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玺印自名解 被引量:1
1
作者 田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6,共4页
战国古玺自称为"玺"、"句"、"曲"、"丩"。从词源的角度来看,"玺"、"句"、"曲"、"丩"皆有"止"义,用作古玺自名,是因为其主要用于封缄物品... 战国古玺自称为"玺"、"句"、"曲"、"丩"。从词源的角度来看,"玺"、"句"、"曲"、"丩"皆有"止"义,用作古玺自名,是因为其主要用于封缄物品的缘故,取其"封止不泄露"之义。燕国的长条形玺自称为"鍴",或读为"瑞",影响很大。其实,燕国长条形玺的性质与"瑞"不符,"鍴"当读为"揣",训为"捶",因其用于捶锻压抑印文而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玺印自名
下载PDF
青铜盘自名考释三则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英杰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4-28,共5页
本文对伯硕奢盘、苏公盘、家父盘的自名进行了考释和讨论:据伯硕■盘,青铜盘当有食器功能;苏公盘自名之"鈙"即"鎜(盤)"之异体;家父盘与晋仲韦父益同出,构成盘益组合,其功能是水器。文章还指出,金文的研究一定要把... 本文对伯硕奢盘、苏公盘、家父盘的自名进行了考释和讨论:据伯硕■盘,青铜盘当有食器功能;苏公盘自名之"鈙"即"鎜(盤)"之异体;家父盘与晋仲韦父益同出,构成盘益组合,其功能是水器。文章还指出,金文的研究一定要把器和铭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器可以为铭的释读提供特定"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盘 器用 自名考释
下载PDF
新见阜平君钟虡自名试释
3
作者 陈斯鹏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4期57-60,155,共5页
新见阜平君虎形钟虡自名当释作“虎[兔又](虡)”。虎,字形下部稍有讹变,此类写法又见于清华简等战国文字,释“虎”亦合于器物造型。[兔又],从“又”从“兔”,会捕兔之意,即甲骨文从“网”从“兔”之“[皿兔](罝)”字异体,在铭文中读为... 新见阜平君虎形钟虡自名当释作“虎[兔又](虡)”。虎,字形下部稍有讹变,此类写法又见于清华简等战国文字,释“虎”亦合于器物造型。[兔又],从“又”从“兔”,会捕兔之意,即甲骨文从“网”从“兔”之“[皿兔](罝)”字异体,在铭文中读为钟虡之“虡”,与西周匡卣铭文“兔■”读“兔罝”可以合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平君 青铜器自名 钟虡
下载PDF
青铜壶祭祀类自名简论
4
作者 赵谚丽 《现代语文》 2020年第9期4-9,共6页
青铜器的自名即器物在铭文中的自称,可以分析为修饰语和器名两部分。青铜器自名,尤其是自名修饰语,反映了有关器物功用、质地、形制等方面的关键信息。青铜壶是商周时期用于宗庙祭祀的重要礼器。其铭文中的自名“尊壶”“宗壶”“禋壶... 青铜器的自名即器物在铭文中的自称,可以分析为修饰语和器名两部分。青铜器自名,尤其是自名修饰语,反映了有关器物功用、质地、形制等方面的关键信息。青铜壶是商周时期用于宗庙祭祀的重要礼器。其铭文中的自名“尊壶”“宗壶”“禋壶”“祠壶”和“旅壶”,反映了青铜壶的主要功用是在于祭祀。修饰语“尊”常与表示祭祀相关的青铜器共名“彝”组合,而“宗”则与“宗庙”“宗法制”相关。“禋壶”即“禋祀”之壶。“祠”作为修饰语,修饰共名“器”,义同“祭”和“祀”,泛指祭祀。青铜壶自名为“旅壶”,且铭文中有明确的祭祀对象,可知此器为祭祀祖先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壶 祭祀类自名 自名修饰语
下载PDF
青铜鬲自名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树满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72,共11页
自名是青铜器定名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器物功用及作器者身份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器类具有不同的自名,同一器类中往往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自名形式。以青铜鬲为例,不同的自名形式多达二十类,而且每类大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自名为"鬲&qu... 自名是青铜器定名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器物功用及作器者身份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器类具有不同的自名,同一器类中往往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自名形式。以青铜鬲为例,不同的自名形式多达二十类,而且每类大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自名为"鬲"者与自名为"鼎"者在形制和年代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对青铜鬲自名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鬲的功用与特性,为分期断代研究提供更多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鬲 自名 类型学
下载PDF
东周青铜器自名与传世文献方言词互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英霄 《现代语文》 2022年第10期4-10,共7页
方言材料在先秦出土文献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方言材料可以辅助考释古文字,同时,古文字也可以为方言材料提供佐证,二者能够达到材料上的互证。在东周青铜器自名中,与传世文献方言词所在地域相一致的,有“■”“散”“■”“句孑戟... 方言材料在先秦出土文献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方言材料可以辅助考释古文字,同时,古文字也可以为方言材料提供佐证,二者能够达到材料上的互证。在东周青铜器自名中,与传世文献方言词所在地域相一致的,有“■”“散”“■”“句孑戟”“㼤”“甾”“筲”等;不一致的,有“餥”“盌”“瓮”;部分一致的,有“刘”;“铍”“盎”“键”由于所属文化区不能确定,与传世文献记载的方言词所在地域是否一致,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自名 方言词 东周时期 出土文献 传世文献
下载PDF
談談豆形器的自名以及它與燈名的關係——以出土資料爲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謝明文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1年第2期1-28,共28页
文章通過對豆形器的自名作全面的整理與研究,並對燈名與豆形器自名的關係作深入分析,可以發現豆形器自名中,用共名者有"彝""器"兩類,用其他器類之名代稱者有"簋""敦"兩類,用專名者有"豆&q... 文章通過對豆形器的自名作全面的整理與研究,並對燈名與豆形器自名的關係作深入分析,可以發現豆形器自名中,用共名者有"彝""器"兩類,用其他器類之名代稱者有"簋""敦"兩類,用專名者有"豆""鋪""登/鐙""鉦/錠""■""用/庸""■/■"等類,其中"豆""鋪""登/鐙""鉦/錠"四類自名可以肯定在燈的自名中沿襲下來,"■""用/庸"兩類自名則疑似在燈的自名中沿襲下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豆形器 自名
下载PDF
仲阪父盆自名与古圭国研究
8
作者 马超 邹芙都 《中国文字研究》 2019年第2期19-25,共7页
仲阪父盆自名为"益",属金文首见,颇为费解。学界或将其读为彝,或认为从■得声而读为盆,恐均难成立。益声之字或被音韵学家归入质部,从出土文献所见资料亦可推知"益"与质部关系密切,金文"益"字形体也应分... 仲阪父盆自名为"益",属金文首见,颇为费解。学界或将其读为彝,或认为从■得声而读为盆,恐均难成立。益声之字或被音韵学家归入质部,从出土文献所见资料亦可推知"益"与质部关系密切,金文"益"字形体也应分析为从八、从血双声,据此知铜盆自名"益"应径读为"盆"。盆铭"■伯"之"■"为玉戈专字,当释作圭,"圭伯"就是圭地封君。《左传》载郑穆公后妃有"圭妫",同为圭国之人,仲阪父盆证明了西周晚期作为帝舜之后的妫姓圭国就已存在,这对先秦古国历史、姓氏源流等研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阪父盆 铜器自名 圭国
下载PDF
豆器自名“[奇皿]”新考
9
作者 蔡一峰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272,共10页
本文是對楚豆器自名"[奇皿]"的考釋,認爲"[奇皿]""琦""錡"和"■""鉙"在楚地語言背景下音義皆近,所指可以是一詞。豆自名爲"[奇皿]"取義於器物有單柄足支撑倚立... 本文是對楚豆器自名"[奇皿]"的考釋,認爲"[奇皿]""琦""錡"和"■""鉙"在楚地語言背景下音義皆近,所指可以是一詞。豆自名爲"[奇皿]"取義於器物有單柄足支撑倚立的形態,這是豆器典型的類型特徵,也舆"豆"聲字多有樹立之義相合。就目前所見材料可以推測,"[奇皿]"應該是個有濃厚楚地特色的方言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名 [奇皿] 楚文字 方言詞
下载PDF
燕國兵器自名“釱”字考釋
10
作者 羅衞東 《文献语言学》 2018年第1期10-19,共10页
戰國時期燕國兵器有一自名"釱"字,有的學者認爲"釱"是"劍"的方言詞,有的學者認爲"釱"或讀爲"鎩",或讀爲"銛",或讀爲"錟",即"鈹"。本文依據《方言》... 戰國時期燕國兵器有一自名"釱"字,有的學者認爲"釱"是"劍"的方言詞,有的學者認爲"釱"或讀爲"鎩",或讀爲"銛",或讀爲"錟",即"鈹"。本文依據《方言》等傳世文獻,結合考古材料,分析"釱"讀爲"鉈"。戰國時期燕國矛以及由矛演變而成的鈹,都自名爲"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國 兵器 自名
下载PDF
铜器自名前修饰语“■”字试释——兼谈“延钟、反钟”等辞
11
作者 邓佩玲 《古文字研究》 2014年第1期200-205,共6页
"■"于金文中颇为习见,除叔尸钟用作地名外,其余皆置于铜器自名前作修饰语,主要见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的食器,当中有鼎、簋、簠及鬲,如:曾者子铸用乍(作)■鼎。(春秋早期,曾者子鼎)■乍(作)其■鼎贞(鼎)。(春秋早期,■鼎)倗... "■"于金文中颇为习见,除叔尸钟用作地名外,其余皆置于铜器自名前作修饰语,主要见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的食器,当中有鼎、簋、簠及鬲,如:曾者子铸用乍(作)■鼎。(春秋早期,曾者子鼎)■乍(作)其■鼎贞(鼎)。(春秋早期,■鼎)倗之■。(春秋晚期,王子午鼎)隈凡白(伯)怡父自乍(作)■鼎。(春秋晚期,隈凡伯怡父鼎)蔡侯■(申)之■。(春秋晚期,蔡侯申簋)束中(仲)豆父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晚期 蔡侯 春秋晚期 春秋早期 自名 修饰语 金文 铜器
下载PDF
琱生尊的自名及大口尊称名问题补议
12
作者 任家贤 《古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321-323,共3页
在青铜器的器类中,尊是较为复杂的一类,因为过去被视为尊的器都缺乏自名,学界只能沿用宋人旧说。然宋人定名主要依靠三《礼》,三《礼》中提到的尊,历代注家的解释就莫衷一是。近代学者曾试图对尊的分类定名进行清理,如王国维提出"... 在青铜器的器类中,尊是较为复杂的一类,因为过去被视为尊的器都缺乏自名,学界只能沿用宋人旧说。然宋人定名主要依靠三《礼》,三《礼》中提到的尊,历代注家的解释就莫衷一是。近代学者曾试图对尊的分类定名进行清理,如王国维提出"尊"有大小共名及专名,专名指盛酒器之侈口者;容庚曾按器形将之分别归于觚、觯、壶、罍,专名则以牺象诸尊当之^(①),但都没有得到学界普遍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名 青铜器 大口尊 近代学者 盛酒器 王国维
下载PDF
“自名”释义辨正
13
作者 周建成 冯汝汉 《语文知识》 2001年第8期32-35,共4页
汉乐府《陌上桑》(收入初中语文课本)有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孔雀东南飞》(旧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收入高中语文课本)有句:“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这两处的“自名”中学教材未注,究竟应作何解?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 汉乐府《陌上桑》(收入初中语文课本)有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孔雀东南飞》(旧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收入高中语文课本)有句:“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这两处的“自名”中学教材未注,究竟应作何解?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前一句未作解释,而把后一个“自名”解作“名字叫做”,“名”是“名字”,“自”能当“叫做”讲吗?再说后面的“为”宇也没有了着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名 释义 汉乐府 《陌上桑》 初中 语文 教学参考
下载PDF
兩周兵器自名“戟”字彙釋
14
作者 宫肇南 《文献语言学》 2018年第2期191-215,227,共26页
青銅器自名包括自名用字和修飾語兩部分。兩周兵器自名"戟"字形體衆多,本文在匯總兩周青銅戟的自名用字字形的基礎上,對其字形進行客观的描寫和分析,釐清各字形的産生和演變脈絡。對於自名修飾語,本文也逐一將前人的訓釋和觀... 青銅器自名包括自名用字和修飾語兩部分。兩周兵器自名"戟"字形體衆多,本文在匯總兩周青銅戟的自名用字字形的基礎上,對其字形進行客观的描寫和分析,釐清各字形的産生和演變脈絡。對於自名修飾語,本文也逐一將前人的訓釋和觀點進行了集釋,並根據銅器的形制與銘文做了評述。最後,本文對青銅戟的自名用字在先秦不同文化區中的分布與使用情況進行了統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銅兵器 自名 彙釋 分布情況
下载PDF
应侯盨自名之字证说
15
作者 禤健聪 《古文字研究》 2018年第1期244-245,共2页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应侯盨^(①)(《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1458,《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444、445),一器两盖铭文相同,均作:应侯作宝■簋。此器属盨,最后一字自名则为"簋",是因盨功能与簋相近,故可以"簋&qu...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应侯盨^(①)(《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1458,《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444、445),一器两盖铭文相同,均作:应侯作宝■簋。此器属盨,最后一字自名则为"簋",是因盨功能与簋相近,故可以"簋"称盨,其例颇多,如伯敢盨、作旅簋盨(《新收》1621—1622、1689)等,皆盨器自名为"簋"之例。应侯盨诸铭"簋"前一字分别作■、■、■,前所未见,诸家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山应国墓地 此器 自名 殷周青铜器 应侯 殷周金文 铭文
下载PDF
西漢銅燈自名“錠”補説
16
作者 趙堉燊 《简帛》 2022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目前所見,自名作“錠/定”的銅燈共有22件,這些銅錠的地名主要集中在今山東、河北一帶,鑄造時間爲西漢早中期,可能與王國所屬工官鑄造有關。聯繫漢代典籍文獻以及銀雀山漢簡、齊陶文等内容,西漢銅燈自名“錠/定”的原因應與趙、齊方言... 目前所見,自名作“錠/定”的銅燈共有22件,這些銅錠的地名主要集中在今山東、河北一帶,鑄造時間爲西漢早中期,可能與王國所屬工官鑄造有關。聯繫漢代典籍文獻以及銀雀山漢簡、齊陶文等内容,西漢銅燈自名“錠/定”的原因應與趙、齊方言相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漢 銅燈自名 方言
下载PDF
以邓戟自名补正
17
作者 程鹏万 《古文字研究》 2016年第1期247-250,共4页
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M8的以邓戟共有2件:援身较长,胡与内呈九十度。内、援上部沿线平直,援身两边中部有突出的脊棱,内中部有一长方形穿孔,栏侧三穿,其中最上一穿作半圆形,余二穿作长方形。胡上均有刻铭。①一件编号为M8:48,通长30.3、援... 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M8的以邓戟共有2件:援身较长,胡与内呈九十度。内、援上部沿线平直,援身两边中部有突出的脊棱,内中部有一长方形穿孔,栏侧三穿,其中最上一穿作半圆形,余二穿作长方形。胡上均有刻铭。①一件编号为M8:48,通长30.3、援长21.3、援宽3.4-3.8、内长9、胡长12厘米。重0.43公斤。胡部刻有铭文,字体纤细,一行5字。一件编号为M8:62,通长31.5、援长21.8、援宽3.4-3.8、内长8.7、胡长12厘米。重0.43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下寺 刻铭 自名
下载PDF
從商周青銅盤之自名修飾語看其多功能性
18
作者 王爽 《青铜器与金文》 2023年第1期162-173,共12页
引言盤亦作槃,《説文·木部》:“槃,承槃也。”用匜澆水洗手而以盤承之,故亦謂之承盤。《禮記·内則》:“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鄭玄注:“槃承盥水者。”《國語·吴語》:“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御。... 引言盤亦作槃,《説文·木部》:“槃,承槃也。”用匜澆水洗手而以盤承之,故亦謂之承盤。《禮記·内則》:“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鄭玄注:“槃承盥水者。”《國語·吴語》:“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御。”韋昭注:“槃,承盥器。”[1]一般認爲,商代早期的青銅禮器,多數器種可能都仿自商代早期常見的同類陶器或比較珍貴的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形態。不過,就現有的考古資料,我們還很難認定最早的青銅盤形態是否仿製同時期或稍早時期的陶盤。[2]其起源大概先用木質製造,後發展爲陶器、銅器等。[3]青銅器之自名研究,發源於宋代。二十世紀中期以後,社會經濟日趨繁榮。這一階段,青銅器及青銅器銘文的著録、整理和研究理論已經日漸成熟。隨着考古發掘工作的進行,大量的青銅器得以問世,爲青銅器的自名研究提供了大量材料,也使青銅器的自名問題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瓷器 硬陶 多功能性 商代早期 自名 商周 沃盥 整理和研究
原文传递
北京大葆台汉墓竹简释义——汉代聚落自名的新证据 被引量:9
19
作者 侯旭东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66,共5页
1974年-1975年,北京大葆台一号汉墓出土惟一一枚竹简的含义长期难得确解。晋宋时人徐广在《史记音义》中对此有所解释,基于此,本文考察了先秦至汉代名为"××格"的聚落称呼,指出带有自名的聚落至少西汉晚期已出现,是... 1974年-1975年,北京大葆台一号汉墓出土惟一一枚竹简的含义长期难得确解。晋宋时人徐广在《史记音义》中对此有所解释,基于此,本文考察了先秦至汉代名为"××格"的聚落称呼,指出带有自名的聚落至少西汉晚期已出现,是一长期存在的现象,并非首见于汉末三国时的"村"。聚落自名的存在并不能证明汉末三国时期基层社会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葆台一号汉墓 竹简 聚落自名
原文传递
商周时期金属称量货币的自名名称及其嬗变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平安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商周时期,我国流行金属称量货币,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称量货币这个名称是后起的,当时叫什么,还是一个谜。本文从楚币铸记出发,上推商周金文,结合传世文献,指出商周称量货币先后用(■)、徵、爯((钅爯))等字来表示,它们虽然写法不同,但... 商周时期,我国流行金属称量货币,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称量货币这个名称是后起的,当时叫什么,还是一个谜。本文从楚币铸记出发,上推商周金文,结合传世文献,指出商周称量货币先后用(■)、徵、爯((钅爯))等字来表示,它们虽然写法不同,但读音相同相近,表示的都是称量货币的含义,应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的书写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称量货币 自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