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源性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慢乙肝疗效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杨月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3年第7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自源性树突状细胞疫苗 治疗 慢乙肝 疗效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负载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免疫活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易平 张志明 +6 位作者 林家耀 任远 欧阳高雄 刘春辉 冯钟煦 吕庆杰 刘剑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负载人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来源的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CD133+HCC RNA-DC)疫苗的免疫活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人HCC组织中分离出肝癌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D133+肝癌细胞,制备负载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 目的探讨负载人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来源的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CD133+HCC RNA-DC)疫苗的免疫活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人HCC组织中分离出肝癌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D133+肝癌细胞,制备负载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ELISA法测定DC分泌IL-12水平,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DC在体外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的HLA-ABC、HLA-DR、CD86、CD80、CD83表达水平分别是(96.52±2.02)%、(92.17±3.04)%、(94.25±3.28)%、(55.14±1.67)%、(40.53±2.31)%,与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和成熟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33+肝癌细胞RNA-DC、肝癌细胞RNA-DC、成熟DC和未成熟DC分泌IL-12的量分别为(421.50±3.12)、(418.20±1.10)、(324.20±2.19)和(102.47±4.60)pg/ml,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前两者均高于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肝癌细胞RNA-DC与肝癌细胞RNA-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分别均强于成熟DC和无DC刺激的自体T淋巴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具有成熟表型,能够在体外有效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 细胞肝癌 RNA 树突状细胞疫苗
下载PDF
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和DC2.4中RelB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磊 包杰 +3 位作者 王前 顾春瑜 裘宇容 李娟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745-748,772,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onemarrow-deriveddendriticcells,BM-DC)和DC2.4中核转录因子RelB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无菌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取出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体系扩增骨髓... 目的比较研究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onemarrow-deriveddendriticcells,BM-DC)和DC2.4中核转录因子RelB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无菌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取出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体系扩增骨髓前体细胞的方法产生未成熟的BM-DC,未成熟的BM-DC在培养结束前18h经LPS刺激获得成熟的BM-DC;DC2.4细胞系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于37℃,5%CO2条件孵箱中培养。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它们的表型,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熟的BM-DC、未成熟的BM-DC和DC2.4,RelB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在未成熟的BM-DC和DC2.4中均呈低水平表达,在成熟的BM-DC中则呈高水平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在成熟的BM-DC和DC2.4中均呈高水平表达,而在未成熟的BM-DC中呈低水平表达。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均显示,RelB基因在未成熟的BM-DC和DC2.4中均呈低水平表达;而在成熟的BM-DC中呈高水平表达,成熟的BM-DC与未成熟BM-DC及DC2.4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RelB基因的表达与小鼠BM-DC的成熟状态密切相关。RelB基因在DC2.4中呈低水平表达,提示DC2.4是一种不成熟的DC细胞系。DC2.4具有的未成熟DC的特点可能与RelB基因的低水平表达有一定关系。抑制骨髓DC中RelB基因的表达,有可能诱导产生具有耐受原性的未成熟的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髓树突状细胞 DC2.4 RELB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家兔与BALB/c小鼠对猪瘟病毒E2蛋白靶向化树突状细胞疫苗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金良 董炳梅 +5 位作者 魏凤 孙全文 王爱华 唐娜 张春玲 沈志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3,共4页
为比较家兔与BALB/c小鼠对猪瘟病毒E2蛋白靶向化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敏感性,本研究首先根据小鼠与家兔体重比,分别免疫糖基化E2蛋白与E2蛋白(家兔2mg/只,小鼠20μg/只),在不同时间采血制备血清,通过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gG水平。结果显示,... 为比较家兔与BALB/c小鼠对猪瘟病毒E2蛋白靶向化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敏感性,本研究首先根据小鼠与家兔体重比,分别免疫糖基化E2蛋白与E2蛋白(家兔2mg/只,小鼠20μg/只),在不同时间采血制备血清,通过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gG水平。结果显示,接种后BALB/c小鼠出现了轻度的免疫应答,而家兔产生了强而持久的免疫保护。本研究对BALB/c小鼠的接种量进行了进一步摸索,结果表明,50与100μg/只免疫效果明显优于20μg/只;其中50μg/只E2蛋白与糖基化E2蛋白免疫后,血清IgG水平较高且稳定;而100μg/只糖基化E2蛋白免疫后,免疫初期,糖基化E2蛋白组产生了免疫抑制,至21d抗体水平逐渐升高且达极高水平;但100μg/只E2蛋白免疫后,整个免疫期内抗体水平均较低,只有轻微波动。以上结果表明,家兔对糖基化E2蛋白与E2蛋白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BALB/c小鼠,且糖基化E2蛋白免疫效果明显好于E2蛋白,BALB/c小鼠的糖基化E2蛋白最佳免疫剂量为50μg/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BALB C小鼠 猪瘟病毒 E2蛋白 树突状细胞疫苗 敏感
下载PDF
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增强CI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利亚 戎吉平 +2 位作者 俞火 陈国安 纪德香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12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以及抗淋巴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取昆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DC和CIK细胞,同时用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诱导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 目的探讨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以及抗淋巴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取昆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DC和CIK细胞,同时用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诱导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骨髓DC-CIK细胞与脾脏DC-CIK细胞增殖无明显差异。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和CD3^+CD8^+、CD3^+NK1.1^+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骨髓源性DC增强CIK细胞的增殖能力,DC-CIK细胞增加抗淋巴瘤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骨髓树突状细胞 共培养 淋巴瘤细胞 抗肿瘤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芦英洁 张媚 张燕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9年第1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 抗原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 疗效观察 疫苗治疗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护理 肿瘤免疫治疗
下载PDF
γ-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反应性滤泡树突状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卡波西肉瘤、良性和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的新标记物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智丹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16,共1页
突触核蛋白组成了一个仅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小的可溶性神经蛋白质家族,其作用是促使突触前神经终端的囊泡快速释放神经递质。生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α-Synuclein表达于骨髓的正常巨核细胞和红系幼稚细胞以及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中。
关键词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突触核蛋白 血管肿瘤 卡波西肉瘤 α-Synuclein 反应 标记物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人源化裸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保护作用
8
作者 李保东 付泽娴 +2 位作者 马云龙 薛平 蔡建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0-422,431,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疫苗在人源化裸鼠体内的抗胃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制备DCRNA疫苗;建立人源化裸鼠模型;15只人源化裸鼠随机分为DCRNA组、DCs组和PBS组,每组5只,分别用DCRNA、DCs和PBS皮下免疫注射2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3天皮下...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疫苗在人源化裸鼠体内的抗胃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制备DCRNA疫苗;建立人源化裸鼠模型;15只人源化裸鼠随机分为DCRNA组、DCs组和PBS组,每组5只,分别用DCRNA、DCs和PBS皮下免疫注射2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3天皮下接种胃癌细胞。各组裸鼠外周血人源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检测和观察GVHD反应。观察裸鼠瘤体积和瘤重。检测细胞因子IL-12和IFN-γ水平。结果各组HuPBTL-裸鼠外周血中均检测到人源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无GVHD反应。DCRNA组瘤体积明显小于DCs组和PBS组(P<0.05);DCRNA组瘤重明显小于DCs组和PBS组(P=0.0452、P=0.0004),但DCs组和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8);DCRNA组抑瘤率(53.7%)显著高于DCs组(25.1%)(P<0.05)。DCRNA组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DCs组和PBS组(P<0.05、P<0.01)。结论HuPBTL腹腔注射,可成功构建裸鼠人细胞免疫功能;DC疫苗在人源化裸鼠体内能诱导产生较强的抗胃癌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疫苗 胃癌 裸鼠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对聚肌苷酸胞苷酸刺激的反应性
9
作者 谷明莉 孙懿 +3 位作者 秦琴 黄元兰 陈孙孝 邓安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233-2236,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在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刺激下释放干扰素等炎性因子的能力。方法用白细胞介素(IL)-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从pS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出树突状细胞,并用50... 目的观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在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刺激下释放干扰素等炎性因子的能力。方法用白细胞介素(IL)-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从pS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出树突状细胞,并用50μg/mL polyI∶C进行刺激,在刺激后第6、12、24小时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α、IFN-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IL-8、IL-12和IL-23的浓度,以RT-PCR检测树突状细胞内Toll样受体3(TLR3)分子的表达。结果在polyI∶C作用下,pSS患者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释放IFN-α、IFN-β及TNF-α等因子的能力显著强于来自健康个体的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虽然pSS患者及健康个体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内TLR3的表达在polyI∶C刺激作用下均随时间逐渐降低,但pSS患者TLR3的降低相对缓慢。结论 pSS患者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对polyI∶C刺激呈现高反应性,且这种高反应性可能与TLR3信号作用异常有关。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的这种特征可能与pSS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干燥综合征 单核树突状细胞 天然免疫 聚肌苷酸胞苷酸 TOLL样受体 细胞因子
下载PDF
iNKT细胞联合卵清蛋白对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旭雪 聂汉祥 +1 位作者 陈千慧 邓霓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83-1488,共6页
目的:观察哮喘小鼠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KT细胞)联合卵清蛋白(OVA)对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s)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野生型BLAB/c小鼠BMDCs,分别与哮喘小鼠脾脏iNKT细胞联合OVA(iNKT细胞联合OVA组)、脂多糖(LPS组)、iNKT细... 目的:观察哮喘小鼠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KT细胞)联合卵清蛋白(OVA)对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s)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野生型BLAB/c小鼠BMDCs,分别与哮喘小鼠脾脏iNKT细胞联合OVA(iNKT细胞联合OVA组)、脂多糖(LPS组)、iNKT细胞联合PBS(iNKT细胞联合PBS组)、OVA(OVA组)或PBS(PBS组)共培养20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BMDCs表面分子MHC-II、CD80、CD86和CD40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IL-12)p7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的水平;取各组共培养后的BMDCs,与DO11.10转基因小鼠脾CD4^+ T细胞共培养48 h,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iNKT细胞联合OVA组BMDCs表面分子MHC-II、CD80、CD86和CD40及培养上清液IL-12 p70、IL-6和TNF-α水平与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但明显高于iNKT细胞联合PBS组、OVA组和PBS组(P<0.05或P<0.01);iNKT细胞联合OVA组BMDCs与DO11.10 CD4^+ 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IL-4水平与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但明显高于iNKT细胞联合PBS组、OVA组和PBS组(P<0.01)。结论:存在OVA时,iNKT细胞可以诱导BMDCs表型和功能的免疫原性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树突状细胞 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 卵清蛋白 免疫原
下载PDF
流产布鲁菌变异株S2308△rfbE感染促进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和细胞因子释放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婧玉 韩先干 +1 位作者 张敏 刘海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67-970,共4页
目的研究流产布鲁菌变异株S2308△rfbE感染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和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2308△rfbE感染小鼠BMDC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Ⅰ(MHCⅠ)、MHCⅡ、CD40、CD86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BMDC... 目的研究流产布鲁菌变异株S2308△rfbE感染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和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2308△rfbE感染小鼠BMDC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Ⅰ(MHCⅠ)、MHCⅡ、CD40、CD86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BMDC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分泌量。结果S2308△rfbE感染BMDC后,细胞表达MHCⅠ、MHCⅡ、CD40、CD86明显增强,TNF-α、IL-6和IL-10分泌量升高。结论布鲁菌变异株S2308△rfbE促进BMDC成熟和细胞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型布鲁菌 小鼠髓树突状细胞(BMDC) 毒力基因 免疫应答
下载PDF
锡类散对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涛 周晓晴 +7 位作者 杜宗汉 陈龙 张彦 胡小三 彭利红 李凤 于意文 何琴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锡类散对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BMDC)的影响,从而为锡类散作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法分离培养BMD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表型CD11c以检... 目的:探讨锡类散对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BMDC)的影响,从而为锡类散作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法分离培养BMD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表型CD11c以检测BMDC纯度。将BMDC分为4组:i DC组、m DC组、锡类散+DC组和锡类散+DC+LPS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比较4组DC细胞的表面共刺激分子差异,并采用ELISA法检测DC分泌的IL-10。结果:分离纯化的BMDC的CD11c表达率为85%~89%。与i DC组比较,锡类散+DC组和锡类散+DC+LPS组的表面共刺激分子均呈低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这两组细胞上清液中IL-10明显增加(P <0. 05)。结论:锡类散能使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和MHC-II低表达,且不受LPS刺激的影响,即锡类散能诱导BMDC产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类散 炎症肠病 骨髓树突状细胞 耐受 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显花 胡美浩 谢雍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5-477,共3页
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 ,关键的一步是抗原呈递细胞将肿瘤抗原呈递给 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呈递细胞 ,它能够有效的将肿瘤抗原呈递给 T细胞 ,引发机体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因此 ,利用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疫苗可望提供一种有效... 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 ,关键的一步是抗原呈递细胞将肿瘤抗原呈递给 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呈递细胞 ,它能够有效的将肿瘤抗原呈递给 T细胞 ,引发机体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因此 ,利用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疫苗可望提供一种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目前 ,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初期的临床实验都已经证明了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抗肿瘤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细胞T淋巴细胞 肿瘤疫苗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寇晓霞 杨喜晶 +2 位作者 黄耀 袁振刚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7-900,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多种肿瘤抗原刺激后进行扩增和培养,收获成熟DC制成疫苗进行皮内注射,同时联合自体CIK细胞静脉回输...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多种肿瘤抗原刺激后进行扩增和培养,收获成熟DC制成疫苗进行皮内注射,同时联合自体CIK细胞静脉回输,观察85例胆系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生存时间。结果 85例胆系肿瘤患者经自体DC-CIK细胞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显著,完全缓解2例(2.3%)、部分缓解14例(16.5%)、疾病稳定54例(63.5%)及疾病进展15例(17.6%);免疫功能提高,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及CD4+/CD8+比值升高,而调节性T细胞降低(P〈0.05)。至随访结束,58例患者死亡,2例失访,25例存活,中位生存期为16.5个月(95%CI:12.1-20.9个月)。结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是胆系肿瘤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少,但相关结论仍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疫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胆道肿瘤 药物疗法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疫苗延长转移性黑素瘤患者生存期
15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7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疫苗 转移黑素瘤 生存期 放射药物 生物制剂 实验结果 显著延长 皮肤癌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洁 邹征云 +2 位作者 杜娟 苏舒 刘宝瑞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2期2210-2212,共3页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器官中,其抗原提呈能力为其他提呈细胞的数百倍,外源性抗原被DC摄取处理或内源性抗原在胞内被加工处理后成为抗原表位肽,并装载至MHC-Ⅰ或Ⅱ类分子,递呈...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器官中,其抗原提呈能力为其他提呈细胞的数百倍,外源性抗原被DC摄取处理或内源性抗原在胞内被加工处理后成为抗原表位肽,并装载至MHC-Ⅰ或Ⅱ类分子,递呈于DC表面,可激活幼稚CD4+T辅助细胞和未接触过抗原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基于DC的免疫治疗,已经被用于产生肿瘤细胞毒性T细胞(CTL),其是对抗肿瘤细胞的有效手段[1~4].采用患者自身的抗免疫细胞,个体化过继免疫杀伤肿瘤细胞有望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抗原提呈细胞 细胞T细胞 抗原提呈能力 杀伤肿瘤细胞 抗原 抗原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
17
作者 邵惠训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
1868年,Langerhans首先在人体皮肤的表皮层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当时称之为Langerhans细胞。1973年,Steinman从小鼠脾脏分离出这种细胞,正式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DC在抗肿瘤、抗感染、移植排斥、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 1868年,Langerhans首先在人体皮肤的表皮层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当时称之为Langerhans细胞。1973年,Steinman从小鼠脾脏分离出这种细胞,正式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DC在抗肿瘤、抗感染、移植排斥、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由于这种细胞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疫苗 LANGERHANS细胞 自身免疫疾病 变态反应疾病 cells 人体皮肤 小鼠脾脏 移植排斥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负载Tα146-162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小鼠的B细胞活化机制研究
18
作者 王蓉 杨欢 +1 位作者 肖波 张丽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3-797,共5页
目的从B细胞活化的角度探讨Tα146-162-iMDC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小鼠(EAMG)的作用机制。方法34只6~8周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干预组(B)和对照组(C)。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然后负载Tα146-162对干预组小... 目的从B细胞活化的角度探讨Tα146-162-iMDC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小鼠(EAMG)的作用机制。方法34只6~8周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干预组(B)和对照组(C)。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然后负载Tα146-162对干预组小鼠进行干预。从初次免疫起至第90d实验终止前,行EAMG严重性临床评估及发病率的计算。RT-PCR法检测Cbl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yk和Lyn蛋白及蛋白磷酸化表达。结果A组发病率高于B组(75%vs25%,P<0.05)。实验终止时两组临床评分分别为1.69±1.12、0.35±0.67(P<0.01)。C组无发病小鼠。A组小鼠的脾脏和淋巴结Cbl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小鼠(P<0.01),B组小鼠的脾脏和淋巴结Cbl mRNA表达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C组(P<0.05)。A组小鼠的脾脏和淋巴结Syk蛋白和磷酸化表达水平较C组小鼠升高(P<0.01),B组较A组下降(P<0.05),但高于C组(P<0.05);A组小鼠的脾脏和淋巴结Lyn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较C组小鼠降低(P<0.01),B组较A组升高(P<0.05),但仍低于C组(P<0.05)。结论Tα146-162-iMDC干预,能显著降低EAMG的发病率,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Cbl负性调控B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自身免疫重症肌无力 TΑ146-162 未成熟髓树突状细胞 CBL B细胞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疫苗及其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
19
作者 丁伟群 孙大裕 《胃肠病学》 2004年第6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转移肿瘤 树突状细胞疫苗 消化道疾病 放疗 常见 多发肿瘤 生物免疫治疗 局限 作用 组成部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变化
20
作者 张魏巍 李志樑 +3 位作者 靳文 傅强 付晓华 刘映峰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变化情况。方法:入选病例为我院从2006年1月~2006年12月共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留取入院即刻及治疗1周后上述患者外周血标本。借助四色荧光标记技术对外周血髓...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变化情况。方法:入选病例为我院从2006年1月~2006年12月共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留取入院即刻及治疗1周后上述患者外周血标本。借助四色荧光标记技术对外周血髓源性树突状细胞(myeloid DCs,mDCs)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占DCs细胞比例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治疗1周后,患者外周血mDCs和pDC占PBMC比例分别为(15.02±7.3)‰、(0.82±0.65)‰,mDC比例较治疗前((4.97±2.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1周后,外周血mDC亚群比例和数量明显升高,提示mDC亚群比例和数量的变化与冠心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树突状细胞 细胞树突状细胞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