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张建 王清 +5 位作者 李广州 钟德君 王高举 陈润森 张浩 张鹏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3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平均随访3.2...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3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平均随访3.2±1.9年(2~9年)。男性31例,女性8例,年龄43.1±16.1岁(13~70岁)。其中22例接受单纯后路钉棒固定术(不植骨组:A组),17例接受后路钉棒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植骨组: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两组间C2/3移位、成角和颈椎前凸角,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三维CT上观察骨折愈合情况、C2/3后方关节突关节(小关节)、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A组99.3±14.2min,B组137.9±19.5min;术中出血量A组94.6±12.6mL,B组140.6±17.8mL,A组比B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A组2例术后发生浅表切口感染,B组1例术后发生浅表切口感染、4例供骨区疼痛,予以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N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ASIA分级及Odom′s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2/3成角、移位及颈椎前凸角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9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良好。A组C2/3双侧小关节均自发融合,椎体前缘自发融合1例,椎体后缘自发融合9例,椎体前缘和后缘均自发融合4例;B组C2/3双侧小关节均骨性融合,椎体前缘自发融合0例,椎体后缘自发融合10例,椎体前缘和后缘均自发融合3例;末次随访时,两组C2/3小关节(全部融合)和椎间融合率(A组63%、B组7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和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C2/3小关节及椎体间融合率相似。不植骨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避免取髂骨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后路钉棒固定 不植骨 自发融合
下载PDF
单节段椎体自发性融合所致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严宁 虞舜志 +3 位作者 赵杉 张晨 侯铁胜 贺石生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年第5期273-279,共7页
目的总结单节段椎体自发性融合(SLVSF)所致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外科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6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SLVSF患者(SLVSF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前路手术,其中Ⅰ型(椎... 目的总结单节段椎体自发性融合(SLVSF)所致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外科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6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SLVSF患者(SLVSF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前路手术,其中Ⅰ型(椎体、椎板和棘突全部融合)11例、Ⅱ型(椎体和椎板融合,棘突各自独立)5例。记录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外科治疗方法、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等,并与38例退变所致CSM患者(退变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VSF组中13例存在融合节段头端水平不稳,但无成角不稳;融合区椎管指数大于其他节段的椎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Nurick评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VSF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上述临床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VSF患者颈椎长度正常,可与Klippel-Feil综合征相鉴别;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受累节段椎体和椎间盘发育不良、融合节段头侧水平不稳和颈部疼痛症状较重。前路手术效果良好,但需要注意椎体次全切除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疾病 颈椎 自发融合 关节不稳定性 前路手术
下载PDF
颈椎间盘自发性融合1例
3
作者 侯黎升 白雪东 +3 位作者 程实 何勍 阮狄克 李超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6期762-762,共1页
患者,男,81岁,颈肩部不适伴双手发胀2个月,行走时下肢发僵伴足底踩棉花感1个月就诊。查体:蹒跚步态,项部肌肉发紧,双侧C5-7神经根支配区痛觉减退,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腱反射减弱,双上肢运动缓慢,左手握拳时各指不能触及掌心。
关键词 颈椎间盘融合 自发融合
下载PDF
髋关节强直畸形16例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波 黄海洋 杨政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60-2462,共3页
关键词 自发融合 髋关节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腰椎手术后关节突关节自发性融合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濮兴孝 赵龙 +1 位作者 王贤帝 曾建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 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关节突关节自发性融合(spontaneous facet fusion,SFF)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SFF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腰椎内固定术后SFF的定义、发展变化规律、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等... 目的 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关节突关节自发性融合(spontaneous facet fusion,SFF)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SFF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腰椎内固定术后SFF的定义、发展变化规律、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 SFF是一种关节间隙消失及上、下关节突骨性融合的现象,融合过程从关节面外层逐渐向中心进展,目前报道的SFF多发生于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SFF可增加手术节段稳定性,可能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其发生与腰椎内固定方式、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前柱融合、年龄、身体质量指数、AO分型的B型脊柱骨折及固定节段等密切相关。结论 目前报道的SFF大多数发生于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其可增加腰椎稳定性,但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自发融合 影响因素 腰椎内固定 腰椎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