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自然保护地分类研究综述与思考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耀华 焦梦菲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12,共8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基于国际经验及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现状问题,从保护强度、资源特点和功能...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基于国际经验及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现状问题,从保护强度、资源特点和功能定位等多视角提出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建立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国家公园主体地位及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地分类 国家公园 构建方案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研究 被引量:67
2
作者 欧阳志云 杜傲 徐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207-7215,共9页
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子孙后代保留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自然遗产最有效的途径。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建设形成覆盖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荒漠各类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种质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以及... 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子孙后代保留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自然遗产最有效的途径。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建设形成覆盖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荒漠各类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种质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以及水源保护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但由于缺乏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各类保护地面临功能区分不清晰、空间重叠、管理成效不高等问题。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部署,为理顺我国保护地体系,明确各类保护地的功能定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分析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类型,并参考国际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保护地体系分类,建议将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5大类,第I类为自然保护区,第Ⅱ类为国家公园,第Ⅲ类为自然公园,第Ⅳ类为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区,第Ⅴ类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分析了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标,以期为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根据各类保护地的特点,创新保护地建设政策与机制,加大政府对自然保护地建设力度的同时,发挥全社会力量建设自然保护地,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将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分类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 国家公园 自然公园 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 生态功能保护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的分类与自然保护体系升级分析
3
作者 甄伟 吴军梅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2期109-110,113,共3页
分析了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地的分类及其弊端,提出了升级我国自然保护体系的两大措施:(1)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2)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为升级我国自然保护体系和实现生存空间的世代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分类 自然保护体系 国家公园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规范内涵与立法进路--兼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造问题 被引量:16
4
作者 董正爱 胡泽弘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31-42,111,共13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但对国家公园主体性地位的现实原因和规范内涵却语焉不详。通过对自然保护地体...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但对国家公园主体性地位的现实原因和规范内涵却语焉不详。通过对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过程中主体类型的构造进行检视发现,原有的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存在管理体制低效以及规范体系繁冗等问题,故而,在转变自然保护地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澄清"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规范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公园之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性地位体现了其具有生态价值和保护目标的首要性,同时意味着自然保护地体系主体观和划分标准的转变。依循这一认识,需要通过严格保护与差别利用相结合、综合立法与专门立法相统一、静态指导与动态调整相协调的立法进路,对"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建设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体制 自然保护地分类 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 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
下载PDF
美国联邦政府保护地管理及发展对中国的启示——评《美国公共土地:从黄石公园、护林熊到其他公共土地》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丽玲 石金莲 孙业红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11-21,78,共12页
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在目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增加国家公园类型,重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已然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美国公共土地:从黄石公园、护林熊到其他公共土地》一书较为全面地探讨了... 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在目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增加国家公园类型,重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已然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美国公共土地:从黄石公园、护林熊到其他公共土地》一书较为全面地探讨了美国联邦政府管理下的公共保护地体系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了美国公共土地系统的形成过程、联邦政府的四大公共保护地管理机构以及伴随保护地体系发展而产生的这些管理机构形成的历史背景,如重要的历史性事件、法规及推动性人物,各机构管理的土地类型以及管理的侧重点和各自面临的问题。书中关于美国独特的荒野地体系的介绍以及作者的一些思索对于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重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管理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公共土地 自然保护地管理 自然保护地分类 国家公园体制 公共保护地体系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政策框架的规范审视——基于“保护地范式”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杜群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0-171,共12页
一个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和制定《自然保护地法》的前提。2019年我国提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政策框架,环境法对其规范性研究不足。从国际经验... 一个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和制定《自然保护地法》的前提。2019年我国提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政策框架,环境法对其规范性研究不足。从国际经验总结的“保护地范式”规范要素体系可作为方法论指引,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政策框架的规范建构和内涵缺失。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政策框架需要法制进程的规范调适,明晰自然保护地分类中有关保护目标的“基础性”和“优位性”的基本认识,补充保护地类别、纳入风景名胜区,在功能分区模式转变中设定禁限管控措施的空间约束标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地分类 政策框架 保护地范式 规范调适
原文传递
WDPA中有关中国保护地异常数据的原因分析
7
作者 鞠佳岐 张金波 +1 位作者 张轩玉 于宁楼 《林业建设》 2022年第6期19-25,共7页
一直以来,中国积极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开展合作,希望借力国际经验,促进中国保护地体系发展和完善。1982年,IUCN开始记录中国保护地数据,但定期发布的中国保护地数据出现了数量急剧增减以及其IUCN保护地管理分类变化异常的情况。... 一直以来,中国积极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开展合作,希望借力国际经验,促进中国保护地体系发展和完善。1982年,IUCN开始记录中国保护地数据,但定期发布的中国保护地数据出现了数量急剧增减以及其IUCN保护地管理分类变化异常的情况。为了优化该分类系统的决策流程,提升中国保护地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更好地推动中国保护地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整理、梳理IUCN保护地管理分类系统的政策发展以及中国保护地数据变化情况,分析中国保护地异常数据的原因,提出了本土专业人员负责数据上报,执行《指导指南》中分类决策流程;与WDPA建立有效、长期的沟通反馈机制;建立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三个方面的建议。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的建立以及相关措施对完善世界保护地分类管理体系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IUCN自然保护地管理分类 世界保护地数据库 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
原文传递
Scale Issues of Wetland Classification and Mapping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A Case of Hong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5
8
作者 GONG Huili JIAO Cuicui +1 位作者 ZHOU Demin LI 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Wetland research has become a hot spot linking multiple disciplines presently. Wetland classification and mapping is the basis for wetland research. It is difficult to generate wetland data sets using traditional meth... Wetland research has become a hot spot linking multiple disciplines presently. Wetland classification and mapping is the basis for wetland research. It is difficult to generate wetland data sets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because of the low accessibility of wetlands, hence remote sensing data have become one of the primary data sources in wetland research.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conducted at the core area of Hong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the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In this study, three images generated by airship, from Thematic Mapper and from SPOT 5 were selected to produce wetland maps at three different wetland landscape levels. After assessing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of the three maps, we compared the different wetland mapping results of 11 plant communities to the airship image, 6 plant ecotypes to the TM image and 9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s to the SPOT 5 image. We discussed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erarchical ecosystem classifications based on the spatial scales of the different ima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patial scale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have an important link to the hierarchies of wetland plant ecosystems displayed on the wetland landscape maps. The richness of wetland landscape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n image closely relates to its spatial resolution. This study can enrich the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nd mapping techniques dealing with the spatial scales of different remote sensing images. Wit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in mapping wetlands by using different scale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we can make an appropriate approach for dealing with the scale issue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class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spatial resolution SCALE mapping wetla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