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泡模型共振频率的超声空化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王玉荣 杨日福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7-362,共6页
该研究旨在研究双泡模型的自然共振频率对超声空化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自然共振频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单频超声和双频超声与自然共振频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初始半径是影响自然共振频率的主要因素;低频驱动下的非线性波动程... 该研究旨在研究双泡模型的自然共振频率对超声空化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自然共振频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单频超声和双频超声与自然共振频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初始半径是影响自然共振频率的主要因素;低频驱动下的非线性波动程度会比高频的更加剧烈,当驱动频率等于气泡自然共振频率时,超声空化的效果更好;双频超声取气泡自然共振频率时超声空化效果远远优于单频超声驱动。该研究在超声医学和理解超声空化特性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泡 超声空化 自然共振频率
下载PDF
六角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永祥 丁荣林 +3 位作者 李韬 崔冀扬 诸为 李苏琦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研究六角型多晶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和工艺,采用离子联合取代的方法,制得的吸波材料为Ba(Co2TiZn)xFe12-4xO19系列.该种材料具有很好的性能和电磁参数,能在2—3cm(8—18GHz)波段范围内具有10... 研究六角型多晶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和工艺,采用离子联合取代的方法,制得的吸波材料为Ba(Co2TiZn)xFe12-4xO19系列.该种材料具有很好的性能和电磁参数,能在2—3cm(8—18GHz)波段范围内具有10dB带宽为4.24—5.5GHz的吸波性能.采用X射线分析与扫描电镜形貌分析,两者完全符合预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 自然共振现象 六角型 吸波材料 电磁波
下载PDF
六角晶系BaZnCoTi-W型铁氧体的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汪忠柱 毕红 +1 位作者 林玲 吴先良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4-66,共3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六角晶系BaZnCoTi-W型铁氧体吸波材料,对其微结构和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发现这种材料在6—30GHz全频段内吸收衰减小于一8dB,同时出现了3个吸收峰,而且相关性能参量都满足实用要求.初步认为3个吸...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六角晶系BaZnCoTi-W型铁氧体吸波材料,对其微结构和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发现这种材料在6—30GHz全频段内吸收衰减小于一8dB,同时出现了3个吸收峰,而且相关性能参量都满足实用要求.初步认为3个吸收峰分别由畴壁共振、自然共振以及电极化共振吸收效应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型六角晶系W型铁氧体 宽频带 自然共振 微波吸收
下载PDF
CoFe_2O_4/Co_3Fe_7-Co纳米核壳结构的高频磁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真 王磊 +3 位作者 徐春龙 王晋国 石刚 席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2-496,共5页
通过H2热还原法制备了一种以磁性介电材料Co Fe2O4为核,以磁性金属材料Co3Fe7-Co为壳的纳米核壳结构。表征了样品的形貌、结构、静态和动态磁性并利用Landau-Lifshitz-Gibert方程对核壳结构的磁谱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Co Fe2O4/Co3Fe7-C... 通过H2热还原法制备了一种以磁性介电材料Co Fe2O4为核,以磁性金属材料Co3Fe7-Co为壳的纳米核壳结构。表征了样品的形貌、结构、静态和动态磁性并利用Landau-Lifshitz-Gibert方程对核壳结构的磁谱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Co Fe2O4/Co3Fe7-Co纳米核壳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磁导率,其共振机制以自然共振和交换共振为主。该结构有利于增强磁损耗,在微波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核壳结构 磁导率 自然共振 交换共振
下载PDF
钴铁氧体亚微米球吸波性能与成分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纪仁龙 张涛 +2 位作者 房洪杰 朱鹏程 孙杰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6-752,共7页
用溶剂热方法制备Co_xFe_(3-x)O_4(0≤x≤1)亚微米球,可看作不同比例Fe_3O_4和CoFe2O4的混合物。实验发现:当原料中钴铁原子比为1∶1、1∶2、1∶4和0时,反应得到的球分别为CoFe_2O_4、Co_(0.9)Fe_(2.1)O_4、Co_(0.73)Fe_(2.27)O_4和Fe_3... 用溶剂热方法制备Co_xFe_(3-x)O_4(0≤x≤1)亚微米球,可看作不同比例Fe_3O_4和CoFe2O4的混合物。实验发现:当原料中钴铁原子比为1∶1、1∶2、1∶4和0时,反应得到的球分别为CoFe_2O_4、Co_(0.9)Fe_(2.1)O_4、Co_(0.73)Fe_(2.27)O_4和Fe_3O_4。Fe_3O_4与石蜡混合物(质量分数75wt%)厚度为5.5 mm时,反射率最低为-38 d B,对应频率为4 GHz;Co_(0.9)Fe_(2.1)O_4与石蜡混合物在3~14 GHz频率范围内介电损耗大于磁损耗,计算出来的反射率分贝值(-41.1 d B,12.08GHz,2 mm)低于相关报道。比较四种成分的钴铁氧体球可以看出:当x值不同时,由于成分Fe_3O_4和CoFe_2O_4的自然共振频率不同,引起磁性能随微波频率发生变化,而且由于二价铁离子被钴离子取代,结晶性也发生改变,进而改变了材料的介电和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Fe3-xO4球 吸波性能 自然共振频率 结晶性
下载PDF
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志华 彭延峰 +1 位作者 宁艳桃 郭燕春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403-405,411,共4页
深入探讨了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机理,对铁纳米粒子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其自然共振频率,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理论上证明了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对微波的强烈吸收主要是样品中铁磁性金... 深入探讨了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机理,对铁纳米粒子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其自然共振频率,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理论上证明了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对微波的强烈吸收主要是样品中铁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在微波作用下产生了磁共振的结果研究发现,随着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薄膜厚度的增加,其共振频率vγ向低频方向移动,随着碳纳米管中铁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vγ向高频方向移动因此,通过改变样品厚度和碳纳米管中铁磁性纳米粒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铁磁性金属 微波吸波机理 自然共振
下载PDF
NBO理论用于过渡态分析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演示——以双分子亲核取代(S_N2)反应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焦银春 邓双 +1 位作者 彭斌 陈述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6期80-86,共7页
过渡态理论是大学"物理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解释。针对经典双分子亲核取代(S_N2)反应,结合笔者科研经验,借助高斯Gaussian量子化学软件对该反应机理进行理论模拟,获得过渡态结构,分析反应物、过渡态... 过渡态理论是大学"物理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解释。针对经典双分子亲核取代(S_N2)反应,结合笔者科研经验,借助高斯Gaussian量子化学软件对该反应机理进行理论模拟,获得过渡态结构,分析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结构信息;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 7.0程序对反应路径上的每一个点进行自然共振理论(NRT)分析,获得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轨道相互作用模式和键级变化趋势线,使整个反应过程可视化。并在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同步演示。本文是对教材中的过渡态理论知识点的扩展补充,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开拓科学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态 双分子亲核取代(SN2) 反应机理 自然共振理论(NRT)
下载PDF
长行程精密定位平台的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彭惠青 李海燕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建立了一在固定运动范围内具有高精度定位能力的精密定位平台,分析了平台参数的确定方法。并通过研究该平台的第一自然共振频率,给出了提高定位平台稳定性的频率要求。
关键词 柔性机构 柔性铰链 第一自然共振频率
下载PDF
钴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9
作者 彭志华 彭延峰 +1 位作者 宁艳桃 郭燕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4-16,20,共4页
分析了钴填充碳纳米管的磁性能,深入探讨了钴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机理,对钴纳米粒子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其自然共振频率,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钴填充碳纳米管对微波的强烈吸收主要... 分析了钴填充碳纳米管的磁性能,深入探讨了钴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机理,对钴纳米粒子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其自然共振频率,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钴填充碳纳米管对微波的强烈吸收主要是样品中钴纳米粒子在微波作用下产生了磁共振的结果;随着钴填充碳纳米管薄膜厚度的增加,其共振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随着碳纳米管中钴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其共振频率向高频方向移动。因此通过改变样品厚度和调节碳管中钴纳米粒子含量,可以实现对特定频段微波的强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钴纳米粒子 微波吸收性能 自然共振
下载PDF
X_2H_6(X=ⅢA族)化学键的量子化学研究(英文)
10
作者 张金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89,共9页
在CCSD/6-311++G(3df,3pd)的计算水平对X2H6(X=ⅢA族)的结合能和化学键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X2H6都具有与B2H6相似的几何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共平面的三中心两电子氢桥键τM—H'—M.考虑了XH3单体结合成二聚体时的变形能和基组... 在CCSD/6-311++G(3df,3pd)的计算水平对X2H6(X=ⅢA族)的结合能和化学键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X2H6都具有与B2H6相似的几何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共平面的三中心两电子氢桥键τM—H'—M.考虑了XH3单体结合成二聚体时的变形能和基组重叠误差(BSSE),B2H6,Al2H6,Ga2H6,In2H6和Tl2H6的结合能分别为167.7,150.6,106.5,97.4和79.3kJ/mol.桥氢原子(H')具有比σ-氢原子(H)更负的原子极化张量电荷.X—H的键级为0.961.00,以共价性为主.而X—H的键级为0.400.47,以离子性为主(B2H6除外).在B2H6,Al2H6,Ga2H6,In2H6和Tl2H6中,X—H共价性百分比分别是96.3%,62.3%,70.2%,59.0%和68.6%,而X—H离子性百分比分别是47.9%,68.1%,62.9%,71.5%和69.4%.B2H6的主要共振结构是H+[B2H5]-(占37.22%),而其他二聚体的主要共振结构是XH3.XH3(占61.77%-6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中心两电子氢桥键 单双激发耦合簇线性响应理论 基组重叠误差(BSSE) 共价性成分 自然共振理论
下载PDF
玻璃包覆合金微丝的微波磁性能分析及模拟
11
作者 邸永江 望军 +1 位作者 贾碧 江建军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19,44,共4页
基于无限长的单畴圆柱体的微波进动方程,推导了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内芯区的微波磁导率,模拟了Fe基合金微丝外壳区的微波磁导率并分析了合金微丝外壳区自然铁磁共振频率的影响因素。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模拟了典型的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 基于无限长的单畴圆柱体的微波进动方程,推导了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内芯区的微波磁导率,模拟了Fe基合金微丝外壳区的微波磁导率并分析了合金微丝外壳区自然铁磁共振频率的影响因素。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模拟了典型的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内芯区和外壳区的微波相对复磁导率以及几何尺寸改变时玻璃包覆合金微丝的自然铁磁共振频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几何尺寸对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的自然铁磁共振频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丝合金内芯的自然铁磁共振频率主要依赖于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Fe基合金微丝合金外壳层的自然铁磁共振频率依赖于磁各向异性等效场,自然铁磁共振频率可以通过改变合金微丝的几何尺寸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 磁性能 磁导率 自然铁磁共振频率
下载PDF
NiO/FeCo磁性多层膜的高频磁性研究
12
作者 李玉伟 陈继红 +3 位作者 唐东明 张豹山 鹿牧 陆怀先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铁磁/反铁磁交换偏置作用的[NiO/Fe65Co35]10多层膜,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样品的静磁参数,利用微带线法测量了样品4GHz-10GHz的磁谱,首次制备并测得了自然共振频率(fr)在6GHz以上,最高到fr=9.6GHz的薄膜样品...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铁磁/反铁磁交换偏置作用的[NiO/Fe65Co35]10多层膜,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样品的静磁参数,利用微带线法测量了样品4GHz-10GHz的磁谱,首次制备并测得了自然共振频率(fr)在6GHz以上,最高到fr=9.6GHz的薄膜样品。结果表明交换偏置场(Hex)、各向异性场(Hua)、以及矫顽力(Hc)随铁磁层厚度(tFM)增大而减小;基于Landau-Lifishitz(L-L)方程对静磁参量和磁谱进行了比较,发现样品自然共振频率较L-L方程计算值偏大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 反铁磁 交换偏置场 各向异性场 交换耦合能密度 自然共振频率
原文传递
A novel natural circulation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 for super-high power intensity ECR ion sources 被引量:1
13
作者 RUAN Lin XIONG Bin GU GuoBi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640-646,共7页
Cool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an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ion source(ECRIS),especially when the window current density is very high(up to 11 A/mm2).We proposed an innovative cooling method us... Cool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an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ion source(ECRIS),especially when the window current density is very high(up to 11 A/mm2).We proposed an innovative cooling method using evaporative cooling technology.A demonstration prototype was designed,built and tested.The on-sit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olenoids and permanent magnets maintains well in the normal operational range of 14–18 GHz.A simple computation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phase flow.The predicted temperatures agreed well with the on-site test data within 2 K.We also proposed useful design criteria.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indicates the potential for broad application of evaporative cooling technology in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power intensity is very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RIS evaporative cooling demonstration prototype TEMPERATURE high power intens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