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9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澈见自性 论周刚绘画的“绝对心灵”
1
作者 刘笑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4-11,共8页
黑格尔认为真正美的东西就是绝对心灵,也就是真实体验本身。“心灵能够观照自己,能具有意识……在这种意识到自身又意识到自身的产品的能思考的意识里,心灵就是按照它自己的本性在活动,尽管这些产品总不免有很大的自由性和任意性,只要... 黑格尔认为真正美的东西就是绝对心灵,也就是真实体验本身。“心灵能够观照自己,能具有意识……在这种意识到自身又意识到自身的产品的能思考的意识里,心灵就是按照它自己的本性在活动,尽管这些产品总不免有很大的自由性和任意性,只要它们里面真正有心灵存在,情形就是如此。”(1)艺术以直接的、感性的形式出现,借助于一定的技术媒介手段,将有关我们的状态和本性的所有东西展示出来,从而达到完满自由的最高级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性 真实体验 媒介手段 任意性 自由性 意识 最高级 心灵
下载PDF
历史的忧郁与消失的未来——《英格兰,英格兰》中的现代自性危机
2
作者 赖同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英格兰,英格兰》通过虚构第三个千年英格兰的未来,书写了英国被后帝国殖民忧郁所笼罩的民族心态,并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新阶段的文化帝国主义下,地方性在面对“美国化”的全... 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英格兰,英格兰》通过虚构第三个千年英格兰的未来,书写了英国被后帝国殖民忧郁所笼罩的民族心态,并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新阶段的文化帝国主义下,地方性在面对“美国化”的全球化的脆弱性与后现代主义社会下个人追寻主体的同一性的困难。巴恩斯的书写是一种反思型怀旧,指向一种更为真实的未来,并在其中将对真实未来的希望寄托于人与人、人与生活之间的文化亲密性上,体现了其之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忧郁 反思型怀旧 文化帝国主义 自性危机
下载PDF
荣格自性化理论视角下的《金色笔记》
3
作者 楚怡涵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3期199-201,共3页
多丽丝·莱辛作为当代英国最出色的女作家之一,她凭借小说《金色笔记》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章以荣格自性化理论为视角,分析《金色笔记》中不同女性完成自性化的过程。
关键词 《金色笔记》 荣格 自性
下载PDF
解析《流浪者之歌》——以荣格原型与自性化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恩源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6期2546-2554,共9页
自性,是荣格在他的分析心理学中提出的概念。荣格将自性定义为:“自我–意识最深处的核心,就像无意识最深处的核心一样”。因此,它既是意识的中心,也是无意识的中心,是“人的整体,意识和无意识的总和”。自性化过程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此... 自性,是荣格在他的分析心理学中提出的概念。荣格将自性定义为:“自我–意识最深处的核心,就像无意识最深处的核心一样”。因此,它既是意识的中心,也是无意识的中心,是“人的整体,意识和无意识的总和”。自性化过程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此自性。实现自性化意味着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完满,在各种对立冲突(意识/无意识、个体/集体、特殊/普遍)中实现整合。要想了解集体无意识,需要借助荣格的原型理论。在荣格的作品中,原型单位构成了集体无意识。因此,在讨论黑塞小说《流浪者之歌》(又译《悉达多》)中主角悉达多自性化的成长道路时,需要分析小说中各种具有原型意义的人物对他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就是借助荣格的自性化与原型理论分析《流浪者之歌》主角悉达多的成长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者之歌》 悉达多 自性 自性 原型理论
下载PDF
略论禅风中的“游戏三昧”与自性戒 被引量:5
5
作者 龚隽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25-37,共13页
席勒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①可见,“游戏”不仅是一种嬉戏的活动,它与某种严肃的东西有着本质的关联.历来学者们对“游戏”的读解、定义有不尽相同的路线和立场,但一般都承认“游... 席勒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①可见,“游戏”不仅是一种嬉戏的活动,它与某种严肃的东西有着本质的关联.历来学者们对“游戏”的读解、定义有不尽相同的路线和立场,但一般都承认“游戏”具有自由的活动和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等特征.“游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存在着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类似”,而不是本质主义意义上的单一性.这就在方法上为本主题的研究预设了某种规定:禅风中的“游戏”具有一般游戏意味的特性,而又不能完全从同质性的意义上来加以理解,必须充分关注到禅宗特有的文化脉络和其游戏活动的异质性面向.②“游戏”通常是中国禅师们用于表示他们乐道和悟后禅悦自在的一种方式.这种看似教行不拘的作风,背后却含蕴了深秘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性 中国禅宗史 游戏三昧 临济宗 禅宗 戒法 《坛经》 游戏神通 禅师 自性清净 禅风 禅法 大乘佛教
下载PDF
论荣格分析心理学中人的自性化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娟娟 《社会心理科学》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自性化或自性化过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特别术语,也是其核心性的概念。荣格用自性化来说明心灵的发展。他用自性化表达这样一种过程: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人的自性化发展对... 自性化或自性化过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特别术语,也是其核心性的概念。荣格用自性化来说明心灵的发展。他用自性化表达这样一种过程: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人的自性化发展对于现代教育及个人人格的自我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分析心理学 自性 自性
下载PDF
自我与自性的整合——多丽丝·莱辛《幸存者回忆录》的一种解读
7
作者 黎会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0-233,共4页
《幸存者回忆录》是多丽丝·莱辛关注"内心空间"的一部重要小说。小说主人公进行自我探索,经历揭开创伤、内在成长、自性涌现,最后在自性引领下最终达到个体人格的整合统一与完善。主人公的意识自我与其无意识的自性的整... 《幸存者回忆录》是多丽丝·莱辛关注"内心空间"的一部重要小说。小说主人公进行自我探索,经历揭开创伤、内在成长、自性涌现,最后在自性引领下最终达到个体人格的整合统一与完善。主人公的意识自我与其无意识的自性的整合过程,揭示了自性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认识象征人格完整的自性对现代人实现心灵完整也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存者回忆录》 自性 整合 自性
下载PDF
自性与无自性之间——宗喀巴宗教哲学思想透视
8
作者 朱连增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4,共8页
对"实体主义"的批判,显示出宗喀巴思想辩证理性的时代魅力。宗喀巴宗教哲学思想的症结在于,试图把自性和无自性截然区分并通过一定的价值赋予而使它们对立起来。事实上,从一个更宽阔的思想视域中观察,自性事物在生存的过程中... 对"实体主义"的批判,显示出宗喀巴思想辩证理性的时代魅力。宗喀巴宗教哲学思想的症结在于,试图把自性和无自性截然区分并通过一定的价值赋予而使它们对立起来。事实上,从一个更宽阔的思想视域中观察,自性事物在生存的过程中有可能转化为非自性事物,非自性事物又将被塑造为自性事物,因此,事物存在性的这种辩证转换,只有透过具体的社会历史性的生存视域,才能获得充分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性 本体 缘起性空 相对自性
下载PDF
自性的实现——叶芝“面具”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9
作者 韩斌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第27期249-250,共2页
"面具"理论是叶芝艺术创作和认识世界、理解自我的重要手段。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面具"理论的要旨入手,着重分析了其心理学基础。
关键词 “面具”理论 自性 存在的统一 自性的实现
下载PDF
文化自性与圈层整合:公共文化建设的乡村本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宣朝庆 韩庆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69,共7页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关系到乡村秩序重建的重大议题。在经济分化的背景下,社会分层结构带来村庄公共文化的圈层化发展,农村社区出现价值异化和底层个体化闲暇的新特征。在公共文化供给中,土生土长的内生文化被错误定位而难以发挥现代性活...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关系到乡村秩序重建的重大议题。在经济分化的背景下,社会分层结构带来村庄公共文化的圈层化发展,农村社区出现价值异化和底层个体化闲暇的新特征。在公共文化供给中,土生土长的内生文化被错误定位而难以发挥现代性活力,政府与市场推动的输入型文化则存在时空错位的矛盾冲突。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公共文化发生的结构基础与供给模式的双重考察,提出以纵向阶层互动式的多元组织为载体,村庄精英为承接主体,内在文化基因与外部输入资源相互联动的文化再造新模式,旨在以乡村本位的视角推动公共文化建设,探索乡村秩序重建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性 圈层整合 公共文化 乡村本位
下载PDF
荣格与后荣格学派自性观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灿锐 申荷永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1年第5期391-396,共6页
自性(Self)是心理分析的核心概念。本文对荣格与后荣格学派关于自性的论述进行梳理,重点阐述了荣格理论中自性的特性与动力、诺伊曼的自我——自性轴说、福德汉姆的自性发展观和建构主义的自性观。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研究方法、治疗对象... 自性(Self)是心理分析的核心概念。本文对荣格与后荣格学派关于自性的论述进行梳理,重点阐述了荣格理论中自性的特性与动力、诺伊曼的自我——自性轴说、福德汉姆的自性发展观和建构主义的自性观。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研究方法、治疗对象、治疗方法三个方面比较分析这些学说差异的原因。最后,简述自性对心理治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性 自我 诺伊曼 福德汉姆 心理治疗
下载PDF
文学的缘域——兼论文学的自性与他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光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123,163-164,共9页
缘域,是事物自性和他性共在的关系性结构状态,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重要思想境界。文学缘域,是指文学是一种非疆域的人文现象,是既有其暂时的自性自觉,又是缘他在而来又缘他在而去的缘起式的人文存在样态。文学缘域化是中国古典诗文创... 缘域,是事物自性和他性共在的关系性结构状态,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重要思想境界。文学缘域,是指文学是一种非疆域的人文现象,是既有其暂时的自性自觉,又是缘他在而来又缘他在而去的缘起式的人文存在样态。文学缘域化是中国古典诗文创作的精妙所在,其体现在注重物性、神性、人性的和谐,注重天人合一的因缘和生存状况的体验,看好感性生命的直观和过程性变化,善于利用时空等未定位关系给读者留下参与创造的诸多自由,以非称名和不限定具体人称代词来表现一种缘起式关系。"文学缘域说"是根据中国古典文学经验和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状况提出的全新理论命题。该命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于消解西式文学观"文学是什么"的本质主义提问方式和解答方式及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生硬裁割,从而以灵性化的中国古典文学思想激发一种创造性的生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域 文学缘域 自性 他性
下载PDF
设计中白与空的物自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双全 陈玲令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寻设计的"物自性",研究"白"和"空"在设计中物自性的应用表现。方法通过对"物自性"本身的探究,了解其与设计本质的关系;通过追寻"白"和"空"的产生,及其在设计中的应... 目的探寻设计的"物自性",研究"白"和"空"在设计中物自性的应用表现。方法通过对"物自性"本身的探究,了解其与设计本质的关系;通过追寻"白"和"空"的产生,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了解设计中的"白"和"空"在"物自性"上的表现。结论设计中的"白"与"空"是策画的减法,而禅中的"物自性"则是生活的减法。通过研究"物自性"及其与设计的关系,发现设计原本并不是为了要给世界增添什么新的额外的东西,它可能只是回归到了原始的状态,通过物体本身展现其本质的一面。清理多余的杂乱后出现的"白"与"空",不再是无意义,而是一种不存在的强烈存在,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创新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性
下载PDF
荣格自性化理论视角的人格双性化现象阐释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曙光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人格双性化现象,已经在心理学界研究了三十多年,中间也有所沉寂,但随着2005年超级女声李宇春的一举成名,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而且新一轮的人格双性化现象研究开始注意借助理论探讨人格双性化深层次的内涵。而众多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双性化现象,已经在心理学界研究了三十多年,中间也有所沉寂,但随着2005年超级女声李宇春的一举成名,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而且新一轮的人格双性化现象研究开始注意借助理论探讨人格双性化深层次的内涵。而众多的人格发展理论中,荣格自性化理论对人格双性化现象内涵的阐释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可以从荣格自性化理论视角,将人格双性化现象理解为个体不断整合内外意识、不断自性化的过程,体现了对发展主体的尊重,同时对更好地理解新的社会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理论 人格双性化 自性 发展主体性
下载PDF
人格面具、阴影及自性——《野性的呼唤》的原型解读 被引量:9
15
作者 裴秀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5-138,共4页
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中主人公巴克在由狗到狼的蜕变过程中体现出来了三种原型:人格面具、阴影及自性,它们恰好是荣格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的具体阐释。
关键词 《野性的呼唤》 集体无意识 原型 人格面具 阴影 自性
下载PDF
自性清净心与本觉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30,共10页
心性被解释为"自性清净心",说此心"本觉",乃印度如来藏系经论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佛学对此义进行发挥,成为华化佛学诸宗的理论基础,并有具体指本觉之"觉"为"灵寂之知"的说法。本觉及灵寂之知说... 心性被解释为"自性清净心",说此心"本觉",乃印度如来藏系经论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佛学对此义进行发挥,成为华化佛学诸宗的理论基础,并有具体指本觉之"觉"为"灵寂之知"的说法。本觉及灵寂之知说乃佛学界长期争议不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印度及中国自性清净心及本觉说的原义作了整理,并略作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性清净心 本觉 灵寂之知
下载PDF
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春青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7-51,共5页
文学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必然有其独特的学术品格,即“自性”。但是来自社会价值观念与文学活动现象两个方面的“召唤”使得文学理论在“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之间徘徊不定。本文即通过剖析这两种“召唤”所形成的紧张关系来探... 文学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必然有其独特的学术品格,即“自性”。但是来自社会价值观念与文学活动现象两个方面的“召唤”使得文学理论在“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之间徘徊不定。本文即通过剖析这两种“召唤”所形成的紧张关系来探讨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性 价值介入 价值中立 阐释 重构
下载PDF
《治疗》中墩子的自性化研究--基于荣格理论的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瑞雪 王玲 《神州》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从荣格自性化理论的角度解读了洛奇小说《治疗》中的男主人公墩子的自性化历程,分析了其人格中的人格面具、阿尼玛、阴影和自性的变化发展,将其自性化划分为“自性的迷失”、“自性的重拾”和“自性的整合”三个阶段,揭示了自性... 本文从荣格自性化理论的角度解读了洛奇小说《治疗》中的男主人公墩子的自性化历程,分析了其人格中的人格面具、阿尼玛、阴影和自性的变化发展,将其自性化划分为“自性的迷失”、“自性的重拾”和“自性的整合”三个阶段,揭示了自性化在其精神救赎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精神空虚、远离灵魂故乡的现代人的救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自性 自性 人格面具 阿尼玛 阴影
下载PDF
爱德娜自性化历程的心理原型分析——重读凯特·肖班的《觉醒》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治 彭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56-61,共6页
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之作《觉醒》具有从多重视角解读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有关"人格面具"、"自我"和"阿尼姆斯"的人格原型理论,解析了女主人公爱德娜身心觉醒过程中剧烈的人格嬗变与分裂,揭... 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之作《觉醒》具有从多重视角解读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有关"人格面具"、"自我"和"阿尼姆斯"的人格原型理论,解析了女主人公爱德娜身心觉醒过程中剧烈的人格嬗变与分裂,揭示了她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自性化"失败的历程,同时映射出作者肖班自身的原型特征及其心理矛盾冲突,并暴露了美国19世纪后期巨大的社会性集体面具与集体阴影之间的斗争与交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 人格面具 自我 阿尼姆斯 自性
下载PDF
史蒂文斯诗中的“物自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维廉 《华文文学》 2011年第3期7-16,共10页
"道家美学"讲求任万物不受干预地、不受侵扰地自然自化的兴现,其含义是肯定物之为物的本然本样,肯定物的自性。美国在哲学、美学方面从超越到"物自性"的转变是复杂而多线的。追寻史蒂文斯诗里的蜕变,可以发现史蒂... "道家美学"讲求任万物不受干预地、不受侵扰地自然自化的兴现,其含义是肯定物之为物的本然本样,肯定物的自性。美国在哲学、美学方面从超越到"物自性"的转变是复杂而多线的。追寻史蒂文斯诗里的蜕变,可以发现史蒂文斯是显著的"没有信仰的诗人",他大部分的诗,都是一种有关信仰的冥思和新的存在理由的寻索,仿佛是一首庞大的"论诗艺"的诗,寻索和肯定地面上的世界,肯定物之为物自身具足这个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蒂文斯 诗歌 自性 道家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