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色转变对往届毕业生微信朋友圈自我消除行为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关越元 曾可欣 +1 位作者 李健航 张诗婷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4期25-32,共8页
为了解往届毕业生作为处于身份转型期的特定群体,从“学生”到“打工人”的角色转变是否会引发自我消除行为,从角色理论视角建立了朋友圈可见性行为模型,结合深度访谈法与问卷法予以验证。研究发现,角色学习能力、角色扮演能力、角色认... 为了解往届毕业生作为处于身份转型期的特定群体,从“学生”到“打工人”的角色转变是否会引发自我消除行为,从角色理论视角建立了朋友圈可见性行为模型,结合深度访谈法与问卷法予以验证。研究发现,角色学习能力、角色扮演能力、角色认同、角色冲突是影响朋友圈可见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对于往届毕业生而言,感知到的角色冲突越强,朋友圈可见性越高,而角色超载对朋友圈可见性没有显著影响。此外,社交自我效能感对部分因素影响起调节作用,对于高社交自我效能感用户,角色认同、角色冲突、角色超载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消除行为 自我呈现 角色理论 社交自我效能感 朋友圈 往届毕业生
下载PDF
媒介情境论下社交倦怠与自我消除行为探究——以微信朋友圈“最近三天可见”为例
2
作者 李思涵 《艺术科技》 2023年第3期155-157,共3页
新媒体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线上社交的机会,而微信的广泛应用为用户营造了新的自我呈现空间,朋友圈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然而,微信朋友圈对公私领域的模糊、对强弱关系的打破、对个体隐私的蚕食,都引发了用户的社交倦怠,从而产生自我消... 新媒体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线上社交的机会,而微信的广泛应用为用户营造了新的自我呈现空间,朋友圈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然而,微信朋友圈对公私领域的模糊、对强弱关系的打破、对个体隐私的蚕食,都引发了用户的社交倦怠,从而产生自我消除行为。文章以微信朋友圈“最近三天可见”为例,着眼于微信朋友圈的社交行为嬗变,通过访谈法分析产生微信朋友圈自我消除行为的原因,探讨网络空间的重构对社交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微信平台的“弱关系”属性、用户出于印象管理的心理以及对“液态监视”的倦怠与抵制,造成了微信朋友圈自我消除行为。分析微信朋友圈“最近三天可见”,可以拓展媒介情境论和自我呈现的理论价值,引导用户重新审视自我呈现与自我消除行为,以重构倦怠与展示共存的社交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情境 社交倦怠 自我消除行为 微信 朋友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