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看村上春树的自我流放意识
1
作者 贾迪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自我流放意识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主题。《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个人自传性质的小说,从这部小说的情节设置、主人公设置和文学语言特点,可以充分显现村上春树的自我流放意识。这种自我流放意识是时代的必... 自我流放意识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主题。《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个人自传性质的小说,从这部小说的情节设置、主人公设置和文学语言特点,可以充分显现村上春树的自我流放意识。这种自我流放意识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自我流放意识
下载PDF
詹姆斯·乔伊斯:叛逆和艺术张扬的文学巨匠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建光 王成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7-73,共7页
詹姆斯.乔伊斯是举世公认的意识流文学大师,同时也是英国现代派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乔伊斯成为伟大作家有着内外因素,但他身上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缺点和弱点,甚至是一些荒谬可笑的东西。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时代逆子,为了艺术追求,或通过艺... 詹姆斯.乔伊斯是举世公认的意识流文学大师,同时也是英国现代派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乔伊斯成为伟大作家有着内外因素,但他身上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缺点和弱点,甚至是一些荒谬可笑的东西。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时代逆子,为了艺术追求,或通过艺术来达到拯救精神麻痹瘫痪的爱尔兰人而自愿自我放逐,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远离了自己的祖国,摆脱了令人困扰不堪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环境。在自我放逐中,他拥有了梦想中的精神自由,得以在艺术世界中自由驰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叛逆 窘迫 自我流放 艺术追求
下载PDF
行动主义与逃避主义——青年反叛的两种形式
3
作者 魏令查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行动主义 逃避主义 民权运动 自我流放 行动主义者 卡斯特罗 米尔斯 种族主义 毛泽东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下载PDF
丈夫又去登山
4
作者 莉萍 《中国民政》 1997年第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丈夫 登山队 登山家 梅里雪山 自我流放 平等和谐 最高峰 亲近自然 像是要 阿根廷
下载PDF
无根、流放与寻觅归属——R.B.基塔的生活与艺术情感研究
5
作者 李宇屏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8-123,共6页
20世纪美国犹太后裔艺术家R.B.基塔远离故土来到英格兰度过了他艺术生涯的大部分时光。早年生活的漂泊与动荡,旅居英国后的文化与身份困惑,带给基塔在情感上的无根与无归属感,使他开始重新寻觅自身的文化与艺术定位。他个人的生活经历... 20世纪美国犹太后裔艺术家R.B.基塔远离故土来到英格兰度过了他艺术生涯的大部分时光。早年生活的漂泊与动荡,旅居英国后的文化与身份困惑,带给基塔在情感上的无根与无归属感,使他开始重新寻觅自身的文化与艺术定位。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与他的艺术风格及理论主张是相互联系与渗透的。对"无根"的探索与对归属感的再寻觅构成了基塔生活与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其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断层中;是艺术家本人对"自我流放"的思考与探寻;也是时代艺术的一面反光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无归属 自我流放 基塔 现代主义美术
原文传递
劳伦斯·达雷尔的多重身份与艺术伦理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彬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15,共16页
英国作家劳伦斯·达雷尔混杂身份中的"殖民情结"和"殖民态度"由当时的文化、经济和鲜为人知的政治原因所决定。在自我流放的过程中,凭借对印度佛教的感悟,达雷尔完成了现实世界与虚拟文学世界的有机融合,通过... 英国作家劳伦斯·达雷尔混杂身份中的"殖民情结"和"殖民态度"由当时的文化、经济和鲜为人知的政治原因所决定。在自我流放的过程中,凭借对印度佛教的感悟,达雷尔完成了现实世界与虚拟文学世界的有机融合,通过文学创作实现了作为"西方佛教徒"的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达雷尔 身份 自我流放 艺术伦理选择
原文传递
论鲁迅《野草》中的无归宿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静宇 《理论界》 2007年第3期177-179,共3页
鲁迅将积淀在自己生命最深层的生存体验寄寓于《野草》的文学世界,于是《野草》忠实地呈现了这位永远的战士心灵深处沉郁的无归宿感。在《野草》中,土地意象的陷落与缺失,主体形象“彷徨”地疾走,以及当时现实境况在文本中的深刻折光,... 鲁迅将积淀在自己生命最深层的生存体验寄寓于《野草》的文学世界,于是《野草》忠实地呈现了这位永远的战士心灵深处沉郁的无归宿感。在《野草》中,土地意象的陷落与缺失,主体形象“彷徨”地疾走,以及当时现实境况在文本中的深刻折光,都是这种终极无归宿感的深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归宿感 土地意象 主体形象 自我流放
原文传递
一个故乡
8
《摄影之友》 2022年第8期24-27,共4页
展览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呈现艺术家与故乡山东烟台的种种关系:我们在《苹果》中看到张晓对故乡的一次全面而冷峻的凝视;在《移》《大姐》《甜蜜的爱恋》等系列作品中看到其离家多年后对故乡的回溯;最终在《海岸线》中回到其与故乡关系的... 展览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呈现艺术家与故乡山东烟台的种种关系:我们在《苹果》中看到张晓对故乡的一次全面而冷峻的凝视;在《移》《大姐》《甜蜜的爱恋》等系列作品中看到其离家多年后对故乡的回溯;最终在《海岸线》中回到其与故乡关系的起点——我们看到张晓是如何带着对故乡的记忆,一头扎进一种凯鲁亚克式的激情和自我流放的热切渴望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鲁亚克 自我流放 山东烟台 张晓 《苹果》 系列作品 海岸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