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醇超饱和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1
作者 沙先谊 陈彦佐 +1 位作者 吴娟 方晓玲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制备紫杉醇超饱和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upersaturatable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MEDDS),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的方法,优化紫杉醇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的处方。18只大... 目的:制备紫杉醇超饱和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upersaturatable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MEDDS),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的方法,优化紫杉醇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的处方。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10 mg/kg紫杉醇溶液、SMEDDS和S-SMEDDS,测定紫杉醇的血药浓度c、max、AUC和tmax,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确定紫杉醇SMEDDS最优处方为: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50∶33∶17。油相为Lauroglycol FCC∶橄榄油(2∶1),表面活性剂为Cremophor EL∶吐温-80(1∶1),助表面活性剂为PEG-400。S-SMEDDS在此处方基础上添加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稀释对制剂的粒径无显著影响。SMEDDS和S-SMEDDS的粒径分别为(92.7±47.7)和(93.6±36.8)nm,粒径分布呈高斯分布。SMEDDS和S-SMEDDS的cmax和AUC显著高于溶液剂,tmax<溶液剂,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33.9%和719.3%。结论:紫杉醇S-SMEDDS的口服吸收强于溶液剂和SMED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超饱和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9-硝基喜树碱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沙先谊 陈小飞 +1 位作者 李婵 方晓玲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9-472,共4页
以Maisine 35-1为油相,Cremophor EL、Labrasol为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得9-硝基喜树碱(1)负电荷自微乳化制剂;在此基础上加入油胺作为正电荷剂可得1正电荷自微乳化制剂。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1含量。结果表明含药... 以Maisine 35-1为油相,Cremophor EL、Labrasol为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得9-硝基喜树碱(1)负电荷自微乳化制剂;在此基础上加入油胺作为正电荷剂可得1正电荷自微乳化制剂。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1含量。结果表明含药的负、正电荷自微乳化制剂经水稀释10倍时,粒径分别为(24.7±7.9)和(25.0±8.3)nm,z电位分别为-(4.8±0.5)和(2.4±0.9)mV。大鼠分别以6mg/kg的剂量灌胃给予1溶液和负、正电荷自微乳化制剂后,三者的Cmax 分别为(93.8±72.8)、(176.4±93.4)和(128.9±49.1)ng/ml;AUC分别为(127.6±51.6)、(331.9±261.1)和(595.1±42.0)ng·ml-1·h;MRT分别为(1.6±0.9)、(1.2±0.6)和(4.3±2.4)h。 正、负电荷自微乳化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是溶液的4.7和2.6倍,表明前者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作用优于后者(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硝基喜树碱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口服 物动力学
下载PDF
和厚朴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甘露 田睿 +3 位作者 郭锋 王春晖 左的于 张良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73-2076,共4页
目的筛选并优化了和厚朴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honokiol-SMEDDS)的处方。方法利用溶解度,辅料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筛选空白处方,以粒径和体外释放评价为指标选取最佳处方。结果优化后的honokiol-SMEDDS处方油相为辛癸酸甘油酯(MCT),表面... 目的筛选并优化了和厚朴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honokiol-SMEDDS)的处方。方法利用溶解度,辅料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筛选空白处方,以粒径和体外释放评价为指标选取最佳处方。结果优化后的honokiol-SMEDDS处方油相为辛癸酸甘油酯(MCT),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助表面活性剂为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P),油相比例20%,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K m为2,载药量为10%,平均粒径为28 nm。结论成功制备了honokiol-SMEDDS,显著提高了和厚朴酚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伪三元相图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普罗布考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娟 沙先谊 方晓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确定普罗布考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elf 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的较优处方。方法以微乳粒径、zeta-电位、药物在空白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平衡溶解度及5 min时药物的溶出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 目的确定普罗布考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elf 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的较优处方。方法以微乳粒径、zeta-电位、药物在空白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平衡溶解度及5 min时药物的溶出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定较优处方。结果处方中橄榄油占油相比例、油相占处方比例及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分别为0.33、0.5和2.0时,为较优处方。此时微乳粒径为92.7 nm,zeta-电位为-17.38 mV,药物在空白自微乳给药系统中的平衡溶解度为65.17 mg/mL,5 min时药物的溶出度为63.46%。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快速方便的得到普罗布考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较优处方,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
下载PDF
口服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赵佳丽 温许 +2 位作者 张晶 刘建清 宋洪涛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对新近发展的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SMEDDS)文献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对固体自微乳的载体、固化技术以及缓控释制剂进行了探讨,为研究水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适合药物释放特性的S-SME... 目的对新近发展的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SMEDDS)文献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对固体自微乳的载体、固化技术以及缓控释制剂进行了探讨,为研究水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适合药物释放特性的S-SMEDDS技术提供相关参考。结论固体自微乳化系统可以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兼顾了液态自微乳和固体制剂二者的优势,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型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固化技术 口服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提高蒿甲醚大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亚红 唐倩 +3 位作者 刘耀 林凤云 王丽娟 朱照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81-1485,共5页
目的研究蒿甲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提高蒿甲醚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并建立快速、简单测定大鼠血浆中蒿甲醚浓度的HPLC-MS/MS方法。方法 1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药给予自制的蒿甲醚混悬液和蒿甲醚自微乳化... 目的研究蒿甲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提高蒿甲醚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并建立快速、简单测定大鼠血浆中蒿甲醚浓度的HPLC-MS/MS方法。方法 1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药给予自制的蒿甲醚混悬液和蒿甲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测定蒿甲醚的血浆药物浓度,评价蒿甲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给药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本方法大鼠血浆中蒿甲醚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035-402.8 ng/mL(r=0.999 7);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单剂量口服灌胃给药给予蒿甲醚混悬液120 mg/kg和蒿甲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20 mg/kg后,血浆中蒿甲醚的Cmax分别为(96.33±37.34)、(183.59±48.32)ng/mL;AUC0→t分别为(304.86±75.27)、(842.18±151.55)ng·h/mL,AUC0→∞分别为(322.66±79.32)、(979.90±172.71)ng·h/mL。以AUC0→t和AUC0→∞计算,蒿甲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 658%和1 822%。结论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可以增加蒿甲醚口服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相对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蒿甲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对小鼠人脑胶质瘤皮下移植瘤的抑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亚红 王丽娟 +2 位作者 林凤云 兰作平 甘淋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研究蒿甲醚(ARM)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对人脑胶质瘤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的抑瘤效果。方法:以人脑胶质细胞瘤细胞株SHG44接种,并以组织块移植传代,建立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于接种后的第5、10、15、20、25天时测量小鼠肿... 目的:研究蒿甲醚(ARM)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对人脑胶质瘤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的抑瘤效果。方法:以人脑胶质细胞瘤细胞株SHG44接种,并以组织块移植传代,建立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于接种后的第5、10、15、20、25天时测量小鼠肿瘤组织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确定肿瘤快速增殖初期。取裸小鼠30只,同法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并于肿瘤快速增殖初期时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ARM混悬液组[60 mg/(kg·d)]和ARM-SMEDDS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d)]并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或相应药液,每日1次,连续给药30 d。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及一般情况,测定肿瘤组织体积变化并计算相对肿瘤增殖率。结果:皮下移植肿瘤块组织后第10天左右即进入肿瘤快速增殖初期。给药期间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反应。自给药第10天起,ARM-SMEDDS各剂量组小鼠的肿瘤组织体积均较对照组显著缩小(P<0.05);自给药第15天起,ARM-SMEDDS各剂量组小鼠的肿瘤组织体积均较ARM混悬液组显著缩小(P<0.05)。末次给药后,ARM-SMEDDS各剂量组小鼠的相对肿瘤增殖率均较ARM混悬液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ARM-SMEDDS具有明显的抑制人脑胶质瘤增长的效果,抑瘤效果优于剂量更高的ARM混悬液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人脑胶质瘤细胞 皮下移植瘤 小鼠 抑瘤作用
下载PDF
含Cremophor RH40的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对大鼠体内CYP3A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饶子超 斯陆勤 +2 位作者 关延彬 徐佳强 李高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2期1535-1539,共5页
目的考察包含表面活性剂Cremophor RH40的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对大鼠体内细胞色素P450(CYP3A)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咪达唑仑(MDZ)为模型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MDZ及其活性代谢物1'-羟基咪达唑仑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 目的考察包含表面活性剂Cremophor RH40的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对大鼠体内细胞色素P450(CYP3A)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咪达唑仑(MDZ)为模型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MDZ及其活性代谢物1'-羟基咪达唑仑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考察MDZ自乳化微乳对大鼠体内CYP3A活性的影响,同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制剂对大鼠肠黏膜上CYP3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DZ微乳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MDZ片的3.14倍,且显著降低1′-羟基咪达唑仑与咪达唑仑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的比值(由0.25减少到0.11,P<0.05);MDZ自微乳化制剂还可显著延长MDZ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MRT)及半衰期(t1/2)[MRT由(0.63±0.13)h延长至(1.23±0.38)h;t1/2由(0.33±0.11)h延长至(0.65±0.25)h,P<0.05];相对于MDZ片,SMEDDS口服给药后,肠道CYP3A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含有Cremophor RH40的SMEDDS能抑制大鼠体内CYP3A的代谢,从而提高CYP3A底物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细胞色素P4503A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蛋白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处方设计和体外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丁沐淦 龙晓英 林丹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6-980,共5页
目的:探索药物性质与自微乳化处方组成的规律性。方法:选择葛根素、吲哚美辛、莪术油为模型药物,采取正交设计,以溶解状况、乳化速度、乳化程度、液面浮油层、分层沉淀等指标,对自微乳化系统中的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组成、用量进... 目的:探索药物性质与自微乳化处方组成的规律性。方法:选择葛根素、吲哚美辛、莪术油为模型药物,采取正交设计,以溶解状况、乳化速度、乳化程度、液面浮油层、分层沉淀等指标,对自微乳化系统中的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组成、用量进行研究,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和组成比例。结果:最佳自微乳化给药系统除主药外,主要由吐温80、油酸乙酯、PEG400组成,按最佳处方制备的葛根素、吲哚美辛、莪术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在人工胃液(肠液)的溶出度20 min内均已超过95%,高于对照片(胶囊)。结论:所得自微乳化给药系统适合溶解度及分配系数不同的水难溶性药物,为难溶性药物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处方设计 溶出度 葛根素 吲哚美辛 莪术油
下载PDF
莪术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处方设计和体外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沐淦 龙晓英 林丹荣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10-614,共5页
目的设计莪术油自微乳化系统处方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取正交设计和绘制伪三元相图,以溶解状况、乳化速度、乳化程度、液面浮油层、分层沉淀等指标,对自微乳化系统中的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组成、用量进行研究,筛选最佳处方组成... 目的设计莪术油自微乳化系统处方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取正交设计和绘制伪三元相图,以溶解状况、乳化速度、乳化程度、液面浮油层、分层沉淀等指标,对自微乳化系统中的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组成、用量进行研究,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和组成比例。结果莪术油最佳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主要由莪术油、吐温80、油酸乙酯、PEG400组成,其最佳质量比为2.5:3:5:2。按最佳处方制备的莪术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乳滴粒径仅66.7nm,在人工胃液的溶出度17min内已超过95%,远高于自制对照莪术油油溶液胶囊。结论自微乳化给药系统能改善难溶性药物莪术油的胃肠道溶出情况,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简单,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处方设计 溶出度 伪三元相图
下载PDF
吲哚美辛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滕希峰 李钟 +4 位作者 方壬德 李国全 黄诗莹 何洋 何琳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06-409,424,共5页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IDM-SMEDD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大鼠灌胃给予IDM-SMEDDS(给药剂量按IDM计为8.0 mg/kg),采用HPLC法测定IDM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以IDM原料药制备混悬液作为参比,绘制两者血药浓度-时...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IDM-SMEDD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大鼠灌胃给予IDM-SMEDDS(给药剂量按IDM计为8.0 mg/kg),采用HPLC法测定IDM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以IDM原料药制备混悬液作为参比,绘制两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DAS Ver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IDM-SMEDDS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权重因子为1/C2,IDM混悬液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权重因子为1/C^2;大鼠口服IDM-SMEDDS的C_(max)为42.56μg/m L、T_(max)为1 h、AUC0-48 h为814.25(μg·h)/m L,口服IDM混悬液的C_(max)为9.72μg/m L、T_(max)为6 h、AUC0-48 h为134.57(μg·h)/m L。结论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可以提高吲哚美辛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动学参数
下载PDF
四乙酰基葛根素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欢 周伟 +1 位作者 刘姹 杨大坚 《中南药学》 CAS 2010年第6期401-406,共6页
目的筛选四乙酰基葛根素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处方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测定四乙酰基葛根素在各种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对不同溶剂进行初步配伍研究,采用三元相图法考察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 目的筛选四乙酰基葛根素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处方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测定四乙酰基葛根素在各种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对不同溶剂进行初步配伍研究,采用三元相图法考察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的能力,绘制不同处方组成的三元相图,以微乳外观、乳化速度、乳滴粒径、载药量为指标,进一步优选处方,找出最佳的组合和处方配比,制备自微乳化液,测定四乙酰基葛根素自微乳化制剂的溶出度。结果最佳处方体系为Labrafil M1944 cs-Polyoxy 35 castor oil-Transultol P(30∶40∶30)和LauroglycolFCC-Tween 80-Transcutol P(30∶30∶40),此处方体系能迅速乳化为外观澄清透明的微乳液,粒径分布为(21.6±5.1)、(20.2±9.8)nm,45 min内溶出度分别96.2%、96.7%。结论成功制备了四乙酰基葛根素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乙酰基葛根素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三元相图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赤芍总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立江 刘洋 王金晶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80-85,共6页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赤芍总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处方.以油相含量及Km值为考察因素,以自乳化时间、透光率、粒径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模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为当油相含量为21.41%,Km值为2.48时,其自乳化...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赤芍总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处方.以油相含量及Km值为考察因素,以自乳化时间、透光率、粒径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模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为当油相含量为21.41%,Km值为2.48时,其自乳化时间、透光率、粒径、载药量分别为1.62min、60.1%、76.67nm、259.80mg·g-1.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方法能够快速方便准确地得到赤芍总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较优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总苷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下载PDF
复方丁香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梦茹 张文博 +3 位作者 罗国平 德梅特拉.西蒙 王小宁 冯锁民 《化学工程师》 CAS 2019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丁香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油相和表面活性剂配伍试验、伪三元相图的工艺初步筛选,以乳化时间、平均粒径及分散指数(PDI)为指标,确定复方丁香油自微乳的处方组成;通过复方丁香油自微乳的... 目的:研究复方丁香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油相和表面活性剂配伍试验、伪三元相图的工艺初步筛选,以乳化时间、平均粒径及分散指数(PDI)为指标,确定复方丁香油自微乳的处方组成;通过复方丁香油自微乳的粒径、Zeta电位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价其体外质量。结果:复方丁香油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复方丁香油(14.6%),乳化剂为吐温-80(68.3%),助乳化剂为1,2-丙二醇(17.1%)。自微乳化后粒径为23nm,zeta电位为-35±5.7。结论:制备的复方丁香油自微乳的粒径小、粒径分布均匀、乳化后系统稳定性好,为其临床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丁香油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伪三元相图 质量评价
下载PDF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促进银杏酮酯口服吸收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文娟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5期278-279,共2页
目的:观察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对提高银杏酮酯(GBE50)口服吸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各6只,观察组将经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处理得到的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灌入大鼠胃中,对照组应用市售杏灵颗粒剂进行灌胃,比... 目的:观察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对提高银杏酮酯(GBE50)口服吸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各6只,观察组将经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处理得到的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灌入大鼠胃中,对照组应用市售杏灵颗粒剂进行灌胃,比较2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以此评价2组的口服吸收效果。另以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素对照品3种样品的回收率以检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精密度。结果:3种对照品进行5次试验,所得回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除半衰期(T1/2)、血药达峰时间(T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药峰浓度(Cmax)、0~25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5)、0~∞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等参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市售杏灵颗粒剂比较,SMEDDS可显著提高GBE50的生物利用度,强化口服吸收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 银杏酮酯(GBE50) 口服吸收 有效物浓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16
作者 钟婉华 刘丹霞 崔升淼 《药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654-657,678,共5页
目的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伪三元相图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粒径、Zeta电位、自微乳化时间为指标,筛选最佳处方,并对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体外释药进行测定。结果绞股蓝总皂苷自微... 目的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伪三元相图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粒径、Zeta电位、自微乳化时间为指标,筛选最佳处方,并对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体外释药进行测定。结果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的最优处方为:吐温-80 52%,甘油30%,油酸乙酯26%;其平均粒径为51.21 nm,Zeta电位为-13.7 m V,乳化时间为31.54 s,在45 min的体外溶出度是原料药的5倍。结论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制备工艺可行,能显著提高绞股蓝总皂苷的溶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苷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伪三元相图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下载PDF
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琳 刘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2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促进银杏酮酯(GBE50)口服吸收的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其市售颗粒剂做对照,桑色素为内标,柚皮素、黄芩素、槲皮素为对照品,进行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并利用DAS药动学软件处理血药... 目的:探讨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促进银杏酮酯(GBE50)口服吸收的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其市售颗粒剂做对照,桑色素为内标,柚皮素、黄芩素、槲皮素为对照品,进行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并利用DAS药动学软件处理血药浓度数据。结果血药浓度数据表明,市售的对照品颗粒剂与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GBE50-SMEDDS)对比,发现对照品颗粒剂消除半衰期(t1/2β)、药峰浓度(Cmax)和0-25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5)分别为(4.327±0.768)h,(199.49±24.59) ng/ml,(240.29±24.22)mg/(h·ml) GBE50-SMEDDS则分别为(10.975±1.887)h,(221.53±46.88)ng/ml,(378.83±20.65)mg/(h·ml),两组t1/2β、Cmax和AUC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市售颗粒剂相比, GBE50-SMEDDS明显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难溶性药物盐酸奈必洛尔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以及体外评价
18
作者 许铭志 陈俞丞 +2 位作者 肖婷玉 黄丽丽 林华庆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4-1221,共8页
目的制备盐酸奈必洛尔(hydrochloride,NBH)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通过测定NBH在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以及运用伪三元相图对空白自微乳化... 目的制备盐酸奈必洛尔(hydrochloride,NBH)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通过测定NBH在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以及运用伪三元相图对空白自微乳化的处方组成进行确定,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处方用量进行筛选和优化,并加入过量NBH原料药对该处方的载药量进行确定。结果NBH-SMEDDS处方组成为中链甘油三酸酯∶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二乙二醇单乙基醚=20∶48∶32,该处方的载药量为20.05 mg,该处方的粒径、自乳化时间、粒径分布范围符合预测值,溶出度试验显示,NBH-SMEDDS在介质中溶出度的整体趋势对比NBH粉末和NBH普通片有一定的提升,在1,2,3月的加速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SMEDDS可用于提高NBH的体外溶出度,且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奈必洛尔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伪三元相图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溶出速率
原文传递
醋柳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体内外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桂玲 范雅婷 +4 位作者 张燕惠 李艳芳 李馨儒 刘艳 李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55-1062,共8页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醋柳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进行评价,该给药系统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醋柳黄酮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评价指标包括自微乳化时间、粒径及多分散指数、形态学特征、体外分散性、稳定性、在体小肠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该...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醋柳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进行评价,该给药系统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醋柳黄酮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评价指标包括自微乳化时间、粒径及多分散指数、形态学特征、体外分散性、稳定性、在体小肠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该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在3 min内即形成微乳,平均粒径低于40 nm,多分散指数低于0.2,电镜下观察粒子形态为球形;20 min时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以槲皮素计)接近90%,显著高于普通胶囊剂;加速试验条件下放置6个月,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所有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该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在体小肠吸收速率常数(以槲皮素计)显著高于醋柳黄酮乙醇溶液(P<0.05);以醋柳黄酮的混悬液为参比制剂,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大鼠灌胃给药相对生物利用度(以槲皮素计)为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柳黄酮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性质 分散性 小肠吸收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被引量:12
20
作者 熊颖 刘启德 +1 位作者 赖乐 陈建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3-808,共6页
研究制备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采用平衡溶解度方法筛选乳化剂与助乳化剂;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制备微乳;采用正交法优化处方组成;并考察自微乳化制剂的乳化效率、溶出度、稳定性与药动学研究等。结果表明,由肉豆蔻酸异丙酯IPM、... 研究制备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采用平衡溶解度方法筛选乳化剂与助乳化剂;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制备微乳;采用正交法优化处方组成;并考察自微乳化制剂的乳化效率、溶出度、稳定性与药动学研究等。结果表明,由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丙二醇与银杏酮酯组成的自微乳化给药系统遇水可自发形成粒径为20~50 nm的稳定微乳。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乳化效率与溶出快,且制剂稳定性高,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制备的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稳定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制备工艺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