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尾芭蕉《古池》俳句中“自性自度”内涵解析
1
作者 周锋 米丽萍 《韶关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20-22,共3页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所创作的“古池”俳句,是俳句文学上的巅峰之作。句中“古池”“蛙跃”“水音”等意象呼应衬托,构建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禅”意幽远的意境。这些意象为芭蕉内心寻求自我解脱的外象表现,是南禅宗惠能《六祖坛经...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所创作的“古池”俳句,是俳句文学上的巅峰之作。句中“古池”“蛙跃”“水音”等意象呼应衬托,构建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禅”意幽远的意境。这些意象为芭蕉内心寻求自我解脱的外象表现,是南禅宗惠能《六祖坛经》“自性自度”思想的深刻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池句 《六祖坛经》 惠能 自性自度
下载PDF
禅宗“自性自度”与当代心理学人文回归
2
作者 徐建华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1期258-259,共2页
自性自度是禅宗最根本的修行原则,要求禅者在觉悟自己的本性智慧后,即用此智慧进行根除习气的修行,从而获得自在解脱的人生。本文从当代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了禅宗自性自度的核心义理,指出当代心理学的人文回归与禅宗自性自度有着共同... 自性自度是禅宗最根本的修行原则,要求禅者在觉悟自己的本性智慧后,即用此智慧进行根除习气的修行,从而获得自在解脱的人生。本文从当代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了禅宗自性自度的核心义理,指出当代心理学的人文回归与禅宗自性自度有着共同的价值去向,但两者在思想方法和精神境界上却各异,进而对禅宗思想与当代心理学在人文关怀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禅宗自性自度对当代心理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自性自度 心理学 人文关怀
下载PDF
試論《六祖壇經》中的“自我”維度
3
作者 雷博 俞菁慧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20年第1期-,共18页
《六祖壇經》的理論建構與思想特質,對唐代以後的佛學和理學都有深刻影響,尤其是慧能大師提出的"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的思想,强調"自作主宰"與"自家擔當"的精神氣質,是《壇經》對於中國思想史的一大貢... 《六祖壇經》的理論建構與思想特質,對唐代以後的佛學和理學都有深刻影響,尤其是慧能大師提出的"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的思想,强調"自作主宰"與"自家擔當"的精神氣質,是《壇經》對於中國思想史的一大貢獻,也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不可忽視的印記。對於六祖闡述的"自性自度"這一思想,學界已有一些相關的討論。然而其中大部分論述是從禪宗史的角度涉及該問題,往往簡單帶過,並未細加詮解[1]。爲數不多的對"自性"問題的專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祖 自性自度 禪宗 慧能 自作主宰 佛學 建構 思想史
下载PDF
论《坛经》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蕴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月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73-78,共6页
本文论述了《坛经》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自性自度的解脱观,无 念为宗的思维观。并从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与中国文化艺术的相互关 系,对现代社会和人生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论述了《坛经》的文... 本文论述了《坛经》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自性自度的解脱观,无 念为宗的思维观。并从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与中国文化艺术的相互关 系,对现代社会和人生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论述了《坛经》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心即佛 顿悟见性 自性自度 无念为宗 文化意蕴
下载PDF
对慧能改革南宗教义的一点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锦全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1期57-61,共5页
慧能,俗姓卢,父行瑫(或作滔),母李氏,传说原籍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宛平一带),生于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关于慧能的生卒年月,据题为法海撰的《六祖大法宝坛经略序》称:“诞师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二月八日子时”(《全唐文》卷... 慧能,俗姓卢,父行瑫(或作滔),母李氏,传说原籍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宛平一带),生于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关于慧能的生卒年月,据题为法海撰的《六祖大法宝坛经略序》称:“诞师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二月八日子时”(《全唐文》卷九一五)这是佛经中传说的佛诞日(按照中国旧历换算,推定为四月初八),卒年按《坛经》以来的有关文献,都说“于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三日灭度”,“春秋七十有六.”慧能身后,被赐谥为大鉴禅师,为禅宗第六祖,亦有称之为南派禅宗即南禅的实际创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能禅 《坛经》 南宗 佛教 自性自度 顿悟成佛 禅宗 南禅 众生 唯心论
下载PDF
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取向嬗变之缘由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6-138,共3页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与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的赞美来表现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流变与文化哲学思潮的更替变迁有着密切...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与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的赞美来表现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流变与文化哲学思潮的更替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一脉相承的艺术生命精神应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发展不变的"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性自度 媚道畅神 青绿山水 水墨山水 宋明理学
下载PDF
慧能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7
作者 田昌五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1-38,共8页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慧能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主体文化 禅宗 外来文化 中国本土文化 人性论 见性 自性自度
下载PDF
《坛经》中的净土思想
8
作者 丁小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大乘佛教中,依正不二、心土不二的理论,表明了自证心性和求生净土的不同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禅宗《坛经》主张自性自度,自证自性西方,侧重在证得法身佛。净土宗的经典主张他力往生,侧重在依靠报身佛、化身佛而自证法身佛。因为所针... 大乘佛教中,依正不二、心土不二的理论,表明了自证心性和求生净土的不同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禅宗《坛经》主张自性自度,自证自性西方,侧重在证得法身佛。净土宗的经典主张他力往生,侧重在依靠报身佛、化身佛而自证法身佛。因为所针对的根机不同,所以方法有别,彼此合则双美,分则皆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性自度 他力往生 三身佛 不二
下载PDF
《坛经》与中国文化
9
作者 王月清 《华夏文化》 1998年第2期43-45,共3页
在中国佛教典籍中,《坛经》是绝无仅有的一本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根据佛教的传统,只有记叙佛祖释迦牟尼的言教的著作才能称之为“经”,佛的弟子及后代佛徒的著作只能称作是“论”,以《坛经》冠名慧能的言教,足见... 在中国佛教典籍中,《坛经》是绝无仅有的一本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根据佛教的传统,只有记叙佛祖释迦牟尼的言教的著作才能称之为“经”,佛的弟子及后代佛徒的著作只能称作是“论”,以《坛经》冠名慧能的言教,足见“六祖革命”后,中国佛教的变革风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中国佛教 即心即佛 顿悟见性 历史地位 自性自度 思想价值 心性修养 人间佛教 佛性论
下载PDF
慧能禅法思想意蕴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鹏 《菏泽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6-58,79,共4页
慧能创立的南宗禅法,围绕成佛的依据与途径、禅修的方法、禅法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识心见性、自性自度、顿悟说等一系列崭新的思想。这种重视自性、提倡自修自悟实现内向超越的思想特色,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禅修方式,将佛性真如... 慧能创立的南宗禅法,围绕成佛的依据与途径、禅修的方法、禅法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识心见性、自性自度、顿悟说等一系列崭新的思想。这种重视自性、提倡自修自悟实现内向超越的思想特色,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禅修方式,将佛性真如根植于众生的自性中,将修持实践融合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适应了下层平民百姓的精神需求,凸显了中国佛教的特色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能 禅法思想 识心见性 自性自度
下载PDF
佛教的智慧及对现代人的影响
11
作者 邬家桂 《文教资料》 2008年第11期40-41,共2页
本文通过对佛教思想的分析,揭露人性道德追求的各种表现,并阐释佛教思想的深刻智慧以及对现代人的影响,从而为达到更幸福自由的生活而在精神上寻找到合适的途径.
关键词 价值 自性自度 生死利害
下载PDF
《孟子》《坛经》心性说述论
12
作者 李笑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2-19,共8页
孟子的心性说与禅宗心性说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思想结晶。这两种心性说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反映出不同的人生践履导向,又均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二者倡导修炼心性的途径也很近似。
关键词 《坛经》 《孟子》 尽心知性 禅宗 自识本心 自性自度 人性 思维方法 述论 仁义之心
下载PDF
狗子有佛性 你无佛性?──我的参禅见闻
13
作者 释法宏 《佛教文化》 1996年第6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自性自度 经世致用 西方极乐世界 第一义 居士 禅净双修 禅宗语录 乘火车 见性 生活小事
下载PDF
“一式精髓”解读太极拳要领
14
作者 太极浮屠 《少林与太极》 2021年第9期59-59,共1页
无说而说,法音遍满。师父眼睛一扫,目光落到下盘,你意识到了,胯没沉到位。师父抬眼一看,盯着肩头,你下意识肩头一松,气马上顺了。如果师父不在身边,就要自己检查自己;自己能察觉问题,这才算优秀。度无可度,自性自度。每个人,都会有知觉... 无说而说,法音遍满。师父眼睛一扫,目光落到下盘,你意识到了,胯没沉到位。师父抬眼一看,盯着肩头,你下意识肩头一松,气马上顺了。如果师父不在身边,就要自己检查自己;自己能察觉问题,这才算优秀。度无可度,自性自度。每个人,都会有知觉,由认知层面慢慢提升至更高境界,拳到深处都不是学来的。反过来说,学任何一门东西,都是为了觉悟,由觉而悟。圆是什么?螺旋何物?身上一清二楚,这是身觉。哪条路来?又如何去?心中了了分明,这是心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意识 认知层面 师父 自性自度 太极拳
下载PDF
《西游记》中为何没有“松箍咒”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洪强 赵伟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8-12,共5页
《西游记》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受"束发用具"及受"刑具"启发而发展衍化而来。唐僧、观音及如来均没有"松箍咒",则孙悟空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掉紧箍,"松箍咒"就是孙悟空的"自性... 《西游记》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受"束发用具"及受"刑具"启发而发展衍化而来。唐僧、观音及如来均没有"松箍咒",则孙悟空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掉紧箍,"松箍咒"就是孙悟空的"自性自度",与"解铃还须系铃人"同一机杼。"紧箍"类似《后西游记》中套住小行者的"好胜圈","紧箍"是孙悟空成佛作祖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悟空 紧箍 松箍咒 自性自度
下载PDF
“烦恼即菩提”浅说──读“坛经”有感
16
作者 李淑璧 《岭南文史》 1998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坛经》 菩提 品第 佛理 自性自度 伦理道德 般若 烦恼障 自悟 六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