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吞噬促进电离辐射之后细胞的存活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俊英 杨艳丽 +3 位作者 张赫 刘晓丹 张士猛 周平坤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3-198,248,共7页
为探讨p53调控的自吞噬在电离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中的作用,采用慢病毒法构建p53敲低及对照细胞系,用血清饥饿诱导自吞噬,3-MA抑制自吞噬,再用γ射线照射细胞。结果发现,p53抑制自吞噬效应蛋白p62/SQSTM1的转录激活,且激活自吞噬可以促进... 为探讨p53调控的自吞噬在电离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中的作用,采用慢病毒法构建p53敲低及对照细胞系,用血清饥饿诱导自吞噬,3-MA抑制自吞噬,再用γ射线照射细胞。结果发现,p53抑制自吞噬效应蛋白p62/SQSTM1的转录激活,且激活自吞噬可以促进电离辐射之后细胞的存活,说明自吞噬在电离辐射之后的细胞命运决定中起着关键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抑制自吞噬可以抑制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揭示了DNA损伤诱导G2/M周期阻滞及自吞噬诱导细胞存活之间的联系,为研究基于自吞噬通路的新型辐射增敏及抗辐射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自吞噬 细胞周期阻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自吞噬在肿瘤治疗中的展望
2
作者 李海玉 张成文 李淳 《嘉兴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10,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癌症中自吞噬作用的相关文献,对通过控制自吞噬过程来作为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手段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回顾,认为自吞噬是细胞内长寿蛋白和细胞器进行降解/再循环的主要通路,是一种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癌症中自吞噬作用的相关文献,对通过控制自吞噬过程来作为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手段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回顾,认为自吞噬是细胞内长寿蛋白和细胞器进行降解/再循环的主要通路,是一种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过程,参与细胞的生长和内环境稳态等的调节.多种细胞内外的环境刺激能够启动自吞噬机制,如饥饿、激素、药物、细菌感染、蛋白质的聚集或错误折叠和细胞器的损伤等.自吞噬作为另外一种有别于凋亡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概念的提出使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得到高度关注,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吞噬 凋亡 信号转导 肿瘤
下载PDF
伴侣自吞噬在MPP^+损伤的SH-SY5Y细胞中的影响及葛根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训翠 王秀 李庆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通过分子伴侣自吞噬途径保护MPP+损伤的SH-SY5Y细胞。方法:以1 mmol·L-1MPP+损伤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采用CCK-8染色检测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对MPP+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透射电镜、AO染色观察... 目的:研究葛根素通过分子伴侣自吞噬途径保护MPP+损伤的SH-SY5Y细胞。方法:以1 mmol·L-1MPP+损伤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采用CCK-8染色检测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对MPP+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透射电镜、AO染色观察自噬体的形成及检测溶酶体活性的变化;RT-PCR检测Lamp2a,Hsc70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Lamp2a,Hsc70,α-synucle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12.5~50.0μmol·L-1,预先30 min加入葛根素可以保护SH-SY5Y细胞抵抗MPP+诱导的损伤,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AO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检测25.0,50.0μmol·L-1葛根素作用于1 mmol·L-1MPP+损伤的SH-SY5Y细胞,细胞内出现自噬体,并且随着葛根素剂量的增加,胞质中形成的自噬体增多;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50.0μmol·L-1葛根素可以拮抗1 mmol·L-1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内ROS水平的增加,阻止氧化损伤的发生;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12.5~50.0μmol·L-1葛根素通过上调细胞内Hsc70,Lamp2a mRNA和蛋白水平保护MPP+造成的SH-SY5Y细胞损伤并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α-synuclein蛋白的积聚。结论:葛根素可以拮抗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干预分子伴侣自吞噬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伴侣自吞噬 MPP+ SH—SY5Y细胞 ROS
原文传递
自吞噬途径参与降解多聚谷氨酰胺扩展突变型ataxin-3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涵 汤建光 +3 位作者 胡治平 谭洁琼 唐北沙 蒋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自吞噬途径(autophagy)在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3型或称马查多-约瑟夫病(spinocerebellar ataxia3/Machado—Joseph disease,SCA3/MJ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CAG拷贝数68次的ataxin-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 目的探讨自吞噬途径(autophagy)在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3型或称马查多-约瑟夫病(spinocerebellar ataxia3/Machado—Joseph disease,SCA3/MJ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CAG拷贝数68次的ataxin-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MJD68Q在HEK293细胞中表达,采用特异性自吞噬途径抑制剂及激活剂处理细胞后,检测细胞中ataxin-3-68Q的表达水平。结果抑制自吞噬途径水平,细胞内ataxin-3—68Q表达明显增加,细胞活性降低;反之亦然。结论自吞噬途径参与降解细胞内多聚谷氨酰胺扩展突变型ataxin-3,减少胞内聚合物的形成,从而减轻细胞毒性。因此,提高机体自吞噬途径水平有望作为治疗SCA3/MJD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AXIN-3 自吞噬途径 降解
原文传递
蠲痹方含药血清对绝经后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靖哲 康武林 +5 位作者 姚彬 黄文博 李越 陈小林 李思聪 袁普卫 《中医正骨》 2024年第2期7-16,共10页
目的:探讨蠲痹方含药血清对绝经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①绝经后KOA动物模型的建造和蠲痹方含药血清的制备。采用摘取大鼠卵巢,并切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摘除膝关... 目的:探讨蠲痹方含药血清对绝经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①绝经后KOA动物模型的建造和蠲痹方含药血清的制备。采用摘取大鼠卵巢,并切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摘除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方法,建造绝经后KO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模型大鼠进行蠲痹方浓缩液灌胃,制备蠲痹方含药血清。②大鼠软骨细胞的提取。分别取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的膝关节软骨分离、提取软骨细胞。③蠲痹方含药血清最佳作用浓度筛选。将模型大鼠软骨细胞分为模型组及1.25%、2.5%、5%、10%、20%含药血清组6组,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加入相应体积分数的蠲痹方含药血清干预24 h。检测各组软骨细胞的活力,筛选蠲痹方含药血清最佳作用浓度。④蠲痹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软骨细胞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表达影响的检测。将模型大鼠软骨细胞分为模型组及1.25%、2.5%、5%、10%含药血清组,并取正常大鼠软骨细胞设为空白组。除模型组和空白组外,其他各组软骨细胞用相应体积分数的蠲痹方含药血清干预24 h。检测各组大鼠软骨细胞GPR30的相对表达量。⑤蠲痹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软骨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影响的检测。将模型大鼠软骨细胞分为模型组、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Compound C组、Compound C组,并取正常大鼠软骨细胞设为空白组。除模型组和空白组外,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Compound C组、Compound C组分别用10%蠲痹方含药血清、10%蠲痹方含药血清+Compound C及Compound C干预24 h。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β(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beta,MAPLC3β)、Beclin-1、p62,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AMP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的相对表达量。结果:①动物模型鉴定结果。造模8周后,可见造模大鼠膝关节表面软骨毛糙或缺损,关节间隙变窄,滑膜增生,绝经后KO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②软骨细胞鉴定结果。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蛋白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所提取的细胞符合软骨细胞特征。③蠲痹方含药血清最佳作用浓度筛选结果。5%、10%、20%含药血清组细胞活力均高于1.25%、2.5%含药血清组和模型组(LSD-t=6.767,P=0.003,LSD-t=7.666,P=0.002,LSD-t=5.091,P=0.007;LSD-t=5.080,P=0.007,LSD-t=6.690,P=0.003,LSD-t=3.433,P=0.027;LSD-t=7.590,P=0.002,LSD-t=8.200,P=0.001,LSD-t=6.031,P=0.004);10%含药血清组细胞活力高于5%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LSD-t=3.204,P=0.033,LSD-t=4.671,P=0.010)。④蠲痹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软骨细胞GPR30表达影响的检测结果。模型组GPR30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及5%、10%含药血清组(LSD-t=5.695,P=0.005,LSD-t=5.400,P=0.006,LSD-t=9.006,P=0.001),5%、10%含药血清组GPR30相对表达量均高于1.25%含药血清组(LSD-t=2.782,P=0.049,LSD-t=4.473,P=0.011),10%含药血清组GPR30相对表达量高于2.5%含药血清组(LSD-t=4.544,P=0.011)。⑤蠲痹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软骨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的检测结果。模型组、含药血清+Compound C组、Compound C组MAPLC3β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含药血清组(LSD-t=6.855,P=0.002,LSD-t=8.675,P=0.001;LSD-t=5.096,P=0.007,LSD-t=5.931,P=0.004;LSD-t=5.560,P=0.005,LSD-t=5.354,P=0.006);模型组、Compound C组MAPLC3β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含药血清+Compound C组(LSD-t=4.627,P=0.010,LSD-t=8.677,P=0.001)。模型组、Compound C组Beclin-1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Compound C(LSD-t=12.912,P=0.000,LSD-t=7.401,P=0.002,LSD-t=5.360,P=0.006;LSD-t=2.950,P=0.042,LSD-t=5.484,P=0.005,LSD-t=3.903,P=0.018);含药血清+Compound C组Beclin-1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LSD-t=26.840,P=0.000)。含药血清组、空白组p62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含药血清+Compound C组、Compound C组(LSD-t=3.925,P=0.017,LSD-t=3.985,P=0.019,LSD-t=0.016,P=0.001;LSD-t=3.149,P=0.035,LSD-t=5.094,P=0.007,LSD-t=8.740,P=0.001),含药血清+Compound C组p62相对表达量低于Compound C组(LSD-t=3.455,P=0.026)。⑥蠲痹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软骨细胞AMPK/mTOR信号通路影响的检测结果。含药血清组p-AMPK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Compound C组(LSD-t=3.623,P=0.022,LSD-t=6.537,P=0.003),空白组p-AMPK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含药血清+Compound C组、Compound C组(LSD-t=4.149,P=0.014,LSD-t=2.791,P=0.049,LSD-t=5.734,P=0.004),含药血清+Compound C组p-AMPK相对表达量高于Compound C组(LSD-t=5.958,P=0.004)。空白组、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Compound C组p-mTOR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LSD-t=8.722,P=0.001,LSD-t=8.849,P=0.001,LSD-t=5.558,P=0.005),含药血清组、空白组p-mTOR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含药血清+Compound C组、Compound C组(LSD-t=4.201,P=0.014,LSD-t=10.030,P=0.001;LSD-t=4.879,P=0.008,LSD-t=9.782,P=0.001),含药血清+Compound C组p-mTOR相对表达量低于Compound C组(LSD-t=6.934,P=0.002)。结论:蠲痹方含药血清作用于绝经后KOA大鼠软骨细胞,可增加细胞活力,并通过上调MAPLC3β、Beclin-1的表达和抑制p62的表达增强细胞自噬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GPR30表达,上调AMPK磷酸化水平,下调mTOR磷酸化水平,激活GPR30和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绝经后期 软骨细胞 自吞噬 蠲痹方 大鼠
下载PDF
Nec-1对铝作用下神经细胞活力及凋亡、自吞噬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丽 张勤丽 牛侨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研究坏死性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对铝(Al)作用下的神经细胞活力及凋亡、自吞噬基因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小鼠神经细胞,通过2mmol/L Al3+作用于神经细胞制造铝损伤模型,加入不同剂量的Nec-1,用细胞活力检测(CCK-8)和... [目的]研究坏死性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对铝(Al)作用下的神经细胞活力及凋亡、自吞噬基因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小鼠神经细胞,通过2mmol/L Al3+作用于神经细胞制造铝损伤模型,加入不同剂量的Nec-1,用细胞活力检测(CCK-8)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观察Nec-1对染铝神经细胞的作用。[结果]细胞活力检测:以2mmol/L Al3+染毒组作为对照,30μmol/L Nec-1组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60、90μmol/L Nec-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2mmol/L Al3+染毒组caspase-3基因的表达为0.98±0.120,而Nec-160μmol/L组和Nec-190μmol/L组caspase-3的表达分别为0.50±0.077和0.44±0.050,同对照组相比,两组caspase-3的表达均下降(P<0.01)。2mmol/LAl3+染毒组的LC3-Ⅱ基因的表达为1.82±0.047,而60μmol/L Nec-1组和90μmol/L Nec-1组的LC3-Ⅱ表达分别为1.00±0.022和0.97±0.035,同对照组相比,两组LC3-Ⅱ的表达均呈下降(P<0.01)。[结论]Nec-1可使铝作用下的神经细胞活力上升,并使神经细胞的自吞噬和凋亡基因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crostatin-1(Nec-1) 细胞培养 凋亡 自吞噬
原文传递
自吞噬在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凋亡和坏死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卢孔渺 潘曙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自吞噬现象广泛存在于缺血性脑损伤中,但自吞噬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仍不明确。自吞噬是一把双刃剑,其保护抑或损伤细胞主要取决于白吞噬活性的强度,一般情况下,适度的自吞噬作用可有...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自吞噬现象广泛存在于缺血性脑损伤中,但自吞噬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仍不明确。自吞噬是一把双刃剑,其保护抑或损伤细胞主要取决于白吞噬活性的强度,一般情况下,适度的自吞噬作用可有效清除细胞内过多的代谢产物,衰老的细胞器等;而过度自吞噬却容易导致细胞正常功能的细胞器及物质被溶酶体降解而出现自吞噬样细胞死亡。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以下两点进行论述:1.自吞噬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是保护还是损伤?2.白吞噬与凋亡和坏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吞噬 神经元 缺氧缺血 凋亡 坏死
原文传递
自吞噬与细胞死亡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蓓颖 倪培华 樊绮诗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自吞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发育和生理病理过程。虽然对自吞噬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但已证实自吞噬与凋亡一同调节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自吞噬的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并受一系列复杂的信号分子调控,由此引... 自吞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发育和生理病理过程。虽然对自吞噬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但已证实自吞噬与凋亡一同调节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自吞噬的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并受一系列复杂的信号分子调控,由此引起不同的分子效应,最终导致细胞走向不同的结局。因此,对自吞噬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吞噬 自噬体 细胞死亡
原文传递
微管相关蛋白LC3和组织蛋白酶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贺淑芳 万小云 +3 位作者 谢幸 吴琼燕 周彩云 陈晓端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0-102,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LC3、组织蛋白酶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以及5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LC3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并分析...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LC3、组织蛋白酶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以及5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LC3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并分析。结果:LC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增生期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0.001,P<0.001) LC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级以及手术病理分期呈明显的负相关(r=-0.390,P<0.001;r=-0.312,P<0.05)。组织蛋白酶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增生期内膜(P<0.05)。结论:自噬活性相关的LC3、组织蛋白酶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下降,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和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自吞噬 免疫组织化学 微管相关蛋白LC3 组织蛋白酶D
下载PDF
蛋白降解途径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国旗 程月发 +2 位作者 王梅 刘景根 李庆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61-1564,共4页
帕金森病重要的病理特征是Lewy bodies的出现,α-sy-nuclein蛋白是Lewy bodies的主要成分。近年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神经细胞内蛋白积聚有密切的联系,而蛋白的降解是细胞防御蛋白过度积聚的重要手段。泛素... 帕金森病重要的病理特征是Lewy bodies的出现,α-sy-nuclein蛋白是Lewy bodies的主要成分。近年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神经细胞内蛋白积聚有密切的联系,而蛋白的降解是细胞防御蛋白过度积聚的重要手段。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溶酶体自吞噬途径是细胞内两种重要的蛋白降解途径,在细胞内可溶性蛋白的降解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对细胞内两种重要的蛋白降解途径和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植物雌激素等对帕金森病的保护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细胞自噬 伴侣自吞噬 植物雌激素
下载PDF
Beclin-1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海磊 朱良纲 +3 位作者 施敏敏 陈中元 杭钧彪 李鹤成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688-690,共3页
目的:研究自噬特异性标志物 Beclin-1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其对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 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108例正常肺组织、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肺原位腺癌、肺微浸润性... 目的:研究自噬特异性标志物 Beclin-1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其对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 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108例正常肺组织、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肺原位腺癌、肺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组织标本中自噬特异性标志物 Beclin-1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比较 Beclin-1在不同组织中及不同病理分期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变化,分析其对肺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肺腺癌 Beclin-1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P 〈0.05),浸润性肺腺癌组织表达最低;早期肺腺癌(Ⅰ-Ⅱ期)患者肿瘤组织 Beclin-1的表达高于中晚期肺腺癌(Ⅲ-Ⅳ期)患者(P 〈0.05)。肺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肿瘤组织 Beclin-1的表达低于淋巴结阴性患者(P 〈0.05)。肺腺癌肿瘤组织Beclin-1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高于 Beclin-1阴性表达者(P 〈0.05)。结论 Beclin-1的表达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肺腺癌 Beclin-1的表达缺失预示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较差。Beclin-1可能成为预测肺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吞噬 BECLIN-1 肺腺癌 预后
下载PDF
游泳训练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重塑 被引量:4
12
作者 缪本海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0,共6页
耐力训练可纠正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线粒体功能异常,然而,其对II型糖尿病(DI)心肌线粒体的影响仍不清楚。通过建立DI模型并采用游泳训练作为干预手段,检测耐力训练对DI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内在机制。将80只Wistar大鼠在完成Ⅱ... 耐力训练可纠正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线粒体功能异常,然而,其对II型糖尿病(DI)心肌线粒体的影响仍不清楚。通过建立DI模型并采用游泳训练作为干预手段,检测耐力训练对DI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内在机制。将80只Wistar大鼠在完成Ⅱ型糖尿病造模后,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I);糖尿病+游泳训练组(DI+SW)。训练方案为:60min/d,每周5d,共计8周。检测线粒体功能,动力学蛋白,数量及质量控制体系(合成和自噬)的变化。结果发现:DI后,线粒体复合物Complex I,III活性显著性降低;线粒体动力蛋白mfn1/2表达降低,DRP1显著性升高;线粒体数目(蛋白MnSOD和VDAC)显著性降低;线粒体合成(蛋白PGC-1α,Tfam)明显降低;自噬信号通路ERK1/2-JNK-p53被激活,自噬水平(蛋白Atg7,Bclin-1,LC3)显著性升高。相对的,SW可有效提高线粒体功能(Complex活性)。该效应与动力学蛋白改善(增加mfn1/2及降低DRP1表达),线粒体数量增加(上调MnSOD和VDAC表达)及质量调控体系的再平衡(增加合成蛋白PGC-1α,Tfam;失活ERK1/2-JNK-p53及降低自噬蛋白Atg7,Bclin-1及LC3表达)相关。得出结论:SW可有效改善DI造成的线粒体功能紊乱。其中,抑制动力学蛋白异常改变,增加线粒体数量及再平衡线粒体质量调控体系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提示,SW可作为DI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蛋白 增殖 自吞噬 氧化应激信号通路 线粒体重塑 糖尿病
下载PDF
安石榴苷减轻大强度训练造成的骨骼肌损伤:抑制氧化损伤和线粒体动态重构的关键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许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8,共8页
目的:大强度或过度训练可造成疲劳和骨骼肌损伤,但其内在机理尚不明确。安石榴苷(石榴皮多酚的主要组分)被证实具有多种药理学功效,如抗氧化、抗病毒、抗炎等,但PUN对运动性疲劳/损伤的影响尚无相关报道。通过建立大强度训练模型,观察... 目的:大强度或过度训练可造成疲劳和骨骼肌损伤,但其内在机理尚不明确。安石榴苷(石榴皮多酚的主要组分)被证实具有多种药理学功效,如抗氧化、抗病毒、抗炎等,但PUN对运动性疲劳/损伤的影响尚无相关报道。通过建立大强度训练模型,观察运动造成的细胞损伤、线粒体重塑及PUN介导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CON),正常加安石榴苷组(CON+PUN),大强度训练组(HET)及训练加安石榴苷组(HET+PUN),15只/组。PUN为含量40%的石榴汁(150 mg/kg/d)。训练方案:1 h/d;5 d/w(周一至周五),运动干预持续8 w。结果:大强度训练可造成SD大鼠的运动能力降低,骨骼肌萎缩标志蛋白Atrogin-1和MuRF1水平升高,自噬水平和线粒体裂解增多;同时,HET还可造成线粒体生物合成及氧化磷酸化(Complex I&III)水平降低及氧化应激损伤。相对地,安石榴苷可有效提高动物运动水平、降低大强度训练造成的骨骼肌损伤,有效维持线粒体网络化及降低自噬。结论:大强度训练引起SD大鼠的运动能力降低及骨骼肌损伤可能与其造成的氧化损伤有关,后者通过负性调节线粒体动力学重塑,如降低增殖,提高自噬等;安石榴苷能够有效对抗大强度训练造成骨骼肌萎缩。其中,提高骨骼肌抗氧化酶,抑制线粒体网格化重塑是其减轻骨骼肌损伤的内在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强度训练 骨骼肌 骨骼肌损伤 肌肉萎缩 自吞噬 线粒体网络 氧化应激
下载PDF
MHCⅡ类分子胞内转运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雁兵 万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3-545,共3页
MHCⅡ类分子在抗原提呈细胞内的转运过程可分为3个环节:1)新合成MHCⅡ类分子转运到内吞系统;2)存储在内吞系统中完成抗原提呈;3)从内吞系统转运到细胞表面活化CD4+T细胞。近年来研究显示此转运过程涉及自吞噬、泛素化等多种机制,而转运... MHCⅡ类分子在抗原提呈细胞内的转运过程可分为3个环节:1)新合成MHCⅡ类分子转运到内吞系统;2)存储在内吞系统中完成抗原提呈;3)从内吞系统转运到细胞表面活化CD4+T细胞。近年来研究显示此转运过程涉及自吞噬、泛素化等多种机制,而转运环节的改变将影响MHC II类分子发挥其功能,导致免疫发育和免疫防御功能障碍,故本文将此领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 MHC 自吞噬 泛素化
下载PDF
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研究进展
15
作者 熊丹 曾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5期54-55,共2页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对内外界环境压力变化的一种反应,是细胞在饥饿、能量缺乏等代谢压力下的一种生理过程,细胞内的蛋白、细胞器和胞质通过自体吞噬作用被包裹、消化,降解成核苷、氨基酸和脂肪酸循环利用,合成新的大分子和ATP,从...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对内外界环境压力变化的一种反应,是细胞在饥饿、能量缺乏等代谢压力下的一种生理过程,细胞内的蛋白、细胞器和胞质通过自体吞噬作用被包裹、消化,降解成核苷、氨基酸和脂肪酸循环利用,合成新的大分子和ATP,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存[1]。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选择性地清除某些细胞成分,如受损或多余的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线粒体、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吞噬 肿瘤
下载PDF
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介导的自噬通路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康 周航 +5 位作者 惠明大 黄海 何才剑 房谋昊 陈天鹏 史晓林 《中医正骨》 2022年第6期57-61,共5页
骨质疏松症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增龄性疾病,其原因是骨重建受损,并伴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的失衡。自噬作为一种细胞生存途径,在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退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asein kinase 2 inter... 骨质疏松症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增龄性疾病,其原因是骨重建受损,并伴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的失衡。自噬作为一种细胞生存途径,在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退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asein kinase 2 interacting protein-1,CKIP-1)可以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参与骨细胞自噬,被认为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关系。本文阐述了自噬的概念及发生机制,介绍了自噬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重点探讨了CKIP-1介导的自噬通路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自吞噬 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
下载PDF
Hsp90 inhibition results in autophagy-mediated proteasome-independent degradation of IκB kinase(IKK) 被引量:8
17
作者 Guoliang Qing Pengrong Yan Gutian Xiao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95-901,共7页
Autophagic and proteasomal proteolysis are two major pathways for degradation of cellular constituents. Current models suggest that autophag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nonselective bulk degradation of long-lived proteins... Autophagic and proteasomal proteolysis are two major pathways for degradation of cellular constituents. Current models suggest that autophag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nonselective bulk degradation of long-lived proteins and organelles while the proteasome specifically degrades short-lived proteins including misfolded proteins caused by the absence of Hsp90 function. Here, we show that the IκB kinase (IKK), an essential activator of NF-κB, is selectively degraded by autophagy when Hsp90 is inhibited by geldanamycin (GA), a specific Hsp90 inhibitor showing highly effective anti-tumor activity. We find that in this case inactivation of ubiquitination or proteasome fails to block IKK degradation. However, inhibition of autophagy by an autophagy inhibitor or knockout of Atg5, a key component of the autophagy pathway, significantly rescues IKK from GA-induced degradation. These findings provide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an Hsp90 client may be degraded by a mechanism different from the proteasome pathway and establish a molecular link among Hsp90, NF-κB and autopha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PHAGY GELDANAMYCIN HSP90 IκB kinase NF-κB PROTEASOME selective degradation therapy
下载PDF
Genetic regulati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Drosophila 被引量:12
18
作者 LEE CHENG-YU, ERIC H BAEHRECKE (l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College Park, Maryland 20742,USA 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Maryland 20742, USA)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3-204,共12页
Programmed cell deat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homeostasis during animal development, and has been conserved in animals as different as nematodes and humans. Recent studies of Drosophila have provided va... Programmed cell deat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homeostasis during animal development, and has been conserved in animals as different as nematodes and humans. Recent studies of Drosophila have provi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toward our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 regulation of death. Different signals trigger the novel death regulators rpr, hid, and grim, that utilize the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iap and ark genes to modulate caspase function. Subsequent removal of dying cells also appears to be accomplished by conserved mechanism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Drosophila and human in cell death signaling pathways illustrate the promise of fruit mes as a model system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regulati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AUTOPHAGY PHAGOCYTOSIS development.
下载PD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Genetic and epidemiologic considerations 被引量:12
19
作者 Judy H Ch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38-347,共10页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have firmly established that many genomic loci contribute to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especially in Crohn’s disease. These studies have newly-establish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have firmly established that many genomic loci contribute to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especially in Crohn’s disease. These studies have newly-establish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leukin 23 and autophagy pathways in disease pathogenesis. Future challenges include: (1) the establishment of precisely causal alleles, (2) definition of altere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associated and causal alleles and (3) integration of genetic findings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s disease Ulcerative colitis Interleukin 23 AUTOPHAGY Complex genetics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he biological roles of autophagy in appressorium morphogenesis in Magnaporthe oryzae 被引量:4
20
作者 Xiao-hong LIU Fu-cheng LI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93-796,共4页
Magnaporthe oryzae has been used as a primary model organism for investigating fungus-plant interaction. Many researches focused on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ppressorium formation to restrain this fungal pathogen. Auto... Magnaporthe oryzae has been used as a primary model organism for investigating fungus-plant interaction. Many researches focused on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ppressorium formation to restrain this fungal pathogen. Autophagy is a very high conserved process in eukaryotic cells. Recently, autophag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key process in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in M. oryzae.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and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e of our knowledge on gene expression in appressorium formation and the progress in autophagy of rice blast fun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aporthe oryzae APPRESSORIUM Gene expression AUTOPHA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