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代的自杀模式 被引量:5
1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6-22,共7页
中国传统主流生死观的最大特点是凸显理性,贬抑感性。中国传统的自杀模式主要有:理性冷静地分析、权衡之后的被迫自杀;;宁死不屈、宁死不受其辱的自杀;;“士为知己者死”的自杀;;为了某种承诺或理念而慷慨赴死;;忧国忧民、怀才不遇且... 中国传统主流生死观的最大特点是凸显理性,贬抑感性。中国传统的自杀模式主要有:理性冷静地分析、权衡之后的被迫自杀;;宁死不屈、宁死不受其辱的自杀;;“士为知己者死”的自杀;;为了某种承诺或理念而慷慨赴死;;忧国忧民、怀才不遇且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毅然走向死途;;成仁取义的自杀。记载于中国古代正史中的自杀模式不足以反映古代中国社会自杀问题的全貌。现代中国社会的自杀现象相当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点是人们大都放弃传统的“好死不如赖活”的观念,转而奉行个我主义、情感至上主义,以及“赖活不如好死”的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自杀模式 理性主义 个我主义
下载PDF
自杀轨迹模式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库少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影响自杀的危险因素归纳起来有四大类 :生理危险因素、心理危险因素、认知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各种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旦达到了个人承受能力与应对技能的极限 ,自杀意念就有可能产生。当自杀意念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它可能以... 影响自杀的危险因素归纳起来有四大类 :生理危险因素、心理危险因素、认知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各种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旦达到了个人承受能力与应对技能的极限 ,自杀意念就有可能产生。当自杀意念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它可能以预警信号的方式表现出来 ,也可能因触发事件而得到加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危险因素 自杀意念 预警信号 触发事件 自杀轨迹模式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
3
作者 徐学 曾天德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校园在预防大学生自杀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不足,阐述了构建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工作模式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从理论上提出并论证了预防大学生自杀的一般模式及其各因子间的关系,并对该模式的有效运行机制进行了... 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校园在预防大学生自杀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不足,阐述了构建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工作模式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从理论上提出并论证了预防大学生自杀的一般模式及其各因子间的关系,并对该模式的有效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预防 自杀预防模式 运行机制
下载PDF
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国胜 《青年探索》 2009年第5期55-60,共6页
青少年自杀不仅是个人的人生悲剧和家庭的不幸,更是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因而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青少年自杀的基本现状、自杀模式、自杀危险因素、自杀防治模式等四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有... 青少年自杀不仅是个人的人生悲剧和家庭的不幸,更是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因而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青少年自杀的基本现状、自杀模式、自杀危险因素、自杀防治模式等四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有效地进行青少年自杀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自杀 基本现状 自杀模式 自杀危险因素 自杀防治模式
下载PDF
儿童自杀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库少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儿童自杀率相对较低,但是,怀有自杀企图与意念的儿童的比例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儿童自杀理论,但有关儿童发展的理论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把自杀轨迹模式应用于儿童时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儿童自杀行为。
关键词 儿童 自杀 儿童发展理论 自杀轨迹模式
下载PDF
2006-2010年成都市居民自杀死亡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中 冯曦兮 +6 位作者 廖江 张孟群 王琼 何燕 夏劲节 姚思君 魏咏兰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自杀模式,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06-2010年居民自杀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年均自杀死亡率5.58/10万;男性和女性、城区和农村居民的平均自杀死亡率分别...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自杀模式,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06-2010年居民自杀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年均自杀死亡率5.58/10万;男性和女性、城区和农村居民的平均自杀死亡率分别为6.45/10万、4.70/10万和2.06/10万、7.00/10万,男性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0,P<0.01),农村居民自杀死亡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60,P<0.01);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70岁以上增长明显,而且多为老年男性;自杀方式以服毒、上吊、淹溺沉没居多。结论 2006-2010年成都市自杀死亡率以男性人群、老年人群及农村地区较高,应加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死亡率 自杀模式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苏州市2003-2012年居民自杀死亡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陆艳 王临池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4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自杀模式,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市2003-2012年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每年进行漏报调查、核对信息后对自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年均自杀死亡率4.58/10万;10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自杀模式,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市2003-2012年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每年进行漏报调查、核对信息后对自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年均自杀死亡率4.58/10万;10年间,自杀死亡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死亡率比2003年下降了54.88%,其中女性下降率(61.85%)高于男性(47.13%),30~40岁年龄组降低幅度最大(78.54%)。女性杀虫剂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男性悬吊、绞勒和窒息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57、4.32,P〈0.01)。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χ2趋势=1 772.04,P〈0.01)。农村居民自杀死亡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59,P〈0.01),其中,城市中第1位自杀方式是悬吊、绞勒和窒息自杀(38.88%),农村第1位是杀虫剂自杀(49.84%)。结论 2003-2012年苏州市居民自杀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老年人群和农村地区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死亡率 自杀模式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罕见的自砍、切颈致死1例
8
作者 姜有生 《证据科学》 1996年第4期181-182,共2页
罕见的自砍、切颈致死1例姜有生庞某,女,34岁,一年前患精神分裂症,曾在商丘地区精神病院住院治疗,一直未愈,近日病情加重,1995年6月22日被人发现死亡在一个旧红薯窑内。现场情况红薯窖位于一个独居小院内南侧,窑口为... 罕见的自砍、切颈致死1例姜有生庞某,女,34岁,一年前患精神分裂症,曾在商丘地区精神病院住院治疗,一直未愈,近日病情加重,1995年6月22日被人发现死亡在一个旧红薯窑内。现场情况红薯窖位于一个独居小院内南侧,窑口为玉米秸围成的园形,直径为4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症 尸体 玉米秸 精神病病人 自杀模式 砍切痕迹 现场勘查 河南省 颈部损伤 住院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