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6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25羟维生素D_(3)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凡豪杰 刘乐伟 +8 位作者 夏磊 田英汉 杨铖 郝明茹 赵鑫 申晴晴 莫大明 耿峰 刘寰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618,共7页
背景抑郁障碍(MDD)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也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和血脂水平与MDD有关,但是其是否与NSSI有关尚不明确。目的比较伴或不伴有NSSI行为青少年MDD患者的25羟维生素D_(... 背景抑郁障碍(MDD)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也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和血脂水平与MDD有关,但是其是否与NSSI有关尚不明确。目的比较伴或不伴有NSSI行为青少年MDD患者的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和血脂水平,并探索其对NSS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和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MDD患者129例,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NSSI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NSSI组(77例)和非NSSI组(52例)。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失眠严重指数(ISI)、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样本中25(OH)D_(3)和血脂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青少年MDD患者发生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5(OH)D_(3)和血脂水平对NSSI行为的诊断价值。结果NSSI组的年龄低于非NSSI组,而PANSI总分、ISI总分、CES-D总分高于非NSSI组(P<0.05)。NSSI组25(OH)D_(3)水平低于非NSSI组,而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非NSS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OR=5.695,95%CI=2.422~13.388,P<0.001)和25(OH)D_(3)(OR=0.871,95%CI=0.768~0.987,P<0.05)是青少年MDD患者伴有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LDL-C和25(OH)D_(3)评估青少年MDD患者NSSI行为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5%CI=0.65~0.82,P<0.001)、0.62(95%CI=0.52~0.72,P=0.02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9 mmol/L、19.15μg/L;LDL-C联合25(OH)D_(3)水平[ln(p/1-p)=1.364X1-0.143X2-0.161,其中X1、X2分别为LDL-C、25(OH)D_(3)]预测青少年MDD患者NSSI行为的AUC为0.77(95%CI=0.69~0.85,P<0.001),灵敏度为77.92%、特异度为67.31%。结论伴有NSSI行为的青少年MDD患者存在一定水平的25(OH)D_(3)和血脂水平紊乱,且LDL-C联合25(OH)D_(3)水平对评估青少年MDD患者NSSI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应定期检测其动态变化并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抑郁障碍 青少年 自杀性自伤 25羟维生素D_(3) 血脂异常
下载PDF
班主任应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多维干预策略
2
作者 戴佳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第1期67-69,共3页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一种常见、高发且高度复杂的行为,这种自伤被部分青少年作为处理情绪、进行社会性求助的途径。班主任因为工作性质,平日里与学生接触多,和学生关系较亲密,是学校心理健康防护系统...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一种常见、高发且高度复杂的行为,这种自伤被部分青少年作为处理情绪、进行社会性求助的途径。班主任因为工作性质,平日里与学生接触多,和学生关系较亲密,是学校心理健康防护系统中的骨干力量,科学认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原因,有效识别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表现,了解校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处理程序和应对策略,对早期发现和预防校园危机事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干预模式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艳萍 严芳 +3 位作者 王海岭 郭正军 赵晶媛 赵玉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25-1832,共8页
背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其病程迁延,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需要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我国线上干预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探讨“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DBT)干预... 背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其病程迁延,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需要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我国线上干预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探讨“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DBT)干预模式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缓解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系统中出院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60)。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电话随访及心理咨询,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互联网+”DBT训练,分为4个模块,分别是正念训练、人际效能训练、情绪调节训练和忍受痛苦训练。在干预前及干预6、12个月后,分别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抑郁状态。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最终对照组57例、干预组55例完成研究。组间与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干预组组内干预前后SIOSS、CERQ-C、MAD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SIOSS评分、MADRS评分和CERQ-C评分中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灾难化、责难他人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CERQ-C评分中自我责难、接受、沉思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互联网+”DBT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自杀意念,提高情绪控制水平,缓解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互联网干预 自杀性自伤 辩证行为疗法 康复 随机对照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媛 任鹏宇 +6 位作者 马臣萃 祝劲涛 吴荣 刘玉 雷廷恋 杨先涛 严征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遵义市5838名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 目的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遵义市5838名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评价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及NSSI行为,采用χ^(2)检验、分层回归及路径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为18.07%,不同性别、年级、学校NSSI行为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低成就感及睡眠质量能正向预测NSSI行为的发生(P均<0.05);路径分析显示,身心耗竭、低成就感对NSSI行为的发生有间接效应,学业疏离对NSSI行为的发生有直接和间接效应,睡眠质量直接作用于NSSI行为。结论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呈较高水平,学习倦怠(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低成就感)、睡眠质量是影响NSSI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应持续推进“双减”政策,降低中学生学习倦怠水平,保障睡眠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性自伤 学习倦怠 睡眠质量 中学生 “双减”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俭 程小伟 朱向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关系及预防对策。方法114例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是否伴有NSSI分为伴有NSSI组(59例)和不伴有NSSI组(55例)。统...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关系及预防对策。方法114例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是否伴有NSSI分为伴有NSSI组(59例)和不伴有NSSI组(55例)。统计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单因素,并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伴有NSSI组与不伴有NSSI组有无焦虑、抑郁程度、有无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无童年虐待、是否受过校园欺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焦虑、重度抑郁、有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童年虐待、受过校园欺凌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高危因素包括有焦虑、重度抑郁、有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童年虐待、受过校园欺凌等,临床可据此给予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针对性预防对策,以减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自杀性自伤行为 高危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瑞华 张秀丽 +2 位作者 乔琳琳 李静 杨珍珍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24例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24例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两组住院期间自伤行为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干预前后自伤行为[采用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OSI)]、冲动性[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及家庭功能[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结果:观察组自伤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自伤行为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OSI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BI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ACESⅡ-CV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减轻自伤行为严重程度,减少患者冲动性行为的发生,提高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杀性自伤 辩证行为疗法 心理护理
下载PDF
父母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月红 徐旭娟 +1 位作者 丁雅琴 李红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父母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心理感受,为制定针对性家庭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15名经历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住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主题。结果青少年抑... 目的探讨父母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心理感受,为制定针对性家庭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15名经历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住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主题。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对孩子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心理体验归纳为5个主题:自伤前部分重心聚焦工作,忽视孩子情感需求;暴露初期言语过激无法自己,抱怨自责情感脆弱;治疗前期内心焦虑思绪徘徊,害怕暴露不愿求医;治疗期无奈降低自身期望,努力改变迎合孩子;恢复期思想矛盾决择困难,担心孩子未来成长。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对孩子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理体验复杂,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应引导父母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家庭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抑郁症 父母 心理体验 研究 家庭护理 心理健康
下载PDF
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蔡珊 徐柳柳 +1 位作者 周琳 杨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情绪调节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南京脑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有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和干预组(n=83)。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情绪调节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南京脑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有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和干预组(n=83)。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外,实施积极反刍思维训练。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差异,计算Cohen’s D值估计差异效应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反刍思维、情感表达、自我负强化、表达抑制、认知重评策略分量表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情感表达、自我负强化、认知重评分量表Cohen’s D值达到中等效应(0.5≤D≤0.8);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各量表分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ohen’s D值均有提升,认知重评策略分量表达到较大效应(D>0.8),积极反刍思维、情感表达、利己社交、自我负强化、表达抑制分量表达到中等效应(0.5≤D≤0.8),消极反刍思维分量表减分值效应较小(0.2≤D≤0.5)。结论:积极反刍思维训练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且随着时间推移,效应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自杀性自伤行为 反刍思维 情绪调节策略
下载PDF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永娜 吴艳 +3 位作者 刘丽华 杨丽莉 史方竹 郝雪鸽 《上海护理》 2024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 了解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方法2022年9-1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收治的14例伴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面... 目的 了解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方法2022年9-1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收治的14例伴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针对伴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共提炼出5个主题:(1)多重负性情绪体验;(2)照顾负担重;(3)疾病照护能力匮乏;(4)个人及家庭成长;(5)渴望专业帮助。结论 医护人员需关注伴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及心理负担,通过专业干预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改善其家庭功能,从而协助其预防和减少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NSSI行为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性自伤 心境障碍 照顾负担 家庭功能 研究
下载PDF
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莉 唐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3年1~6月本院收治成年抑郁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信息,评估其孤独感、挫败感及自伤动机,统计分析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 目的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3年1~6月本院收治成年抑郁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信息,评估其孤独感、挫败感及自伤动机,统计分析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及动机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ULS-8评分、DS评分、婚姻情况、就业情况均为导致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的影响因素(P<0.05)。ULS-8评分、DS评分、婚姻情况(丧偶/离异)、就业情况均为导致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LS-8评分是患者以“情绪调节”为NSSI动机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DS评分、就业情况(无业)是患者以“人际界限”为NSSI动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及NSSI动机的影响因素众多,且不同NSSI动机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临床应通过详细调查明确患者实施NSSI的主要动机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为患者拟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性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动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童年期创伤和心理弹性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关联性研究
11
作者 高媛媛 王冉 +9 位作者 李娜 王岚 赵天宇 赵晓川 卢文婷 焦艳明 张聪敏 李宁 王金成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3-488,共6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创伤和心理弹性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影响。方法纳入158例首发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根据有无NSSI行为,将其分为伴NSSI组(n=94)和不伴NSSI组(n=64)。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 目的探讨童年期创伤和心理弹性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影响。方法纳入158例首发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根据有无NSSI行为,将其分为伴NSSI组(n=94)和不伴NSSI组(n=64)。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童年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估抑郁焦虑情绪、童年期创伤经历及心理弹性水平。结果伴NSSI组与不伴NSSI比较,发病年龄小[(16.17±1.67)岁vs.(16.73±1.3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9%vs.15.6%)、留守经历(48.9%vs.29.7%)、学校欺凌(46.8%vs.25.0%)、自杀意念(85.1%vs.37.5%)、自杀未遂史(29.8%vs.6.3%)者更多,HAMD评分(27.99±5.94 vs.24.19±5.19)、HAMA评分(18.02±5.94 vs.15.45±4.99)、CTQ总分(48.43±15.40 vs.41.97±9.75)、情感虐待分值(12.77±6.06 vs.10.19±4.06)、情感忽视分值(11.40±5.34 vs.9.14±3.55)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NSSI组心理弹性总分(39.83±10.27 vs.28.66±12.75)、坚韧性(19.59±4.92 vs.12.28±6.47)、力量性(12.03±3.98 vs.9.99±4.67)、乐观性(8.98±2.97 vs.6.47±3.73)评分高于伴NSS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经历(OR=4.494,95%CI:1.192~16.940)、学校欺凌(OR=5.983,95%CI:1.329~26.945)、自杀意念(OR=13.225,95%CI:2.908~60.146)、自杀未遂史(OR=16.769,95%CI:1.845~152.379)、HAMD评分(OR=1.264,95%CI:1.046~1.626)、情感虐待(OR=1.327,95%CI:1.093~1.612)、坚韧性(OR=0.468,95%CI:0.266~0.823)与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守经历、校园欺凌、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情感虐待、抑郁程度、心理弹性可能与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NSSI行为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境障碍 自杀性自伤 儿童期虐待 心理弹 留守 欺凌 抑郁 自杀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董晓杰 王鹏 +2 位作者 马俊华 王牮 鄢传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48-2853,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以增进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风险的理解。方法研究于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共纳入138例首发中重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将患者分为无自伤自杀...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以增进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风险的理解。方法研究于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共纳入138例首发中重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将患者分为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25)、非自杀性自伤(NSSI)组(n=78)和自杀未遂(SA)组(n=35)。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以及其他心理评估工具,收集一般资料和神经质人格得分、负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社会心理因素等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研究人格特征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无自伤自杀行为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和自杀行为组在内外倾向、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等人格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和自杀行为组的评分普遍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P<0.05);自伤行为评分在这三组中也有显著差异,尤其是自杀行为组评分最高,但在生活事件评分方面则无显著差异;焦虑、抑郁、童年期创伤、应激生活事件和自尊方面的评分在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自杀行为组在焦虑、抑郁、童年期创伤和应激生活事件评分上最高,但在自尊评分上最低(P<0.05);内外倾向、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显著相关,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因素以及焦虑、抑郁、童年期创伤、应激生活事件和自尊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内外倾向的最佳预测阈值为-10.5%。结论研究揭示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对于临床实践和干预策略,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识别高风险群体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人格特征 自杀性自伤行为 相关
下载PDF
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失眠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焦虑情绪的作用路径
13
作者 郭伟 许晓静 +4 位作者 袁贤明 陈祥展 张新风 聂所成 邓小鹏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4期354-359,共6页
背景自杀意念是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敏感预测指标,NSSI行为深刻影响着高中生心身健康。现有研究对一般人群的失眠、焦虑以及NSSI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但关于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NSSI行为的内部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伴... 背景自杀意念是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敏感预测指标,NSSI行为深刻影响着高中生心身健康。现有研究对一般人群的失眠、焦虑以及NSSI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但关于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NSSI行为的内部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的焦虑情绪在失眠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为高中生NSSI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年12月10日—15日,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湖北省三所高中的2572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以及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SS 20.0插件Process 4.2中的模型4检验焦虑情绪在失眠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421份(94.13%)。检出存在自杀意念者554人(22.88%),存在NSSI行为者408人(16.85%)。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ISI评分、GAD-7评分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评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的高中生(Z=17.124、20.611、21.314,P均<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ISI评分与GAD-7评分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评分均呈正相关(r=0.646、0.354,P均<0.01),GAD-7评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评分呈正相关(r=0.375,P<0.01)。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的焦虑情绪是失眠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间接效应值为0.111(95%CI:0.053~0.185),占总效应的53.88%。结论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的失眠情况既能直接影响NSSI行为,又能通过焦虑情绪间接影响其NSSI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意念 失眠 焦虑 自杀性自伤 高中生
下载PDF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未遂与HPT轴和HPA轴功能改变的研究
14
作者 王丹 王雪 +3 位作者 吴涵 金文青 王雯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近1年有NSSI史的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近一年是否存在SA将患者分为非SA组和SA组。根据SA发生的时间段(1个月)将SA组患者分为近期SA和既往SA。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79例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其中49例(62.03%)发生SA,其中29例(59.18%)患者为近1个月内发生SA。单因素分析显示,SA组和非SA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SA组患者和既往SA组患者在年龄、TSH、ACTH水平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27,OR=2.941,95%CI:1.131~7.649)是患者发生SA的独立危险因素,ACTH水平降低(P=0.043,OR=1.019,95%CI:1.001~1.037)是近期发生SA的相关因素。结论女性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易发生SA,ACTH水平低是近期发生SA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杀性自伤 自杀未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载PDF
个性化沟通策略对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情绪管理的影响
15
作者 章艳红 张永萍 +2 位作者 刘盼 李宁 常洁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性格色彩分析的个性化沟通策略在青少年情感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情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青少年情感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基于性格色彩分析的个性化沟通策略在青少年情感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情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青少年情感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通过性格色彩分析问卷获取患者相应颜色的性格类型、性格特征及对应的护患沟通方法,采取基于性格色彩分析的个性化沟通策略。对照组按常规的护理交流方式进行护患沟通。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正性与负性情绪量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行为分量表收集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后,出院时研究组患者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正性情绪得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常见诱因是心情差和学习压力大,首次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主要方式是刀割伤,两组患者首次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诱因及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行为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情感障碍青少年患者实施基于性格色彩分析的个性化沟通策略,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可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情感障碍 自杀性自伤 格色彩分析 情绪管理 心理护理
下载PDF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质性研究
16
作者 李春兰 尚超娜 +1 位作者 王世红 杨世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92-95,共4页
目的调查非自杀性自伤(NSSI)青少年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为NSSI青少年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5名NSSI青少年家庭照顾者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及分析。结果NSSI青少年家庭照顾者在照护... 目的调查非自杀性自伤(NSSI)青少年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为NSSI青少年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5名NSSI青少年家庭照顾者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及分析。结果NSSI青少年家庭照顾者在照护患者时体会到疾病获益感,可以归纳为4个主题:感受的生命意义、能力的提升、认知的改变及感知他人的支持。结论NSSI青少年家庭照顾者在照顾患病孩子的过程中体会到获益感,医护人员应重视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引导其发挥家庭支持功能,以减少患者NSSI行为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性自伤青少年 家庭照顾者 疾病获益感 研究
下载PDF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自杀风险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17
作者 唐雷 玉爱玲 +5 位作者 雍那 李明远 宋旭妍 丁文 李娜 胡婷婷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32-139,共8页
目的:探讨南充市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自杀风险与父母的教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中文版Beck自杀意念量表(BSI-CV)、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照研究82名存在自伤行为的青少年的心... 目的:探讨南充市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自杀风险与父母的教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中文版Beck自杀意念量表(BSI-CV)、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照研究82名存在自伤行为的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父母教养方式。结果:观察组多子女家庭、留守儿童,离异家庭比例较对照组高(P t = −8.433, −7.682, −13.622, P t = 4.331, 13.891, P t = −9.143, −8.441, −6.672, −2.901, P P 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icide risk and parenting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s with non-suicidal self-injurious behavior in Nanchong City. Methods: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arenting styles of 82 adolescents with self-injurious behavior were studied in a controlled manner using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 (BSI-CV), and 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 (EMBU).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large families,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divorced famili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t = −8.433, −7.682, −13.622, P t = −8.433, −7.682, −13.622, P t = −9.143, −8.441, −6.672, −2.901, P P P < 0.01). Conclusion: 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 is more common among adolescents in families with females, multiple children, divorced parents, and left-behind children. These families often exhibit numerous negative parenting practices. Excessive protection by fathers and overprotection and excessive interference by mothers are risk factors for the emergence of suicidal tendencies among adolescents who engage in NS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杀性自伤 自杀 父母教养方式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
18
作者 张苑 董丽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5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3月—7月山东省某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病房收治的330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Adolescent Non-suicidal ...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3月—7月山东省某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病房收治的330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ANSAQ)评分将其分为自伤组(得分≥1分,n=207)和无自伤组(得分<1分,n=123),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童年期创伤问卷-简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评分、中文版承诺行动问卷(Commitment Act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CAQ-C)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自伤组单亲家庭患者比例高于无自伤组(P<0.05)。自伤组CTQ-SF量表中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无自伤组(P<0.05)。自伤组CAQ-C量表中的积极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无自伤组(P<0.05),消极维度评分高于无自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亲家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和消极均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积极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低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存在明显相关性,此外,单亲家庭也是导致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障碍 童年创伤 心理灵活 自杀性自伤行为
下载PDF
情绪调节困难、父母养育效能感及社会同伴排斥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19
作者 刘鹏 裴恩乐 吴凯然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4期466-469,共4页
青少年脑结构、代谢组学、内分泌、压力调节、情感调节等多项机制均与成人不同,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时易出现心理问题。相关研究显示[1],青少年抑郁发病率高达4%~8%,不但是青少年身心损害、致残及死亡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可能会延... 青少年脑结构、代谢组学、内分泌、压力调节、情感调节等多项机制均与成人不同,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时易出现心理问题。相关研究显示[1],青少年抑郁发病率高达4%~8%,不但是青少年身心损害、致残及死亡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可能会延续整个青少年乃至成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自杀性自伤 情绪调节困难 父母养育效能感 社会同伴排斥
下载PDF
叙事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干预效果: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雅怡 李晓娟 +2 位作者 李明玉 高雪屏 黄伶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探讨叙事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抛掷硬币法将60例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支持,干预组... 目的探讨叙事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抛掷硬币法将60例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支持,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支持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叙事治疗(每周2次,每次60 min,共计3周)。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儿童抑郁量表、儿童焦虑情绪筛查量表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干预组26例、对照组29例患者参与全程研究。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干预组NSSI次数得分、NSSI水平、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17)。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干预组NSSI次数得分、NSSI程度得分、NSSI水平、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治疗能有效减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NSSI次数,缓解NSSI程度,且有助于缓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治疗 自杀性自伤 抑郁症 青少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