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的分类决策树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薛朝霞 任子媛 +1 位作者 荆雷 李慧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30,共10页
为了识别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对在校大学生实施感恩问卷、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自杀问卷及人口学信息调查,获得有效数据11288份,进行分类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近一年内自杀意念发生率17.1%,近半年内自杀行为发生率3... 为了识别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对在校大学生实施感恩问卷、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自杀问卷及人口学信息调查,获得有效数据11288份,进行分类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近一年内自杀意念发生率17.1%,近半年内自杀行为发生率3.8%。分类决策树分析发现,自杀意念为根节点,感恩、冲动、控制、家庭阶层、是否独生均为重要的子节点(AUC=0.959)。结论:自杀意念是大学生自杀行为最重要的近端风险因素,冲动为中端风险因素,感恩特质和适度控制分别为远端保护因素;低社会家庭阶层、中高阶层家庭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由自杀意念转变自杀行为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行为 感恩 自我控制 分类决策树
下载PDF
知觉压力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心理复原力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才智 马娜 +3 位作者 黄婷婷 陆阿方 任志洪 袁丰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知觉压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探究心理复原力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知觉压力量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8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知觉压力与抑郁、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复原... 目的探讨知觉压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探究心理复原力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知觉压力量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8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知觉压力与抑郁、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复原力呈显著负相关;②知觉压力不能直接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但能通过3条间接路径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心理复原力的单独中介作用、抑郁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心理复原力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心理复原力和抑郁在知觉压力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中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压力 心理复原力 抑郁 自杀意念 大学生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下电休克治疗伴有自杀意念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包玲 江雪 +2 位作者 谢琴 王娟 鲁凤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比较通过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电休克治疗伴有自杀意念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艾司氯胺酮作为具有抗抑郁作用特点的电休克麻醉剂,针对伴有自杀意念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时的优点和不足,为艾司氯胺酮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应... 目的比较通过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电休克治疗伴有自杀意念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艾司氯胺酮作为具有抗抑郁作用特点的电休克麻醉剂,针对伴有自杀意念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时的优点和不足,为艾司氯胺酮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20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40例(n=40)。对照组予以丙泊酚1.2~1.5 mg/kg缓慢推注麻醉,低剂量组予以0.3 mg/kg艾司氯胺酮加1.0 mg/kg丙泊酚缓慢推注麻醉,高剂量组予以0.6 mg/kg艾司氯胺酮加0.5~0.8 mg/kg丙泊酚缓慢推注麻醉,后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治疗过程中评价疗效、安全性指标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的HAMD-24评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经MECT治疗后评分值逐组递减,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项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有差异(均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项观察指标有差异(均P<0.05);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对三组患者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后高剂量组的RBANS评分分值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对照组(均P<0.05);三组120例患者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对三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自杀意念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高剂量组的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分分值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对照组(均P<0.05)。结论三组患者的重度抑郁症状及自杀意念均得到改善,使用不同麻醉剂及不同剂量对伴有自杀意念的重度抑郁患者疗效随着剂量的变化呈现显著差异,且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应用到临床的安全性已得到验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电休克治疗 自杀意念 重度抑郁障碍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与血清炎症因子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敏 张欢 +5 位作者 马亚伟 马青艳 范雅娟 王崴 马现仓 高成阁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与血清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精神心理科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119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条目3“自杀”(H3)的评分进行分组...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与血清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精神心理科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119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条目3“自杀”(H3)的评分进行分组,H3≥1分为有自杀观念组(74例),H3<1分为无自杀观念组(45例)。比较两组血清中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与血清中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炎症因子和代谢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伴有自杀观念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较无自杀观念组高(P均<0.05),代谢指标的比较发现有自杀观念组的肌酐水平低于无自杀观念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IL-2(r=0.29,P<0.01)、IL-4(r=0.20,P=0.03)和IL-17(r=0.21,P=0.02)水平与H3的评分呈正相关,肌酐水平与H3的评分呈负相关(r=-0.22,P=0.02)。结论:伴有自杀观念的抑郁症患者肌酐代谢和血清炎症因子与无自杀观念者存在差异,且与自杀风险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观念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瑞华 张秀丽 +2 位作者 乔琳琳 李静 杨珍珍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24例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24例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两组住院期间自伤行为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干预前后自伤行为[采用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OSI)]、冲动性[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及家庭功能[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结果:观察组自伤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自伤行为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OSI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BI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ACESⅡ-CV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减轻自伤行为严重程度,减少患者冲动性行为的发生,提高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辩证行为疗法 心理护理
下载PDF
校园人际排斥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野 张珊珊 +1 位作者 白冬梅 刘致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3-571,共9页
为考察校园人际中的现实排斥、网络排斥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以及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的作用,采用青少年校园现实排斥问卷、网络排斥问卷、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辽宁省1095名初中生进... 为考察校园人际中的现实排斥、网络排斥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以及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的作用,采用青少年校园现实排斥问卷、网络排斥问卷、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辽宁省109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人际中的现实排斥和网络排斥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2)社交焦虑在现实人际排斥、网络人际排斥与青少年自杀意念之间均起到中介作用,负面评价恐惧仅在现实人际排斥与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3)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在现实人际排斥与自杀意念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人际排斥 网络人际排斥 负面评价恐惧 社交焦虑 自杀意念
下载PDF
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晓菲 刘梦琪 +3 位作者 吴元贞 田音 任艳萍 陈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MD)患者伴有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招募2022年8月3日至2023年9月2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病房住院的105例青少年MD患者纳入研究... 目的探讨青少年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MD)患者伴有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招募2022年8月3日至2023年9月2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病房住院的105例青少年MD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是否存在SA,分为SA组(n=41)和非SA组(n=64)。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 9-item Scale,PHQ-9)、广泛性焦虑问卷(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7-item Scale,GAD-7)、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nnaire,CTQ)、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中文版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并采用χ2/t检验对上述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随后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SA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A的发生率为39%(41/105),其中女性为42.5%(37/87),男性为22.2%(4/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更容易出现SA(P均<0.05),SA组患者在PHQ-9总分、GAD-7总分、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的比例均高于非SA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1.246,95%CI:1.048~1.480,P=0.013)、母亲受教育程度低(OR=1.522,95%CI:1.040~2.229,P=0.031)是青少年MD患者伴有SA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MD患者SA发生率较高,伴有焦虑症状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是发生SA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心境障碍 自杀未遂 焦虑症状 母亲受教育程度
下载PDF
心理弹性在抑郁症病人自杀意念和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华芳 彭燕 +1 位作者 卢敏 夏晓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531-535,共5页
目的:了解抑郁症病人自杀意念和应对方式的基础上探讨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杀意念量表、特质应对问卷及心理弹性量表对在某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120例抑郁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病人的自... 目的:了解抑郁症病人自杀意念和应对方式的基础上探讨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杀意念量表、特质应对问卷及心理弹性量表对在某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120例抑郁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病人的自杀意念处于较高水平。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自杀意念及各因子(掩饰因子除外)呈负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显著预测抑郁症病人的自杀意念;心理弹性在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01)。结论:提高心理弹性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是降低自杀意念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意念 应对方式 心理弹性
下载PDF
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自杀意念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晓星 王晶晶 +1 位作者 谢昊 赵天广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高校大二年级的20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班,干预组采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高校大二年级的20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班,干预组采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进行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随访干预3个月,对2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生命意义及自我和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杀意念检出率(6.13%)低于对照组(10.31%)及干预前(11.74%)(P<0.05);干预组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对安乐死的态度得分分别为(2.98±0.56)分、(2.81±0.45)分、(2.97±0.36)分和(2.95±0.61)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自身得分(P<0.05);干预组生命意义得分和寻求意义得分分别为(25.15±3.12)分和(26.82±3.63)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干预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得分分别为(45.32±8.21)、(47.81±8.27)和(16.03±3.9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着积极的干预作用,值得在高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 大学生 自杀意念 干预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媛 任鹏宇 +6 位作者 马臣萃 祝劲涛 吴荣 刘玉 雷廷恋 杨先涛 严征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遵义市5838名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 目的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遵义市5838名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评价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及NSSI行为,采用χ^(2)检验、分层回归及路径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为18.07%,不同性别、年级、学校NSSI行为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低成就感及睡眠质量能正向预测NSSI行为的发生(P均<0.05);路径分析显示,身心耗竭、低成就感对NSSI行为的发生有间接效应,学业疏离对NSSI行为的发生有直接和间接效应,睡眠质量直接作用于NSSI行为。结论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呈较高水平,学习倦怠(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低成就感)、睡眠质量是影响NSSI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应持续推进“双减”政策,降低中学生学习倦怠水平,保障睡眠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学习倦怠 睡眠质量 中学生 “双减”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俭 程小伟 朱向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关系及预防对策。方法114例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是否伴有NSSI分为伴有NSSI组(59例)和不伴有NSSI组(55例)。统...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关系及预防对策。方法114例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是否伴有NSSI分为伴有NSSI组(59例)和不伴有NSSI组(55例)。统计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单因素,并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伴有NSSI组与不伴有NSSI组有无焦虑、抑郁程度、有无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无童年虐待、是否受过校园欺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焦虑、重度抑郁、有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童年虐待、受过校园欺凌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高危因素包括有焦虑、重度抑郁、有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童年虐待、受过校园欺凌等,临床可据此给予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针对性预防对策,以减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高危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珊 徐柳柳 +1 位作者 周琳 杨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情绪调节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南京脑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有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和干预组(n=83)。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情绪调节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南京脑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有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和干预组(n=83)。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外,实施积极反刍思维训练。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差异,计算Cohen’s D值估计差异效应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反刍思维、情感表达、自我负强化、表达抑制、认知重评策略分量表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情感表达、自我负强化、认知重评分量表Cohen’s D值达到中等效应(0.5≤D≤0.8);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各量表分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ohen’s D值均有提升,认知重评策略分量表达到较大效应(D>0.8),积极反刍思维、情感表达、利己社交、自我负强化、表达抑制分量表达到中等效应(0.5≤D≤0.8),消极反刍思维分量表减分值效应较小(0.2≤D≤0.5)。结论:积极反刍思维训练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且随着时间推移,效应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反刍思维 情绪调节策略
下载PDF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永娜 吴艳 +3 位作者 刘丽华 杨丽莉 史方竹 郝雪鸽 《上海护理》 2024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 了解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方法2022年9-1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收治的14例伴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面... 目的 了解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方法2022年9-1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收治的14例伴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针对伴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共提炼出5个主题:(1)多重负性情绪体验;(2)照顾负担重;(3)疾病照护能力匮乏;(4)个人及家庭成长;(5)渴望专业帮助。结论 医护人员需关注伴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及心理负担,通过专业干预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改善其家庭功能,从而协助其预防和减少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NSSI行为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心境障碍 照顾负担 家庭功能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测量指标:个人中心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斌原 郭蒨岚 +1 位作者 谢滨如 张卫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2-588,共17页
为探索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核心测量指标,供高校心理普查进行参考,本研究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框架,分别在广东省3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在获取的3126个大学生样本数据中建立一元回归方程、潜在剖面模型,筛选了初始... 为探索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核心测量指标,供高校心理普查进行参考,本研究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框架,分别在广东省3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在获取的3126个大学生样本数据中建立一元回归方程、潜在剖面模型,筛选了初始的24个测量指标,重构了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检测的测量指标系统,其中相关的测量指标有19个。对大学生自杀风险的潜在变量多因素综合预测时关联程度最高的8个核心指标是:边缘性人格、精神病前驱症状、心理痛苦、自伤行为、焦虑、既往自杀倾向、日常烦恼事件和情绪调节能力。研究发现了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三个潜在类别并对每个群体提出精准的干预策略:类别1情绪困扰组,表现出“此消彼长”的特征,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类别2心理健康组,呈现出“富者更富”的特征,应关注发展性心理需求;类别3高风险组,表现出“穷者更穷”的特征,是大学生自杀或心理行为问题的高风险群体,应进行重点关注。大学生自杀是应激、个人易感和环境保护因素交互作用、多方位叠加的结果,且往往以情绪与精神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时应改变只采用单一症状指标筛查的方法,注意多指标应用、综合性评估自杀风险值。本研究所筛选的有关大学生自杀风险4个维度19个测量指标8个核心指标可供高校心理普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风险 个人中心分析 潜在剖面分析 心理普查
下载PDF
童年期创伤和心理弹性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关联性研究
15
作者 高媛媛 王冉 +9 位作者 李娜 王岚 赵天宇 赵晓川 卢文婷 焦艳明 张聪敏 李宁 王金成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3-488,共6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创伤和心理弹性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影响。方法纳入158例首发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根据有无NSSI行为,将其分为伴NSSI组(n=94)和不伴NSSI组(n=64)。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 目的探讨童年期创伤和心理弹性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影响。方法纳入158例首发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根据有无NSSI行为,将其分为伴NSSI组(n=94)和不伴NSSI组(n=64)。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童年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估抑郁焦虑情绪、童年期创伤经历及心理弹性水平。结果伴NSSI组与不伴NSSI比较,发病年龄小[(16.17±1.67)岁vs.(16.73±1.3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9%vs.15.6%)、留守经历(48.9%vs.29.7%)、学校欺凌(46.8%vs.25.0%)、自杀意念(85.1%vs.37.5%)、自杀未遂史(29.8%vs.6.3%)者更多,HAMD评分(27.99±5.94 vs.24.19±5.19)、HAMA评分(18.02±5.94 vs.15.45±4.99)、CTQ总分(48.43±15.40 vs.41.97±9.75)、情感虐待分值(12.77±6.06 vs.10.19±4.06)、情感忽视分值(11.40±5.34 vs.9.14±3.55)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NSSI组心理弹性总分(39.83±10.27 vs.28.66±12.75)、坚韧性(19.59±4.92 vs.12.28±6.47)、力量性(12.03±3.98 vs.9.99±4.67)、乐观性(8.98±2.97 vs.6.47±3.73)评分高于伴NSS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经历(OR=4.494,95%CI:1.192~16.940)、学校欺凌(OR=5.983,95%CI:1.329~26.945)、自杀意念(OR=13.225,95%CI:2.908~60.146)、自杀未遂史(OR=16.769,95%CI:1.845~152.379)、HAMD评分(OR=1.264,95%CI:1.046~1.626)、情感虐待(OR=1.327,95%CI:1.093~1.612)、坚韧性(OR=0.468,95%CI:0.266~0.823)与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守经历、校园欺凌、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情感虐待、抑郁程度、心理弹性可能与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NSSI行为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境障碍 非自杀性自伤 儿童期虐待 心理弹性 留守 欺凌 抑郁 自杀
下载PDF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未遂与HPT轴和HPA轴功能改变的研究
16
作者 王丹 王雪 +3 位作者 吴涵 金文青 王雯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近1年有NSSI史的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近一年是否存在SA将患者分为非SA组和SA组。根据SA发生的时间段(1个月)将SA组患者分为近期SA和既往SA。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79例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其中49例(62.03%)发生SA,其中29例(59.18%)患者为近1个月内发生SA。单因素分析显示,SA组和非SA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SA组患者和既往SA组患者在年龄、TSH、ACTH水平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27,OR=2.941,95%CI:1.131~7.649)是患者发生SA的独立危险因素,ACTH水平降低(P=0.043,OR=1.019,95%CI:1.001~1.037)是近期发生SA的相关因素。结论女性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易发生SA,ACTH水平低是近期发生SA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自杀未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载PDF
自杀行为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和临床划界分
17
作者 吴才智 白鑫 +2 位作者 彭雪昱 于丽霞 任志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评估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SBQ-R)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并确定筛查大学生临床群体自杀风险的最佳划界分。方法共招募488名大学生,其中第一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招募366人,填写中文版SB... 目的评估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SBQ-R)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并确定筛查大学生临床群体自杀风险的最佳划界分。方法共招募488名大学生,其中第一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招募366人,填写中文版SBQ-R、心理痛苦量表中文版和生活满意度量表,4周后抽取其中45名被试重测;第二次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招募122人,采用访谈加问卷的形式,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的自杀模块为金标准划定划界分。结果(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支持了该问卷的单维性;(2)SBQ-R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6,分半信度和4周后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9和0.93;(3)SBQ-R得分与心理痛苦结果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量显著负相关,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划界分为9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结论中文版SBQ-R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估中国大学生群体自杀风险的有效工具,且SBQ-R筛查自杀风险的最佳截断值为9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行为 信度 效度 划界分
下载PDF
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失眠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焦虑情绪的作用路径
18
作者 郭伟 许晓静 +4 位作者 袁贤明 陈祥展 张新风 聂所成 邓小鹏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4期354-359,共6页
背景自杀意念是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敏感预测指标,NSSI行为深刻影响着高中生心身健康。现有研究对一般人群的失眠、焦虑以及NSSI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但关于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NSSI行为的内部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伴... 背景自杀意念是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敏感预测指标,NSSI行为深刻影响着高中生心身健康。现有研究对一般人群的失眠、焦虑以及NSSI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但关于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NSSI行为的内部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的焦虑情绪在失眠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为高中生NSSI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年12月10日—15日,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湖北省三所高中的2572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以及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SS 20.0插件Process 4.2中的模型4检验焦虑情绪在失眠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421份(94.13%)。检出存在自杀意念者554人(22.88%),存在NSSI行为者408人(16.85%)。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ISI评分、GAD-7评分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评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的高中生(Z=17.124、20.611、21.314,P均<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ISI评分与GAD-7评分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评分均呈正相关(r=0.646、0.354,P均<0.01),GAD-7评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评分呈正相关(r=0.375,P<0.01)。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的焦虑情绪是失眠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间接效应值为0.111(95%CI:0.053~0.185),占总效应的53.88%。结论伴自杀意念的高中生的失眠情况既能直接影响NSSI行为,又能通过焦虑情绪间接影响其NSSI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意念 失眠 焦虑 非自杀性自伤 高中生
下载PDF
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机制及预测研究新进展
19
作者 任艳萍 吴涵 +2 位作者 王雯 金文青 李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自杀是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全球年自杀病死率约为16/100000,即每年大约有703000人死于自杀,是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自杀多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症。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的机制对于制定从... 自杀是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全球年自杀病死率约为16/100000,即每年大约有703000人死于自杀,是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自杀多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症。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的机制对于制定从自杀意念到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可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自杀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社会、心理、生物遗传等多种相关因素,本文旨在针对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生物学机制包括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磁共振研究、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神经认知研究、机器学习、生态瞬时评价及数字表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自杀风险早期识别指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行为 抑郁 机制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及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20
作者 张平 王培 +2 位作者 张雯 张兰鸽 张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8-624,共7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亲子依恋的关系,以及同伴依恋和生命意义感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137名大学生,采用自杀意念量表(PANSI)考察自杀意念、修订版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R)考察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生命意义量表(MLQ)考察生命...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亲子依恋的关系,以及同伴依恋和生命意义感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137名大学生,采用自杀意念量表(PANSI)考察自杀意念、修订版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R)考察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生命意义量表(MLQ)考察生命意义感。结果: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同伴依恋、拥有意义、寻求意义得分与PANSI得分均呈负相关(r=-0.51~-0.19,均P<0.001)。同伴依恋与拥有意义的中介作用及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是-0.08、-0.16、-0.04,分别占总效应的13.83%、25.83%、6.17%。结论:大学生亲子依恋与自杀意念相关,可以通过提升同伴依恋水平、提高拥有意义感来降低自杀意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亲子依恋 同伴依恋 拥有意义 自杀意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