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禅宗“顿悟”说与中国古代美学嬗变
被引量:9
- 1
-
-
作者
杜道明
-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59,共6页
-
文摘
在中国美学史上,中、晚唐是一个由前期向后期演变的关键时期。禅宗的“顿悟”说在这一时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离相无念”的主张强调在世俗的感性之中向精神的理想境界超越,在艺术和美学领域直接促使传统的感官验证式的艺术审美转向以内心感悟为主的审美方式;其“自性顿现”的主张强调人的主体性,促使中晚唐以后的艺术创造由偏重写景、写实转向偏重写心、写意;其“法由心生”的主张突出了人的主观精神,使中晚唐以后的审美指向发生了由实向虚、由外向内的重点转移。禅宗顿悟说一方面继承并深化了中国古代以和谐为美的美学思想,另一方面也埋下了近代崇高美学思想的种子,起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它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于此也可见一斑。
-
关键词
禅宗
顿悟
离相无念
自性顿现
法由心生
中国古代美学
“顿悟”
中国美学史
嬗变
审美方式
-
分类号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师心论与唐音说的理论演进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曹胜高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161-169,共9页
-
基金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团队项目"两汉帝制建构
思想融合与文学变革"
-
文摘
师心论通过圆融处理物我关系,形成了物我双观、两忘与合一,成为盛唐诗歌基本的观照方式。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搜求于心",成为中晚唐诗歌创新的出口,推动了险怪诗风的发展。晚唐"心师造化"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活法为诗,成为宋调中的唐音论,被作为宋诗救弊的参照。
-
关键词
物我双观
搜求于心
自性顿现
-
Keywords
dual observ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searching from heart
self - enlightening
-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