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意义的自我审判——对金庸小说的一种解读
1
作者 刘铁群 《河池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16-19,45,共5页
本文将金庸的小说纳入知识分子写作 ,并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广阔背景下对其作出严肃的解读 ,指出金庸的小说一直贯穿着他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认为金庸的整个创作过程就是他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自我进行审视与批判的过程。
关键词 金庸 小说创作 知识分子 现代意义 自我审判 思维方式 生存价值
下载PDF
方方小说《万箭穿心》中的罪与赎 被引量:1
2
作者 龚艳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50-53,共4页
良心是道德的最高法庭。方方小说《万箭穿心》中的李宝莉因揭发丈夫偷情,间接导致丈夫被撤职、下岗并自杀,她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自我审判、自我归罪,拼命挣钱养家来赎罪,结果却落得被扫地出门的悲剧。方方通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给读... 良心是道德的最高法庭。方方小说《万箭穿心》中的李宝莉因揭发丈夫偷情,间接导致丈夫被撤职、下岗并自杀,她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自我审判、自我归罪,拼命挣钱养家来赎罪,结果却落得被扫地出门的悲剧。方方通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评判的可能性,激起了人们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而实现道德上的人性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自我审判 人性救赎
下载PDF
论加缪文学中的反抗荒诞
3
作者 马小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6,共5页
加缪在表现反抗荒诞时,彰显出的自由选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使加缪文学作品的历史理性主义批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从抽象的历史置疑衍生出了具体的自我审判。自我审判往往借助"阳光"、"灯光"、"镜子"等... 加缪在表现反抗荒诞时,彰显出的自由选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使加缪文学作品的历史理性主义批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从抽象的历史置疑衍生出了具体的自我审判。自我审判往往借助"阳光"、"灯光"、"镜子"等艺术意象得以充分表现。自我审判扩展到全社会,酝酿出的针对自我和社会的双重审判,终归又扩展、延伸了社会历史批判的广度、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抗荒诞 自由选择 道德责任 自我审判 双重批判
下载PDF
巴金“随想录”中的忏悔意识及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江冰 《探索(浙江)》 CSSCI 1989年第3期58-62,70,共6页
巴金晚年奋力一搏,仿佛用全部生命的余热去点燃一束火把,这就是42万字巨制的《随想录》。 有识之士已经迅速作出如下价值判断:“《随想录》在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有三,即,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结束了夸饰时代,进入了说真话的时代;标志... 巴金晚年奋力一搏,仿佛用全部生命的余热去点燃一束火把,这就是42万字巨制的《随想录》。 有识之士已经迅速作出如下价值判断:“《随想录》在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有三,即,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结束了夸饰时代,进入了说真话的时代;标志着文学自我审判和忏悔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文学进入了关心人、尊重人的时代”。不仅于此,“它的影响和价值,也已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随想录》将给人们多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忏悔意识 《随想录》 自我审判 精神气候 作家 新时期文学 赫尔岑 作品 杂文
下载PDF
不同的故事 相同的命运——简析海丝特与叶二娘的悲剧人生
5
作者 龚凌燕 孟欣 《丝绸之路》 2009年第10期81-82,共2页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和女性主义为基础,以道德观为切入点,简要比较了《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与《天龙八部》中的叶二娘,分析了男权道德规范下男性对女性审判与消蚀的现象。
关键词 道德 男权规范 自我审判 隐形存在
下载PDF
三维艺术空间:人间、炼狱、天堂——析颓纯钩《天谴》的主题意蕴
6
作者 曹惠民 张涛甫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5年第1期49-51,共3页
读颜纯钩的小说集《天谴》,总感觉到一种挥之不去、无处不在的凄怆感伤情绪弥漫于字里行间。这种令读者无以释怀的沉重情绪外化为他小说世界的独特审美格调,成为他小说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艺术空间 作家 天谴 自我审判 主人公 颜纯钩 人生思考 小说世界 命运 小说集
下载PDF
让心自由
7
作者 赵力 堂.米格尔.路易兹 《出版参考》 2003年第15期35-35,共1页
托尔特智者的四个约定: 第一约:不妄加评判 说话要公正客观,不说违心的话。不说对自己不利的话,不说别人的闲话,把言语的力量用到真和爱上去。 第二约:不受别人影响 别人所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因为你才去做的。别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 托尔特智者的四个约定: 第一约:不妄加评判 说话要公正客观,不说违心的话。不说对自己不利的话,不说别人的闲话,把言语的力量用到真和爱上去。 第二约:不受别人影响 别人所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因为你才去做的。别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他们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投影。不受别人言行的影响,你就能减少许多无渭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 价值观 自我审判 避免误解 影响别人 大发脾气 鼓起勇气 生根发芽 事实真 行动
下载PDF
道德困境的自述——浅析《局外人》中的“审判”主题
8
作者 周俊平 《法语学习》 2015年第5期35-39,共5页
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后,西方苦心经营几千年的价值体系遭受空前质疑。虚无主义弥漫开来,人类失去了精神支柱。随之而来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加剧了西方知识分子的彷徨和无助。重新建立一种新的价值体系成为一个最必要、最急迫的时代问题... 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后,西方苦心经营几千年的价值体系遭受空前质疑。虚无主义弥漫开来,人类失去了精神支柱。随之而来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加剧了西方知识分子的彷徨和无助。重新建立一种新的价值体系成为一个最必要、最急迫的时代问题。《局外人》是加缪小说创作迈出的真正第一步,此一体裁形式下的"审判"主题叙事也由此开始。"审判"在不同层面的展开,也是他对价值重建从不同角度做出的探询。本文通过分析《局外人》中的"审判"主题,以发掘此题与作者本人的隐秘关系,以求展示作者及其作品与他的时代之间的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 审判 自我审判 道德困境
原文传递
且看“漂流”中的刘再复
9
作者 山城客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28,共2页
且看“漂流”中的刘再复山城客先前,偶读刘再复在北京书斋里写的那些散文诗,不免感到是在故意做作,一个很不高明的演员的生硬表演──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感到有些滑稽可笑。诗中那个悲天悯人(他美其名曰"忧患"),很有点弱不禁... 且看“漂流”中的刘再复山城客先前,偶读刘再复在北京书斋里写的那些散文诗,不免感到是在故意做作,一个很不高明的演员的生硬表演──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感到有些滑稽可笑。诗中那个悲天悯人(他美其名曰"忧患"),很有点弱不禁风样几的主人公,与现实生活中那个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再复 精神奴役 窒息感 红蚂蚁 大森林 格群 自我审判 自我拷问 革命家 故土
原文传递
北站(外三首)
10
作者 肖开愚 《天涯》 1998年第4期76-78,共3页
我感到我是一群人在老北站的天桥上,我身体里有人开始争吵和议论,七嘴八舌。我抽着烟,打量着火车站的废墟,我想叫喊,嗓子里火辣辣的。
关键词 天桥 诗人们 喇叭 剪票口 自我审判 头风痛 军便服 监狱 研究技巧 火车站
原文传递
论良知
11
作者 舒远招(译) 《伦理学术》 2021年第2期6-11,共6页
良知是按照道德法则自我审判的本能或天性,是一种自然的推动力。良知的审判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断,是依据行动的非法性和合法性所做的惩罚或赦免。一个人依据精明规则对自己因行动不精明而导致不幸后果的责备,切不可与人依据道德法... 良知是按照道德法则自我审判的本能或天性,是一种自然的推动力。良知的审判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断,是依据行动的非法性和合法性所做的惩罚或赦免。一个人依据精明规则对自己因行动不精明而导致不幸后果的责备,切不可与人依据道德法则对自己行动本身的非道德性(恶)的责备相混淆,前者只是良知的类似物,只有后者才是良知。良知是人的内在法庭,法则和偏好在其中分别充当原告和被告,而法官代表良知作出公正无私的判决。良知可以表象神的法庭,但其实只是一种自然的良知。如果人们依据错误的实证法则对行动进行审判,就可能出现“错误的良知”。良知还可以分为行为之前、行为之中和行为之后的良知,它在行为之后的作用最为明显。对细琐小事加以谴责的“微观逻辑的良知”没有多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 自我审判的本能 良知的类似物 内在法庭 自然的良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