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敬畏与助人的关系: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
1
作者 王国芳 田淑萍 +2 位作者 胥子健 陈嘉晔 杨敏齐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9,共11页
为探索特质性敬畏与状态性敬畏与助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研究一采用问卷法探讨了特质性敬畏与助人行为的关系及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研究二采用实验法探讨了状态性敬畏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及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 为探索特质性敬畏与状态性敬畏与助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研究一采用问卷法探讨了特质性敬畏与助人行为的关系及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研究二采用实验法探讨了状态性敬畏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及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的特质性敬畏水平越高,其助人行为水平也越高;(2)自我-他人重叠在特质性敬畏情绪与助人行为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3)与中性情绪相比,状态性敬畏能显著增加个体的金钱助人行为,但对时间助人行为没有显著影响;(4)自我-他人重叠在状态性敬畏与时间助人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研究从自我-他人之间联系的角度揭示了敬畏影响助人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敬畏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性敬畏 状态性敬畏 自我-他人重叠 助人行为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互惠行为特征:自我-他人区分的视角
2
作者 张静 林青 +2 位作者 陈立富 孙庆洲 杨福义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4年第1期44-55,共12页
互惠指个体以相似方式回报他人行为的社会准则。现有研究依据心理盲、极端男性脑理论假说对孤独症儿童互惠行为进行深入探讨,但存在诸多矛盾或不一致。通过引入“自我-他人”区分视角,从弱中央统合理论提出自我中心偏向和中心改变偏向解... 互惠指个体以相似方式回报他人行为的社会准则。现有研究依据心理盲、极端男性脑理论假说对孤独症儿童互惠行为进行深入探讨,但存在诸多矛盾或不一致。通过引入“自我-他人”区分视角,从弱中央统合理论提出自我中心偏向和中心改变偏向解释,有助于调和矛盾并提出临床建议。未来需进一步深究个体模仿和抑制控制的潜在作用、探索分离条件下“自我-他人”观点对该群体互惠行为的潜在调节、开发生态化互惠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互惠行为 弱中央统合 自我-他人区分
下载PDF
自我-他人决策差异:问题、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34
3
作者 刘永芳 王鹏 +3 位作者 庄锦英 钟俊 孙庆洲 刘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0-587,共8页
目前关于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研究在采用的任务、得到的发现及理论解释上均存在诸多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且缺乏对此种现象深层心理机制的探讨。虽然一些研究者试图用心理距离假设来解释相关结果,但由于对心理距离的实验操纵过于简单,难... 目前关于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研究在采用的任务、得到的发现及理论解释上均存在诸多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且缺乏对此种现象深层心理机制的探讨。虽然一些研究者试图用心理距离假设来解释相关结果,但由于对心理距离的实验操纵过于简单,难以形成解释力较强的理论模型。近年来我们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不对称性;直接操纵心理距离比操纵决策者角色和社会距离对诱发自我-他人决策差异更有效;决策者个体的自尊水平影响自我-他人决策差异。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自我-他人心理距离的本质、决策者角色转换引起的心理距离变化及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脑机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决策差异 风险偏好 心理距离 决策者角色 社会距离
下载PDF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自我-他人决策的理性差异及其机制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翠翠 陈彬 +2 位作者 刘磊鑫 原献学 汪祚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9-885,共7页
生活充满抉择,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人们常需寻求他人建议,抑或直接请他人代己决策。诸多研究探讨了自我决策、向他人建议,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的动因之一在于考察何种条件下的决策更优或更"理性"。以往研... 生活充满抉择,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人们常需寻求他人建议,抑或直接请他人代己决策。诸多研究探讨了自我决策、向他人建议,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的动因之一在于考察何种条件下的决策更优或更"理性"。以往研究表明,自我决策或他人决策(向他人建议或代他人决策)均有可能更易违背理性决策原则,隐含着他人决策优于自我决策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传统智慧有一定的边界条件。研究者一般从认知(建构水平理论)、情绪(类型和卷入度),以及动机(调节聚焦理论)三种视角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进行解释。本文作者提出基于理由的决策(reason-based account)假设来解释自我-他人决策在理性程度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可从决策过程及脑机制上深入考察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决策 风险偏好 决策偏差 建构水平理论 调节聚焦理论
下载PDF
人际距离调节自我-他人的神经表征:来自oFRN的证据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帅 黄希庭 +2 位作者 陈有国 傅于玲 刘孟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676,共11页
为考察人际距离对自我-他人表征的影响,采用金钱博弈任务检测了在自己操作、观察朋友操作和观察陌生同学操作时的脑电成分反馈相关负波(FRN)。结果发现,观察任务产生了类似于自我操作时输钱反馈的负偏向,即观察者反馈负波(oFRN);在观察... 为考察人际距离对自我-他人表征的影响,采用金钱博弈任务检测了在自己操作、观察朋友操作和观察陌生同学操作时的脑电成分反馈相关负波(FRN)。结果发现,观察任务产生了类似于自我操作时输钱反馈的负偏向,即观察者反馈负波(oFRN);在观察条件下,被试自评与朋友的亲近程度高于同学(p<0.001),两者引起的oFRN达到边缘显著性水平(p=0.062),亲近程度与oFRN呈显著相关(p=0.041)。前者说明自我和他人具有相似表征,后者则反映了自我对他人信息表征的替代性体验可能受人际距离所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者反馈负波(oFRN) 人际距离 自我-他人表征 金钱博弈任务
下载PDF
自我-他人表征:共享表征还是特异表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孔繁昌 张妍 陈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63-1268,共6页
自我-他人表征是自我在与他人交往时所形成的自我概念,为深入研究自我和他人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自我-他人表征有共享表征和特异表征两种主要观点。前者认为主体将对有关他人信息的表征融入到自我概念之中,成为自我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我-他人表征是自我在与他人交往时所形成的自我概念,为深入研究自我和他人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自我-他人表征有共享表征和特异表征两种主要观点。前者认为主体将对有关他人信息的表征融入到自我概念之中,成为自我的一个组成部分。自我和他人信息的加工共享着某些激活脑区。后者则认为主体对自我表征和他人表征是相对独立的,两者都有各自特定的表征方式和结构。自我和他人相关信息加工的脑区是特定的。此外,自我-他人共享表征和特异表征的关系、情绪与情感在自我-他人表征的作用和关系类型与程度对自我-他人表征的影响等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表征 共享表征 特异表征 神经机制
下载PDF
高中生选科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预期内疚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湘一 韩梦琳 +2 位作者 周灿 陈锡友 丁道群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5-642,共8页
本研究首次探讨高中生选科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发现:(1)当科目难度与兴趣存在冲突时,个体倾向于为自己选择低难度低兴趣科目,而为他人选择高难度高兴趣科目;(2)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程度效应:为近的社会距离他人(朋友)选科时自我... 本研究首次探讨高中生选科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发现:(1)当科目难度与兴趣存在冲突时,个体倾向于为自己选择低难度低兴趣科目,而为他人选择高难度高兴趣科目;(2)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程度效应:为近的社会距离他人(朋友)选科时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缩小;(3)预期内疚在高中生选科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中起中介作用:相较于为自己选科,为陌生人选择低难度低兴趣科目诱发更高的预期内疚,从而降低其为陌生人选择低难度低兴趣科目的偏好。这些发现拓展了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研究范畴,对家长、学校和教育咨询公司的选科指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决策差异 选科 高中生 预期内疚
下载PDF
得失不对称:跨期选择中自我-他人决策差异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湘一 邓磊 +2 位作者 喻寒兵 陈锡友 丁道群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673,共7页
采用跨期选择任务范式,考察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发现:(1)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2)损失情境比获益情境下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3)获益情境下为自己决策与为他人决策在选择即刻选项上不存在显著差... 采用跨期选择任务范式,考察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发现:(1)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2)损失情境比获益情境下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3)获益情境下为自己决策与为他人决策在选择即刻选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损失情境下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表明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决策差异 跨期选择 获益 损失 责任规避假说
下载PDF
自我-他人重叠影响疼痛共情的ERP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海波 甘烨彤 +3 位作者 易靓靓 胡瑞 谭千保 钟毅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4-1201,共8页
为探究自我-他人重叠影响疼痛共情的神经机制,记录并分析被试在高、中、低重叠程度条件下共情判断的脑电活动。发现在早期N2上,重叠程度三水平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密友<熟人<陌生人(密友与熟人差异边缘显著);在晚期P3上,疼痛条件下... 为探究自我-他人重叠影响疼痛共情的神经机制,记录并分析被试在高、中、低重叠程度条件下共情判断的脑电活动。发现在早期N2上,重叠程度三水平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密友<熟人<陌生人(密友与熟人差异边缘显著);在晚期P3上,疼痛条件下重叠程度间呈显著差异,密友显著大于熟人和陌生人;在LPP上疼痛条件诱发更大波幅。表明早期阶段(N2)区分不同重叠程度,可能是对威胁性刺激的检测阶段,自我-他人重叠程度影响共情加工晚期阶段(P3)的社会认知评价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重叠 共情 疼痛
下载PDF
提示现实因素影响乐观偏差的有限性:自我-他人判断差异的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天子 刘潇 +1 位作者 戚江丹 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126,203,共7页
人们在自我相关将来事件认知中表现出的乐观偏差现象已被广泛证实。以往研究显示,提示与将来事件相关的现实因素(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能够影响,但并不能消除乐观偏差。本研究操纵判断视角,考察提示现实因素对将来事件认知的影响是否存... 人们在自我相关将来事件认知中表现出的乐观偏差现象已被广泛证实。以往研究显示,提示与将来事件相关的现实因素(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能够影响,但并不能消除乐观偏差。本研究操纵判断视角,考察提示现实因素对将来事件认知的影响是否存在自我-他人差异,进一步探讨提示现实因素有限影响乐观偏差的具体表现。实验采用组间设计,要求被试在提示现实因素的基础上,对积极和消极将来事件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可能性和时间距离做出判断。结果显示,提示现实因素对将来事件认知的影响存在自我-他人差异,对自我相关将来事件的认知主要受事件效价的影响,而对他人相关将来事件的认知主要受提示现实因素的影响;人际相似性不能缩小这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观偏差 保护因素 风险因素 自我-他人差异 人际相似性
下载PDF
人际互动中的“自我-他人”区分:多水平的探索 被引量:6
11
作者 谭成慧 马姗姗 +4 位作者 朱传林 赵源 王炫懿 疏德明 刘电芝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90-1900,共11页
人际互动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表征自身想法和感受的同时试图去理解他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以驾驭复杂的社交环境。最近研究发现个体主要通过模拟自我加工过程实现对他人的理解,但这种自我加工以及心理模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自我与... 人际互动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表征自身想法和感受的同时试图去理解他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以驾驭复杂的社交环境。最近研究发现个体主要通过模拟自我加工过程实现对他人的理解,但这种自我加工以及心理模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自我与他人。因此,为进行成功的人际互动,大脑必须灵活区分自我和他人相关的表征,这种能力被称为"自我-他人"区分(self-otherdistinction,SOD)。通过探讨感知、动作、认知以及情感等不同加工水平社会认知过程中的"自我-他人"区分及相应的研究范式,实现对人际互动过程更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为改善社会认知、情感障碍以及自闭症的干预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区分 感知 动作 认知 情感
下载PDF
社会价值取向对自我-他人风险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银玲 虞祯 买晓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5-908,共14页
以往关于为自己和代他人决策的冒险行为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以往的研究没有考虑决策情境和决策者人际特质等因素对于决策行为的影响。社会价值取向(social value orientation,SVO)是一种典型的人际特质,是个体在对自我和他人资... 以往关于为自己和代他人决策的冒险行为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以往的研究没有考虑决策情境和决策者人际特质等因素对于决策行为的影响。社会价值取向(social value orientation,SVO)是一种典型的人际特质,是个体在对自我和他人资源分配时所表现出的社会偏好,通常分为亲社会者和亲自我者。为探究SVO对自我-他人风险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为自己和陌生人分别完成多轮混合赌博游戏的任务。结果发现亲自我比亲社会者代他人决策更冒险。用模型量化的损失厌恶和对潜在损失的敏感度部分中介了自我-他人风险决策差异,但只有对他人潜在损失的敏感度部分中介自我-他人决策的SVO效应。说明SVO会影响自我-他人风险决策,且该效应可以通过对他人利益的关心程度起作用,所以在自我-他人风险决策的研究中应将SVO这一决策者的人际特质因素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决策 社会价值取向 自我-他人决策 损失厌恶
下载PDF
共情对广义互惠的影响: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蔺姝玮 孙炳海 +2 位作者 黄嘉昕 肖威龙 李伟健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484,共10页
与“我帮你,你帮我”的直接互惠相比,“我帮你,你帮他”的积极广义互惠,促使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帮助更多的人。与之相反,“我伤你,你伤他”的消极广义互惠,易导致受害者转变为伤害者波及无辜他人。以往研究未探寻到既能促进积极广义互惠... 与“我帮你,你帮我”的直接互惠相比,“我帮你,你帮他”的积极广义互惠,促使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帮助更多的人。与之相反,“我伤你,你伤他”的消极广义互惠,易导致受害者转变为伤害者波及无辜他人。以往研究未探寻到既能促进积极广义互惠,又能抑制消极广义互惠的因素。采用两阶段独裁者博弈任务范式,通过两项实验发现,共情是一个能够起到扩大积极广义互惠传递效应并削弱消极广义互惠传递效应双重作用的特殊变量,其机制在于自我-他人重叠,支持了自我扩张模型。这一研究为营造良好社会道德氛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保障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广义互惠 自我-他人重叠 大学生
下载PDF
损失情境中价值与可行性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鲁帅 闵昌运 +1 位作者 邱俊杰 张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损失情境中价值与可行性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影响。方法:在金钱损失情境考察某高校大学生的决策行为,同时匹配性别、年龄等变量。结果:决策对象与价值交互作用显著(F=6.034,P<0.05),但可行性与决策对象交互作用不显著(F=0... 目的:探讨损失情境中价值与可行性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影响。方法:在金钱损失情境考察某高校大学生的决策行为,同时匹配性别、年龄等变量。结果:决策对象与价值交互作用显著(F=6.034,P<0.05),但可行性与决策对象交互作用不显著(F=0.053,P>0.05)。结论:低价值条件下,相对于自我决策,为他人决策更倾向于接受止损方案;损失情境中为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不符合解释水平理论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失情境 自我-他人决策 价值 可行性 解释水平理论
下载PDF
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克 杜秀敏 董晓飞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4-420,共7页
以往研究发现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创造表现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不一致。另外,考虑到社会动机是影响"自我-他人"表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2(社会动机:亲社会、利己)×2("自我-他人":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 以往研究发现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创造表现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不一致。另外,考虑到社会动机是影响"自我-他人"表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2(社会动机:亲社会、利己)×2("自我-他人":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考察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如何来影响创造性表现。结果发现,亲社会组创造性表现的新颖性、有效性和总分均高于利己组,支持了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自我组在创造性表现的新颖性和总分上高于他人组,这与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不一致。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在东方"紧"文化背景下,人们按照社会认可的价值体系来为他人创造时,人们对新颖性的态度是谨慎的,因此为自我创造比为他人创造更加新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 解释水平 社会动机 创造力
下载PDF
自我-他人重叠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訾红岩 何嘉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38-1247,共10页
在总结自我-他人重叠概念的提出历程、测量方法、结构,以及常用改变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辨析自我-他人重叠与关系自我、自我扩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和社会距离之间的异同,明晰了自我-他人重叠的本质特点。自我-他人重叠是强调自己和他人具... 在总结自我-他人重叠概念的提出历程、测量方法、结构,以及常用改变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辨析自我-他人重叠与关系自我、自我扩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和社会距离之间的异同,明晰了自我-他人重叠的本质特点。自我-他人重叠是强调自己和他人具有相似表征的关系自我,是个体在自我扩张动机的驱使下,将他人的资源、观点和特质纳入自我的结果。未来可以借鉴关系自我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来探讨自我-他人重叠的神经机制,还可以深入探讨过高的自我-他人重叠对亲密关系的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重叠 关系自我 自我扩张 社会距离
下载PDF
伊人如故而吾常焕新:变化判断的自我-他人差异
17
作者 邱天 陈晓娅 +1 位作者 张瑞涵 陆静怡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3年第2期154-161,共8页
变化是生活的主旋律,对变化的感知会影响人的决策,那么人们如何判断变化呢?本文探讨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变化大小的感知是否存在差异。四个研究对比了人对自己和他人变化的判断,发现提及自己的变化和他人的变化时,人们都想到积极的变化,... 变化是生活的主旋律,对变化的感知会影响人的决策,那么人们如何判断变化呢?本文探讨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变化大小的感知是否存在差异。四个研究对比了人对自己和他人变化的判断,发现提及自己的变化和他人的变化时,人们都想到积极的变化,并且认为自己比他人变化更大。这是因为相比判断他人,人在判断自己时提升动机更强,希望自己不断变好,从而认为自己的变化大于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 自我-他人差异 动机性思维 自我提升
下载PDF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与自我-他人记忆关系个案研究
18
作者 金雪莲 徐文楠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20期110-113,共4页
为分析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与自我-他人记忆的关系,采用个案法,选取3名7~10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与自我-他人记忆的实验研究。测验内容包括执行功能水平测试与自我-他人记忆水平测验两个部分,其中执行功能水平... 为分析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与自我-他人记忆的关系,采用个案法,选取3名7~10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与自我-他人记忆的实验研究。测验内容包括执行功能水平测试与自我-他人记忆水平测验两个部分,其中执行功能水平测试任务包括复杂图形记忆任务、连线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自我-他人记忆水平测验任务包括卡片匹配测验、回忆人物特质测验。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中关于结构与细节方面的能力与自我-他人情景记忆存在一定的关系;自闭症儿童言语流畅性与其自我-他人语义记忆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其记忆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儿童 执行功能 自我-他人记忆
下载PDF
群体共情视角下的绿色消费行为——自我-他人重叠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牟宇鹏 祁晓燕 丁志华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绿色消费行为中消费者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考虑到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特殊的群体性和网络性特征,本研究基于共情理论,构建了环境关切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过程模型,同时探讨了自我-他人重叠的调节驱动效应。研究结果显... 绿色消费行为中消费者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考虑到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特殊的群体性和网络性特征,本研究基于共情理论,构建了环境关切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过程模型,同时探讨了自我-他人重叠的调节驱动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关切对绿色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群体共情在环境关切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此外,群体社交背景下,消费者的群体性特征即自我-他人重叠程度,在环境关切与群体共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刺激消费者的自我-他人重叠感知,能够显著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 群体共情 自我-他人重叠 Z世代
原文传递
参与式社会互动中脑间同步的自我-他人重叠机制
20
作者 杨明 何蔚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943-3951,共9页
脑间同步是指在群体互动中,个体之间大脑活动的一致性变化,它反映真实互动中的人际联结.随着超扫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提倡采用参与式范式来探究脑间同步的机制.根据相互预测理论,脑间同步的关键在于个体对他人的准确预测.这一过程与个... 脑间同步是指在群体互动中,个体之间大脑活动的一致性变化,它反映真实互动中的人际联结.随着超扫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提倡采用参与式范式来探究脑间同步的机制.根据相互预测理论,脑间同步的关键在于个体对他人的准确预测.这一过程与个体将他人纳入自我表征的程度,即自我-他人重叠程度有关.但目前关于自我-他人重叠在脑间同步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梳理近几年采用参与式范式的脑间同步研究,在相互预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我-他人重叠可能是脑间同步的潜在机制.个体通过将他人纳入自我表征,能够促进对他人的准确预测,从而使个体间形成脑间同步.在这一过程中,内侧前额叶皮层可能是关键的神经基础.本文为深入理解群体思想情绪的传递过程提供启示,强调脑间同步与自我-他人重叠的联系以及内侧前额叶皮层在其中的作用.未来研究可以通过计算建模等方法进一步探索脑间同步的潜在机制,并关注特殊群体中异于常态的同步现象与自我-他人重叠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间同步 参与式互动 自我-他人重叠 内侧前额叶皮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