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心理处理模式的研究
1
作者 龚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7-99,共3页
心理语言学的实验表明,以中文和英文为母语的人在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进行心理处理时,的确出现了在线空间映射的心理操作,并且两种语言使用者在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心理加工以自我在动隐喻模式为主要模式。
关键词 时间的空间隐喻 心理处理 自我在动隐喻模式
下载PDF
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恒 张积家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尽管时空隐喻广泛存在于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语言讲话者对其选择却可能存在偏好。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实验1表明,在内隐任务中,汉语讲话者倾向... 尽管时空隐喻广泛存在于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语言讲话者对其选择却可能存在偏好。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实验1表明,在内隐任务中,汉语讲话者倾向于采取"时间在动"隐喻,英语讲话者倾向于采用"自我在动"隐喻。实验2采用5点量表测定法,发现汉语讲话者更为看重与过去相关的事物,英语讲话者更为看重与未来相关的事物。整个研究表明,汉、英讲话者的时空隐喻选择偏好和心理时间朝向符合"文化说"的基本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隐喻 自我在动隐喻 时间在动隐喻 时间朝向
原文传递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恒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0-778,873,共9页
本研究采用离线加工任务,以问卷调查法考察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较强的压力感会激活被试有关逃离的感觉运动信息,其空间移动方向与时间在动隐喻相同,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2)被试可以将直接感受... 本研究采用离线加工任务,以问卷调查法考察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较强的压力感会激活被试有关逃离的感觉运动信息,其空间移动方向与时间在动隐喻相同,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2)被试可以将直接感受到的空间经验作为具身认知的桥梁,使压力感和时间两个抽象概念产生联系;3)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压力感和时间等抽象概念的离线认知加工,会受到在线加工编码的感觉运动信息的影响。整个研究表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必须基于感觉运动的加工,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感 汉语使用者 自我在动隐喻 时间在动隐喻 具身认知
原文传递
时空隐喻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时间认知的影响
4
作者 李恒 张积家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104,150,共10页
以往大多数有关时间隐喻影响时间认知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母语者,少有人关注二语学习者。实验1表明,在中性语境下,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时间在动和自动在动隐喻没有差异,说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均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 以往大多数有关时间隐喻影响时间认知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母语者,少有人关注二语学习者。实验1表明,在中性语境下,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时间在动和自动在动隐喻没有差异,说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均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时间认知方式产生了影响;实验2表明,在语义加工难度较大的任务中,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汉语思维对时间关系做出推断。结果显示,对语言关联性假设的考察,应当注意到语言对不同概念范畴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语境可能抵消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 时空隐喻 自我在动隐喻 时间在动隐喻 语言关联性假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