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视觉习惯的文化反思
1
作者
林早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7-89,共3页
中国古人阅读习惯的自右而左,与中国古代绘画中那种自右而左的视觉样式是相互印证的。如今的中国人阅读习惯的自左而右,也是与包围我们的各种自左而右的视觉样式相互应证的。这种阅读习惯的改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种习惯的改变和另一...
中国古人阅读习惯的自右而左,与中国古代绘画中那种自右而左的视觉样式是相互印证的。如今的中国人阅读习惯的自左而右,也是与包围我们的各种自左而右的视觉样式相互应证的。这种阅读习惯的改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种习惯的改变和另一种习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左而右
自右而左
视觉习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汉字书写行款考辨
2
作者
杨秋生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汉字书写行款习惯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虽然明显违背人的视觉规律,但是却延续几千年,并成为古代典籍通行的版式。文章试图依据考古材料与相关的文献资料,探索这种书写形式的形成原因。文章认为,从目前考古材料看,自上而下单行款式最迟...
汉字书写行款习惯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虽然明显违背人的视觉规律,但是却延续几千年,并成为古代典籍通行的版式。文章试图依据考古材料与相关的文献资料,探索这种书写形式的形成原因。文章认为,从目前考古材料看,自上而下单行款式最迟形成于殷商,受甲骨文、简牍书写材质的限制,款式呈自上而下形式;自右而左全篇款式最迟在西周初年已经成为通例,最早受金文铸造时模范制作的限制,铸成的铭文呈自右而左款式,同时因简策连缀成卷、阅读点校的需要,便逐渐形成自右而左的全篇款式。其产生,最初有其合理性的阶段。但随着书写材料的变化,其不合理性便凸现出来。然而习惯既然形成,崇古的文化心理抑制人们对已经不合时宜的书写方式的改革,于是固化成为通行的书写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书写行款
自上而下
自右而左
书写材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乐韵画选
3
作者
徐吉军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又名《唐人宫乐图》,晚唐时期佚名画家绘。为轴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本图描写了晚唐宫廷中宴饮奏乐的景象。图中画有十个体态丰腴、衣着华丽的后宫嫔妃,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玩...
又名《唐人宫乐图》,晚唐时期佚名画家绘。为轴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本图描写了晚唐宫廷中宴饮奏乐的景象。图中画有十个体态丰腴、衣着华丽的后宫嫔妃,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玩笛弄瑟、吹箫弹筝,负责吹乐助兴。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別为胡笳(又名单篥)、琵琶、古筝与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韵
古代
晚唐时期
故宫博物馆
自右而左
画家
设色
绢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右东左西”——中国古代叙事类图像中的方位秩序研究
4
作者
陈煜
《中国美术》
2020年第4期78-83,共6页
中国古人习惯将左与东、右与西互为替代,这种"左东右西"的方位秩序在古代舆图和其他图像中均有所体现。但是,在古代一些叙事类图像中,却存在着与其相反的"右东左西"的方位秩序。笔者展开相关研究后认为,这种"...
中国古人习惯将左与东、右与西互为替代,这种"左东右西"的方位秩序在古代舆图和其他图像中均有所体现。但是,在古代一些叙事类图像中,却存在着与其相反的"右东左西"的方位秩序。笔者展开相关研究后认为,这种"右东左西"的方位秩序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图文关系博弈下的适当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东左西”
图文关系
自右而左
文字书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珍贵的“抗大”纪念章
被引量:
1
5
作者
黄敬明
《检察风云》
2012年第16期89-89,共1页
多年来,笔者一直珍藏着两枚珍贵的抗大纪念童——抗大十周年纪念章和抗大教职员证章。“抗大十周年纪念”其中一枚章为圆形,通径4厘米,由对称的两株麦穗构成圆周,顶端为红五角星,其下为红色的横穿圆周及圆心的横条形校徽式的近于...
多年来,笔者一直珍藏着两枚珍贵的抗大纪念童——抗大十周年纪念章和抗大教职员证章。“抗大十周年纪念”其中一枚章为圆形,通径4厘米,由对称的两株麦穗构成圆周,顶端为红五角星,其下为红色的横穿圆周及圆心的横条形校徽式的近于长方形的长方块,长度在5.5厘米,块内自右而左,铸有金色的阳文“抗大十周年纪念”七个大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章
周年纪念
自右而左
五角星
长方形
圆周
校徽
原文传递
古人写字为何要竖写
6
作者
陆岩岩
《山西老年》
2018年第2期44-44,共1页
古人写字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
古人写字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另外,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
写字
竹木简牍
汉字书写
自右而左
造纸术
象形字
原文传递
题名
视觉习惯的文化反思
1
作者
林早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7-89,共3页
文摘
中国古人阅读习惯的自右而左,与中国古代绘画中那种自右而左的视觉样式是相互印证的。如今的中国人阅读习惯的自左而右,也是与包围我们的各种自左而右的视觉样式相互应证的。这种阅读习惯的改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种习惯的改变和另一种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
自左而右
自右而左
视觉习惯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汉字书写行款考辨
2
作者
杨秋生
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文摘
汉字书写行款习惯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虽然明显违背人的视觉规律,但是却延续几千年,并成为古代典籍通行的版式。文章试图依据考古材料与相关的文献资料,探索这种书写形式的形成原因。文章认为,从目前考古材料看,自上而下单行款式最迟形成于殷商,受甲骨文、简牍书写材质的限制,款式呈自上而下形式;自右而左全篇款式最迟在西周初年已经成为通例,最早受金文铸造时模范制作的限制,铸成的铭文呈自右而左款式,同时因简策连缀成卷、阅读点校的需要,便逐渐形成自右而左的全篇款式。其产生,最初有其合理性的阶段。但随着书写材料的变化,其不合理性便凸现出来。然而习惯既然形成,崇古的文化心理抑制人们对已经不合时宜的书写方式的改革,于是固化成为通行的书写款式。
关键词
汉字
书写行款
自上而下
自右而左
书写材料
Keywords
Chinese word, writing pattern
from top to bottom
form right to left
writing material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乐韵画选
3
作者
徐吉军
机构
<浙江学刊>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文摘
又名《唐人宫乐图》,晚唐时期佚名画家绘。为轴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本图描写了晚唐宫廷中宴饮奏乐的景象。图中画有十个体态丰腴、衣着华丽的后宫嫔妃,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玩笛弄瑟、吹箫弹筝,负责吹乐助兴。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別为胡笳(又名单篥)、琵琶、古筝与笙。
关键词
乐韵
古代
晚唐时期
故宫博物馆
自右而左
画家
设色
绢本
分类号
J614.9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右东左西”——中国古代叙事类图像中的方位秩序研究
4
作者
陈煜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中国美术》
2020年第4期78-83,共6页
文摘
中国古人习惯将左与东、右与西互为替代,这种"左东右西"的方位秩序在古代舆图和其他图像中均有所体现。但是,在古代一些叙事类图像中,却存在着与其相反的"右东左西"的方位秩序。笔者展开相关研究后认为,这种"右东左西"的方位秩序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图文关系博弈下的适当妥协。
关键词
“右东左西”
图文关系
自右而左
文字书写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珍贵的“抗大”纪念章
被引量:
1
5
作者
黄敬明
出处
《检察风云》
2012年第16期89-89,共1页
文摘
多年来,笔者一直珍藏着两枚珍贵的抗大纪念童——抗大十周年纪念章和抗大教职员证章。“抗大十周年纪念”其中一枚章为圆形,通径4厘米,由对称的两株麦穗构成圆周,顶端为红五角星,其下为红色的横穿圆周及圆心的横条形校徽式的近于长方形的长方块,长度在5.5厘米,块内自右而左,铸有金色的阳文“抗大十周年纪念”七个大字。
关键词
纪念章
周年纪念
自右而左
五角星
长方形
圆周
校徽
分类号
G633.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人写字为何要竖写
6
作者
陆岩岩
出处
《山西老年》
2018年第2期44-44,共1页
文摘
古人写字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另外,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
关键词
古人
写字
竹木简牍
汉字书写
自右而左
造纸术
象形字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视觉习惯的文化反思
林早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代汉字书写行款考辨
杨秋生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古代乐韵画选
徐吉军
《文化艺术研究》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右东左西”——中国古代叙事类图像中的方位秩序研究
陈煜
《中国美术》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珍贵的“抗大”纪念章
黄敬明
《检察风云》
2012
1
原文传递
6
古人写字为何要竖写
陆岩岩
《山西老年》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