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脊穴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模型大鼠自发痛行为学和痛超敏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左薇 穆敬平 许明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7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夹脊穴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SCI)后中枢性疼痛模型大鼠自发痛行为学和痛超敏现象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56日龄,体重230~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SCI组和夹脊穴组,每组10只。其中SCI组和夹脊穴组采... 目的观察夹脊穴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SCI)后中枢性疼痛模型大鼠自发痛行为学和痛超敏现象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56日龄,体重230~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SCI组和夹脊穴组,每组10只。其中SCI组和夹脊穴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L1节段实验性SCI后中枢性疼痛模型,空白对照组不予手术造模。夹脊穴组取T8~T12夹脊穴直刺后接电30 min,1次/d,共14 d,空白对照组和SCI组仅固定(30 min)。治疗期间观察大鼠自发痛行为学;于治疗14 d后采用单极经皮层电刺激记录脊髓运动诱发电位(scMEP);采用刺激记录L1段体感诱发电位(SEP);von Frey hair法测定机械痛阈;热板法测定热痛敏;以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和斜板实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夹脊穴组自发嘶叫、搔抓、舔咬、自噬发生次数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I组比较,夹脊穴组scMEP早成份N1和N2波峰值升高、SEP和P波、N波潜伏期均缩短,夹脊穴组损伤平面下端躯干对非伤害性机械性轻压和轻触及引起50%前爪抬足的疼痛反应阈值和热痛阈提高,热缩足潜伏期延长,痛超敏发生率降低,BBB评分提高,斜板倾斜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穴电针可提高痛阈、疏通“督脉损伤”之经络进而改善自发痛和痛超敏现象,这有利于促进神经传导及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穴 电针 实验性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 自发痛行为学 超敏现象 督脉损伤
下载PDF
低频电针对脊髓损伤致急性自发痛模型大鼠急性痛超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静 穆敬平 廖恒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0期606-608,共3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对脊髓损伤致急性自发痛模型大鼠急性痛超敏和自发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频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低、中、高频电针组建立急性脊髓L2节段损伤模型。低、中、高频电...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对脊髓损伤致急性自发痛模型大鼠急性痛超敏和自发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频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低、中、高频电针组建立急性脊髓L2节段损伤模型。低、中、高频电针组分别用低频(2 Hz)、中频(50 Hz)、高频(100 Hz)电刺激T_(8)~T^(12)节段夹脊穴和双侧“昆仑”和“足三里”,25 min/次,1次/d,共14 d。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自发疼痛行为,用足底热辐射测痛仪检测各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PWL)和50%机械性缩足阈值(PWT);记录L1段体感诱发电位(SEP)潜伏期及N波、P波的波幅。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自发疼痛行为学动作的发生次数增多(P<0.05);痛阈值降低(均P<0.05),急性痛超敏发生率增高(P<0.05),PWL和PWT降低(均P<0.05),SEP潜伏期及N波、P波波幅均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3个电针组的自发疼痛行为学动作的发生次数降低(均P<0.05),痛阈值升高(均P<0.05),急性痛超敏发生率降低(P<0.05),PWL和PWT降低(均P<0.05),SEP潜伏期及N波、P波波幅降低均P<0.05),且低频电针组的疗效优于中、高频电针组(均P<0.05)。结论:低频电针可提高脊髓损伤大鼠的痛阈,减轻急性自发痛超敏,改善自发痛引起的行为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针 脊髓损伤 急性超敏 自噬 自发痛行为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