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脑通脉汤加减联合针灸对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肢体偏瘫患者FMA评分及BI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钟立伟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5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清脑通脉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肢体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肢体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清脑通脉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肢体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肢体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各30例。A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B组于A组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C组于B组基础上加用清脑通脉汤加减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FMA评分及BI指数。结果治疗后,3组FMA评分及BI指数均上升,且C组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脑通脉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肢体偏瘫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肢体偏瘫 通脉汤加减 针灸 FMA评分 BI指数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李斌 马强 邵天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2期2247-225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对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年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41例...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对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年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41例)和开颅组(4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差异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较开颅组明显更高(P<0.05);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比开颅组有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术后4周NIHS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但神经内镜组NIHSS评分改善程度、术后预后较开颅组更佳(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对脑内血肿的清除更彻底,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 自发性出血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微创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灶周水肿的效果
3
作者 齐俊青 申法政 吕爱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539-254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灶周水肿的疗效及对脑水肿指数、脑脊液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8例自发性脑出血合并出血灶周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灶周水肿的疗效及对脑水肿指数、脑脊液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8例自发性脑出血合并出血灶周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密封信法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接受开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抽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手术疗效,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4 d的脑水肿指数、脑脊液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患者脑水肿指数均下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患者脑脊液IL-1β、S-100β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并发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能够有效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灶周水肿,改善脑水肿程度,减轻脑损伤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出血 水肿 立体定向手 开颅大骨瓣减压
下载PDF
内镜辅助下长轴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宗达 丁大冬 曹纹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0-85,共6页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长轴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幕上自发性脑出血(S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2年9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中等量幕上SICH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接受内镜...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长轴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幕上自发性脑出血(S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2年9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中等量幕上SICH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接受内镜辅助下非长轴入路血肿清除术(经颞顶入路),研究组接受内镜辅助下长轴入路血肿清除术(经眶上锁孔长轴入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并发症、预后及经济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 <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差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颅内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总住院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相比于内镜辅助下非长轴入路血肿清除术,内镜辅助下长轴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幕上SICH患者效果确切,可降低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发生风险,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与手术创伤,并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出血 中等量幕 长轴入路 内镜 血肿清除 安全性 预后
下载PDF
凉血通瘀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5
作者 张申 张俊虎 贺鹏 《国医论坛》 2024年第6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自发性脑出血(S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林州红旗渠医院收治的76例SIC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研...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自发性脑出血(S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林州红旗渠医院收治的76例SIC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凉血通瘀汤治疗。经治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中医证候(主症、次症、总积分)积分,血清炎症介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神经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47%(34/38),高于对照组的68.42%(26/3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症、次症、总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CAM-1、TNF-α、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G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100-β、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P<0.05)。结论:凉血通瘀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SICH,有助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出血 凉血通瘀汤 去骨瓣减压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脑出血清除术在自发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段友强 孙红山 闵有会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2期3226-3230,共5页
目的 比较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神经内镜辅助脑出血清除术(NECES)治疗自发性脑出血(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 目的 比较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神经内镜辅助脑出血清除术(NECES)治疗自发性脑出血(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NECES治疗。治疗结束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骨窗直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水平;术前及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治疗结束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结束出院前,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骨窗直径分别为(3.29±0.38) cm、(3.93±0.46) c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75±1.18) cm、(10.92±1.39) cm,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分别为(35.09±4.15) m L、(1.51±0.20) h、(4.59±0.70) 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75.09±50.88) m L、(3.65±0.39) h、(10.83±1.6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CRP、降钙素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白细胞、CRP、降钙素原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CRP、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9.11±2.72)×10^(9)/L、(31.59±5.98) mg/L、(0.15±0.02)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2±4.34)×10^(9)/L、(69.05±8.16) mg/L、(0.32±0.08)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2.96±1.0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4±1.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CES对ICH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出血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 炎症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与开颅术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7
作者 左文博 杨志刚 罗鹏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术式与开颅术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 目的分析微创术式与开颅术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颅组(31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和微创组(32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后临床疗效,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 d NDS、ADL评分、应激反应指标,术前及术后3 d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开颅组缩短,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开颅组少,气管切开发生率比开颅组低(均P<0.05),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7 d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颅组(均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7 d NDS评分下降,且微创组低于开颅组;ADL评分上升,且微创组高于开颅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且微创组低于开颅组(均P<0.05)。结论微创术式与开颅术式均能明显清除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但微创术式的手术时间更短,气管切开发生率更低,患者术后炎症、应激反应轻微,手术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开颅 自发性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血肿清除
下载PDF
清脑通脉汤加减联合针灸对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肢体偏瘫患者FMA评分及BI指数的影响
8
作者 赵爱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58-161,共4页
对术后并发肢体偏瘫的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清脑通脉汤加减+针灸治疗),并探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评分与BI指数在该治疗方法下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神经内科就医患者中任... 对术后并发肢体偏瘫的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清脑通脉汤加减+针灸治疗),并探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评分与BI指数在该治疗方法下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神经内科就医患者中任意选取80例就诊原因为自发性脑出血的进行参考,以上患者经诊断与评估后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并发肢体偏瘫,采用系统抽样法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处理,分别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与分析组(联合治疗)。另将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FMA评分、BI指数与满意度作为具体调查内容,并对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探究组患者对以上调查内容的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 将联合治疗应用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肢体偏瘫患者的日常治疗中,有利于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汤加减 针灸 自发性出血 肢体偏瘫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38
9
作者 蓝玉 钟有安 +2 位作者 韦英海 欧阳强 吴振宏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48-50,共3页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所有颅内...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所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高压氧(联合治疗组)与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常规疗法(对照组)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2.87,95% CI:1.90~4.32,P<0.0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OR =0.51,95%CI:0.28~0.95,P <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较好,优于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常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清除 微创手 高压氧 自发性出血 Meta分析
下载PDF
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健 柳兴军 +1 位作者 王雷波 陈子祥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8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9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观察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9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预后。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9.6±15.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2.7±29.8)min,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94.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7.9%,P<0.05。术后72 h复查头颅CT,观察组再出血3例,对照组4例。随访2 a,观察组死亡5例,对照组7例。GCS观察组为(4.7±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0.6)分,P<0.05。结论早期内镜辅助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开颅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出血 血肿清除 微创手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锥颅抽吸术的预后判别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卫东 江文 +1 位作者 王洪典 张志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 探讨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锥颅抽吸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建立锥颅抽吸治疗脑出血术后30天内预后的判别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3例经锥颅抽吸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影响锥颅抽吸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 目的 探讨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锥颅抽吸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建立锥颅抽吸治疗脑出血术后30天内预后的判别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3例经锥颅抽吸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影响锥颅抽吸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中 ,术后 30天死亡 31例(2 7.4 % )。单因素分析表明 ,意识水平、出血量、出血半球、伴发缺血性心脏病和锥颅手术时间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意识水平P <0 .0 0 1,余均P <0 .0 5 )。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 ,仅有意识障碍、出血量 2个危险因素可作为判别因子 ,应用建立的判别模型方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 ,显示判别模型方程准确度为 72 5 %。结论 意识水平、出血量是影响脑出血患者行锥颅抽吸术治疗预后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由此建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出血 锥颅抽吸 危险因素 预后 意识水平 出血 判别模式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适应证、时机和术式 被引量:15
12
作者 梁玉敏 马继强 +1 位作者 曹铖 江基尧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337-340,共4页
1概况 有关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性残疾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排序中,缺血性心脏病从1990年第4位上升至2010年第1位,脑卒中从1990年第5位上升至2010年第3位[1]。而在脑卒中病人中,成人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 1概况 有关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性残疾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排序中,缺血性心脏病从1990年第4位上升至2010年第1位,脑卒中从1990年第5位上升至2010年第3位[1]。而在脑卒中病人中,成人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约占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自发性 适应证 时机 式选择 神经外科手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术后的短程强化镇静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大鹏 张娟 +3 位作者 郑伟 牛立健 韩承河 曹春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评估自发性脑出血术后短程强化镇静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脑出血手术后患者分为强化镇静组和传统镇静组,分别接受目标疗程不超过12h的镇静治疗。强化镇静组镇静目标为Riker镇静一躁动评分(SAS)1—2分,传统镇静组镇静目标... 目的评估自发性脑出血术后短程强化镇静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脑出血手术后患者分为强化镇静组和传统镇静组,分别接受目标疗程不超过12h的镇静治疗。强化镇静组镇静目标为Riker镇静一躁动评分(SAS)1—2分,传统镇静组镇静目标为3—4分。结果与传统镇静组相比,短程强化镇静组的术后前12h镇静程度深,镇静时间长,术后前12h收缩压、舒张压均较低,手术后第2d的残余血肿量以及再出血明显减少。同时短程强化镇静组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没有延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没有增加。而且强化镇静组患者的死亡率、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应用短程强化镇静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出血 机械通气 镇静 术后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穿刺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海东 寿记新 +3 位作者 程森 管海博 王冰冰 蒋文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制作手术穿刺导板在脑出血微创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03-2019-06救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实验组35例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手术穿刺导板辅助下行血肿穿刺术,对照组35例通过CT引导下行血肿...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制作手术穿刺导板在脑出血微创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03-2019-06救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实验组35例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手术穿刺导板辅助下行血肿穿刺术,对照组35例通过CT引导下行血肿穿刺术。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实验组脑内血肿穿刺精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复查头颅CT,实验组血肿清除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下通过制作手术穿刺导板能够提高脑出血穿刺的精准率及血肿清除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出血 3D打印技 血肿清除 高血压 CT引导
下载PDF
不同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及预后评估 被引量:18
15
作者 肖安兵 廖锐 +2 位作者 梁忠 熊俊宇 李明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4期1404-140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术式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锥颅血肿引流术组(A组)、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组(B组)以及颞部或颞顶枕部直...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术式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锥颅血肿引流术组(A组)、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组(B组)以及颞部或颞顶枕部直切口钻孔引流术组(C组),观察手术前后临床疗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以及预后随访效果。结果 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71%、95.00%和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效率、术后水肿及住院时间显著高于B组、C组(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NIHSS评分、BI评分以及评分能级方面(Ⅰ级、Ⅱ级)比较,术后NIHSS评分A组最高,BI评分B组最高,评分能级Ⅰ级、Ⅱ级患者比率B组和C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预后良好比率(mRS<4分)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比率(P<0.05),其中B、C组预后良好比率显著高于A组(P<0.05),Kaplan Meier法标明,A组患者累积致残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结论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的神经功能影响小,预后较好,其次为颞部或颞顶枕部头皮直切口钻孔引流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出血 锥颅血肿引流 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 颞部或颞顶枕部直切口钻孔引流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廖洪民 王勇 +2 位作者 黄建军 朱家伟 郑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01—2018-03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出血量30~40 mL基底节区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早期接受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及常...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01—2018-03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出血量30~40 mL基底节区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早期接受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及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除接受相同手术及内科治疗外,早期口服或鼻饲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次,1次/d,持续28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2组治疗后14 d和30 d的神经功能状态,采用改良Rankin分级量表(mRS)评估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90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4 d、30 d NIHSS评分及30 d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mRS评分及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出血量30~40 mL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安全有效且有更好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自发性 立体定向抽吸 阿托伐他汀 出血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在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镇静、镇痛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吴勇 黄书岚 +1 位作者 观龙彬 容嘉彬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镇静、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符合标准的56例SIC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镇静、镇痛方式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镇静、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符合标准的56例SIC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镇静、镇痛方式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地佐辛治疗。结果用药后2、6、12、24 h,观察组镇静Ramsay评分、镇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恶心呕吐AV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SpO2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9.86±3.76)d]较对照组([23.61±5.78)d]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3.57%,1/28)与对照组(10.71%,3/2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能够稳定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 右美托咪定 地佐辛 镇静 镇痛
下载PDF
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乔鹏 闫东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组分为CT组(n=51)和内科组(n=51),内科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CT组在内科组治疗基础上给予CT引导...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组分为CT组(n=51)和内科组(n=51),内科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CT组在内科组治疗基础上给予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CT组和内科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和72.55%(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率分别为5.88%和7.84%(P﹥0.05),随访期间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2.16%(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2w、4w的血肿体积逐渐减少(P﹤0.05),组间及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2w及4w的NIHSS评分逐渐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逐渐增高(P﹤0.05),组内及组间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上述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靶向定位精准、降低术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及死亡风险、血肿清除率高等优点,应用于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损伤,利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微创血肿清除 基底节区自发性出血
下载PDF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血肿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辉 赵泽林 +1 位作者 丁山 骆健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清除自发性脑出血血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8例昏迷、无脑疝症状的自发性脑出血脑内血肿形成的患者,在显微镜下实施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术后24h后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95%者45例,血...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清除自发性脑出血血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8例昏迷、无脑疝症状的自发性脑出血脑内血肿形成的患者,在显微镜下实施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术后24h后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95%者45例,血肿清除85%以上者13例,无再出血造成脑疝形成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存活55例,按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分级,Ⅰ级41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创伤小、止血充分、恢复周期短、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清除自发性脑出血形成的脑内血肿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 小骨窗 显微 自发性出血 内血肿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自发性脑出血急诊骨瓣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明 郭爱顺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42-143,共2页
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脑梗死的第二位,占全部梗死的10%~40%[1],其主要表现为自发性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时常常无法进行MRI、DSA等常... 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脑梗死的第二位,占全部梗死的10%~40%[1],其主要表现为自发性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时常常无法进行MRI、DSA等常规检查,而术中超声具有无创、实时及操作简便的优点,且可重复探查,可弥补SICH急诊手术缺乏术前影像学资料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超声 自发性出血 骨瓣开颅手 急诊手 内血肿 INTRACEREBRAL 急性膨出 超声图 病因诊断 实时引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