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语语言形式中的民族时空观——汉语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燕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51-58,共8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空间隐喻是许多语言所共有的。文章以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为语料,发现汉语较多使用"时间在动"的隐喻,为这一普遍性提供了佐证。同时发现"...
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空间隐喻是许多语言所共有的。文章以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为语料,发现汉语较多使用"时间在动"的隐喻,为这一普遍性提供了佐证。同时发现"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隐喻不能完全解决汉语中一些时间表达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隐喻
汉语
时间表达
自我在动
/时间
在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
2
2
作者
甄长慧
《平原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并做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后”时间表达
空间隐喻
时间
在动
自我在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Evens时间认知模型对时间认知的指导意义
3
作者
张颖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2-83,共2页
Evens时间认知模型包括时间在动、自我在动和时间序列。其中前两种模型包含观察者———"自我",时间点为说话时间———现在。第三种模型是时间点和时间事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排列的时间坐标。对时间认知模型的了解有助于我们...
Evens时间认知模型包括时间在动、自我在动和时间序列。其中前两种模型包含观察者———"自我",时间点为说话时间———现在。第三种模型是时间点和时间事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排列的时间坐标。对时间认知模型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时间,感知时间及正确使用时间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认知模型
时间
在动
自我在动
时间序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心理处理模式的研究
4
作者
龚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7-99,共3页
心理语言学的实验表明,以中文和英文为母语的人在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进行心理处理时,的确出现了在线空间映射的心理操作,并且两种语言使用者在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心理加工以自我在动隐喻模式为主要模式。
关键词
时间的空间隐喻
心理处理
自我在动
隐喻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
被引量:
11
5
作者
李恒
张积家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尽管时空隐喻广泛存在于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语言讲话者对其选择却可能存在偏好。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实验1表明,在内隐任务中,汉语讲话者倾向...
尽管时空隐喻广泛存在于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语言讲话者对其选择却可能存在偏好。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实验1表明,在内隐任务中,汉语讲话者倾向于采取"时间在动"隐喻,英语讲话者倾向于采用"自我在动"隐喻。实验2采用5点量表测定法,发现汉语讲话者更为看重与过去相关的事物,英语讲话者更为看重与未来相关的事物。整个研究表明,汉、英讲话者的时空隐喻选择偏好和心理时间朝向符合"文化说"的基本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隐喻
自我在动
隐喻
时间
在动
隐喻
时间朝向
原文传递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被引量:
5
6
作者
李恒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0-778,873,共9页
本研究采用离线加工任务,以问卷调查法考察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较强的压力感会激活被试有关逃离的感觉运动信息,其空间移动方向与时间在动隐喻相同,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2)被试可以将直接感受...
本研究采用离线加工任务,以问卷调查法考察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较强的压力感会激活被试有关逃离的感觉运动信息,其空间移动方向与时间在动隐喻相同,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2)被试可以将直接感受到的空间经验作为具身认知的桥梁,使压力感和时间两个抽象概念产生联系;3)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压力感和时间等抽象概念的离线认知加工,会受到在线加工编码的感觉运动信息的影响。整个研究表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必须基于感觉运动的加工,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感
汉语使用者
自我在动
隐喻
时间
在动
隐喻
具身认知
原文传递
时空隐喻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时间认知的影响
7
作者
李恒
张积家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104,150,共10页
以往大多数有关时间隐喻影响时间认知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母语者,少有人关注二语学习者。实验1表明,在中性语境下,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时间在动和自动在动隐喻没有差异,说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均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
以往大多数有关时间隐喻影响时间认知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母语者,少有人关注二语学习者。实验1表明,在中性语境下,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时间在动和自动在动隐喻没有差异,说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均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时间认知方式产生了影响;实验2表明,在语义加工难度较大的任务中,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汉语思维对时间关系做出推断。结果显示,对语言关联性假设的考察,应当注意到语言对不同概念范畴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语境可能抵消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
时空隐喻
自我在动
隐喻
时间
在动
隐喻
语言关联性假设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语言形式中的民族时空观——汉语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燕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院
出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51-58,共8页
文摘
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空间隐喻是许多语言所共有的。文章以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为语料,发现汉语较多使用"时间在动"的隐喻,为这一普遍性提供了佐证。同时发现"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隐喻不能完全解决汉语中一些时间表达的矛盾。
关键词
空间隐喻
汉语
时间表达
自我在动
/时间
在动
Keywords
spatial metaphor
Chinese language
words for time
the ego moving and the time moving metaphor
分类号
H0-06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
2
2
作者
甄长慧
机构
蚌埠医学院外文教研室
出处
《平原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文摘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并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
“前”
“后”时间表达
空间隐喻
时间
在动
自我在动
Keywords
time expressions of qian and hou
spatial metaphor
the time moving metaphor
the ego moving metaphor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Evens时间认知模型对时间认知的指导意义
3
作者
张颖
机构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出处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2-83,共2页
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第154号
文摘
Evens时间认知模型包括时间在动、自我在动和时间序列。其中前两种模型包含观察者———"自我",时间点为说话时间———现在。第三种模型是时间点和时间事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排列的时间坐标。对时间认知模型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时间,感知时间及正确使用时间副词。
关键词
时间认知模型
时间
在动
自我在动
时间序列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心理处理模式的研究
4
作者
龚萍
机构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7-99,共3页
基金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SK0807)
文摘
心理语言学的实验表明,以中文和英文为母语的人在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进行心理处理时,的确出现了在线空间映射的心理操作,并且两种语言使用者在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心理加工以自我在动隐喻模式为主要模式。
关键词
时间的空间隐喻
心理处理
自我在动
隐喻模式
Keywords
space as time metaphors
psychological processing
ego-moving metaphor model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
被引量:
11
5
作者
李恒
张积家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
英国伯明翰大学英语及应用语言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国家973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14CB340502)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4XNLQ05)的资助
文摘
尽管时空隐喻广泛存在于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语言讲话者对其选择却可能存在偏好。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实验1表明,在内隐任务中,汉语讲话者倾向于采取"时间在动"隐喻,英语讲话者倾向于采用"自我在动"隐喻。实验2采用5点量表测定法,发现汉语讲话者更为看重与过去相关的事物,英语讲话者更为看重与未来相关的事物。整个研究表明,汉、英讲话者的时空隐喻选择偏好和心理时间朝向符合"文化说"的基本假设。
关键词
时空隐喻
自我在动
隐喻
时间
在动
隐喻
时间朝向
Keywords
Spatio-temporal metaphor
time moving metaphor
ego moving metaphor
time orientation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被引量:
5
6
作者
李恒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
伯明翰大学
出处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0-778,873,共9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课题"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2014CB340502)
江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5YB-003)的资助
文摘
本研究采用离线加工任务,以问卷调查法考察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较强的压力感会激活被试有关逃离的感觉运动信息,其空间移动方向与时间在动隐喻相同,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2)被试可以将直接感受到的空间经验作为具身认知的桥梁,使压力感和时间两个抽象概念产生联系;3)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压力感和时间等抽象概念的离线认知加工,会受到在线加工编码的感觉运动信息的影响。整个研究表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必须基于感觉运动的加工,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假设。
关键词
压力感
汉语使用者
自我在动
隐喻
时间
在动
隐喻
具身认知
Keywords
stress
ego-moving metaphor
time-moving metaphor
embodied cognition
分类号
H0-06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时空隐喻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时间认知的影响
7
作者
李恒
张积家
机构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104,150,共10页
基金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专项基金博士启动项目“汉语儿童时空隐喻言语-手势表征的认知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WU1909753)
文摘
以往大多数有关时间隐喻影响时间认知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母语者,少有人关注二语学习者。实验1表明,在中性语境下,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时间在动和自动在动隐喻没有差异,说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均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时间认知方式产生了影响;实验2表明,在语义加工难度较大的任务中,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汉语思维对时间关系做出推断。结果显示,对语言关联性假设的考察,应当注意到语言对不同概念范畴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语境可能抵消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
时空隐喻
自我在动
隐喻
时间
在动
隐喻
语言关联性假设
Keywords
Chinese advanced English learners
spatial-temporal metaphor
ego-moving metaphor
time-moving metaphor
Language Relativity Hypothesis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语语言形式中的民族时空观——汉语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张燕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甄长慧
《平原大学学报》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Evens时间认知模型对时间认知的指导意义
张颖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于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心理处理模式的研究
龚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
李恒
张积家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1
原文传递
6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李恒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5
原文传递
7
时空隐喻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时间认知的影响
李恒
张积家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