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桑》中的他者化华人形象与自塑形象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艳花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46-51,共6页
严歌苓的小说《扶桑》既从19世纪美国社会的群体层面和克里斯的个体层面展示了西方话语中的他者化华人形象,又从扶桑代表的阴性和大勇代表的阳性两个方面全面构建出民族的自塑形象,以两种形象的并置实现了后者对前者的解构。严歌苓试图... 严歌苓的小说《扶桑》既从19世纪美国社会的群体层面和克里斯的个体层面展示了西方话语中的他者化华人形象,又从扶桑代表的阴性和大勇代表的阳性两个方面全面构建出民族的自塑形象,以两种形象的并置实现了后者对前者的解构。严歌苓试图通过反转东/西、弱/强的既定模式与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形成对抗,却因为仍然沿用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文本中对东方主义的抵制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扶桑》 他者化华人形象 自塑形象
下载PDF
华人如何“自塑形象”——旅外艺术家形象认同症候考察
2
作者 张细珍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41,共7页
当代作家笔下的旅外艺术家于本土/域外的对照体验中,遭遇身份认同的困境:"情欲艺术家"自我解放/解构的吊诡,跨国爱情难以跨越的东西方想象,自然/艺术联通的东西方二重唱的幻想。作为华人的"自塑形象",旅外艺术家的... 当代作家笔下的旅外艺术家于本土/域外的对照体验中,遭遇身份认同的困境:"情欲艺术家"自我解放/解构的吊诡,跨国爱情难以跨越的东西方想象,自然/艺术联通的东西方二重唱的幻想。作为华人的"自塑形象",旅外艺术家的认同症候互文性地传递了作家这个注视者、言说者、书写者的自我形象及叙事症候:作家的海外经验书写实则以精神苦难为道德资本进行自我炫耀;东/西方二元思维惯势下中国作家模糊的后殖民主义叙事立场;女性作家东西方二重唱的乌托邦幻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塑形象 旅外艺术家形象 认同 症候 互文
下载PDF
唐人区哀艳的中国红——论严歌苓《扶桑》中的自塑形象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燕颐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严歌苓从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移民、自我视角下的自塑形象以及他者与自我的对话这三个层面,对《扶桑》中的自塑形象进行塑造和表现。三个层次逐层推进,以古今两代女性移民相对照的方式,展现出身处美国的两代中国移民的现实处境与精神家园;... 严歌苓从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移民、自我视角下的自塑形象以及他者与自我的对话这三个层面,对《扶桑》中的自塑形象进行塑造和表现。三个层次逐层推进,以古今两代女性移民相对照的方式,展现出身处美国的两代中国移民的现实处境与精神家园;又以扶桑所代表的早期移民精神为参照,对比和展示了重塑后的现代移民精神,并试图在西方话语霸权中寻求自我文化与精神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扶桑 中国移民 自塑形象
下载PDF
在“他者”中建构“自我”--解读陈河《红白黑》中华人自塑形象
4
作者 邓珊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04-109,共6页
华人"自塑形象"是指由中国作家或华裔作家塑造出的中国人形象。加拿大华裔作家陈河的小说《红白黑》既从六十年前的历史记忆层面揭示了华人"自我"生存的现实困境,又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移植海外的"他者"... 华人"自塑形象"是指由中国作家或华裔作家塑造出的中国人形象。加拿大华裔作家陈河的小说《红白黑》既从六十年前的历史记忆层面揭示了华人"自我"生存的现实困境,又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移植海外的"他者"异域层面来刻画他们寻找生命的蝶变传奇。在经历对"他者"的仰视以及对"自我"文化身份的反思后,他们的人生迷雾才得以肃清。正是在中国与西方两个地域、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中,杨虹、谢青、秋媚他们自身固有的意识形态束缚和文化历史记忆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激发出隐藏于身体内在的真实与勇敢、认同与抵抗。陈河笔下的华人在他乡现实和故国历史的交叉之间,在"他者"与"自我"文化的对抗与对话中实现了"认识你自己"这一人类的永恒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河 《红白黑》 他者 自我 自塑形象 华人形象
下载PDF
国家形象自塑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对外传播研究
5
作者 李家霞 薛磊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沂蒙精神的红色文化和故事有助于塑造个体、集体乃至中华民族整体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然而,沂蒙精神的对外传播却面临四大挑战。在新形势下,需要探索沂蒙精神对外... 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沂蒙精神的红色文化和故事有助于塑造个体、集体乃至中华民族整体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然而,沂蒙精神的对外传播却面临四大挑战。在新形势下,需要探索沂蒙精神对外传播的路径和策略,建立一套包含传播主体、客体、内容、渠道和效果的完整体系,以提升其国际传播效能,使之成为国家形象自塑的有力支撑和特色品牌,从而推动国际社会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并促进更广泛地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精神 对外传播 国家形象自塑 外宣翻译
下载PD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译与中国形象自塑
6
作者 刘静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长久以来,中国形象的塑造者是西方人而非中国人,中国形象的自塑存在欠缺,因此研究该问题意义重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译本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形象进行自塑,本文对其进行研读,寻找典型文本案例,分析翻译文本实现中国形象自塑... 长久以来,中国形象的塑造者是西方人而非中国人,中国形象的自塑存在欠缺,因此研究该问题意义重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译本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形象进行自塑,本文对其进行研读,寻找典型文本案例,分析翻译文本实现中国形象自塑的方式,得出总结:1.重视细节性的词语选择;2.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语境;3.使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辩证的叙述方式。该研究能助力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与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英译 中国形象构建 形象自塑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自塑”和“他塑”形象对比研究
7
作者 胡敏霞 黄双明 《现代语言学》 2022年第1期61-74,共14页
百年兼程,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在治国理政和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全面展现。本文通过自建中国政府和《纽约时报》中英双语平行文本语料库,考察和对比了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的自塑形象和他塑形象。结果发现:1) 提及... 百年兼程,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在治国理政和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全面展现。本文通过自建中国政府和《纽约时报》中英双语平行文本语料库,考察和对比了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的自塑形象和他塑形象。结果发现:1) 提及次数和时间分配表明中国共产党在2020年间受到较大的国内外关注;2) 英文译名分析发现自塑者和他塑者对中国共产党的译名并不统一;3) 对主题词、高频词、近义词和搭配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形象主要体现在抗击疫情、扶贫脱贫、国际合作等方面。基于语料库的自塑形象和他塑形象分析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掌控和引领自身国际形象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塑形象 形象 语料库分析
下载PDF
国际汉语教材中国人物形象自塑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勇 张舒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24-30,54,共8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传播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客观自塑中国形象,改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弱势地位是一个现实课题。国际汉语教材是培养汉语学习者知华友华的重要工具,是帮助他们了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传播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客观自塑中国形象,改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弱势地位是一个现实课题。国际汉语教材是培养汉语学习者知华友华的重要工具,是帮助他们了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一扇窗户,国际汉语教材中的中国人物形象设计在汉语国际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国际汉语教材里中国人物的设计情况考察,并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探讨了如何更好地自塑中国人物形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汉语教材 中国人物 形象自塑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话语自塑——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定位理论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桂生 黄建滨 《甘肃理论学刊》 2020年第6期30-36,共7页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为语料,利用定位理论的话语分析框架,从“身份定位和价值赋予”“叙事框架建构”“情感和责任生成”等三个层面探究十九大报告中所使用的话语策略及建构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为语料,利用定位理论的话语分析框架,从“身份定位和价值赋予”“叙事框架建构”“情感和责任生成”等三个层面探究十九大报告中所使用的话语策略及建构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发现,十九大报告将中国共产党身份定位为“中国伟大成就的创造者”“中国伟大历史的承载者”以及“中国伟大治国方略的践行者”,建构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爱人民、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执政党形象,对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自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 中国共产党 定位理论 话语分析框架 形象自塑
下载PDF
《中国日报》扶贫报道中的国家形象自塑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淑雯 颜镇源 《语料库语言学》 2022年第1期54-68,162,共16页
本研究以我国英语主流媒体China Daily在“十三五”期间有关“扶贫”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将批评隐喻分析与国家形象建构相结合,分析“扶贫”新闻报道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分布特征和自塑的国家形象。研究发现:我国“扶贫”新闻报道中的... 本研究以我国英语主流媒体China Daily在“十三五”期间有关“扶贫”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将批评隐喻分析与国家形象建构相结合,分析“扶贫”新闻报道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分布特征和自塑的国家形象。研究发现:我国“扶贫”新闻报道中的概念隐喻共有七种类型,包括冲突隐喻、旅程隐喻、人体隐喻、建筑隐喻、植物隐喻、书籍隐喻和圆形隐喻。概念隐喻类型分布不均衡,源域共鸣值及使用比例最大的是冲突隐喻,其次为旅程隐喻,而人体隐喻、建筑隐喻、植物隐喻、书籍隐喻和圆形隐喻的总占比不足10%。China Daily中有关“扶贫”的新闻报道自塑了勇于担当、稳步发展、持续成长及和谐共建的国家形象。本研究对于我国新闻媒体对外自塑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声音、提升软实力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 概念隐喻 批评隐喻分析 新闻报道 自塑国家形象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中国国家形象自塑研究——以疫情题材纪录片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谭文慧 朱耀云 王俊菊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3,共6页
本文从概念隐喻视角分析了中国疫情题材纪录片中的国家形象自塑。分析表明,疫情纪录片较为均衡地使用了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自塑了中国的整体国家形象,并通过战争、旅程、人体等隐喻子类型多维度塑造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科技、外... 本文从概念隐喻视角分析了中国疫情题材纪录片中的国家形象自塑。分析表明,疫情纪录片较为均衡地使用了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自塑了中国的整体国家形象,并通过战争、旅程、人体等隐喻子类型多维度塑造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科技、外交及国民等形象。此类纪录片结合调整概念隐喻框架、注重观念传播及选择多样化等表达手段,成功实现了对中国国家形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自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国家形象自塑 新冠疫情
下载PDF
教师角色意识与形象自塑
12
作者 王会玲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教师 角色意识 形象自塑 角色素质 角色认知水平
下载PDF
城管形象建构的媒体误读及其重塑策略研究
13
作者 王燕 《现代视听》 2014年第6期67-69,共3页
媒体运用议程设置、选定报道框架、强化刻板印象、标签化、污名化等策略,以"暴力执法"的话语模式报道中国城管,造成中国城管形象长期被误读。对此,城管及相关部门应积极从借助媒体的角度探讨自身形象重塑策略。
关键词 城管形象 媒体误读 形象自塑策略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共产党“自塑”形象研究——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翻译为例
14
作者 陈洁玮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31-137,共7页
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信念,中国共产党对其自身要求很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它不满足于别人眼中的“他塑”形象,而是寻求组织形象的“自塑”。利用词频、词汇搭配、索引行等语料库手段,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第十... 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信念,中国共产党对其自身要求很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它不满足于别人眼中的“他塑”形象,而是寻求组织形象的“自塑”。利用词频、词汇搭配、索引行等语料库手段,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外宣英译文中“自塑”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福祉、时刻保持先进性、组织纪律严明、坚持群众路线、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光辉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议 翻译 共产党 自塑形象
下载PDF
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师形象自塑
15
作者 曹忠义 马文贵 《天中学刊》 2000年第4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语文教师 形象自塑
下载PDF
汉英口译级差资源中的国家形象自塑——以2019年总理记者会为例
16
作者 杨丽娟 汪琪 《海外英语》 2021年第19期222-223,239,共3页
随着全球化发展,如何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备受各国关注。我国致力于提升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而外交场合中的汉英口译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级差系统作为评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情感态度的等级强弱。该文从级差系统出发,采... 随着全球化发展,如何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备受各国关注。我国致力于提升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而外交场合中的汉英口译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级差系统作为评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情感态度的等级强弱。该文从级差系统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19年总理记者会中英文本中的级差资源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口译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处理级差资源以实现中国国家形象的成功自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自塑 汉英口译 级差资源 话语分析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双重律动下的言说——辜鸿铭笔下的中国妇女形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冰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54-56,共3页
按照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 ,辜鸿铭笔下的中国妇女属于自塑形象。在中西文化激烈对抗冲撞的背景下 ,辜氏在塑造形象中更多地表现为自我的言说 ,即对西化运动的批判和对中国文化的鼓吹。由于接受的是正统西方教育 ,又是用英语写作 ,辜氏的... 按照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 ,辜鸿铭笔下的中国妇女属于自塑形象。在中西文化激烈对抗冲撞的背景下 ,辜氏在塑造形象中更多地表现为自我的言说 ,即对西化运动的批判和对中国文化的鼓吹。由于接受的是正统西方教育 ,又是用英语写作 ,辜氏的自塑形象对西方世界而言是一种有效的言说 ,使西方直接听到了中国文化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中国妇女 自塑形象
下载PDF
权力·文化·心理——国家自塑与他塑形象鸿沟的生成动力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淑兰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108,179,共14页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自塑形象与他塑形象之间存在的形象鸿沟是指国家形象主客体对该国形象的认知、评价与情感方面的鸿沟,这在数字化驱动的形象政治时代具有扩大化趋势。国家自塑与他塑形象鸿沟的生成具有权力、文化与心理三个层面的动力...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自塑形象与他塑形象之间存在的形象鸿沟是指国家形象主客体对该国形象的认知、评价与情感方面的鸿沟,这在数字化驱动的形象政治时代具有扩大化趋势。国家自塑与他塑形象鸿沟的生成具有权力、文化与心理三个层面的动力。在权力层面,形象鸿沟的生成受到国家间权力博弈、西方霸权主义的驱动,在文化层面受到跨文化差异、文明冲突的影响,在心理层面受到集体自尊、集体情结以及心理认知误区的驱动。理解与超越国家自塑与他塑形象鸿沟,需要从战略高度加强国家形象设计、管理、沟通与修复,保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主体反思意识,建立稳固而富有弹性的国家主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自塑形象 形象 形象鸿沟 形象政治
原文传递
林语堂科幻小说的中国形象阐释论
19
作者 刘玉杰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8-94,共7页
在“对外讲中”的跨文化传播与文学写作策略的驱动下,林语堂海外时期用英语创作的科幻小说《奇岛》,因书写语言、目标读者等方面的非中国属性而具备异国属性、跨文化属性。通过小说中以劳思为代表的海外混血华裔形象,以孔子、庄子思想... 在“对外讲中”的跨文化传播与文学写作策略的驱动下,林语堂海外时期用英语创作的科幻小说《奇岛》,因书写语言、目标读者等方面的非中国属性而具备异国属性、跨文化属性。通过小说中以劳思为代表的海外混血华裔形象,以孔子、庄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思想,以及《桃花源记》文学原型等三重中国形象的梳理,指出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具有自塑性与他塑性的双重属性。自塑形象表现为中国形象的正面性,是科技主流话语语境中对中国诗性智慧的重新确证,反映出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的深层认同;他塑形象则凸显为对中国形象的混杂化处理与隐匿化处理,反映出林语堂高超跨文化叙事能力。林语堂科幻小说的中国形象阐释,是自我与他者视域融合的形象学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自塑形象 形象 科幻小说 比较文学形象
下载PDF
国家形象自塑视阈下外交话语隐喻英译策略探析——以2020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为例
20
作者 肖志清 李静霞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178-185,共8页
外交话语中隐喻英译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有效传达外交话语内涵,提升国家形象自塑效果。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以2020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涉及新冠疫情的隐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国家形象自塑视阈下外交话语隐喻的英译策略选择。研究发现,2... 外交话语中隐喻英译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有效传达外交话语内涵,提升国家形象自塑效果。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以2020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涉及新冠疫情的隐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国家形象自塑视阈下外交话语隐喻的英译策略选择。研究发现,2020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通过战争隐喻、拟人隐喻、自然隐喻等多种隐喻类别,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塑造了中国“新冠疫情的抗击者”“国际抗疫的合作者和推动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三大主要形象。在这三大形象自塑驱动下,国家机构译者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翻译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结合中国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目的语受众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对原文隐喻的本体、喻体和喻义适当地进行了保留、转换或省略,实现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自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国家形象自塑 外交话语 隐喻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