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对心室肌细胞异常自律性的作用及利多卡因的对抗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季骅 叶方立 张培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Ba2+诱发的心室肌细胞异常自律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微电极技术。结果:TMP50~200μmol/L可剂量依从性使最大舒张电位(MDP)减小和自动节律(SR)增快。利多卡因2μmol/...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Ba2+诱发的心室肌细胞异常自律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微电极技术。结果:TMP50~200μmol/L可剂量依从性使最大舒张电位(MDP)减小和自动节律(SR)增快。利多卡因2μmol/L可完全拮抗TMP的上述作用。异搏定06μmol/L显著抑制SR,对MDP无影响。结论:TMP可阻滞心肌细胞外向K+电流,其药物效应与异搏定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利多卡因 异搏定 异常自律性 药理
下载PDF
异常冲动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顾春英 严干新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物物理学研究进展及对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基因、离子通道以及细胞学等方面人们对心律失常的理解得到了充分的更新。笔者根据目前研究的结果对冲动形成异常(包括异常自律性增强和触发2种)的可能...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物物理学研究进展及对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基因、离子通道以及细胞学等方面人们对心律失常的理解得到了充分的更新。笔者根据目前研究的结果对冲动形成异常(包括异常自律性增强和触发2种)的可能的细胞离子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形 心律失常 生物物理学 分子生物学 异常自律性 发生机制 离子通道 细胞学
下载PDF
心律失常中医治法浅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龚少愚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自律性异常 激动传导障碍
下载PDF
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心房颤动关系再认识 被引量:1
4
作者 何燕 韩明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常见的合并症。与普通人群相比,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AF发生率显著升高,且一般表现为阵发性AF。但迄今为止,AF发生的电生理机制并不十分明朗,其机制有多种学说,如多子波...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常见的合并症。与普通人群相比,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AF发生率显著升高,且一般表现为阵发性AF。但迄今为止,AF发生的电生理机制并不十分明朗,其机制有多种学说,如多子波折返学说、异常自律性增高学说、主导转子学说、局灶触发学说等。但不管何种学说,AF的发生必须依赖两个因素,即发生机制和维持机制,两者缺一不可。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F的机制很可能是局灶驱动伴向周围的颤动样传导,多发子波折返仅仅是AF时心房激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其维持的关键因素。驱动AF的局部兴奋可以使一个或多个局灶的自律性升高或触发活动,但更可能是位于心房某个固定解剖部位(特别是肺静脉前庭部位)具有完整折返环路的折返激动。本文就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atrloventricular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和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与AF的关系作一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异常自律性 折返激动 触发活动 心律失常常
下载PDF
室早致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脱节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津明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7年第4期245-245,共1页
1 心电资料 房室脱节多因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脏自律性异常所致,后者则多见于窦房结频率过低或低位节律点频率增高时,一般室早对窦性频率无影响,故少有室早致窦率减慢致交界性心动过速出现房室脱节者,现报导一例。
关键词 室早 干扰性房室脱节 交界性心动过速 窦性频率 窦房结 P波 心脏自律性异常 间期 点频率 室内差异性传导
下载PDF
老年心律失常172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张首立 刘新华 《吉林医学信息》 1997年第1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老年人 自律性异常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及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州 《常州实用医学》 2012年第1期59-61,共3页
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上部位的心动过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其发作的电生理机制大多为冲动折返,少数为异常自律性或后除极触发激动所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重症、急诊心律失常。通常突... 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上部位的心动过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其发作的电生理机制大多为冲动折返,少数为异常自律性或后除极触发激动所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重症、急诊心律失常。通常突然发作并突然终止,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心率在160—250次/min。因此,及时有效地终止室上速的发作,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突然发作 护理 急救 电生理机制 异常自律性 触发激动 心律失常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及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州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7期289-289,共1页
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上部位的心动过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其发作的电生理机制大多为冲动折返,少数为异常自律性或后除极触发激动所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青人,也可见于器质性... 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上部位的心动过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其发作的电生理机制大多为冲动折返,少数为异常自律性或后除极触发激动所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青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因情绪激动、劳累、体位改变等因素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致心排血量与脑血流锐减,使病人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严重者出现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休克。因此,及时有效地终止室上速的发作,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无器质性心脏病 护理 急救 电生理机制 异常自律性 心脏病患者 触发激动
下载PDF
肌性成纤维细胞造成心脏组织的异位活动
9
作者 余国膺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1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心脏组织 肌性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 细胞密度 相互作用 自律性异常
下载PDF
109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红玲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 2007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快速心律失常 发生原因分析 老年人 室性心动过速 心率失常 发生原理 心脏病患者 异常自律性
下载PDF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邵丽莉 韩丽英 +2 位作者 常超 赵秀峰 刘丽军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第9期838-838,共1页
心律失常指心脏自律性异常和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心律失常患者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以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为多见,部分健康者也发病可能。心律失常及早治疗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本文采用... 心律失常指心脏自律性异常和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心律失常患者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以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为多见,部分健康者也发病可能。心律失常及早治疗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本文采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长稳心颗粒 心律失常 疗效观察 美托洛尔 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 自律性异常 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心律不齐的中医药膳
12
作者 曹元成 《医药食疗保健》 2013年第7期41-41,共1页
“心律不齐”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心脏自律性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特别多见于心脏病... “心律不齐”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心脏自律性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特别多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常发生在麻醉、手术中或手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不齐 中医药膳 心脏病患者 心律失常 自律性异常 心动过速 传导障碍 心动过缓
原文传递
蒲肯野纤维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威 李毅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68-1071,共4页
心脏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PF)由于有着独特的解剖位置、细胞结构和电生理特征,在电冲动向心室肌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的研究证实,PF在诸多疾病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中起触发和(或)维... 心脏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PF)由于有着独特的解剖位置、细胞结构和电生理特征,在电冲动向心室肌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的研究证实,PF在诸多疾病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中起触发和(或)维持作用,因而PF成为近来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PF易于发生早后除极(EAD)、晚后除极(DAD)和异常的自律性,所以许多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PF系统。通过折返机制和局灶机制(异常自律性、触发活动或微折返),PF参与了室颤的维持。针对异常PF电位的消融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室速/室颤的治疗。本文拟对PF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蒲肯野纤维 异常自律性 心室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早后除极 折返机制 触发活动
原文传递
心律失常与个性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红阳 王玉堂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个性因素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某些个性特质可能是保护性因素,而有些则能加速其发展、引起不良预后。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表现和机制复杂。冲动的发生、传导异常,... 近年来研究表明,个性因素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某些个性特质可能是保护性因素,而有些则能加速其发展、引起不良预后。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表现和机制复杂。冲动的发生、传导异常,包括折返、异常自律性和后除极等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心律失常发生和维持机制,但启动这些机制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更多注重心脏解剖和功能的变化对上述机制的启动作用,如心脏扩大、心肌坏死、异常离子通道和自主神经功能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同样与个性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个性因素 不良预后 自主神经功能 心血管病 保护性因素 异常自律性 个性特质
原文传递
心脏电损伤当前的观念和临床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卫东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49-749,共1页
电流于水平或者垂直方向通过人体时均能造成心脏损伤,最主要的表现是心律失常和心肌组织损伤。既往报道电击伤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从百分之几至最高40%不等,但多为小样本观察。而大样本研究监测中仅有3%的患者发生过典型心律失常,最... 电流于水平或者垂直方向通过人体时均能造成心脏损伤,最主要的表现是心律失常和心肌组织损伤。既往报道电击伤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从百分之几至最高40%不等,但多为小样本观察。而大样本研究监测中仅有3%的患者发生过典型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房颤、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也有报道。其机制可能是电击后数小时内引发了心肌复极紊乱,从而增强了异常自律性或后去极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损伤 临床处理 电损伤 心肌组织损伤 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异常自律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