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偶像崇拜与自我重构:论宇佐见凛小说《单推、炎上》
1
作者 李笑 肖霞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3年第4期43-52,共10页
日本第164届芥川奖获奖作品《单推、炎上》以时下流行的追星现象为切入点,讲述了年轻一代追寻自我的成长历程。本文结合偶像粉丝文化的相关论述,采用“自我认同”理论与“准社会关系”理论分析偶像崇拜在自我认同中所发挥的作用,聚焦现... 日本第164届芥川奖获奖作品《单推、炎上》以时下流行的追星现象为切入点,讲述了年轻一代追寻自我的成长历程。本文结合偶像粉丝文化的相关论述,采用“自我认同”理论与“准社会关系”理论分析偶像崇拜在自我认同中所发挥的作用,聚焦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的双重自我,指出粉丝身份与数字自我对于青少年进行自我重构的积极意义。宇佐见凛对于网络时代青少年自我认同的深切思考,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极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佐见凛 芥川奖 偶像崇拜 自我重构
下载PDF
碎片化书写与自我重构--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解读
2
作者 梁逸馨 《艺术科技》 2023年第4期106-108,共3页
《终结的感觉》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发表的中篇小说,于2011年荣获英国小说曼布克奖。小说分为两部分,以前女友母亲的遗嘱为界,前一部分是老去的托尼对自己年轻事迹的细节回忆,借此构筑第一层记忆的真实性;后一部分是40年... 《终结的感觉》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发表的中篇小说,于2011年荣获英国小说曼布克奖。小说分为两部分,以前女友母亲的遗嘱为界,前一部分是老去的托尼对自己年轻事迹的细节回忆,借此构筑第一层记忆的真实性;后一部分是40年后的托尼重新探寻记忆的真相,解构了第一层记忆,透露出作者对叙述主体、个体记忆和历史的质疑。在不同的写作阶段,巴恩斯关注、挑战的主题不断变更,解构历史、民族性、记忆等多个主题,尝试多元创作手法,但碎片化书写是其贯穿始终的写作策略。文章以巴恩斯的碎片化书写为切入点,对比《终结的感觉》中叙述者托尼记忆的前后偏差之处,探究叙述者解构自我的过程。碎片指整体破碎后零星的部分,碎片化则指整体逐步分裂的过程,而碎片化书写反映了这一进程。小说中,巴恩斯通过片段书写与重复叙事的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原有记忆逐步瓦解的过程,使主人公认识到自己性格中怯懦和伪善的部分,以完成自我的重构。记忆中的真相打破,叙述者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说,引领着叙述者逐渐朝向他者,敦促主人公积极履行走向他者的责任。小说在揭示个体记忆、历史不确定性的同时,探索了后现代主义视角下个体以至社会的自我审视反思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利安·巴恩斯 碎片化书写 自我重构 《终结的感觉》
下载PDF
沉默的中坚——基层青年公务员的特质审视、现实困境与自我重构 被引量:7
3
作者 邓磊 杨燕 何鑫兴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30,37,共8页
"中坚青年"是位于代际社会起承转合处的"中间"一代,也是体现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中坚"力量。从我国的社会结构来看,基层公务员自律自强的职业特质使其成为"中坚青年"的典型代表,但在公... "中坚青年"是位于代际社会起承转合处的"中间"一代,也是体现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中坚"力量。从我国的社会结构来看,基层公务员自律自强的职业特质使其成为"中坚青年"的典型代表,但在公共空间中也因矜持自守的话术范式而成为"沉默的中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新生代已成为最积极活跃的社会参与者,而资本引导下的消费主义正无孔不入地对公共价值和社会心理施以深层影响,并导致"丧""佛系""内卷"等亚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泛滥,加剧了社会焦虑,削弱了奋斗意识。作为主流价值的承载者和守护者,基层青年公务员需要走出集体失语的困境,重新审视自我和社会的认同,通过提升具身认知、再造社会关系和转变叙事方式来完成自我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坚青年 基层公务员 自我重构
下载PDF
当代华裔美国小说中的童年创伤与自我重构 被引量:2
4
作者 邵娟萍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3-58,共6页
在当代华裔美国小说的创伤叙事中,受创个体童年遭受的创伤,以及他们如何走出创伤的阴霾、重建自我,是多部华裔美国小说关照的重点。通过分析《支那崽》、《吃碗茶》和《天堂树》三部童年创伤书写的典型作品,探讨了华裔美国小说中导致童... 在当代华裔美国小说的创伤叙事中,受创个体童年遭受的创伤,以及他们如何走出创伤的阴霾、重建自我,是多部华裔美国小说关照的重点。通过分析《支那崽》、《吃碗茶》和《天堂树》三部童年创伤书写的典型作品,探讨了华裔美国小说中导致童年创伤的三种主要原因,以及这些在童年时期经历伤痛的人们,在经历创伤后苦难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实现自我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 童年创伤 自我重构 创伤理论
下载PDF
“交互式沉浸”下文化社区虚拟形象的自我重构与社交体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懿璇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10-112,共3页
网络社会的崛起推动了社交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线上社交文化社区成为潮流玩家的聚集之地。在虚拟社区中,玩家通过建构自己的潮玩形象和其他玩家进行社交互动和状态分享,虚拟形象成为个体身份展演以及完成自我建构的重要方式。同时,个体... 网络社会的崛起推动了社交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线上社交文化社区成为潮流玩家的聚集之地。在虚拟社区中,玩家通过建构自己的潮玩形象和其他玩家进行社交互动和状态分享,虚拟形象成为个体身份展演以及完成自我建构的重要方式。同时,个体在数字身份的生产过程中,也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的技术发展与物质逻辑,虚拟形象作为一种数据化媒介符号使身体媒介成为整体,通过信息的串联方式创造了数字化生存中新的社交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形象 社交文化社区 自我重构 化身认同 元宇宙
下载PDF
玛莎·诺曼的戏剧《特鲁迪·布鲁》中的疾病叙事和自我重构
6
作者 王莉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玛莎·诺曼的戏剧《特鲁迪·布鲁》是疾病叙事中追寻叙事的代表作品。在追寻叙事中,女主人公金杰经历了回忆、与幻想世界的决裂和回归三个阶段,最终实现了自我重构。诺曼采用回忆剧的模式将金杰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后的内心挣扎进... 玛莎·诺曼的戏剧《特鲁迪·布鲁》是疾病叙事中追寻叙事的代表作品。在追寻叙事中,女主人公金杰经历了回忆、与幻想世界的决裂和回归三个阶段,最终实现了自我重构。诺曼采用回忆剧的模式将金杰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后的内心挣扎进行了戏剧刻画。同时,诺曼使用分裂人格的手法,表现了金杰的现实自我与幻想自我特鲁迪·布鲁之间的冲突,并最终摆脱幻想自我。尽管最终金杰未能摆脱癌症的困扰,但是她通过重新与家人建立联结,在关系中实现了自我重构。通过这部具有自传性的剧作,诺曼实现了叙事治疗,探讨了叙事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莎·诺曼 《特鲁迪·布鲁》 疾病叙事 自我重构
下载PDF
教育本质:社会更新与自我重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晓丽 《教育视界》 2022年第10期20-24,共5页
关注教育本质,就是在追问“教育是什么”。教育非为理想的乌托邦而生,乃是为实用和价值而来,满足“生活的需要”是人们最大、最直接的教育目的,这一目的也同时遮蔽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知,主导了人们的教育实践。社会性是教育的第一属性... 关注教育本质,就是在追问“教育是什么”。教育非为理想的乌托邦而生,乃是为实用和价值而来,满足“生活的需要”是人们最大、最直接的教育目的,这一目的也同时遮蔽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知,主导了人们的教育实践。社会性是教育的第一属性,人本性是教育的内在属性。人的历史社会实践要求人在适应社会的前提下发展自身,并通过发展自身来改造社会。因此,教育是社会为了自身更新而对人的改造,也是人适应社会和发展自身的自我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本质 社会更新 自我重构
下载PDF
藏族传统中的自我重构──喜马拉雅山区的死亡模式和哀悼习俗
8
作者 欧因斯廷.麦克休 李登贵 仓决卓玛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4-127,共4页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区 自我重构 死亡模式 叙述者 藏族 模拟像 文化观念 佛教教义 丧葬仪式 祭仪
下载PDF
情感荒漠的流放之旅——《又来了,爱情》老年女性的空间自我重构探析
9
作者 李婷婷 罗佳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4期110-114,共5页
老年女性是多丽丝·莱辛后期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小说以步入老年的中产阶级女编剧萨拉在排演戏剧时的几段情感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在陷入对两个年轻人的爱恋后遭受的老年情感困境,以及在不断的空间迁移中逐步获得情感自由和自... 老年女性是多丽丝·莱辛后期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小说以步入老年的中产阶级女编剧萨拉在排演戏剧时的几段情感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在陷入对两个年轻人的爱恋后遭受的老年情感困境,以及在不断的空间迁移中逐步获得情感自由和自我重构的心路历程。从现代都市老年女性的生存现状和情感困境入手,用空间理论解读萨拉步入老龄后的情感自我成熟之路,探索处于都市边缘空间的老年女性的情感危机和出路,试图揭示都市老年女性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和社会道德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又来了 爱情》 老年女性 空间 自我重构
下载PDF
迈克尔·翁达杰小说中的文学言语行为与自我重构——以《战时灯火》为例
10
作者 吴蓓 刘叶丹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自我重构是迈克尔·翁达杰的新近作品《战时灯火》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翁达杰通过这样的书写表达重构世界的愿望与希利斯·米勒的文学言语行为理论观不谋而合。研究发现这一主题通过小说中的修辞(“活现法”“词语误用”)、地形... 自我重构是迈克尔·翁达杰的新近作品《战时灯火》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翁达杰通过这样的书写表达重构世界的愿望与希利斯·米勒的文学言语行为理论观不谋而合。研究发现这一主题通过小说中的修辞(“活现法”“词语误用”)、地形命名、以及言语行为的异质性及其各自的施为性三个维度得以体现,翁达杰正是通过这样的书写表达重构世界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重构 《战时灯火》 迈克尔·翁达杰 希利斯·米勒 文学言语行为
下载PDF
自我认同视角下虚拟旅游体验设计策略研究
11
作者 张雪 盛歆漪 《设计》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基于自我认同建构过程,探索提升虚拟旅游体验的设计方法。分析了虚拟旅游与自我认同的内在关系,并依据自我认同的自我回归、自我发展、自我重构的建构路径探索虚拟旅游体验的内容要素。依据内容要素提出环境建构、社交互动、个性化定制... 基于自我认同建构过程,探索提升虚拟旅游体验的设计方法。分析了虚拟旅游与自我认同的内在关系,并依据自我认同的自我回归、自我发展、自我重构的建构路径探索虚拟旅游体验的内容要素。依据内容要素提出环境建构、社交互动、个性化定制3个维度的虚拟旅游体验设计策略。该方法可为虚拟旅游的体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旅游 自我认同 自我重构 体验设计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多重叙事与自我重构:解读《优美的安娜贝尔·李 寒彻颤栗早逝去》
12
作者 李贵苍 《作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5,共6页
打破时间的线性规律,营造一个时空一体的“异托邦”如果按照时间的线性特征重述《逝去》中的故事,它应该是:在东京大爆炸后成了孤儿的樱,被美国军人迪比多·马加尔沙克收养,并在其摄制的电影中扮演少女安娜贝尔·李。
关键词 线性规律 异托邦 自我重构 线性特征 时空一体 早逝
原文传递
媒介构建现实:虚拟现实中自我呈现的类型与影响
13
作者 黄文艺 陈功 《东南传播》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虚拟性是媒介现实的根本属性,虚拟现实是媒介技术发展的产物,个人可通过媒介在虚拟平台中获得“现场感”,故通常将网络空间视为自我呈现和构建的真实“情境”。虚拟现实中自我呈现具有倾向性、选择性、观众隔离式三大类型,个人以此选择... 虚拟性是媒介现实的根本属性,虚拟现实是媒介技术发展的产物,个人可通过媒介在虚拟平台中获得“现场感”,故通常将网络空间视为自我呈现和构建的真实“情境”。虚拟现实中自我呈现具有倾向性、选择性、观众隔离式三大类型,个人以此选择合适的类型进行呈现,并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参照获得自我重构再认同。但在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呈现日益弥散出社会性的幻像、主体及客体之间的相互伪装,从而引起个人的社交危机、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自我呈现 虚拟自我 自我重构
下载PDF
旅游对老年人退休适应阶段自我负面体验的心理疗愈研究——基于镜像理论
14
作者 吕婷 李师娜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9,共12页
文章以镜像重构理论为指导,通过客我和主我分析视角,引入皮电心理生理数据,综合分析了旅游对退休适应阶段老年人自我重构的心理疗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客我认知方面,退休者通过凝视自然景观(梦幻之镜)、文化景观(哲思之镜)和社会秩序... 文章以镜像重构理论为指导,通过客我和主我分析视角,引入皮电心理生理数据,综合分析了旅游对退休适应阶段老年人自我重构的心理疗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客我认知方面,退休者通过凝视自然景观(梦幻之镜)、文化景观(哲思之镜)和社会秩序(规矩之镜)等大他者之镜唤醒自我,积极拓展自我的生命价值、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同时,退休者通过旅游同伴(怀旧之镜)、旅游地老人(未来之镜)等小他者之镜重新建立自我与社会的联结,转变身体认知局限,形成“心不老就不算老”的自我认知。在主我反应方面,皮电心理生理数据显示,退休者在旅游镜像空间内诱发了精神愉悦感、社交怀旧感以及身体认同感。客我与主我相互协调彼此一致,自我概念由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疗愈 自我重构 退休适应阶段 老年人
下载PDF
“自我”形象的改写与重构——关于郭沫若《创造十年》的删改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本朝 陈宇 《郭沫若学刊》 2007年第4期33-41,共9页
《创造十年》初版于1932年,1958年编入《沫若文集》时,作者进行了一定的删改。本文对不同年代的两个文本加以对比分析,呈现出作者对他人他事,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的背后隐含着作者不同时期对自我的不同指认,在历... 《创造十年》初版于1932年,1958年编入《沫若文集》时,作者进行了一定的删改。本文对不同年代的两个文本加以对比分析,呈现出作者对他人他事,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的背后隐含着作者不同时期对自我的不同指认,在历史的变化之中对自我进行不断的重建和改写。版本的删改折射出个人与社会时代发生互动的复杂关系,也显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十年》 版本 自我重构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与爱丽丝·沃克的女性主义中的女性自我价值重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丽双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多丽丝·莱辛与爱丽丝·沃克是英美两国大师级的作家,莱辛以她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探索了女性在通往自由之路上的自我成长,其中那些极富独立精神,具有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深刻。而沃克由于具有既是黑人又是女人... 多丽丝·莱辛与爱丽丝·沃克是英美两国大师级的作家,莱辛以她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探索了女性在通往自由之路上的自我成长,其中那些极富独立精神,具有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深刻。而沃克由于具有既是黑人又是女人的双重身份,在一生的创作生涯中把追求种族平等与妇女解放作为终身事业。莱辛与沃克都怀有深深的非洲情愫,在多部作品中表达了浓浓的非洲情怀。这两位作家在刻画妇女形象时都表现出了博爱的人文情怀,在对女性争取自由,追求独立的自我,重构自我的价值方面投入了浓墨重彩。虽然两位作家都拒绝被贴上"女权主义者"的标签,但是二人的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都是女性主义的力作,都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爱丽丝·沃克 女性价值 自我重构
下载PDF
戴维·洛奇小说《换位》中的自我重构
17
作者 王俊英 《芒种(下半月)》 2015年第6期55-56,共2页
小说《换位》具有多重主题,故事以知识分子为核心人物,为读者呈现了异化的学术小世界,使读者看到面纱背后真实的学术界。在小说中,读者可以透过大部分人物的思想与行为看到自我与他者的矛盾与融合。本文主要分析小说《换位》中人物... 小说《换位》具有多重主题,故事以知识分子为核心人物,为读者呈现了异化的学术小世界,使读者看到面纱背后真实的学术界。在小说中,读者可以透过大部分人物的思想与行为看到自我与他者的矛盾与融合。本文主要分析小说《换位》中人物自我与他者的矛盾与融合,探讨小说中人物的自我错位和自我重构,以期能够更加透彻了解这部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洛奇 《换位》 自我错位 自我重构
原文传递
边缘处的历史追忆与自我重构——评王安忆新作《一把刀,千个字》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树萍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176,共6页
多年来,王安忆因对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精神蜕变的书写而独树一帜。2006年问世的《启蒙时代》以对"文革"初期青年精神岩层的挖掘而被看作"重返精神之塔"的一次冒险^(①)。2021年的新作《一把刀,千个字》延续了... 多年来,王安忆因对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精神蜕变的书写而独树一帜。2006年问世的《启蒙时代》以对"文革"初期青年精神岩层的挖掘而被看作"重返精神之塔"的一次冒险^(①)。2021年的新作《一把刀,千个字》延续了这一探索。人间沧桑更迭,每一代人各有其生存的时空,只是后来者将如何面对逐渐远去的历史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自我重构 《启蒙时代》 精神蜕变 当代中国人 一代人
原文传递
出狱人自我认同重构过程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梅书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出狱人在经历犯罪服刑这一负性生活事件后,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面临自我认同重构问题,其自我认同大多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崩溃。通过对J省N市26名出狱人的深度访谈发现,出狱人自我认同重构过程大致经历意义探究—控制感重塑—自尊... 出狱人在经历犯罪服刑这一负性生活事件后,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面临自我认同重构问题,其自我认同大多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崩溃。通过对J省N市26名出狱人的深度访谈发现,出狱人自我认同重构过程大致经历意义探究—控制感重塑—自尊重建三个阶段。意义探究主要包括对犯罪原因及犯罪意义的自我诠释,控制感重塑主要通过远离犯罪土壤和树立生活目标得以实现;自尊重建策略则包括成就感的获得等进取性重建及向下比较等防御性重建。在自我认同重构过程中,出狱人面临多种风险和挑战,政府和社会应为其构建预警及扶助机制,以帮助他们尽快从深层次的心理层面真正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狱人 意义探究 控制感重塑 自尊重建 自我认同重构
下载PDF
“自我的他性”抑或“自我的重构”?——《自我的他性》读后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0-34,共5页
在《自我的他性》一书中,流心提出"自我的他性"是由于个体在商业实践中的结构位置错位而导致的人格的断裂。文章以维克多·特纳的"结构与反结构"理论来审视"自我的他性",认为"自我的他性"... 在《自我的他性》一书中,流心提出"自我的他性"是由于个体在商业实践中的结构位置错位而导致的人格的断裂。文章以维克多·特纳的"结构与反结构"理论来审视"自我的他性",认为"自我的他性"并非"自我的迷失",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的他性 结构与反结构 自我的迷失 自我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