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杀关联行为的刑法应对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82,共7页
自杀是自我决定与直接支配剥夺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并不侵犯生命权。自杀关联行为是加功自杀的行为,自杀关联行为虽没有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却侵害了社会的整体性利益与家人的精神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理解处罚自杀关联行为的立法或者实践... 自杀是自我决定与直接支配剥夺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并不侵犯生命权。自杀关联行为是加功自杀的行为,自杀关联行为虽没有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却侵害了社会的整体性利益与家人的精神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理解处罚自杀关联行为的立法或者实践。由于没有直接或间接支配他人的死亡,自杀关联行为者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正犯;由于否认"没有正犯的共犯",自杀关联行为者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由于原则上自杀关联行为并未创设生命权受侵害的危险,自杀关联行为者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不作为犯。必须创设自杀关联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自杀关联行为 生命权
下载PDF
自杀关联行为刑法类型化认定路径探析
2
作者 刘洋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5-58,共4页
自杀关联行为包含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等多种行为方式。传统"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讨论范式掩盖了各类行为的差异性,对行为定性失之泛泛,缺乏准确性。将自杀关联行为区分为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三种类... 自杀关联行为包含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等多种行为方式。传统"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讨论范式掩盖了各类行为的差异性,对行为定性失之泛泛,缺乏准确性。将自杀关联行为区分为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三种类型无不使得行为定性更加精细和准确。受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劝说帮助型自杀关联行为并不具有可罚性;在欺骗、强迫他人自杀的场合,只有当欺骗、强迫达到了剥夺他人自主意志的程度时,才可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在相约自杀的情况,即是相约自杀的发起人未死亡,也同样不能将其定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关联行为 可罚性 劝说帮助 欺骗强 相约自杀
下载PDF
自杀关联行为的刑法类型化认定路径探析
3
作者 刘洋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4期75-78,共4页
自杀关联行为包含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等多种行为方式。传统"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讨论范式掩盖了各类行为的差异性,对行为定性失之泛泛,缺乏准确性。将自杀关联行为区分为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三种类... 自杀关联行为包含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等多种行为方式。传统"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讨论范式掩盖了各类行为的差异性,对行为定性失之泛泛,缺乏准确性。将自杀关联行为区分为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三种类型会使行为定性更加精细和准确。受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劝说帮助型自杀关联行为并不具有可罚性;在欺骗、强迫他人自杀的场合,只有当欺骗、强迫达到了剥夺他人自主意志的程度时,才可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相约自杀的情况,即使相约自杀的发起人未死亡,也同样不能将其定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关联行为 可罚性 劝说帮助 欺骗强迫 相约自杀
下载PDF
自杀关联行为刑法类型化认定路径探析
4
作者 刘洋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5期37-40,共4页
自杀关联行为包含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等多种行为方式。传统"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讨论范式掩盖了各类行为的差异性,对行为定性失之泛泛,缺乏准确性。将自杀关联行为区分为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三种类... 自杀关联行为包含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等多种行为方式。传统"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讨论范式掩盖了各类行为的差异性,对行为定性失之泛泛,缺乏准确性。将自杀关联行为区分为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三种类型无不使得行为定性更加精细和准确。受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劝说帮助型自杀关联行为并不具有可罚性;欺骗、强迫他人自杀行为,只有当欺骗、强迫达到了剥夺他人自主意志的程度时,才可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相约自杀行为,即是相约自杀的发起人未死亡,也同样不能将其定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关联行为 可罚性 劝说帮助 欺骗强迫 相约自杀
下载PDF
自杀关联行为的入罪路径探讨
5
作者 刘杰 《刑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192-208,共17页
自杀关联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教唆自杀和帮助自杀,具有严重的法益侵害性和伦理违反性,甚至严重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值得刑罚处罚。自杀关联行为入罪,应当采取故意杀人罪共同犯罪的路径。在共犯的本质方面采取"限制从属性说",主张... 自杀关联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教唆自杀和帮助自杀,具有严重的法益侵害性和伦理违反性,甚至严重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值得刑罚处罚。自杀关联行为入罪,应当采取故意杀人罪共同犯罪的路径。在共犯的本质方面采取"限制从属性说",主张教唆、帮助自杀者与自杀者的关系,在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符合性和违法性层面一致,只是自杀者缺乏责任而不予追究。而在共犯的处罚根据方面,主张采取"混合惹起说",既承认教唆、帮助自杀者的违法连带性,也认同其违法独立性,对其处罚不仅是因为自杀者的法益侵害结果,教唆、帮助自杀者本身也独立地侵害了受保护的法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自杀关联行为 共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