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之为人的尊严:意志自由与理性自律——康德道德人格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宝贵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2-95,共4页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通过论证意志自由和理性自律,展现了其理想道德人格的本真精神;从意志自由的逻辑起点到理性自律的至高点,再到自由和自律统一的内在人格魅力,展现了成熟自觉的道德人格的深刻内涵,赋予人以无上的人格尊严。康德道...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通过论证意志自由和理性自律,展现了其理想道德人格的本真精神;从意志自由的逻辑起点到理性自律的至高点,再到自由和自律统一的内在人格魅力,展现了成熟自觉的道德人格的深刻内涵,赋予人以无上的人格尊严。康德道德人格理论在现代中国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自由 理性自律 道德法则 道德人格
下载PDF
走向峰巅的西方近代美育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罗中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近代西方,在反对宗教神性的道路上,走着两派相反相成的人性"自由"的伴旅:理性自律的自由和感性自然的自由。与此相应,在生命美的构建上,形成了追求理性自律的美育思想和追求感性自然的美育思想。二者以其各自的理由和偏颇完... 近代西方,在反对宗教神性的道路上,走着两派相反相成的人性"自由"的伴旅:理性自律的自由和感性自然的自由。与此相应,在生命美的构建上,形成了追求理性自律的美育思想和追求感性自然的美育思想。二者以其各自的理由和偏颇完成了对构建生命美的历史思考。嗣后,弥合人性分裂的美育思想应运而生,并在席勒那里以"审美的王国"的乌托邦描画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理论峰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美育 理性自律 感性自然 人性分裂 理性主义哲学 希腊文化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与个性主义的流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原小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与西方启蒙精神比较而言,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启蒙精神,以及作为其主要内容的个性主义,由于受到主情任性的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片面强调了个性的自由与解放,缺乏西方启蒙精神的理性要素与自律意志,这导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启蒙精神及个性... 与西方启蒙精神比较而言,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启蒙精神,以及作为其主要内容的个性主义,由于受到主情任性的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片面强调了个性的自由与解放,缺乏西方启蒙精神的理性要素与自律意志,这导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启蒙精神及个性主义始终处于不健全、不成熟的状态。"五四"启蒙文学中的个性主义,经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人阐释后,逐渐汇入破坏旧秩序的革命精神洪流;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启蒙文学中的个性主义,经巴金、路遥、莫言等人的文学表现,日益转化为蔑视规则的痞匪之气。总之,百年来的中国启蒙文学,仍是未竟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 世纪中国文学 启蒙精神 个性主义 理性自律
下载PDF
康德批判哲学之于生态危机的启蒙意义
4
作者 陶火生 庄丽静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12,共4页
接踵而至的生态危机向人类提出了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对待、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康德博大精深的批判哲学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理性、生态道德思想底蕴。在生态哲学的视野下,重新解析阐发康德的批判哲学,旨在深入挖掘和梳理其对生... 接踵而至的生态危机向人类提出了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对待、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康德博大精深的批判哲学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理性、生态道德思想底蕴。在生态哲学的视野下,重新解析阐发康德的批判哲学,旨在深入挖掘和梳理其对生态危机的启蒙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 有限理性 生态理性 理性自律 生态道德
下载PDF
神话三界与华夏神话的生成
5
作者 杨道乔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44-49,共6页
当古老的裸猿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竞争历程中使其双手从大地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又当他们茫然羞涩地抚摩着自己裸露的身躯力图自识为人时,人类的原始理性在其生命的深层心理结构中朦胧地觉醒了。从生命本体论的视角审度,这朦胧觉... 当古老的裸猿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竞争历程中使其双手从大地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又当他们茫然羞涩地抚摩着自己裸露的身躯力图自识为人时,人类的原始理性在其生命的深层心理结构中朦胧地觉醒了。从生命本体论的视角审度,这朦胧觉醒的原始理性是从原始初民深层心理结构中萌发的原始心智智慧,是原始初民在生命实践的进化历程中力图对自我进行主体性反思的原始生理机能。因此,它的生命自律性决定了原始初民的生命本质是在自我规定的意义上被界定的。在这一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律理性 昆仑神话 原始初民 华夏 神界 人格神 心理结构 自我形象 原型 空间
下载PDF
从“制器”到“成人”的学校教育——评《规训与抗拒: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学校生活》
6
作者 冉亚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49-152,156,共5页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为人”和“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为个体生命的澄明祛除自我深层的内在遮蔽,其根本旨归是培养人之德性,构建人生历程,理解人生意义,关涉美好生活。教育也即育人之学,或谓之人学。育人之学理当关注人,这是教育存在...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为人”和“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为个体生命的澄明祛除自我深层的内在遮蔽,其根本旨归是培养人之德性,构建人生历程,理解人生意义,关涉美好生活。教育也即育人之学,或谓之人学。育人之学理当关注人,这是教育存在的根基所在。遗憾的是当下教育现场中规训化教育使教育成为一种压制性的力量,致使以“成人”为宗旨的教育演变成为消解个体理性自律的“规训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的本质 理性自律 人生意义 社会学视野 规训化教育 压制性 育人 美好生活
下载PDF
论网络“人肉搜索”
7
作者 罗新星 《东南传播》 2009年第6期55-58,共4页
"人肉搜索"已经成为当下一种广受关注又备受争议的现象,本文梳理了"人肉搜索"的概念以及几种类型,并对"人肉搜索"现象频频出现在网络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应对此种现象... "人肉搜索"已经成为当下一种广受关注又备受争议的现象,本文梳理了"人肉搜索"的概念以及几种类型,并对"人肉搜索"现象频频出现在网络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应对此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肉搜索 理性自律 法治精神 公民意识
下载PDF
理性自律与判断责任:康德理论哲学的规范性维度 被引量:2
8
作者 韩东晖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3,206,共10页
康德哲学的规范性转向为当代规范性哲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而要理解其规范性思想的总体,首先要在理论哲学层面阐明其关于理性立法与判断责任的规范性意蕴。由此出发,论证理性立法、自律和再自律的统一是康德规范性转向的基本精神... 康德哲学的规范性转向为当代规范性哲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而要理解其规范性思想的总体,首先要在理论哲学层面阐明其关于理性立法与判断责任的规范性意蕴。由此出发,论证理性立法、自律和再自律的统一是康德规范性转向的基本精神,阐释性和规范性是先天综合判断的先验论证的合法性基础,规范性语汇与模态性语汇的统一是先天综合判断的有效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 规范性 布兰顿 理性立法 理性自律
原文传递
阿伦特与马克思劳动观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丁燃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9-65,共7页
德裔美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认为政治存在的理由是体现出人的理性自律性,人以理性自律性追求自由的公共领域、共同体生活。但劳动始终是人的被动性行为,人们或被自然、权力、宗教等力量驱使,为了生存而被迫劳动;或被资本的力量驱使... 德裔美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认为政治存在的理由是体现出人的理性自律性,人以理性自律性追求自由的公共领域、共同体生活。但劳动始终是人的被动性行为,人们或被自然、权力、宗教等力量驱使,为了生存而被迫劳动;或被资本的力量驱使,以劳动的方式积累财富;被迫性的劳动取代人的理性自律性的行动是反政治、反自由的表现。凭借此观点阿伦特反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人本身"的观点,指出劳动只能打造出物质至上的财富自由,从而迎合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欲望,最终使得人们变成平庸无思的工具,彻底丧失了政治存在的意义。阿伦特的这种分析方式使政治仅剩下了纯粹的精神生活,而马克思超越阿伦特政治存在论之处是将人类理性自律性转化为人的创造能动性,它是掌握人类理性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真正主宰,马克思看到了劳动能够将人的创造能动性外化,通过劳动发挥人的创造能动性,从而以劳动把握政治领域中的实践活动。在此种意义上,马克思将理性自律性这种精神生活以劳动为介质放入现实政治实践之中,超越了阿伦特的政治理性反思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政治 理性自律 创造能动性
下载PDF
作为社会批评的形而上学理念——对阿多诺的康德自由观批判的一个反驳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顺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8-145,共8页
通过反思阿多诺对康德先验自由的批判,揭示该批判的实质是对理念本身进行机械的还原论操作,能够为长期被“污名化”的康德式形而上学理念“正名”:自由的二律背反是关于现代生活条件下人之为人的主体性条件的形而上阐明,具有丰富而深刻... 通过反思阿多诺对康德先验自由的批判,揭示该批判的实质是对理念本身进行机械的还原论操作,能够为长期被“污名化”的康德式形而上学理念“正名”:自由的二律背反是关于现代生活条件下人之为人的主体性条件的形而上阐明,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批判蕴含;作为形而上学理念的先验自由蕴含着无法被经验性社会关系同化的“真理内容”,因其抽象而得以保留其不可被化约的批判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理念 先验自由 理性自律 社会他律
下载PDF
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转轨的瓶颈因素
11
作者 冯海龙 《沧桑》 2007年第1期98-99,共2页
新世纪我国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面临转轨的必然趋向。旧道德体系的惯性、道德建设理念的滞后性及理性自律机制的缺失成为制约转轨的瓶颈。清醒地认识这些瓶颈因素并寻求对策,将有利于新世纪我国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和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新世纪我国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面临转轨的必然趋向。旧道德体系的惯性、道德建设理念的滞后性及理性自律机制的缺失成为制约转轨的瓶颈。清醒地认识这些瓶颈因素并寻求对策,将有利于新世纪我国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和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建设和谐发展的现代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建设 转轨 瓶颈 理性自律
下载PDF
马克思自由观对康德伦理学的超越
12
作者 龙玲 《克拉玛依学刊》 2019年第2期27-31,共5页
马克思自由概念的提出深受康德伦理学的影响。康德对自由的解读旨在通过探究先天地存在于我们的理性中的纯粹意志,用道德律论证自由的可能,属于先验形而上学范畴;而马克思却认为自由概念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提出的,是一个有着现... 马克思自由概念的提出深受康德伦理学的影响。康德对自由的解读旨在通过探究先天地存在于我们的理性中的纯粹意志,用道德律论证自由的可能,属于先验形而上学范畴;而马克思却认为自由概念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提出的,是一个有着现实历史性特征的范畴,他通过人本身所拥有的“自由自觉地活动”这把钥匙实现了对康德纯粹实践理性的扬弃;在价值取向方面,马克思对康德所提出的“人是目的”的道德理性予以解蔽,最终实现了马克思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真正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由观 康德 伦理学 理性自律
下载PDF
理性自律与公共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13
作者 张渺 《社区》 2014年第13期63-63,共1页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让不让座”,忽忽悠悠就和“扶不扶”一起,成了让人好生纠结的问题。
关键词 理性自律 公共管理 社区 社会工作
原文传递
神话的本体反思——关于希腊神话和华夏神话审美形态悖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乃乔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02-210,共9页
一、神话空间在原始初民逃避死亡追求永恒和无限的历史中创生从生命本体论的视角审度,原始自律理性作为原始初民生命本体的自律构成因素,其决定了原始初民的生命本质是在自我规定的意义上被界定的.这也正是人与动物在心理机制上的本质区... 一、神话空间在原始初民逃避死亡追求永恒和无限的历史中创生从生命本体论的视角审度,原始自律理性作为原始初民生命本体的自律构成因素,其决定了原始初民的生命本质是在自我规定的意义上被界定的.这也正是人与动物在心理机制上的本质区别.也正是在生命的洪荒中觉醒的原始自律理性,给原始初民带来一个生与死悖立的情感世界.当原始理性的自律启蒙使原始初民意识到生,以孩提般的原始童贞心态去拥抱生命生存的欢悦时,他们又无可抗拒地意识到死,他们又必须以孩提般的原始童贞心态去体验生命面对死亡的恐惧.这正如华夏哲人庄子在抽象的玄学本体论中对生与死的辩证体验,《庄子·齐物论》载:“方生方死,方死主生”,①《庄子·田子方》又载:“生死亦大矣而无变乎已.”②的确,人在意识到生之欢悦的瞬间,死亡便热烈地拥抱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神话 自律理性 华夏初民 原始初民 自我形象 审美形态 非人格化 人格神 奥林波斯 黑格尔
原文传递
公共信用供给的内在机制初探——基于第三配置视角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清华 程锦晖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8,共7页
公共信用不同于传统的关系信用和市场交易中的契约信用,它是发生在公共生活领域中通过不完全契约或者隐形契约方式体现的信用关系与信用形式。在经济转型期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不能有效保障公共信用供给的情形下,由市场和政府之外的意识... 公共信用不同于传统的关系信用和市场交易中的契约信用,它是发生在公共生活领域中通过不完全契约或者隐形契约方式体现的信用关系与信用形式。在经济转型期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不能有效保障公共信用供给的情形下,由市场和政府之外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和习俗惯例等第三种力量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第三配置通过理性自律和理性依从的双核内在机制,能对公共信用的供给发挥更为直接和有效的作用。理性自律通过道德约束和对信誉资产的追求主动供给公共信用,理性依从则在第三方监督约束下使公共信用"被供给"。同时,健全的制度安排、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理想的公民社会建设等配套体系能确保第三配置发挥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信用 第三配置 理性自律 理性依从
原文传递
主体性为何不可或缺——从阿多诺的视角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顺利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89,共9页
主体性观念向来是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规范性内核,近年来它遭到"主体间性"理论、结构主义思想等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围攻,然而主体性预设对社会-政治理论的不可或缺性却是无法否认的。在解释性层面,若不在先设定自由能动... 主体性观念向来是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规范性内核,近年来它遭到"主体间性"理论、结构主义思想等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围攻,然而主体性预设对社会-政治理论的不可或缺性却是无法否认的。在解释性层面,若不在先设定自由能动性,作为历史事件的"主体之死"将是无法被理解的;在规范性层面,能动主体的缺席有可能使社会理论彻底丧失其批评潜质。从阿多诺的思想视角出发,能够很好地阐明主体性之于社会-政治理论的这一必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之死 理性能动性 理性自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