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世贞晚年“自悔”论 被引量:7
1
作者 魏宏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王世贞晚年仕途不得志,转慕佛道,受昙阳子悔过观及佛教忏悔思想等影响而"自悔"。其"自悔"主要针对所事"笔研"及父难后出仕等内容,表现在文学思想上是"悟"对"不悟"之悔。因"自悔... 王世贞晚年仕途不得志,转慕佛道,受昙阳子悔过观及佛教忏悔思想等影响而"自悔"。其"自悔"主要针对所事"笔研"及父难后出仕等内容,表现在文学思想上是"悟"对"不悟"之悔。因"自悔"而对文学价值与意义产生怀疑和动摇。钱谦益极力鼓吹王世贞晚年"自悔",并夸大其骑墙难下、无力回天之尴尬,为此,遭到钱钟书先生等人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自悔 钱谦益 钱钟书
下载PDF
归有光与王世贞关系探析——兼论王世贞晚年“自悔”说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荣刚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3期33-38,共6页
归有光与王世贞皆是明代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学家,在文学发展史上均有着一定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归、王二人在为文所学、创作等文学观点上存在着龃龉不合。围绕着归、王龃龉不合的文学观点,遂产生了文学史上具有争议的王世贞晚年"自悔... 归有光与王世贞皆是明代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学家,在文学发展史上均有着一定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归、王二人在为文所学、创作等文学观点上存在着龃龉不合。围绕着归、王龃龉不合的文学观点,遂产生了文学史上具有争议的王世贞晚年"自悔"之说。王世贞晚年"自悔"说的产生与归、王关系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归有光与王世贞关系的考证辨析,既可以展现归、王关系的来龙去脉,又可以对王世贞晚年"自悔"说的产生有较为客观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王世贞 关系 自悔
下载PDF
从知恩图报到自悔自责──试析赵孟頫的心态历程
3
作者 徐子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165,共4页
在元代,赵孟頫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精神贵族”。他的宋王孙身分以及超越常人的才华风度,博得了元统治者的始终优容,使其产生知恩图报、赤心输诚的感恩心态。另一方面,同样是宋王孙身分和过人的文采风流,却使得他身遭猜忌,始终小心... 在元代,赵孟頫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精神贵族”。他的宋王孙身分以及超越常人的才华风度,博得了元统治者的始终优容,使其产生知恩图报、赤心输诚的感恩心态。另一方面,同样是宋王孙身分和过人的文采风流,却使得他身遭猜忌,始终小心翼翼而不得大用,更难摆脱故国之思和失节自责的折磨。从这个意义上说,赵孟頫心态之复杂性亦同样超过了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Zhao 心态 知恩图报 自悔 自责 元代
下载PDF
自悔自责
4
作者 陈光岳 《秘书》 1996年第10期45-45,共1页
在没读《秘书》1996年第5期之前,我是一稿多投的支持者,有时还为自己的稿件能同时在数家刊物上发表而自豪。读了陆娴琴编辑的《“一稿多投”带来的烦恼》一文后给我当头一棒,令我深深自悔、自责。真没想到,“一稿多投”的背后竟给编辑... 在没读《秘书》1996年第5期之前,我是一稿多投的支持者,有时还为自己的稿件能同时在数家刊物上发表而自豪。读了陆娴琴编辑的《“一稿多投”带来的烦恼》一文后给我当头一棒,令我深深自悔、自责。真没想到,“一稿多投”的背后竟给编辑部带来如此多的麻烦。 在一稿多投者的心目中,一稿多投是有千百条理由的。 首先是稿费太低。辛辛苦苦熬出的一篇稿子即便是发在省级报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悔自责 “一稿多投” 英语自学 稿件质量 编辑部 投稿命中率 省级报 新闻出版业 《羊城晚报》 报刊编辑
下载PDF
愧作绮语:论明代文人的自悔心态与文学活动
5
作者 宋子乔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4,共13页
缘于立言心态、儒释思想、流派意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明代文人的自悔现象十分普遍。文人会通过仪式性、象征性的行为坦露自己创作中的悔愧心态,他们既会在文学宗尚上改弦更张,也有可能闭门搁笔、焚汰旧稿,一些文人还会对自身“文人”的... 缘于立言心态、儒释思想、流派意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明代文人的自悔现象十分普遍。文人会通过仪式性、象征性的行为坦露自己创作中的悔愧心态,他们既会在文学宗尚上改弦更张,也有可能闭门搁笔、焚汰旧稿,一些文人还会对自身“文人”的文化身份加以厌弃,表现出弃绝辞章的态度。不同于前代文人,明代文人的自悔常发生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之中,这种行为不仅预示他们创作的转捩,也有可能标志着文学共同体的风格嬗变。分析明代文人的自悔行为,可以探究文人心灵史与文学史互动的演进过程,还可以观察明代社会思潮中文道关系、身份意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人 自悔 文风嬗变 文学现象
原文传递
为赋乃俳,自悔类倡——汉代赋家位同俳优论与汉代俳谐文赋
6
作者 张盈盈 《国学(汉斯)》 2024年第4期761-768,共8页
本文从汉前“俳优”群体的特点及地位入手,结合《汉书》中有关汉代赋家“位同俳优”的论述对汉代赋家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辨析。其次,结合西汉赋家创作的俳谐风格文赋作品与相关史料,梳理汉代俳谐文赋的产生及流变历程,并据此分析西汉赋... 本文从汉前“俳优”群体的特点及地位入手,结合《汉书》中有关汉代赋家“位同俳优”的论述对汉代赋家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辨析。其次,结合西汉赋家创作的俳谐风格文赋作品与相关史料,梳理汉代俳谐文赋的产生及流变历程,并据此分析西汉赋家晚年的“自悔”心理。最后,以东汉俳谐文赋创作情况与汉末“鸿都门学”事件探讨汉代“经学”与“文学”、“经学之士”与“文学之士”(特别是赋家)的辩证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俳谐文赋 位同俳优 自悔心理 鸿都门学 经学
原文传递
王国维《人间词话》新解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大兴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18,共11页
王国维"境界"说的实质,就是"真实"和"自然"。他的标举"境界",是因为词史上不"真实"、不"自然"的东西太多了。王国维的词史观包含了三项核心内容:一是把词当作"一代... 王国维"境界"说的实质,就是"真实"和"自然"。他的标举"境界",是因为词史上不"真实"、不"自然"的东西太多了。王国维的词史观包含了三项核心内容:一是把词当作"一代之文学"来认识,二是从进化的角度考察词的盛衰之迹,三是从文体自身的角度解释词的盛衰之由。王国维对于词体的认识,是一种文学本体的认识。他的词体观与张惠言的词体观有着本质的不同,和李清照的词体观相比,也是一个历史的进步。王国维不曾"自悔少作"。他的《人间词话》的局限,主要是"语录体"的局限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境界”说 词史观 词体观 自悔少作 语录体 人间词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