉积Au纳米粒子的时候,可以使用不同的溶剂与水混合配制氯金酸溶液,此时这些溶剂所起的作用是润湿碳管表面,从而使Au纳米粒子可以更好地沉积在碳管上。通过将Au沉积在单壁碳纳米管一系列的实验比较,最后发现,润湿碳管的溶剂不仅可用乙醇,还可以使用甲醇、丙酮、异丙醇等,其中沉积效果较好的是:50%的乙醇和30%的丙酮的水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纳米粒子 自动沉积 润湿剂
下载PDF
自动沉积涂层防护性能初探
7
作者 杨枢 《防腐蚀工程》 1993年第2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金属 自动沉积涂层 防护性能
下载PDF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薛林福 王剑 +2 位作者 王东坡 梅启太 孙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2,共5页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是在井间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确定沉积微相分布、微相带边界和绘制沉积相带图的方法 ,主要包括井位坐标变换、网格化、插值、叠置、边界搜索及绘制沉积微相带图等步骤。该...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是在井间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确定沉积微相分布、微相带边界和绘制沉积相带图的方法 ,主要包括井位坐标变换、网格化、插值、叠置、边界搜索及绘制沉积微相带图等步骤。该方法的关键步骤是采用蠕虫插值法和空间插值法 ,以确定呈带状和片状分布的各种沉积微相 ,通过网格叠加把这些沉积微相分布结果叠加起来形成最终的沉积微相分布图。蠕虫插值法不同于常规插值法 ,是根据地质规律模拟人对带状分布的沉积微相分析的一种智能方法。根据这一原理所开发的微相带跟踪系统软件 (MFBTS MicroFaciesBeltTracingSystem)能够快速分析和跟踪沉积微相及储层的分布。该方法已初步应用到松辽盆地葡萄花油田 ,由MFBTS软件所产生的结果图与人工绘制的沉积微相带图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 空间插值法 蠕虫插值法 葡萄花油田
下载PDF
基于遗传-BP神经网络的沉积微相自动识别 被引量:5
9
作者 许少华 陈可为 +1 位作者 梁久祯 郑生民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4,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与图象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方法 .该方法是先将数字化测井曲线和地层参数预处理转化为二值点阵图象模式 ,经过点阵数据编码压缩提取和记忆曲线所表征的地层模式特征 ,然后利用超线性BP算法与遗传算...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与图象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方法 .该方法是先将数字化测井曲线和地层参数预处理转化为二值点阵图象模式 ,经过点阵数据编码压缩提取和记忆曲线所表征的地层模式特征 ,然后利用超线性BP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所得神经网络稳定、学习收敛速度快 ,同时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和推广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自动识别 测井曲线 神经网络 图象处理 BP计算 遗传算法
下载PDF
锡的自动催化沉积
10
作者 Wari.,ME 陈逸明 《国外锡工业》 1991年第4期37-45,共9页
关键词 自动催化沉积 电镀
下载PDF
自动电沉积槽
11
作者 宋卫彬 《国外黄金参考》 1995年第2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金矿 沉积 自动沉积
下载PDF
Auto recognition of carbonate microfacies based on an improved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12
作者 王玉玺 刘波 +4 位作者 高计县 张学丰 李顺利 刘建强 田泽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521-3535,共15页
Though traditional methods could recognize some facies, e.g. lagoon facies, backshoal facies and foreshoal facies, they couldn't recognize reef facies and shoal facies well. To solve this problem, back propagation... Though traditional methods could recognize some facies, e.g. lagoon facies, backshoal facies and foreshoal facies, they couldn't recognize reef facies and shoal facies well. To solve this problem,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ANN) and an improved BP-ANN with better stability and suitability, optimized by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PSO) algorithm(PSO-BP-ANN) we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microfacies' auto discrimination of M formation from the R oil field in Iraq. Fourteen wells with complete core, borehole and log data were chosen as the standard wells and 120 microfacies samples were inferred from these 14 wells. Besides, the average value of gamma, neutron and density logs as well as the sum of squares of deviations of gamma were extracted as key parameters to build log facies(facies from log measurements)-microfacies transforming model. The total 120 log facies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12 kinds of log facies and 6 kinds of microfacies, e.g. lagoon bioclasts micrite limestone microfacies, shoal bioclasts grainstone microfacies, backshoal bioclasts packstone microfacies, foreshoal bioclasts micrite limestone microfacies, shallow continental micrite limestone microfacies and reef limestone microfacies. Furthermore, 68 samples of these 120 log facies samples were chosen as training samples and another 52 samples were gotten as testing samples to test the predicting ability of the discrimination templat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like Bayes stepwise discrimination, both the BP-ANN and PSO-BP-ANN can integrate more log details with a correct rate higher than 85%. Furthermore, PSO-BP-ANN has more simple structure, smaller amount of weight and threshold and less itera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microfacies quantitative recognition bayes stepwise discrimination backward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
下载PDF
The nonlinear theory for sediment ripple dynamic process of straight river 被引量:5
13
作者 XU HaiJue BAI YuChu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753-771,共19页
There are various sand tipples in the natural world. The viewpoint of Yalin is that local disturbances result in laminar instability and in sand-tipple formation, namely, local disturbance^the instability of the lamin... There are various sand tipples in the natural world. The viewpoint of Yalin is that local disturbances result in laminar instability and in sand-tipple formation, namely, local disturbance^the instability of the laminar flow→the formation of sand ripples. Based on this viewpoint,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resonant triad interaction and its nonlinear interaction with the sediment is established. The purpose of this model is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and-tipple and allow for analysis of the instability of open-channel flow caused by it and sand-tipple hydro-dynamic process. This model will not only pave a roa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ed-form and turbulence, but also provide a good base for the study of aeolian sand-tipple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ght river bed-forms symmetric sand-ripples perturbation method NONLINEAR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