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克的自反性现代性与吉登斯的反思性现代性
1
作者 刘梦阳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24-28,共5页
反思性现代性与自反性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转型具有较强解释力的两个概念,但是在翻译和使用二者时存在着误解和混用的状况。这两个概念是吉登斯和贝克两位社会学家分别从反思性和自反性对现代性进行的考察,二者虽联系紧密,却有不同层次... 反思性现代性与自反性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转型具有较强解释力的两个概念,但是在翻译和使用二者时存在着误解和混用的状况。这两个概念是吉登斯和贝克两位社会学家分别从反思性和自反性对现代性进行的考察,二者虽联系紧密,却有不同层次上的内涵。具体来说,二者在是否具有反思意涵、背后的理论范式和对未来社会的认知态度方面的观点是相异的,而对现代性后果的看法是一致的。现代性的自反性和反思性是一个互补的过程,正是在自反性与反思性的碰撞中,现代社会步履蹒跚地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反性现代性 反思现代性 吉登斯 贝克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的本土转化与“非非主义”的诗学变构 被引量:2
2
作者 白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60,共9页
"非非主义"诗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崛起及变构,深刻反映了"自反性现代性"对诗学变革的要求。"前非非"提出的"前文化""反价值"等主张,深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启悟,且与罗兰·... "非非主义"诗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崛起及变构,深刻反映了"自反性现代性"对诗学变革的要求。"前非非"提出的"前文化""反价值"等主张,深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启悟,且与罗兰·巴特、德里达等后结构主义者多有交合,表现出强烈的解构意愿;但内中仍然离不开民族传统,诸如道释学说的支持。及至"后非非",诗学任务由解构走向重建,其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掘也愈加自觉深入。儒家的入世精神、"五四"的批判战斗传统、朦胧诗的英雄主义情结,化合成为重建东方诗学精神的"红色写作"。总体来看,"非非主义"以反传统、反文化的激进姿态而促成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复活,有力推进了后现代诗学的东方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非主义 现代主义 后结构主义自反性现代性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的本土转化与“非非主义”的诗学变构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8,共9页
“非非主义”诗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崛起及变构,深刻反映了“自反性现代性”对诗学变革的要求.“前非非”提出的“前文化”‘反价值”等主张,深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启悟,且与罗兰?巴特、德里达等后结构主义者多有交合,表现出强... “非非主义”诗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崛起及变构,深刻反映了“自反性现代性”对诗学变革的要求.“前非非”提出的“前文化”‘反价值”等主张,深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启悟,且与罗兰?巴特、德里达等后结构主义者多有交合,表现出强烈的解构意愿;但内中仍然离不开民族传统,诸如道释学说的支持.及至“后非非”诗学任务由解构走向重建,其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掘也愈加自觉深入.儒家的人世精神、“五四”的批判战斗传统、朦胧诗的英雄主义情结,化合成为重建东方诗学精神的“红色写作”总体来看,非非主义”以反传统、反文化的激进姿态而促成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复活,有力推进了后现代诗学的东方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非主义 现代主义 后结构主义:自反性现代性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与自反现代化:现代社会的新特征——贝克风险社会理论阐释 被引量:2
4
作者 石艳 《理论界》 2008年第4期182-184,共3页
现代性在现代社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潮流中,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采取了既不同于传统现代批判又不同于后现代主义者彻底颠覆的"第三条道路",通过其所提出的自反现代性概念和风险社会理论,在解构现... 现代性在现代社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潮流中,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采取了既不同于传统现代批判又不同于后现代主义者彻底颠覆的"第三条道路",通过其所提出的自反现代性概念和风险社会理论,在解构现代性的基础上,力图进行再建构以弥合现代性批评界的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现代性 自反性现代性
原文传递
风险刑法的理论错位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彦涛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77,共16页
近年来,风险刑法成为刑法学界的新宠,讨论异常热烈。遗憾的是,无论是风险刑法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对风险社会理论所言的"风险"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尽管刑法所打击的"危险"同风险社会理论中的"风险"在... 近年来,风险刑法成为刑法学界的新宠,讨论异常热烈。遗憾的是,无论是风险刑法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对风险社会理论所言的"风险"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尽管刑法所打击的"危险"同风险社会理论中的"风险"在人为性、未来性、延展性上存在相同之处,但二者也在合法性、两面性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不能将"危险"和"风险"二者简单等同,刑法也不能因打击"危险"而演变成"风险刑法"。在风险社会理论中,风险并非人们谈之色变的恶魔,恰恰相反,风险是获取更高安全标准的钥匙,风险社会亦非真实的社会形态,无法成为刑法理念变迁的社会背景。换言之,风险社会理论不能成为风险刑法正当性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 风险社会 自反性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中国电影美学新样态及其挑战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一川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14,共5页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电影呈现出电影美学多样态与新旧接力加速两大特征。前者体现为中式大片浪潮、温情喜剧、奇观化悲剧、冷幽默、网媒电影、轻喜剧、粉丝电影、内地和香港雅俗杂糅片、美式爱情片、广告型电影等。后者具体在于...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电影呈现出电影美学多样态与新旧接力加速两大特征。前者体现为中式大片浪潮、温情喜剧、奇观化悲剧、冷幽默、网媒电影、轻喜剧、粉丝电影、内地和香港雅俗杂糅片、美式爱情片、广告型电影等。后者具体在于电影演员或明星的新老更替频率加快和电影导演的年龄或代际更替加快。这两大特征对现有电影美学及评论体系构成挑战:一是由艺术群赏和艺术独赏方式变为多种不同社群之间的艺术分赏格局;二是温情喜剧与浓情悲剧有被轻喜剧横扫之势;三是互联网营销及网上影评方式的崛起让传统媒体广告营销方式及报刊影评方式成为明日黄花;四是位于电影美学背后的更基本的普通美学观念被投入新旧冲突场域中。上述挑战与应战之交接集中指向对当今美学的自反性现代性品格的深入反思。中华美学精神可能会在电影美学深层制约电影创新指向。电影理论及评论需冷静反思自身的基本话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美学新样态 新旧接力加速 艺术分赏 美学的自反性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