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大蟾蜍胚后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彭霞 郑妍 +3 位作者 王云 王畅 梁传成 王丽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探讨其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电活的电生理学特性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有... 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探讨其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电活的电生理学特性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有5种形式。胚后发育的早期为4种放电类型,以簇状放电和连续放电为主;胚后发育的后期为5种放电类型,以簇状和连续簇状放电为主。随着原始大脑皮层的发育,单个放电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连续单个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频率降低,连续放电、簇状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的持续时间延长。随着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的发育,神经元的兴奋性逐步提高,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逐渐呈现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 原始大脑皮层 自发电活动
下载PDF
谷氨酸对家鸽顶盖脑片Ⅱa~f亚层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昌华 王彬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3-458,共6页
应用离体脑片技术,胞外记录观察了家鸽顶盖Ⅱa~f亚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特征,以及灌流和微电泳给予谷氨酸(glutamate,Glu)及其受体措抗剂谷氨酸二乙酯(glutamatediethylester,GDEE)对自发电活动的影响.在46例脑片上观察了80个Ⅱ... 应用离体脑片技术,胞外记录观察了家鸽顶盖Ⅱa~f亚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特征,以及灌流和微电泳给予谷氨酸(glutamate,Glu)及其受体措抗剂谷氨酸二乙酯(glutamatediethylester,GDEE)对自发电活动的影响.在46例脑片上观察了80个Ⅱa~f亚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其放电形式有3种:慢而不规则型(50个,占62.5%);连续重复放电型(24,占30.0%);周期性簇状放电型(6个,占7.5%).分别用灌流和微电泳方式给予Glu后,受试神经元均出现明显的增频反应,且呈现剂量一效应关系.GDEE对自发放电有抑制作用,且能阻断Glu的兴奋作用一以上结果提示,家鸽顶盖Ⅱa~f亚层内存在Glu敏感神经元,外源性的Glu对这些神经元有兴奋作用,Glu可能作为神经递质参与了家鸽顶盖Ⅱa~f亚层神经元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鸽 顶盖 谷氨酸 神经元 脑片 自发电活动
下载PDF
蛤蚧端脑离体脑片ADVRrl的自发电活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殷华 姜世英 唐宗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69-72,共4页
采用离体脑片技术与电生理技术 ,观察记录蛤蚧端脑离体脑片 ADVRrl的自发电活动特性 .实验结果按放电形式和特征可归纳为随机发放、阵发排放、周期性排放 3种类型 .它们可能是 ADVRrl内某些完整回路或不完善回路或回路中的某一片段单位... 采用离体脑片技术与电生理技术 ,观察记录蛤蚧端脑离体脑片 ADVRrl的自发电活动特性 .实验结果按放电形式和特征可归纳为随机发放、阵发排放、周期性排放 3种类型 .它们可能是 ADVRrl内某些完整回路或不完善回路或回路中的某一片段单位自发电活动的外在表现 ,也有可能是某一丛簇的整体电活动 .此外 ,ADVRrl总体自发水平较低 ,高发放单位数量较少 ,可能是 ADVRrl内部 GABA能神经元抑制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蚧 端脑离体脑片 ADVRrl 自发电活动 前背侧室嵴 嘴外侧区 自发 生理技术 爬行动物
下载PDF
加压素对家兔脑皮层及海马自发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双双 匡培梓 《心理学报》 1985年第3期312-313,共2页
近年来,通过观察不同性质的药物对动物学习记忆的影响来研究学习记忆的脑机制的工作已有不少,如对樟柳碱、槟榔碱、密胆碱、BY-701以及加压素等对动物学习记忆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我们先前的工作表明,BY-701、樟柳碱等抗胆碱药... 近年来,通过观察不同性质的药物对动物学习记忆的影响来研究学习记忆的脑机制的工作已有不少,如对樟柳碱、槟榔碱、密胆碱、BY-701以及加压素等对动物学习记忆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我们先前的工作表明,BY-701、樟柳碱等抗胆碱药物均能影响动物学习的习得和巩固,同时在脑电活动上表现为慢波增加,δ/θ值升高,对新异刺激作用时的惊醒反应减弱,因而认为这可能是影响记忆功能的机制之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电活动 学习记忆 加压素 脑皮层 樟柳碱 海马 槟榔碱 抗胆碱药物 密胆碱 脑机制
下载PDF
脑室内注射一氧化氮供体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室旁核大细胞自发电活动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纪亚平 梅俊 《生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3,共5页
在乌拉坦麻醉的成年SD大鼠上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 ,观察了脑室内注射一氧化氮供体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室旁核大细胞自发电活动的作用。结果发现 :脑室内注射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对下丘脑室旁核中的加压素神经元产生剂量依... 在乌拉坦麻醉的成年SD大鼠上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 ,观察了脑室内注射一氧化氮供体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室旁核大细胞自发电活动的作用。结果发现 :脑室内注射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对下丘脑室旁核中的加压素神经元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脑室内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加压素神经元也产生抑制作用。上述两种药物对催产素神经元均无作用。这些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加压素 催产素 室旁核 自发电活动
下载PDF
东北小鲵松果体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胚后发育
6
作者 王丽文 邓昕旸 +2 位作者 梁传成 王勇 彭霞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389-392,共4页
探讨东北小鲵松果体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胚后发育变化。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东北小鲵松果体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结果表明,松果体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有4种形式:单个放电、连续单个放电、簇状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后... 探讨东北小鲵松果体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胚后发育变化。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东北小鲵松果体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结果表明,松果体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有4种形式:单个放电、连续单个放电、簇状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后肢芽期有3种放电形式,没有记录到连续簇状放电。各发育时期都以单个放电和连续放电为主,但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单个放电和连续放电幅度随发育的进行呈下降的趋势,其均值变化更为明显。随着发育的进行,单个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频率均随之增加,在变态期达最大。变态期和成体期簇状放电无明显变化,连续放电在成体期则降低。结论: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随着松果体的发育逐渐多样化,放电幅度和频率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小鲵 松果体 自发电活动 胚后发育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家兔颈动脉窦神经化学感受性单位自发电活动的影响
7
作者 庄甲举 居桂平 +1 位作者 刘景东 勾凌燕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自1938年Schweitzer和wright提出,乙酰胆碱(ACh)很可能作为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性功能的正常递质后,ACh在颈动脉体(CB)化学感受性功能上的作用已有不少报道。早期的研究认为,ACh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介导CB的化学感受性机功能。但随后进一... 自1938年Schweitzer和wright提出,乙酰胆碱(ACh)很可能作为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性功能的正常递质后,ACh在颈动脉体(CB)化学感受性功能上的作用已有不少报道。早期的研究认为,ACh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介导CB的化学感受性机功能。但随后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ACh对不同种属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性 自发电活动 颈动脉窦 神经化学 自发 传入单位放 乙酰胆 球细胞 尼古丁 家兔
下载PDF
钡离子(Ba~■)诱发心室肌细胞自发电活动的实验
8
作者 沈坚冰 蒋文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4期355-356,I014,共3页
用心肌细胞跨膜电位记录,证实高浓度Ba~■(4mol/L)可诱发豚鼠心室肌自发电活性,这种自发电活性主要来自延迟后除极电位(DAD)及触发活动,且可被维拉帕米(异搏定)阻断,提示DAD的产生与钙离子内流有关。
关键词 钡离子 后除极 自发电活动
下载PDF
房颤射频消融术中肺静脉电隔离后自发电活动的表现形式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学军 丁志坚 +1 位作者 蒋建光 纪元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181-2183,共3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中肺静脉(PV)电隔离后自发电活动的表现形式。方法 60例AF患者在NavX导航下行环双侧PVs口部线性消融术至同侧PV电隔离。电隔离后环状标测电极及消融电极分别放置于同侧上下PV内,观察自发电活动,每侧10mi...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中肺静脉(PV)电隔离后自发电活动的表现形式。方法 60例AF患者在NavX导航下行环双侧PVs口部线性消融术至同侧PV电隔离。电隔离后环状标测电极及消融电极分别放置于同侧上下PV内,观察自发电活动,每侧10min。结果 31例患者(52%)观察到至少一根PV存在自发电活动。左侧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右侧(35%vs.25%)(P<0.05)。偶发电活动显著高于持续电活动(47%vs.7%)(P<0.05)。结论 AF消融术中,PV电隔离后观察到偶发及连续两种形式自发电活动,显示了PV电位作为AF始动因素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消融 肺静脉 自发电活动
原文传递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发性电活动的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丽颖 焦宏 +1 位作者 吕莉 马建伟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利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 ,记录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和Wistar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发性慢电位和自发性快电位的特征。结果发现 ,SHR自发性快电位的动作电位时程 (APD)、复极至 5 0 %时间 (APD50 )和复极至 90 %的时间 (APD90 )均... 利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 ,记录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和Wistar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发性慢电位和自发性快电位的特征。结果发现 ,SHR自发性快电位的动作电位时程 (APD)、复极至 5 0 %时间 (APD50 )和复极至 90 %的时间 (APD90 )均明显长于Wistar鼠 (P <0 0 1) ;SHR的自发放电频率 (RPF)明显慢于Wistar鼠 (P <0 0 5 )。结果提示 :SHR左心室流出道自发性的快电位和慢电位均表现为APD、APD50 和APD90 的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左心室流出道 自发电活动
下载PDF
谷氨酸和GABA对额叶皮质锥体细胞自发性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承辉 胡志安 +3 位作者 阮怀珍 蔡文琴 吴喜贵 张金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58-861,共4页
目的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观察急性分离大鼠额叶皮质Ⅴ、Ⅵ层锥体细胞自发性电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分离 8~ 12d鼠龄的Wistar大鼠额叶皮质Ⅴ、Ⅵ层锥体细胞 ,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测定电生理学... 目的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观察急性分离大鼠额叶皮质Ⅴ、Ⅵ层锥体细胞自发性电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分离 8~ 12d鼠龄的Wistar大鼠额叶皮质Ⅴ、Ⅵ层锥体细胞 ,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测定电生理学特性 ,观察不同膜电位水平时自发性电活动的特点及谷氨酸和GABA对其影响。结果  73 44 %的分离神经元具有自发性电活动 (n =64 ) ,膜电位在 -4 0~ -60mV时较易出现。 1mmol/L的谷氨酸显著增加放电活动的频率 ,10 0 μmol/LGABA则明显抑制放电活动的产生。 结论 急性分离的大鼠额叶皮质锥体细胞有自发性电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皮质 锥体细胞 膜片钳 自发活动 急性分离
下载PDF
探讨活性激痛点自发性电活动电位与脊髓前后根关系
12
作者 金辉 李玉琼 +1 位作者 梁克山 王永慧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4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活性激痛点自发性电活动是否存在脊髓敏化并明确电位变化与脊髓前后根的联系。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约200~250g)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non-MTrP谷氨酸组(B组)、MTrP生理盐水组(E组)、MTrP谷氨酸组(F组)... 目的:研究活性激痛点自发性电活动是否存在脊髓敏化并明确电位变化与脊髓前后根的联系。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约200~250g)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non-MTrP谷氨酸组(B组)、MTrP生理盐水组(E组)、MTrP谷氨酸组(F组);建立MTrP模型,利用肌电图寻找MTrP处的自发性活动,并记录分别剪断脊髓前后根中枢端及周围端后,自发性电活动的电位变化。结果:仅在活性激痛点处记录到规律的自发性电活动,剪断脊髓前后根的周围端,自发性电活动的频率及放电幅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剪断脊髓后根的中枢端,自发性电活动的放电频率及幅度显著变小;剪断脊髓前根的中枢端,自发性电活动的电位活动消失。结论:活性激痛点自发性电位存在脊髓敏化,自发性电位的变化与脊髓前后根均有关系,与脊髓前根的关系可能更加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激痛点 自发活动 脊神经根 位变化
下载PDF
阿斯巴甜对果蝇中间神经元胆碱能突触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琦 吴诗哲 齐旻悦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阿斯巴甜是食品工业广泛使用的人造甜味剂。其对神经中枢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少,本文拟探讨阿斯巴甜对果蝇中间神经元胆碱能突触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阿斯巴甜对果蝇投射神经元(projection neurons,PNs)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阿斯巴甜是食品工业广泛使用的人造甜味剂。其对神经中枢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少,本文拟探讨阿斯巴甜对果蝇中间神经元胆碱能突触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阿斯巴甜对果蝇投射神经元(projection neurons,PNs)电活动的影响。结果高浓度的阿斯巴甜造成目标神经元自发性动作电位(spontaneous action potential,sAP)和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EPSC)显著变化,而低浓度则影响有限。结论本实验为进一步评估阿斯巴甜的生物安全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巴甜 果蝇 膜片钳 微小兴奋性突触后 自发电活动
下载PDF
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Na_(v)亚基表达与电生理特性的发育成熟具有相关性
14
作者 傅鸣宇 纪晓宏 +3 位作者 钟磊 吴琼 李海福 王宁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2-1109,共8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和电生理记录来探讨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基的表达差异特性及其与电生理特性发育成熟的相关关系。方法将大鼠根据发育阶段分为4组:出生后5~7 d(婴幼儿组)、12~14 d(幼年组)、21~24 d(青少年...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和电生理记录来探讨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基的表达差异特性及其与电生理特性发育成熟的相关关系。方法将大鼠根据发育阶段分为4组:出生后5~7 d(婴幼儿组)、12~14 d(幼年组)、21~24 d(青少年组)、42~60 d(成年组)。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Na_(v)1.1、1.2、1.3、1.6在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光密度值量化发育过程中各亚基的差异变化特性。同时,运用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自发性电活动研究发育过程中浦肯野神经元电生理基本特性变化。结果Na_(v)各亚基在大鼠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表达差异明显。Na_(v)1.1亚基在整个发育阶段呈高表达,且随发育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Na_(v)1.2在整个发育阶段无表达(P>0.05)。Na_(v)1.3随发育表达量降低(P<0.05),青少年期后无表达。Na_(v)1.6婴幼年期无表达,随发育时间增加,表达量增多(P<0.05)。神经元发育早期主要表达Na_(v)1.1和Na_(v)1.3,而随发育增加,Na_(v)1.3消失,Na_(v)1.6增加。青少年期后主要表达Na_(v)1.1和Na_(v)1.6。Na_(v)蛋白总量随发育逐渐增加(P<0.05),青少年期后趋于成熟。浦肯野神经元自发放频率和兴奋性随发育逐渐增强,到青少年期达到成熟水平。Na_(v)亚基的发育表达变化与放电频率呈正相关(r=0.9942,P<0.05),与阈值变化呈负相关(r=-0.9891,P<0.05)。结论Na_(v)亚基在浦肯野神经元表达发育变化与神经元高频电生理特性的发育成熟具有相关性,提示Na_(v)亚基的表达成熟是电生理特性不断成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门控型钠通道 浦肯野神经元发育 免疫组化 自发电活动 相关性
下载PDF
大鼠内侧膝状体腹侧部神经元形态和电生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小红 万子兵 +1 位作者 隋建峰 熊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97-699,共3页
目的 研究内侧膝状体腹侧部 (ventralmedialgeniculatebody ,MGBv)单个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电生理特性。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观察腹侧部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征和不同膜电位水平时动作电位 ,并结合组化染色观察腹... 目的 研究内侧膝状体腹侧部 (ventralmedialgeniculatebody ,MGBv)单个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电生理特性。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观察腹侧部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征和不同膜电位水平时动作电位 ,并结合组化染色观察腹侧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结果 尼氏及Biocytin染色显示MGBv神经元胞体呈卵圆型 ,树突分支呈蓬丛样。经电流钳测得MGBv神经元静息电位 ( -5 4 92± 10 85 )mV ,膜电容 ( 5 3 7± 1 98)pF ,膜电阻 ( 945 67± 5 0 7 80 )MΩ ,时间常数 ( 2 10 9 87± 2 496 0 1) μs。通过注入不同的电流改变膜电位可记录到脉冲式或持续性等多样性的动作电位。在电压钳和电流钳下可记录到自发放电活动。结论 MGBv神经元树突分支较浓密 ,呈蓬丛状 ,神经元动作电位形状呈多样性。在电流钳下记录到的自发性电活动的波形与动作电位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膜片钳 动作 自发活动 蓬丛样神经元 内侧膝状体 大鼠
下载PDF
伴颅周肌筋膜触痛点的头痛患者神经心理和肌电生理临床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雪 史兆春 +3 位作者 秦晓旋 郭奇奇 陶慧敏 万琪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观察伴颅周肌筋膜触痛点(MTrPs)的头痛患者神经心理和肌电生理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伴有MTrPs的发作性头痛患者17例和慢性头痛患者16例,正常对照15例,采用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和汉密尔顿... 目的观察伴颅周肌筋膜触痛点(MTrPs)的头痛患者神经心理和肌电生理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伴有MTrPs的发作性头痛患者17例和慢性头痛患者16例,正常对照15例,采用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评估受试者神经心理学状态;并对MTrPs所在颅周肌行针电极肌腹插入检查(EMG),记录和分析其肌电活动。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发作性头痛组及慢性头痛组PSQI、HAMA、HAMD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头痛组和发作性头痛组MMSE、PSQI、HAMA和HAMD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作性头痛组EMG异常率为94.1%,慢性头痛组EMG异常率为75.0%,正常对照EMG均为正常;EMG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发性电活动。结论头痛患者常伴有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伴MTrPs的发作性和慢性头痛患者均存在相当比率的肌电改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发性电活动。MTrPs的出现提示头痛出现新的诱因和机制,如能及时发现和诊断,可以帮助正确处理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颅周肌筋膜触痛点 神经心理 生理 自发活动
下载PDF
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鉴定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辉 邓祖华 +2 位作者 汪荣 张文静 陈忠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3-3,5,共2页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受损相关部位神经进行运动和(或)感觉神经传导测定,以及相应支配肌进行肌电图检查,探讨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鉴定作用。方法应用肌电图仪对1997-05/2005-01荆门市优抚医院1352例患者进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受损相关部位神经进行运动和(或)感觉神经传导测定,以及相应支配肌进行肌电图检查,探讨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鉴定作用。方法应用肌电图仪对1997-05/2005-01荆门市优抚医院1352例患者进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观察肌肉的自发电活动,分析轻收缩时的运动单位电位和重收缩时的募集类型及峰值,结果与本科正常值对照。结果135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正常范围312例(23.1%),轻度失神经支配346例(25.6%),中度失神经支配358例(26.5%),重度失神经支配261例(19.3%),完全失神经支配75例(5.5%)。法医鉴定结论:重伤429例(31.7%),轻伤662例(49.0%),轻微伤261例(19.3%),其中评残245例(18.1%)。结论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定性、定量诊断,能够客观地评价神经功能、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描记术 法医学 图检查 鉴定结论 失神经支配 感觉神经传导 运动单位 自发电活动 伤患者
下载PDF
从睡眠时脑电图的变化浅析做梦
18
作者 马林廷 《晋东南师专学报》 1994年第3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睡眠 做梦 大脑皮层自发电活动 慢波睡眠 异相睡眠 做梦机制
下载PDF
斑马鱼幼鱼自发脑电活动记录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实践
19
作者 沙爱龙 刘益 +1 位作者 郝海燕 杨俊年 《当代畜牧》 2022年第5期59-62,共4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技术逐渐成为补充线下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斑马鱼幼鱼是在体研究神经系统功能的良好模型。针对其脑活体标本制备难度较大、使用仪器设备贵重等难点,笔者考虑采用虚拟仿真实验这一教学信息化实验手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技术逐渐成为补充线下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斑马鱼幼鱼是在体研究神经系统功能的良好模型。针对其脑活体标本制备难度较大、使用仪器设备贵重等难点,笔者考虑采用虚拟仿真实验这一教学信息化实验手段,并基于此提出相应模型建构方法,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斑马鱼幼鱼 自发活动记录 设计 实践
原文传递
Changes of 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ies of Olfactory Bulb in Bufo gargarizans during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20
作者 彭霞 孙敏 +2 位作者 梁传成 王勇 王丽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0期1751-1753,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ies of olfactory bulb in Bufo gargarizans during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Method] Microe...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ies of olfactory bulb in Bufo gargarizans during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Method] Microelectrode technique was used to record extracellular 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ies of olfactory bulb in B. gar-garizans. [Resul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lfactory bulb, the discharge types increased gradual y. Single spontaneous firing enhanced gradual y and it reached the maximum in the metamorphosis phase. The intensity of consecutive single sponta-neous firing changed slightly at the middle of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but it was stil higher than in the early phase and the adult phase. Consecutive burst spontaneous firing frequency went down over time. [Conclusion]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lfactory bulb, the neuronal excitability increases step by step and the neuronal electrical activities diversify gradua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fo gargarizans Olfactory bulb 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ies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