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周玉霞 王彦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目的:比较持续腰大池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脑... 目的:比较持续腰大池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颅内压、预后良好率、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头痛消失时间、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和脑脊液转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 d,研究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MMP-9水平均低于术后5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netrin-1水平均高于术后5 d,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提高预后良好率,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和神经功能指标水平,降低颅内压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术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功能 颅内压 并发症
下载PDF
通络化痰胶囊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丁奇 高永荣 +4 位作者 刘熙鹏 曹兵 张艺 王鹏飞 乔建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9期3627-3630,共4页
目的:探讨通络化痰胶囊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及对病人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目的:探讨通络化痰胶囊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及对病人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8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85例SAH后CV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医组(42例)和中西医组(43例)。西医组在明确病情后接受止血、脱水及对症治疗,入院后72 h内行开颅闭夹术,同时应用法舒地尔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使用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清血管内皮指标及神经损伤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中西医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两组E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而改变(P<0.05),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其中,中西医组治疗1周及2周后ESS评分较西医组高,中医证候积分较西医组低(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ET-1较治疗前降低,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中西医组血清ET-1水平明显低于西医组,NO水平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S-100B、NSE、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西医组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通络化痰胶囊联合法舒地尔治疗SAH后CVS,可明显降低血清S-100B、NSE、MMP-9水平,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其疗效优于法舒地尔单独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通络化痰胶囊 法舒地尔 血管内皮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颅脑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君玲 许清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3期494-496,共3页
目的:研究颅脑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结合我院及外院接诊的80例患者为例,均接受颅脑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诊断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DSA检出92枚动脉瘤,单发... 目的:研究颅脑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结合我院及外院接诊的80例患者为例,均接受颅脑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诊断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DSA检出92枚动脉瘤,单发动脉瘤者71例,多发动脉瘤者9例,2枚动脉瘤者6例,3枚动脉瘤者3例。CTA检出89枚动脉瘤,遗漏大脑后动脉瘤1枚,椎动脉瘤1枚,海绵窦段动脉瘤1枚。总体检测阳性率为96.74%。CTA与DSA检测动脉瘤和瘤口直径差异对比P>0.05。结论:颅脑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DSA相当,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A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诊断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干预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胡小玲 李秋香 熊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情况等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情况等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干预给予医护一体化干预。比较2组的康复情况、氧化应激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个月时,2组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及日常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7 d时,2组的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和G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时,2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干预可改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医护一体化干预 康复情况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飞 冉启山 +2 位作者 李航 文远超 杨开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059-2060,共2页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 2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未见异常者5例...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 2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未见异常者5例。42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AVM14例,动脉瘤6例,烟雾病1例,未见异常者21例。结论 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对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诊断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诊治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姚国杰 马廉亭 +5 位作者 余泽 秦尚振 徐国政 龚杰 杨铭 张瞿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可能存在的出血原因,寻求当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时的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来322例SAH出血病人,其中55例病人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结果17例因再出血或遵医嘱行2次脑血管造影,3例发现颅内动脉...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可能存在的出血原因,寻求当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时的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来322例SAH出血病人,其中55例病人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结果17例因再出血或遵医嘱行2次脑血管造影,3例发现颅内动脉瘤,1例发现左颞叶底部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重复脑血管造影阴性者行开颅手术探查,证实分别为前交通动脉瘤和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8例行MRI检查,1例发现胼胝体AVM;8例行CTA检查,1例发现前交通动脉瘤。1例因出现典型的下肢放射痛而行脊髓血管造影,发现L2 AVM。结论对于SAH后首次造影阴性的病人,应行重复血管造影,结合MRI、MRA及CTA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必要时行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检查 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DSA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14
7
作者 韩洪杰 王国良 +3 位作者 杨振燕 赵江民 陆影 徐卫国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全脑血管造影及其治疗,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造影时间的选择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收治的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全脑血管造影及其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 2... 目的通过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全脑血管造影及其治疗,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造影时间的选择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收治的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全脑血管造影及其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全脑血管造影共发现19个动脉瘤;造影时间选择在3d内及2周后的患者共23例,在3 d~2周内进行造影的有5例,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3例,手术动脉瘤颈夹闭治疗5例,动脉瘤包裹治疗6例。结论全脑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瘤体、瘤颈的形态及与载瘤血管的关系;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在3d内及2周后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可以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相对于外科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是动脉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DSA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邵连彬 高欣光 +2 位作者 刘彭华 罗秋华 范一木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0期2740-2741,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46例的全脑血管造影(DSA),探讨SAH发病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146例患者均为SAH后行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借助DSA和CT结果,对所有患者发生CVS的病因加以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46例的全脑血管造影(DSA),探讨SAH发病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146例患者均为SAH后行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借助DSA和CT结果,对所有患者发生CVS的病因加以分析。结果其中发现动脉瘤的107例患者,发生痉挛66例,占61.7%;非动脉瘤性SAH患者39例,发生痉挛2例,占5.1%。结论CVS的发生与动脉瘤的存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性
下载PDF
氧合血红蛋白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董凤菊 杨玉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60-164,共5页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HbO2)、还原氧合血红蛋白(HbDeoxy)和正铁血红蛋白(HbMet)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及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并观察SAH后脑动脉血流速度与氧合血红蛋白是否相关。 方法 选择发病后24 h内...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HbO2)、还原氧合血红蛋白(HbDeoxy)和正铁血红蛋白(HbMet)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及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并观察SAH后脑动脉血流速度与氧合血红蛋白是否相关。 方法 选择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SAH患者共27例。分别于患者发病的第1、3、5、7、10、14天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离心后取上清液,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量HbO2、HbDeoxy及HbMet的浓度,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绘趋势图并进行相关分析,并用经颅多普勒(TCD)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进行监测。 结果 SAH患者HbO2的浓度在发病第3天开始上升,在第7天达到高峰,为1.4×10-2mmol/L,与第1、3、14天相比,P<0.05;HbDeoxy的浓度在第5天开始上升,在第7天达到高峰5.5×10-3mmol/L,与第1、3、5、14天相比,P<0.05:而HbMet的浓度随时间只是轻度上升,在第14天达到高峰7.5×10-3mmol/L,与其他天相比P>0.05。用TCD测得MCA的血流速度从第5天开始升高,到第7天达到高峰111.2 cm/s。对MCA的血流速度变化与HbO2的浓度变化行相关分析,r=0.906,两者呈正相关。 结论 本研究支持HbO2是引起SAH后慢性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启动因子之一这一假说,并暗示了HbDeoxy也可能是致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合血红蛋白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并发症 脑脊液 还原氧合血红蛋白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焕雄 曹作为 +4 位作者 史克珊 金虎 陈敏 李智勇 王小言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9年至 2 0 0 3年 6月间 5 4例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患者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4例患者中 13例获得明确诊断 ,通过重复全脑血...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9年至 2 0 0 3年 6月间 5 4例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患者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4例患者中 13例获得明确诊断 ,通过重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1例右额叶脑动静脉畸形 ,1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头颅MRI检查发现 2例隐惹性血管畸形 ,均经手术证实。手术探查发现 2例前交通动脉瘤 ,7例为脑动脉静畸形。结论 不明原因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患者多为动脉瘤血栓形成 ,微小动脉瘤 ,瘤颈狭窄 ,血管痉挛及病变被血肿压迫不显影等。首次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应重复造影检查 ,并进一步行MRI、CT检查 ,对于反复同一部位出血或头颅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全脑血管造影 临床特点 病因 影像学诊断 手术探查
下载PDF
靛玉红抑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清流 高宇峰 +6 位作者 张峰 颜红波 赵冬青 麦浩坚 李婷 袁忠民 陆永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16-3918,共3页
目的:探讨靛玉红减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小鼠早期脑损害的作用。方法:9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生理盐水组及SAH+靛玉红组,用血管内刺破法建立SAH模型。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神经病学评分评价小鼠的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靛玉红减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小鼠早期脑损害的作用。方法:9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生理盐水组及SAH+靛玉红组,用血管内刺破法建立SAH模型。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神经病学评分评价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TUNEL法检测出血侧脑皮层及海马凋亡神经元的变化。结果:SAH总病死率为23.3%,其中SAH+生理盐水组病死率为24.1%,SAH+靛玉红组病死率为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病学评分,SAH+生理盐水组24、72 h分别为11.13±2.45、13.81±2.46,SAH+靛玉红组分别为12.55±2.11、16.32±1.09,各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侧大脑半球,SAH+靛玉红组脑含水量较SAH+生理盐水组脑含水量减少明显[(77.57±0.35)%vs(78.12±0.47)%,P<0.05];SAH+靛玉红组出血侧脑皮层及海马区TUNEL法检测阳性细胞与SAH+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靛玉红可减轻SAH后的脑水肿、抑制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的变性凋亡,明显改善SAH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靛玉红
下载PDF
分级分度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红叶 黎艳 +3 位作者 那文艳 杜芸 王志英 梁娟铭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734-1736,共3页
目的探讨分度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病区医嘱为"一级护理"的自发性SAH住院治疗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目的探讨分度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病区医嘱为"一级护理"的自发性SAH住院治疗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组应用脑出血患者分级护理新标准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个性化护理表对患者实施护理。对两组患者在住院第2天、第5天、第10天的基础护理质量及其分级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第2天基础护理评价及分级护理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意义,住院第5天、第10天评价得分差异明显,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分级分度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应用于自发性SAH患者,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分度护理 个性化护理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舒适护理 被引量:46
13
作者 刘俏俊 朱元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86,共2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非创伤性的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主要死亡原因为再出血,而忽然发力、情绪激动、排便、咳嗽、外伤、性交或分娩等是诱发动脉瘤破裂的明显诱因。我科自2007年10月开始将舒适护理...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非创伤性的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主要死亡原因为再出血,而忽然发力、情绪激动、排便、咳嗽、外伤、性交或分娩等是诱发动脉瘤破裂的明显诱因。我科自2007年10月开始将舒适护理应用于SAH的护理当中,以提高SAH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保持其情绪稳定、血压平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舒适护理
下载PDF
国内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新军 文燕 刘灵慧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60-163,16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NKI、万方和VIP、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1989~2011),查找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数据录入及指标分析,检... 目的通过对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NKI、万方和VIP、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1989~2011),查找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数据录入及指标分析,检验发表性偏倚。结果对纳入研究进行数据分析,异质性检验显示无异质性,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Meta分析表明尼莫地平能够减少SAH后CVS的发生人数,不引起再出血发生人数的增加,病死人数低于对照组;Begg法及Egger法检测均提示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偏倚。结论国内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随机对照试验 尼莫地平 脑血管痉挛 META分析
下载PDF
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A与DSA检查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燕浩 金朝林 +3 位作者 王翔 殷云志 胡芸 张树桐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116-3119,共4页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研究,探讨CT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2例,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并将结果与DSA结果相对照,判断两者间有无统计学差异。...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研究,探讨CT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2例,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并将结果与DSA结果相对照,判断两者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行CTA与DSA检查的112例患者中,CTA发现阳性病例43例,DSA发现阳性病例44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91),其中CTA诊断为动脉瘤39例,与DSA之间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100%,诊断为血管畸形4例,与DSA和手术结果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动脉瘤的大小为(7.47±4.58)mm,瘤口直径为(2.51±1.19)mm,与DSA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4、0.307,P>0.05)。结论 64层螺旋CTA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侧脑室穿刺引流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延民 马铁柱 +2 位作者 涂悦 赵明亮 张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侧脑室穿刺引流和颅内压监护对Hunt-Hess分级Ⅱ-Ⅲ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0例自发性SAH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全脑血... 目的研究早期侧脑室穿刺引流和颅内压监护对Hunt-Hess分级Ⅱ-Ⅲ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0例自发性SAH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阳性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均给予腰大池置管引流、止血及预防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及颅内压监护。发病后7d及14d分别观察患者脑电图(EEC)情况以及脑梗死和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EEC以皮质普遍性改变为主,表现为阵发性中至高幅慢波,分级越重,出现慢波的频率越多,部分患者出现尖波。研究组发病后7d和14dEEG轻度异常者均较对照组增加,中、重度EEG异常者均减少[7d轻度(例):17比7,中度(例):8比12,重度(例):5比11;14d轻度(例):20比11,中度(例):7比10,重度(例):3比9,均P〈0.053;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脑梗死7d:6.7%比26.7%,14d:16.7%比40.0%;脑积水7d:10.0%比33.3%。14d:13.3%比40.0%,均P〈0.05)。结论早期侧脑室穿刺引流能有效改善自发性SAH患者的恢复状况,同时降低SAH造成的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穿刺引流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首次DSA检查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处理对策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京雷 韦军武 +3 位作者 罗明 段发亮 杨国平 高劲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患者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SAH患者的临床特点、CT及DSA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53例病人中,DSA复查21例,发现3例动... 目的探讨首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患者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SAH患者的临床特点、CT及DSA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53例病人中,DSA复查21例,发现3例动脉瘤;MRA复查18例,CTA复查2例,均无阳性发现。全部病人电话或门诊随访0.5-4年,41例复查病人中l例因再出血在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其余病人预后良好;12例未复查病人中1例由于再发出血在外院发现高颈段血管畸形,1例在等待复查过程中死亡,1例半年后因再出血死亡。结论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SAH患者需行二次复查,特别是影像学有明显特征者,必要时加行高颈段脊髓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出血
下载PDF
规范化疼痛管理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明琴 张骆骆 刘国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120-122,125,共4页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7月收治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镇痛治疗和护理;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干预组,...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7月收治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镇痛治疗和护理;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干预组,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结果 对照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为(7.63±0.69)分,高于干预组的(5.28±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出院时疼痛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0.08±1.65)d,并发症发生率为10.37%;干预组住院时间为(9.29±1.73)d,并发症发生率为8.96%.2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规范化 住院时间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香霞 张小术 《齐鲁护理杂志》 2001年第4期302-302,共1页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再出血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三种血管造影方法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智 刘璋 +7 位作者 王博 林成业 张立 李玉香 肖海松 陆志锋 王潇 高文 《中国医药》 2011年第4期426-427,共2页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