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仪式传播视域下的观察与思考
1
作者 邹军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55,共10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个体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表现出开放性、分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社交媒体改变了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个体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表现出开放性、分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社交媒体改变了人际交往方式,并且成为用户自我表达、自我构建与自我认同的重要平台。在仪式传播理论的视域下,人们可以借助于社交媒体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构建仪式化行为、管理自我形象、参加虚拟社群、获得社会支持。当然,自我认同是一个内化、外化、再内化的动态过程。人们在线上线下的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通过自我认知将其内化为自我概念,通过外在呈现获取他人的认可,在他人的认同中继续完善自我,进而构建自我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开发自身潜能,才能提升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传播 社交媒体 自我 自我认同 自我实现
下载PDF
拟剧理论视阈下Plog用户的自我呈现研究——以小红书博主为例
2
作者 张美洁 《传媒》 CSSCI 2024年第3期58-60,共3页
Plog作为一种以照片为主,辅以文字修饰的传播符号,凭借“真实自我”“个性突出”等特点,成为大众记录真实生活、满足社交需求、展现自我良好形象的首选媒介形式。本文借助戈夫曼拟剧理论,参考小红书博主的Plog内容,探讨Plog用户自我呈... Plog作为一种以照片为主,辅以文字修饰的传播符号,凭借“真实自我”“个性突出”等特点,成为大众记录真实生活、满足社交需求、展现自我良好形象的首选媒介形式。本文借助戈夫曼拟剧理论,参考小红书博主的Plog内容,探讨Plog用户自我呈现的动因、实践及反思,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剧理论 Plog 自我
下载PDF
社交媒体账号分身下的青年自我呈现
3
作者 蔡骐 聂海清 《青年记者》 2024年第6期91-97,共7页
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社交情境,账号分身成为青年在网络空间自我呈现的新手段。面对无法预计的潜在观众,为了调和社交圈的观点分歧并进行观众隔离,青年将自我分割成截然不同的两面,一面充当形象塑造的传统前台,即大号,强调那些美... 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社交情境,账号分身成为青年在网络空间自我呈现的新手段。面对无法预计的潜在观众,为了调和社交圈的观点分歧并进行观众隔离,青年将自我分割成截然不同的两面,一面充当形象塑造的传统前台,即大号,强调那些美好的个人特质,争取潜在的资源和发展机会;另一面则是以自由表达为特征的另类前台,即小号,用以抒发不便为外人道的隐秘情绪和真实观点。在分身账号间进行角色切换有利于青年躲避算法定位和平台惩罚。从更为宏观的视野来看,账号分身实际上是社会制约与青年能动实践博弈的结果。社交媒体的发展将社会结构性力量重新施加于个体,而青年通过打造私密的分身账号来实现自身的结构性脱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账号分身 社交媒体 自我 脱嵌 拟剧理论
下载PDF
“平台摇摆”中的“数字分身”:Z世代在不同社交媒体上的选择性自我呈现
4
作者 蒲俊杰 唐佳雪 《东南传播》 2024年第6期59-63,共5页
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在不同媒体平台发布动态已成为常态。本文以“数字分身”这一概念隐喻多媒体平台账号的使用与展演行为,由此观察Z世代群体在媒介选择与媒介组合使用中的主体意识与自我呈现策略。研究发现,一方面,Z世代会出于关系管理... 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在不同媒体平台发布动态已成为常态。本文以“数字分身”这一概念隐喻多媒体平台账号的使用与展演行为,由此观察Z世代群体在媒介选择与媒介组合使用中的主体意识与自我呈现策略。研究发现,一方面,Z世代会出于关系管理的需要,有意识地实施观众区隔并进行差异化的“数字人格”建构;另一方面,他们对媒介可供性的感知也影响其媒介使用方式与自我展演设计。与此同时,“数字分身”创造的数字痕迹成为Z世代角色扮演与自我观照的证据。因此,在多元的社交关系与复杂的媒介环境中,探究Z世代在社交媒体中的印象管理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测青年群体自我意识的转变,进而深入了解他们把控自我与社会联结的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分身” 平台摇摆 选择性自我
下载PDF
媒介构建现实:虚拟现实中自我呈现的类型与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文艺 陈功 《东南传播》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虚拟性是媒介现实的根本属性,虚拟现实是媒介技术发展的产物,个人可通过媒介在虚拟平台中获得“现场感”,故通常将网络空间视为自我呈现和构建的真实“情境”。虚拟现实中自我呈现具有倾向性、选择性、观众隔离式三大类型,个人以此选择... 虚拟性是媒介现实的根本属性,虚拟现实是媒介技术发展的产物,个人可通过媒介在虚拟平台中获得“现场感”,故通常将网络空间视为自我呈现和构建的真实“情境”。虚拟现实中自我呈现具有倾向性、选择性、观众隔离式三大类型,个人以此选择合适的类型进行呈现,并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参照获得自我重构再认同。但在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呈现日益弥散出社会性的幻像、主体及客体之间的相互伪装,从而引起个人的社交危机、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自我 虚拟自我 自我重构
下载PDF
从“他塑”到“自塑”:B站残障人士自我呈现及其价值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常婉晴 卢晓华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1期12-16,共5页
在大众媒体“他塑”视角下,残障人士常以“慈善帮扶的对象”“身残志坚的励志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新媒体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呈现自我的契机。通过构建残障人士视频自我呈现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残障人士“自塑”的媒介形象... 在大众媒体“他塑”视角下,残障人士常以“慈善帮扶的对象”“身残志坚的励志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新媒体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呈现自我的契机。通过构建残障人士视频自我呈现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残障人士“自塑”的媒介形象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残障人士呈现出幽默自嘲、搞笑风趣的乐观者;接纳自我、热爱生活的探索者;关注残障事业、热心科普的宣传者;大胆发声、独立自主的勇敢者四类媒介形象。残障人士的自我呈现具有自我赋权与提高认同、获得理解与支持、推动政策发展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人士 自我 媒介形象
下载PDF
社交网络自我呈现与孤独的关系:网络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和恋爱经历的调节作用
7
作者 陈琦 康春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653-1659,共7页
目的:考察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的真实性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网络人际信任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恋爱经历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社交网络自我呈现量表真实性、孤独感量表、网络人际信任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 目的:考察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的真实性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网络人际信任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恋爱经历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社交网络自我呈现量表真实性、孤独感量表、网络人际信任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真实性负向预测群体性孤独(F=22.548,P<0.01);(2)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网络人际信任在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真实性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82,占总效应比率为48.43%);(3)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恋爱经历对网络人际信任在自我呈现真实性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路径中起调节作用(R~2约为1%)。结论:大学生的社交网络自我呈现能预测孤独;网络人际信任高,有恋爱经历的个体孤独感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自我 孤独 网络人际信任 恋爱经历
下载PDF
从“他者建构”到“自我呈现”:B站中女博士形象呈现分析
8
作者 朱婧 杨雅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大众媒介时期,“女博士”群体总被冠以“大龄”“愁嫁”“第三性”等负面标签,形象被歧化。短视频的兴起促使其由“后台”走向“前台”,重构自我形象。本研究通过对B站女博士呈现视频探究后发现,女博士在B站呈现了“积极进取、投身学术... 大众媒介时期,“女博士”群体总被冠以“大龄”“愁嫁”“第三性”等负面标签,形象被歧化。短视频的兴起促使其由“后台”走向“前台”,重构自我形象。本研究通过对B站女博士呈现视频探究后发现,女博士在B站呈现了“积极进取、投身学术的科研人”“不惧困难、愈挫愈勇的孤勇者”“追求婚恋平等与尊重的新兴女性”“乐于分享,释疑解惑的布道者”四类形象,多元化的形象为破除大众刻板印象、消解社会偏见、帮助更多女性投身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研究亦发现女博士呈现视频存在“理想化”倾向,表现在凝视下的形象“捯饬”,正向期待的情绪劳动,负向质疑下的反向呈现,致使“女博士”形象仍存在“失真”风险。为此,本研究提出要想真正消解社会对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不仅需要依靠“呈现主体”的觉醒,还需要“观者”的理性认知,如此才能防患从“大众媒介”时期的负面刻画转向“新媒体”时期的理想化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博士 刻板印象 自我 B站
下载PDF
想象可供性视角下微信聊天中的自我呈现行为探究
9
作者 张文扬 李学孟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人们在使用媒介技术进行线上交往的过程中,不是被动顺应,而是在感知想象的基础上对这一交往模式加以改造。社交媒体用户对平台的感知与想象塑造了他们与媒介的互动方式,其自我呈现行为也势必受到影响。从想象可供性的视角切入,探究社交... 人们在使用媒介技术进行线上交往的过程中,不是被动顺应,而是在感知想象的基础上对这一交往模式加以改造。社交媒体用户对平台的感知与想象塑造了他们与媒介的互动方式,其自我呈现行为也势必受到影响。从想象可供性的视角切入,探究社交媒体用户感知想象中微信聊天平台存在的潜在风险,以及用户受感知想象影响的自我呈现行为。这有助于理解当代社会群体的线上交往困境,为未来社交应用在技术层面消解传播系统本身的不足提供可能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可供性 微信 人际传播 自我
下载PDF
拟剧理论下农村女网红短视频中的自我呈现
10
作者 谭思雨 田宏明 《东南传播》 2024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凭借乡村振兴政策赋能、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流量角逐竞争加大,农村女性在短视频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赛道,她们通过强依附性的内容强调自身的农村身份与社会属性,通过打磨文本并结合直播进行前后台展示完成策展与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农... 凭借乡村振兴政策赋能、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流量角逐竞争加大,农村女性在短视频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赛道,她们通过强依附性的内容强调自身的农村身份与社会属性,通过打磨文本并结合直播进行前后台展示完成策展与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女性作为社交媒体的边缘人物被重新看见,但是也陷入了自我异化和被规训的漩涡。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农村女性网红在短视频中的自我呈现,引导其改善生活并且规范网络风气,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剧理论 媒介使用 短视频 自我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自我的呈现与隐匿:微信朋友圈使用倦怠现象研究
11
作者 周怡男 刘丁绮 孙丽娜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11期71-75,共5页
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与人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微信朋友圈一度成为用户呈现自我和进行印象管理的关键平台。然而近年来,随着陌生人的涌入,微信“熟人社交”的特性被淡化,社交边界逐渐变得模糊。这一变化导致用户面临信息过载、社... 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与人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微信朋友圈一度成为用户呈现自我和进行印象管理的关键平台。然而近年来,随着陌生人的涌入,微信“熟人社交”的特性被淡化,社交边界逐渐变得模糊。这一变化导致用户面临信息过载、社交过载及隐私安全等挑战,用户从最初的积极参与,到逐步离开,社交媒体倦怠的现象日益显著。本文旨在分析用户使用微信朋友圈行为的转变,以期为学界和平台运营商解读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倦怠 微信朋友圈 自我
下载PDF
消极与迷失:微信使用中当代大学生自我呈现的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蕾蕾 饶良辉 《传媒论坛》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社交媒体时代,自我呈现机制正随着媒介生态的更迭而不断演进。已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环节中的微信使用,在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呈现与形象管理中表现出新特点。基于建构社会关系、提升情绪解放感和寻求身份认同感等动机的需要,初出茅庐的年轻... 社交媒体时代,自我呈现机制正随着媒介生态的更迭而不断演进。已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环节中的微信使用,在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呈现与形象管理中表现出新特点。基于建构社会关系、提升情绪解放感和寻求身份认同感等动机的需要,初出茅庐的年轻大学生群体习惯于通过微信使用来呈现符合社会规则或角色期待的理想自我。但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的矛盾以及主我与客我的碰撞,使其逐渐陷入身份焦虑、情绪抵抗以及自我迷失的困境当中难以自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媒介使用 自我 自我把关
下载PDF
拟剧理论视域下“Z世代”社交媒体中自我呈现探究--以微信和抖音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煦宁 《传播力研究》 2024年第5期73-75,共3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虚拟网络环境中的自我呈现成为了人类,尤其是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的“Z世代”的一种常见社交行为。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作为线上社交活动的载体,早已超越了即时通信的功能,成为个体在网络交往中展示自我、...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虚拟网络环境中的自我呈现成为了人类,尤其是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的“Z世代”的一种常见社交行为。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作为线上社交活动的载体,早已超越了即时通信的功能,成为个体在网络交往中展示自我、彰显个性、流露情感的重要平台,“Z世代”在不同社交媒体的自我呈现的内容及方式显现出明显差异。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对“Z世代”微信朋友圈、抖音进行经验式观察并对典型代表进行访谈,发现抖音和微信扮演了“前台”与“后台”的不同角色,进而构建出多面化、个性化的网络“自我呈现”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剧理论 “Z世代” 社交媒体 自我
下载PDF
当代中国健身文化中男性气质的自我呈现与主体建构
14
作者 熊欢 李康壮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38,共12页
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主题分析等方法,探讨在当前健身文化背景下,中国男性健身者是如何呈现和建构其男性气质的。发现:在健身活动中,男性气质的自我呈现主要集中在个人品质与外形、身体能力、性别关系的处理以及健身等级关系4个方... 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主题分析等方法,探讨在当前健身文化背景下,中国男性健身者是如何呈现和建构其男性气质的。发现:在健身活动中,男性气质的自我呈现主要集中在个人品质与外形、身体能力、性别关系的处理以及健身等级关系4个方面;男性气质的主体建构过程则经历了从自我规训、自我调整和反抗到重新评估和多元化理解3个阶段。认为:男性气质的自我呈现和建构是通过个体经验和社会互动的具身过程实现的,健身为男性提供了一个在社会文化规范内寻求个性化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场所;通过健身,男性不仅塑造和展现了自己多样化的内在品质,还能促使其对性别特质进行重新评价和协商,从而在社会性别角色中寻求更加平等和包容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气质 健身文化 具身性 自我 主体建构
下载PDF
中国女性离婚短视频中的自我呈现与后女性主义话语实践——以小红书为例的网络民族志观察
15
作者 沈奕杉 陈胜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7期64-67,共4页
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及女性主义意识的提升,中国女性对婚姻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聚焦小红书上发布离婚相关内容的账户,利用Python中的Scrapy进行爬网并从其页面提取结构化数据,探讨离婚女性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及其社会意义发现,这... 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及女性主义意识的提升,中国女性对婚姻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聚焦小红书上发布离婚相关内容的账户,利用Python中的Scrapy进行爬网并从其页面提取结构化数据,探讨离婚女性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及其社会意义发现,这种自我呈现体现了从情境自我到抵抗自我、从消除自我到接纳自我以及从表演自我到认识自我的转变,反映了后女性主义下的三种话语实践。这些行为不仅挑战了离婚的传统污名化,而且通过分享个人成长和积极展望新生活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当代离异女性自我接纳和乐观自信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后女性主义 离婚短视频 小红书
下载PDF
少数民族返乡创业青年的乡土文化认同与短视频自我呈现
16
作者 黄鸿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近年来,在西南边疆村落,大量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和创业热情的少数民族返乡青年在短视频平台创业,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他们对乡土文化具有何种程度的认同,是否与其短视频自我呈现处于同频共振的良好状态,事关返乡青年的心理建设以及他们能... 近年来,在西南边疆村落,大量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和创业热情的少数民族返乡青年在短视频平台创业,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他们对乡土文化具有何种程度的认同,是否与其短视频自我呈现处于同频共振的良好状态,事关返乡青年的心理建设以及他们能否留下来、留得住、发展得好。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探索少数民族返乡创业青年乡土文化认同影响其短视频自我呈现的机制可以发现:从宏观来看,少数民族返乡创业青年从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创业生产、乡村风俗、民族文化五个主范畴对乡土文化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或不认同),并遵循“乡土文化认同—观念—行为—短视频自我呈现”的演化逻辑。从微观来看,脱域的“抵抗乡土”心理与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存,作为数字情感劳动元素的乡土文化融入到短视频的“舞台表演”之中,地方性知识在互动中实现了扩散和重构;“张扬”的自我呈现可能会引发乡土文化认同的冲突,乡土文化认同危机与自我呈现的“表演”之间存在悖论。因此基层政府需建立基于文化认同和价值重塑的返乡驱动机制,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返乡青年的心理需求和可持续性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创业青年 乡土文化认同 自我 短视频
下载PDF
线上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关系研究
17
作者 李敏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5期37-40,共4页
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用户在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特点及自我呈现影响因素,对线上社会资本水平、自我呈现、自我监控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线上社会资本水平与真实自我呈现存在显著正相关,... 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用户在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特点及自我呈现影响因素,对线上社会资本水平、自我呈现、自我监控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线上社会资本水平与真实自我呈现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积极自我呈现存在正相关;大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会影响线上社会资本水平与大学生真实自我呈现之间正向预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社会资本 真实自我 积极自我 自我监控 微信朋友圈
下载PDF
表演与隐藏:微博小号中的关系建构与自我呈现
18
作者 胡子甲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10期26-30,共5页
研究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重点梳理微博小号的关系建构与自我呈现特征,探究微博小号的使用动机,及开设微博小号对社交关系和个人存在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博主号中的关系建构多为以熟人为主的强关系,小号则为以陌生人为主... 研究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重点梳理微博小号的关系建构与自我呈现特征,探究微博小号的使用动机,及开设微博小号对社交关系和个人存在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博主号中的关系建构多为以熟人为主的强关系,小号则为以陌生人为主的弱关系,微博小号的使用完成了强弱关系的重塑。同时,他们转移阵地、卸下伪装,在小号中呈现出更丰满、真实的自我;小号的使用动机则集中在创设表演情境、寻找隐秘的角落、逃避情境崩溃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建构 自我 社交媒体 社交倦怠 微博小号
下载PDF
抖音平台中“银发网红”的自我呈现与形象建构
19
作者 崔维秀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6期82-85,89,共5页
在老年人媒介形象“污名化”和短视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选取抖音平台为研究个案,构建“银发网红”短视频自我呈现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判断式抽样的方法选取较有影响力的10位“银发网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银发网红”自我呈现在... 在老年人媒介形象“污名化”和短视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选取抖音平台为研究个案,构建“银发网红”短视频自我呈现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判断式抽样的方法选取较有影响力的10位“银发网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银发网红”自我呈现在形象比例上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性别比例,在形象特征上呈现年轻化的“潮人”特点、传授生活经验的“长者”身份和在代际互动中呈现乐观可爱的“老小孩”形象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发网红 自我 媒介形象 拟剧论 老年传播 短视频
下载PDF
拟剧理论视域下小红书momo群体的自我呈现研究
20
作者 余可欣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12期80-82,103,共4页
研究从拟剧理论出发,对小红书momo群体自我呈现的动因及相关实践进行探究,并对其进行反思。研究发现,出于角色扮演的情感倦怠、反抗算法的隐私保护及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momo群体在小红书这一舞台上进行去身份的神秘化表演,坚守半封闭... 研究从拟剧理论出发,对小红书momo群体自我呈现的动因及相关实践进行探究,并对其进行反思。研究发现,出于角色扮演的情感倦怠、反抗算法的隐私保护及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momo群体在小红书这一舞台上进行去身份的神秘化表演,坚守半封闭的私域场所,呈现出不协调的印象管理行为。在momo群体自我表达的过程中,匿名社交下的暴力隐患、情绪操纵下的媒介依赖等问题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剧理论 小红书 momo 自我 匿名社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