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7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与我:对话的双重性——试论比较文学中的“自我与他者”及“自我与自我”
1
作者 张子墨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本文意欲探讨比较文学中的对话问题。首先将会从现代性的角度对比较文学学科的背景做一个探讨,从历史与背景的角度看“对话”的可能。然后,笔者将以“镜中我”为喻探讨对话的重要性,以及“自我”和“他者”的生成关系。最后,笔者指出并... 本文意欲探讨比较文学中的对话问题。首先将会从现代性的角度对比较文学学科的背景做一个探讨,从历史与背景的角度看“对话”的可能。然后,笔者将以“镜中我”为喻探讨对话的重要性,以及“自我”和“他者”的生成关系。最后,笔者指出并非只有他者才能成为“镜”,“自我”的内部亦充满了异质与缝隙,并以华语语系作为主要论述对象进行论述,通过分析史书美与王德威的理论以及他们之间的分歧,指出在用“华语文学”/“华语语系”去相对所谓的“西方话语”时,必须关注到它本身内部各种复杂的权力关系,比较并非将两种文本并置静态地看待文字背后的差异,而是探究其动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现代性 自我与他 对话 华语语系
下载PDF
情感视域和公共领域中的自我与他者——以司汤达的自传写作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亦雨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90,共9页
司汤达的两部自传《自恋回忆录》和《亨利·布吕拉的一生》既观照自我,又指涉他者。作者以情感的分析为进路,描绘自我,探寻个体的多维特质,同时也意识到在自我的建构过程中,少不了他者的凝视与参与。最后,两者在公共领域中相遇,由此... 司汤达的两部自传《自恋回忆录》和《亨利·布吕拉的一生》既观照自我,又指涉他者。作者以情感的分析为进路,描绘自我,探寻个体的多维特质,同时也意识到在自我的建构过程中,少不了他者的凝视与参与。最后,两者在公共领域中相遇,由此,自我和他者的关系进而泛化为个人对世界的体察与联系。作者试图通过考察司汤达自传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以展示情感视域下自我认识的历程、他者和主体存在对自我建构的不同意义,并进一步分析在自我和他者的共同参与下,公共领域的具体内涵和它与个体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自传 情感 自我与他 公共领域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图景的自我与他者——一种基于文化转型人类学的世界观回顾与展望
3
作者 赵旭东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中国是一个日益融入到世界之中的中国,因此必然要从一种世界的眼光去看待中国以及中国以外的世界。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追求中,中国的存在需要有一种基于多样性包容的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存在。中国文化所固有观念中的“... 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中国是一个日益融入到世界之中的中国,因此必然要从一种世界的眼光去看待中国以及中国以外的世界。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追求中,中国的存在需要有一种基于多样性包容的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存在。中国文化所固有观念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有这种自我在与世界他者交往中所生发出来的“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世界性图景的想象,或者从中国出发的世界观的养成,都是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追求中需要去予以摆正自我与他者关系的一种真正可继续坚持和利用的文化资本。我们借此可以摆脱那种“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的现代西方霸权式的思考模式,而真正基于一种世界整体性图景的构造而迈向到“世界与人民历史的创造”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上去,这将是一种强调差异性共在并可容纳多样性的不断去追求共同体意识的大花园隐喻。并且,从人类学意义上而言,这更将是一种基于互惠关系而有的库拉圈的模式构造,而并非是那种文明猎头式的对于差异化文化存在的曲解乃至于忘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自我与他 共同体意识 融入世界 世界观
下载PDF
互联网缺少“真正的他人”:网络人际空间中的自我与他者关系之考察
4
作者 陈肖静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9-74,共6页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明却又内在的特质是真实、具体、直接的交往生活的逐渐萎缩,私人领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形式。随着网络空间的兴起,互联网承包了人与人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这大幅加速了私人领域的弥漫式扩展,使得现代社会真正成了...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明却又内在的特质是真实、具体、直接的交往生活的逐渐萎缩,私人领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形式。随着网络空间的兴起,互联网承包了人与人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这大幅加速了私人领域的弥漫式扩展,使得现代社会真正成了以主观性为核心属性的私人空间的集合体。本文通过对网络空间若干性质的分析和考察来确认这一点。进而基于此分析与考察发现互联网缺少的是“真正的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自我与他 展示 窥视 差异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国际传播认识论的内在理路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5-65,共11页
国际传播已在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获得战略主动,再审视“自我与他者”这个核心概念十分必要。自文艺复兴始,西方中心主义逐渐成为国际交往中“自我与他者”的主要内容,并对国际传播格局产生决定性和持久性影响。... 国际传播已在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获得战略主动,再审视“自我与他者”这个核心概念十分必要。自文艺复兴始,西方中心主义逐渐成为国际交往中“自我与他者”的主要内容,并对国际传播格局产生决定性和持久性影响。随着新兴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以往的“自我与他者”理念和实践出现一定变化,为更具建设性的国际传播创造了可能。当前,中国国际传播的指导思想应聚焦“自我与他者”的共同利益和价值,在软硬实力匹配原则下通过理念更新与顶层设计、汉语推广与受众为本、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技术投入与渠道建设等完善对外话语体系,树立美好国家形象,科学提升软硬实力,不断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他者 硬传播 软传播 国家形象
下载PDF
《井中之城》:二元对立中的自我与他者
6
作者 蔡维 宋睿雪晴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1期39-41,共3页
在科幻小说《井中之城》中,城市建造的初衷是为了消除“外貌种族论”,意即消除二维外星人与三维人类之间的差异,追求和谐共存。然而,城市的诞生并没有使差异烟消云散,反而加深了对立。城市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井内”与“井外”的二元对... 在科幻小说《井中之城》中,城市建造的初衷是为了消除“外貌种族论”,意即消除二维外星人与三维人类之间的差异,追求和谐共存。然而,城市的诞生并没有使差异烟消云散,反而加深了对立。城市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井内”与“井外”的二元对立,城市居民在主体结构上分化为“魔神”和“土著居民”,差异与对立依然根深蒂固。外在对立的建构与解构,深刻地勾画出城市居民内在自我的状态,及他们与外在他者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洋 《井中之城》 二元对立 自我与他
下载PDF
盟誓文化中的自我与他者:以“遑耶”制度为例
7
作者 余光杰 蔡飘 《华夏文化》 2023年第2期34-38,共5页
人类学上的自我与他者并不仅仅是我与你、我与他或者是我群与他群的区别,更多意义上的区别是指向与自己不同的文化(庄孔韶:《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6页)。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自我与他者,不仅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 人类学上的自我与他者并不仅仅是我与你、我与他或者是我群与他群的区别,更多意义上的区别是指向与自己不同的文化(庄孔韶:《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6页)。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自我与他者,不仅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也是指两个群体之间交往所产生的文化碰撞。盟誓习俗的起源古远,是一种自我与他者相结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碰撞 庄孔韶 自我与他 盟誓文化 不同的文化 人类学 交往 群体
下载PDF
自我与他人视角的动态信息加工:一项行为振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楚 耿海燕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为了实现流畅的社会互动,个体需要同时加工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并能有效地区分二者。然而个体对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存在共享神经表征,那么大脑是如何在同时完成自我与他人视角信息加工的前提下又不至于混淆二者的呢?本文通过创... 为了实现流畅的社会互动,个体需要同时加工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并能有效地区分二者。然而个体对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存在共享神经表征,那么大脑是如何在同时完成自我与他人视角信息加工的前提下又不至于混淆二者的呢?本文通过创新性的、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内隐视觉观点采择任务,发现对于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存在频率约为1 Hz的行为振荡现象,并且二者存在180°左右的相位差。这一结果说明在有他人在场的社会情景中,自我视角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的交替优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社会认知 视觉观点采择 自我视角 他人视角 行为振荡
下载PDF
自我与他人同一性的神经现象学进路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巍 丁峻 陈箐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94,共5页
神经现象学是神经科学和现象学相结合的新兴多学科研究领域,主要解释不同人称视角下意识体验的转换及其神经基础。它的兴起为自我和他人同一性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进路。神经现象学认为在他人与自我之间的等价关系是依靠一种"体验... 神经现象学是神经科学和现象学相结合的新兴多学科研究领域,主要解释不同人称视角下意识体验的转换及其神经基础。它的兴起为自我和他人同一性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进路。神经现象学认为在他人与自我之间的等价关系是依靠一种"体验式共鸣"的具身模仿机制来完成的。通过具身模仿,使得我们对他人行为的现象描述与自我产生的类似行为的内部表征相一致。当前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很有可能是赋予我们这种具身模仿能力的神经机制。通过与他人共享这种神经状态的方式,使得自我———他人能够共享不同身体的意识体验,从而实现"客观他人"到"主观自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与他人同一性 神经现象学 镜像神经元 具身模仿
下载PDF
社会关系的认知机制:自我与他人表征的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帅 黄希庭 《心理研究》 2017年第1期3-9,共7页
社会关系的认知在本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认知网络,指个体对自我与他人、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识。个体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识首先在于将自我与他人区分即自我独特性,在各类研究中表现为自我参照效应,精细加工说、... 社会关系的认知在本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认知网络,指个体对自我与他人、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识。个体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识首先在于将自我与他人区分即自我独特性,在各类研究中表现为自我参照效应,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和双加工假说对此进行了阐释;个体在自我和他人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扩展,将亲近、相似或内群体他人纳入自我概念,表现为自我和他人信息加工具有相似的认知和神经过程,相关假设有心理理论和共情等。关于人我关系的形成与展现,近代西方的理论主要有自我解释理论、关系自我理论和自我扩展参照模型。未来应进一步立足于人我关系,采用多学科方法探讨处于动态人际背景中的社会关系的认知及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认知 自我与他人表征 自我独特性 自我扩展
下载PDF
一种迈向整合自我与他者的社会交互理论——读《自我和他者:对主体性、同感和羞耻的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静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4期190-196,共7页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具身认知哲学思潮主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我们的身体以及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相应地,随着认知科学与哲学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认知研究范式中也出现了一条新的进路。这一新的研究进路将社会认知...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具身认知哲学思潮主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我们的身体以及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相应地,随着认知科学与哲学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认知研究范式中也出现了一条新的进路。这一新的研究进路将社会认知过程视为一种基于具体情境的交互活动,主张通过基于行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研究 交互活动 自我与他 主体性 20世纪80年代 整合 羞耻 同感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朝鲜流亡诗人的中国形象塑造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英美 《东疆学刊》 CSSCI 2018年第3期75-80,共6页
以朝鲜流亡诗人群体为代表的离散文学,是朝鲜文学史研究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之一,而他们在离散体验过程中塑造的中国形象成为研究离散文学的一种渠道。值得注意的是,在殖民化浪潮中,他们和中国的关系逐步呈现为后殖民主义理论下的自我与他... 以朝鲜流亡诗人群体为代表的离散文学,是朝鲜文学史研究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之一,而他们在离散体验过程中塑造的中国形象成为研究离散文学的一种渠道。值得注意的是,在殖民化浪潮中,他们和中国的关系逐步呈现为后殖民主义理论下的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与统一。故而,在此之后,来华的朝鲜流亡诗人在诗歌作品中对中国形象的描述也呈现出了对他者世界的建构和自我世界的认识的对立与统一。朝鲜流亡诗人来华体验并塑造中国形象,既是主体——朝鲜人认识客体——中国而塑造他者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客体过程中反观自我世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流亡诗人 中国形象 自我与他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 深圳南头古城有熊酒店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轶伟 《时代建筑》 2022年第4期100-107,共8页
如恩设计研究室主持设计的有熊酒店于2021年在深圳南头古城落成,成为该片区城中村与历史街区混合场所中核心的建筑单体.基于建筑实态调研和建筑师访谈,文章试图解读设计推演的内在逻辑,评述项目运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价值的共存.借助&qu... 如恩设计研究室主持设计的有熊酒店于2021年在深圳南头古城落成,成为该片区城中村与历史街区混合场所中核心的建筑单体.基于建筑实态调研和建筑师访谈,文章试图解读设计推演的内在逻辑,评述项目运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价值的共存.借助"自我"与"他者"二元关系的讨论,文章指出如恩采用了针对空间、结构、材料等基本问题的整合性策略来应对复杂的现实环境,并实现了设计外在要素与城中村内在能量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头古城 城中村 空间策略 自我与他 私密性与公共性
下载PDF
儿童视觉后见之明效应中自我与他人的分离
14
作者 苏彦捷 王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25,222-223,共9页
后见之明效应是指后见判断(已知事件结果的判断)与先验判断(不知晓事件结果时的判断)的系统差异。考察61名4-5岁儿童的视觉后见之明效应及其机制,将他们对自己的后见判断与对他人后见的判断进行比较,结果发现4-5岁的儿童表现出了同等程... 后见之明效应是指后见判断(已知事件结果的判断)与先验判断(不知晓事件结果时的判断)的系统差异。考察61名4-5岁儿童的视觉后见之明效应及其机制,将他们对自己的后见判断与对他人后见的判断进行比较,结果发现4-5岁的儿童表现出了同等程度的视觉后见之明:与基线条件相比,被试在后见之明条件下报告他们更早地识别出了图片内容。视觉后见之明效应没有出现随年龄的改变。图片任务越难,视觉后见之明效应越大。无论图片任务难度如何,他人的后见之明都显著高于自己的后见之明,表现出自我与他人的分离。与其他机制相比,认知流畅性错误归因理论可能会较好地解释本研究发现的这些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视觉后见之明 认知流畅性错误归因 自我与他人的分离
下载PDF
邝丽莎小说中的自我与他者
15
作者 林树明 任苑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文章讨论了邝丽莎小说中的华人形象,揭示其在复杂的文化语境中,自我认同、自我肯定的艰难与执著;作者从主流话语和体制结构内部发起抵抗,呈示了作为一名华裔女性对自我族裔文化及性别身份的寻求,凸显了种族文化与性别文化的相互渗透及较... 文章讨论了邝丽莎小说中的华人形象,揭示其在复杂的文化语境中,自我认同、自我肯定的艰难与执著;作者从主流话语和体制结构内部发起抵抗,呈示了作为一名华裔女性对自我族裔文化及性别身份的寻求,凸显了种族文化与性别文化的相互渗透及较量,操演着对萨义德后殖民话语的挑战,演绎着中西文化互识与对话的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邝丽莎 自我与他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中西诗歌》十周年研讨会对谈录
16
作者 姚风 《华文文学》 2011年第6期104-109,共6页
时间:2011年9月27日]地点:澳门大学何贤会议中心参加者:王家新、邱华栋、李笠、雷平阳、张执浩、荒林、颜爱琳、乔直、宋子江、冯晏等录音整理:戎琦姚风:"自我与他者"这个题目是我想出来的,自我与他者相互补充,有时候也是二元对... 时间:2011年9月27日]地点:澳门大学何贤会议中心参加者:王家新、邱华栋、李笠、雷平阳、张执浩、荒林、颜爱琳、乔直、宋子江、冯晏等录音整理:戎琦姚风:"自我与他者"这个题目是我想出来的,自我与他者相互补充,有时候也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他者是一面镜子,没有他者的参照,自我也很难作完整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与他 中西诗歌 澳门大学 相互补充 二元对立 王家新 参加者 邱华栋
下载PDF
自我与他人——《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对话性解读
17
作者 石景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卡森·麦卡勒斯在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围绕聋哑人辛格展开了一系列对话,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揭露了人类精神的孤独。文章从对话主义理论的角度分析,论证卡森通过小说中主人公们自我与他人的对话、多声部共鸣以及结局未完... 卡森·麦卡勒斯在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围绕聋哑人辛格展开了一系列对话,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揭露了人类精神的孤独。文章从对话主义理论的角度分析,论证卡森通过小说中主人公们自我与他人的对话、多声部共鸣以及结局未完成等特征突显孤独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 自我与他 多声部共鸣 未完成性
下载PDF
自我与他人品牌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
18
作者 朱小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6-80,共5页
以平均年龄为33.67岁的消费者为被试,探讨了他们在信息板上作出的为自我和为他人进行品牌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女性消费者在为自我比为他人品牌决策的平均决策时间要长,信息搜索深度要深。在为自我进行品牌决策时,女性消费者的平均决策... 以平均年龄为33.67岁的消费者为被试,探讨了他们在信息板上作出的为自我和为他人进行品牌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女性消费者在为自我比为他人品牌决策的平均决策时间要长,信息搜索深度要深。在为自我进行品牌决策时,女性消费者的平均决策时间和信息搜索深度要比男性消费者高。男、女性消费者在进行自我品牌决策时使用基于选项的信息搜索模式,而为他人进行品牌决策时使用基于属性的信息搜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与他 品牌决策 信息加工过程
下载PDF
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互动研究——自我与他者关系类型及其行为方式 被引量:35
19
作者 陈莹盈 林德荣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5,95,共9页
旅游促使游客与东道主两个群体相遇,在相遇中产生"客-我"分野与对视。在这样的分野与对视中,"自我与他者谁才是主体"的争议自然产生。对此争议所持的观念,促成了主客之间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而给主客文化带来不同的... 旅游促使游客与东道主两个群体相遇,在相遇中产生"客-我"分野与对视。在这样的分野与对视中,"自我与他者谁才是主体"的争议自然产生。对此争议所持的观念,促成了主客之间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而给主客文化带来不同的影响。本文在文献分析与现实观察的基础上,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互动,归纳出旅游活动的3种主客互动类型,即"自我主体性"类型、"他者主体性"类型与"伦理他者"类型;并进一步结合旅游情境,分析持有不同类型观念的游客与东道主的行为方式与影响。本文认为,旅游发展应倡导"伦理他者"理念以利于主客互动关系处理,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互动 自我 “他者” 行为方式
下载PDF
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中的自我与他者 被引量:15
20
作者 项久雨 张业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0,共8页
在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中,过分强调自我而无视、敌视他者是不可取的;同样,一味迎合他者而放弃自我也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躲不开、绕不过的基础问题。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坚持自我立场,坚... 在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中,过分强调自我而无视、敌视他者是不可取的;同样,一味迎合他者而放弃自我也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躲不开、绕不过的基础问题。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坚持自我立场,坚持传播内容由中国自己生产,传播重点由中国自己选择,传播过程由中国自己主导,传播效果由中国自己评估。另一方面,要正视他者在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他者视为传播内容生产的必要助手,传播活动展开的客体要素,传播效果评估的主要参考,传播策略构建的基本依据。坚持自我,是正视他者的前提;正视他者,是坚持自我的限界。为此,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必须在坚守自我立场的前提下,尊重他者;在自我与他者的和谐互动中,增进价值理解,达成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与他 当代中国价值观 国际传播 文化软实力 价值共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